外 第15页
-
中医主张小儿疝气内外兼治
小儿疝气有腹股沟斜疝、脐疝之分,凡腹内脏器沿着腹股沟管斜行而自其外环突出者为腹股沟斜疝,凡自脐环突出者称为脐疝。中医认为本病与先天气虚、后天失养、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主张内外兼治,中医外治法有一定疗效。 方一 蓖麻子7粒,去壳,加米饭或面粉适量,共捣为丸,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左疝取右,右疝取左,两疝共取),纱布胶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0天。 方二 白胡椒3克,研末,分贴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处,外盖棉花,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续敷3-5次。 方三 丁香3克,白胡椒12粒,吴茱萸、苍术各12...
-
入夏小孩积食发热 外治敷贴
入夏后,许多小孩容易出现积食发热、感冒畏寒、头晕头痛、精神萎靡,大便质稀等症状,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儿科主任饶平介绍,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积食发热等,可使症状明显好转。具体方法是生神阙、胃脘、天突、大椎等穴位做外治敷贴,配合小儿捏脊、推拿,经2~3个疗程后可见明显改善。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令三伏,机体各种机能通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外治穴位贴敷,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可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饶平介绍,穴位敷贴的药物主要是一些辛温发散、芳香行气、温阳散寒的...
-
小儿急性淋巴结炎内服外敷法
内服法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浙贝母12克,元参、夏枯草各10克,牡蛎20克,瓜蒌10克,皂刺10克,柴胡6克,陈皮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4天。 外敷法乳香10克,没药12克,川芎15克,蟾酥2克,川黄连10克,冰片3克。将上药研末混匀用蜂蜜调成软膏,贴敷于病灶中心处,每3天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熏洗法荆芥、防风各15克,紫花地丁、黄柏、蒲公英、大枫子各30克,红花、牡丹皮、泽兰各20克,大黄15克,甘草l0克。将以上药物共为粗末,用纱布包扎好,加水煎汤...
-
小儿蛲虫病 中医内外治法
蛲虫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不注意卫生, 通过染有蛲虫卵的手指或食物进入口中而引起。它的症状以 肛门奇痒为特征。尤以晚间痒得更厉害,在肛门可以发现很 细很细的小白虫。幼儿得了此病,常在夜间啼哭,白天又喜 笑如常。有的在睡后惊叫不安,有的搔痒时搔破肛门引起溃 烂。在女孩可因蛲虫爬入前阴而引起前阴奇痒。若爬入尿道, 常易引起夜间遗尿。治疗以杀虫为主,分内治、外治两法。 内治法 处方 (1)榧子用砂土炒熟,取仁研成细粉,每用10~15克,与 米粥同食。每日吃1次。连续吃3天。 (2)匾蓄10克 榧子肉...
-
小儿厌食症 内外合治方
侗医认为小儿厌食症多为饮食内滞,脾失健运所致。治疗上以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为主。内服药中,西洋参甘苦微寒,气阴双补;松苓健脾渗湿、益气安神;穿山龙、坝朵扁、莲子、芡实补脾和中固肠;芹蜡花消食健脾理气止痛;使君子驱虫消积;焦三仙化食助胃;槟榔下气消食、宽气除胀。外敷药中,胡黄连除疳热;雷档丢理气开郁、温肾阳;草入木燥湿健脾;芒硝沉降善消、化积消食。诸药组方具有健脾燥湿、行气消滞的作用。 外敷雷连散:胡黄连、雷档丢、槟榔、草人木、芒硝,按一定比例共碾为细末,用时以热水和醋调成膏状,取蚕豆大小药丸置于伤湿止痛膏中敷于脐部,...
-
小儿遗尿症外治法
小儿遗尿是指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自出者,俗称尿床。常见于3岁以上的小儿。中医认为多因肾气不足,膀胱寒冷,下元虚寒,或病后体质虚弱,脾肺气虚,或不良习惯所致。隋代巢元方等撰《诸病源候论》:“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尿床在医...
-
内服外敷治小儿遗尿症
临床报道运用缩尿止遗汤加脐部敷药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症120例,取得满意疗效。 缩尿止遗汤:益智仁、桑螵蛸各 12克,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山药、补骨脂各10克,乌药6克,鸡内金8克。小儿剂量根据年龄增减,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2周为1个疗程。 脐部敷药:补骨脂12克,生姜30 克,肉桂6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 外敷脐部,纱布覆盖,3天换药1次。 疗效:经治疗1周遗尿停止者45 例;治疗10天停止者42例;治疗2周停止者32例。另有1例服药2周后仍有间断遗尿。总有效率99%。 点评:肾为先天之本,主水...
-
小儿遗尿外治四法
1、取麻黄20克, 益智仁、肉桂各10克。上药共研细末, 以瓷瓶或玻璃瓶盛贮。每次用3克, 以少量食醋调成饼状, 敷于肚脐心, 外用胶布固定, 36小时后取下, 间隔6-12小时再敷药。共敷3次后, 改为每天敷1次, 连续2次以巩固疗效。 2、取黑胡椒粉适量,每晚睡前外敷肚脐。24小时后去掉或更换,7次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可愈。适用于小儿非器质性的遗尿症。 3、取煅龙骨、五倍子各等份。上药研末, 每晚以水少许,调匀后外涂肚脐部,次晨除去。每晚敷贴1次,一般5天后遗尿次数明显减少,15天而愈。 4、取鲜葱...
-
小儿夜啼外治法 效果好
小儿夜啼,多见于3个月内的幼小婴儿。中医认为,小儿夜啼系心经积热,脾脏虚寒或惊恐所致。笔者多年来用外治法治疗效果满意,供患者参考。 敷涌泉法:吴茱萸、栀子各10克,共研细末,鸡蛋一个,取其蛋清,将药末调制成两个药饼,于晚间睡前敷双足涌泉穴,以胶布固定,次晨取下。此法适用于有心经积热引起的小儿夜啼。 贴脐法: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晚临睡前取少许,用温水调成糊状,敷满脐眼,以胶布覆盖,每晚换药一次。连用3~5天,此法适用于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 热熨法:干姜、小茴香各等份,研粗末,放锅...
-
汗证 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中医从虚论治从实论治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耗伤人体的气血津液,并有汗出亡阳的告诫,因此历代医家对汗证的治疗格外重视。 全国名中医白长川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临证擅用经方论治疑难杂症。白长川认为汗证多本虚标实,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实以痰、湿、瘀为主。笔者现将白长川从虚实论治汗证经验略作浅析,以飨读者。 治分虚实 从虚论治 补肺益气,固表止汗白长川认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补肺同时,不忘健脾,脾旺则气血足,腠理致密,固摄阴...
-
采用中药外治前庭大腺脓肿
笔者自采用中药外治前庭大腺脓肿,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组成:当归、穿山甲、生甘草、桃仁、皂角刺各12克,黄连9克,枳壳、槟榔、天花粉、乌药、赤芍、生地、白芷各 6克,玄明粉、大黄各16克,红花3克。 将上药加水3000毫升浸泡1小时,煎煮30分钟,将煎液过滤待温(约36摄氏度)即可坐浴,每日2次。7 天为1疗程。 福建漳州 刘永华 点评:方中当归、穿山甲、桃仁、皂角刺、赤芍、红花 活血化瘀、和营消肿,而 穿山甲、皂角刺二味相 须为用,力专化瘀,能透 达囊窍以逐痰瘀;黄连、 花粉、生地、白芷、玄明 粉、大黄清...
-
水疝的中医内外治法
1.肾虚水停性水疝:山药15克,金樱肉、泽泻、地黄、茯苓、丹皮、牛膝、车前子 (布包)、橘核、木通各 12克.桂枝6克.制附子8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7日为1个疗程。此方也可用于尿路结石和前列腺肥大. 2.湿热积液性水疝:茯苓、猪苓、泽泻、山栀子、车前子(布包)各 12克,木通、枳壳各10 克。水煎服.每日1 剂.5~7日为1个疗程。 3.瘀阻积液性水疝: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桃仁、生地、红花各10克,荔枝核、车前子各10克.泽泻12克。水煎服.每日1剂.5~7日为 1个疗程。...
-
前列腺增生外治法
1.按摩小腹:仰卧,患者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轻摩小腹120次;再换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轻摩小腹120次。每次起床前和临睡前各进行1次。此法还可减肥、防治老年性便秘和夜间尿频。 2.药液坐浴:大皂角60克,泽泻 50克,生大黄50 克,带根大葱2根。加水2000毫升,煎煮20分钟,趁热熏蒸会阴部,待药液不烫手时,再进行坐浴30分钟,每天 2次。本法对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尿潴留疗效显著。 3.温水坐浴:将水烧开后,倒入脚盆内,趁热先熏蒸会阴部。待水温下降至 40~C左右时再进行坐浴,坐浴后再自行按摩会阴处30 分钟,每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