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 第13页

外 第13页

  • 外阴瘙痒药浴方

    外阴瘙痒药浴方

    外阴瘙痒多见于冬春季,男女均可发生,以女性为多见,男女之比为1:2。有的青年人由于怕羞,不愿到医院去诊治,私自乱涂药膏或用过热的水烫洗,往往导致症状加重。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妥善施治。现介绍一种中药外用熏洗的方法,可针对不同的病因,酌情选用,具有良好效果。 原方: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川椒15克,金银花30克,枯矾30克。一般瘙痒症可用此方煎煮后趁热熏洗外阴,亦可用两块纱布蘸药液,交替热敷局部,每日早晚各1次。再次使用时可将原液加热,连用5—7天,可获良效。若皮肤已破溃者应去川椒。...

  • 带状疱疹 热毒阻络外干皮肤案 湿热毒瘀阻滞络脉案

    带状疱疹 热毒阻络外干皮肤案 湿热毒瘀阻滞络脉案

    带状疱疹多由肝经热毒或湿热火毒循经外溢引起,应尽早给予准确的辨证治疗。笔者治疗此病,立法清肝解毒或清肝除湿,以祛除病邪,减少对机体的刺激和损伤,并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应用活血通络止痛药,如延胡索、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蜈蚣、全虫等,根据病情适当加入补虚扶正之品,如太子参、沙参、当归、甘草等,并辨病选用一些有抗病毒效能的中药,如板蓝根、连翘、金银花、忍冬藤、蒲公英、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 总之,临床治疗该病要注意扶正祛邪,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 热毒阻络...

  • 荨麻疹泡酒外擦治疗

    荨麻疹泡酒外擦治疗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瘙痒性风团。专家推荐用桃仁泡酒外擦治疗,有较好效果。 验方:取鲜桃仁500克,置1000毫升酒精中。夏、秋季浸泡7日,冬、春季浸泡15日。浸泡后过滤装入瓶中,密封备用。每当荨麻疹发作时,用棉签蘸桃仁液,外涂于患处。每次发作即涂,涂后瘙痒即止,随后风疹块可消失。或取鲜桃仁250克,苦参20克,置于500毫升白酒中,密封连浸10天,过滤瓶装,密封备用。用时外搽患部。 评:荨麻疹中医称&...

  • 外洗治传染性软疣

    外洗治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鼠乳”,认为多因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外感风热湿毒,蕴于肌肤所致。笔者采用中药外洗方治疗传染性软疣,收效颇佳。   板蓝根30克,紫草、香附各15克,桃仁9克。加水1000毫升,煎汤擦洗疣体。每日3次,每剂药可洗2天。一般用药3~5剂即获显效。...

  • 生殖器疱疹中药外洗方

    生殖器疱疹中药外洗方

    生殖器疱疹即发生于生殖器部位的单纯疱疹.绝大多数通过性关系传染。生殖器疱疹的基本特点是一旦染病.缠绵不愈.疼痛剧烈。本病属于中医“热疮”范畴,应用清热、燥湿、解毒的方法治疗有一定效果。常用的一些中药外洗方或外治方.可以减轻生殖器疱疹的疼痛和症状:以下为中老年患者推荐几则外治验方 方一:半边莲、黄柏各30克.加清水1000 毫升.煮沸并浓缩至 200毫升,洗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连用1周。本方解毒燥湿,对生殖器疱疹红肿疼痛、破溃流水者效果很好。 方二:木贼草、板蓝根各30 克,...

  • 尖锐湿疣的外治疗法

    尖锐湿疣的外治疗法

    在治疗尖锐湿疣时,应注意患者是否同时有其他性病病原体感染,如有应同时治疗。患者配偶与性伴侣应同时检查。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常用的治疗尖锐湿疣的外治法包括以下几种: 派特灵:局部外用。去疣阶段:以棉签蘸药涂于患处,早晚各1次,一般用药3~4天后,疣体脱落,创面涂眼药膏3天左右可恢复;未脱落,可重复操作。排除病毒(控制复发)阶段:疣体脱落,创面愈合后,用50倍的稀释液反复擦洗患处,每次10分钟,可有效防止复发。 O.5%足叶草毒素酊:即0.5%鬼臼毒素酊。外用,每日2次,连用3日,停药4日为l疗程。可用1~3个疗程...

  • 外涂艾叶茄子汁祛斑方

    外涂艾叶茄子汁祛斑方

    1.外涂茄子汁茄子1 个切片取汁。用茄子汁涂抹局部,每日3次。一般l 5日可见效。茄子含有维生素P 和维生素C,可抑制酪氦酸酶,阻止黑色素的合成,但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防晒,否则会仃反效果。 2.外涂艾叶白芷汁艾叶30克,小桉树大叶40 克,侧柏叶25克,白芷12 克,白茯苓15克,白僵蚕13 克;将以上药材冲洗干净、剪碎,加水适量文火煎煮5~6小时后,滤出药液,将药液继续煎煮成稀糊剂。先用湿热毛巾敷面部5~10分钟,再将糊剂涂于长斑处。早晚各1 次。一般抹药5天后见效,20~25天后即可收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中药外治肢端皮炎效佳

    中药外治肢端皮炎效佳

    此病是先有皮肤损害,初起发于一个手指或足趾末端,在指、趾甲的周围,因炎症发生脓疱,较短时间内融合形成溃烂,露出鲜红色湿润糜烂面,多伴有渗液,有时会结成黏痂,具不同程度灼热痒痛感。中医认为属于湿热蕴结化毒范畴,如《外科启玄》云:“脾主四肢,因脾中有湿,故能腐诸物是也。”《疡医大全》记载:“此症指顶如疱,破烂流水。”病因为脾经湿热,蕴于肢末,未得清解,湿热化毒而成。对上述皮损,用自拟祛湿热消炎解毒洗方浸泡患处,获效比较满意。 药物组成:土茯苓30g,赤小豆30g...

  • 老年性皮肤瘙痒“风瘙痒”煎外洗治

    老年性皮肤瘙痒“风瘙痒”煎外洗治

    老年性皮肤瘙痒,中医学称之为“风瘙痒”,本病是指自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但可因搔抓伴发各种继发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病。病初多限于一处,进而逐渐扩到身体大部,如躯干、四肢甚至全身。痒感时轻时重,短者仅数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甚至彻夜不宁,难以遏止,使老年人痛苦难忍。若连续强烈地搔抓,可致患处抓痕累累,血迹成片,渗液结痂,日久患处皮肤粗糙肥厚,枯槁甲错,色素沉着。若继发感染,还可引起疖疮,糜烂溃疡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本病多因患者年迈,脏腑功能衰弱,以致气血精津亏虚,肌...

  • 运用雄黄蒜泥外敷 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运用雄黄蒜泥外敷 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佑志   带状疱疹多因肝气不舒,郁久导致肝胆火盛;或因湿热内蕴,热毒搏结肌肤而成。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雄黄、蒜泥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一定治疗效果。   处方:雄黄30克,独头蒜60克。雄黄粉研成细末,独头蒜捣烂如泥,二药混合搅拌均匀,用白纸包裹搓成条状,阴干备用。使用时,取适量雄黄大蒜泥用少量清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早晚各外敷1次,连续敷5日即可止痛。对疱疹初期、水疱未破溃者最为适宜。   方中雄黄能解毒杀虫、收敛止痛;大蒜则有解毒杀...

  • 创生发健发酊外用治疗斑秃,雄激素性脱发

    创生发健发酊外用治疗斑秃,雄激素性脱发

    脱发是以头发脱落,数量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临床以斑秃、雄激素性脱发(脂溢性脱发)、症状性(休止期)脱发等为常见。张志礼教授(1930~2000)是我国著名的皮肤科专家,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全面继承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与自己的西医经验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开拓者。他潜心皮肤病研究数十载,擅长治疗重症及疑难皮肤病,对治疗脱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创生发健发酊外用治疗斑秃、雄激素性脱发,临床疗效很好。 古代文献记载 中医学历代文献对脱发多有记载,如...

  • 尖锐湿疣外治有方

    尖锐湿疣外治有方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乳多空病毒引起的二种皮肤病,肛门周围是多发区。笔者临床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有较好疗效。 方药:板蓝根、大青叶、大黄、白鲜皮、明矾各25克,蛇床子、地肤子、川椒各13克,苦参、黄柏各9克。 将上述药物加水煎至2000毫升,去渣,倒入坐浴盆内,待药液温度降至42℃时坐人盆中,边坐浴边用纱布在药液中反复揉擦患部,每次30分钟,每剂药在早晚各用1次。...

  • 治荨麻疹当分内风外风

    治荨麻疹当分内风外风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以一过性风团伴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是一组具有共同临床和组织学特征的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涉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多种炎症介质,治疗方法虽多,但尚不令人满意[1]。中医称之为“瘾疹”,认为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与禀赋、外邪、饮食、情志、内虚等相关。 1 古代医家对荨麻疹的认识 古代医家多从外感风邪或风寒之邪论述本病,如《诸病源候论》言:“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又言:“邪...

  • 治尖锐湿疣验内服外洗方

    治尖锐湿疣验内服外洗方

      尖锐湿疣中医称“臊疣”或“瘙瘊”,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病。此病多发生于男女的生殖器和肛门周围。一般表现为初起仅为针尖大的丘疹,呈淡红色、暗红色或污灰色,继而发展成乳头状隆起,相互融合或重叠,状如菜花,潮湿柔软,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洗的方法配合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   内服:薏苡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各30克,生山药20克,虎杖15克,桃仁12克,炒白术10克,山慈姑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 忍冬藤外洗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忍冬藤外洗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孔某,女,53岁,2014年8月9日初诊。2个月前,左上肢发生几处红色皮损,内有较多粟粒大小丘疱疹簇集分布,痛剧。某院予更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等注射内服,阿昔洛韦乳膏、氧化锌洗剂等外搽,皮疹虽干涸结痂消退,但遗留神经痛症状基本未减,呈阵发性,甚时如针刺汤泼火灼,难以忍受,晚间需服止痛药方能入眠几小时。查见患处皮肤色红,触之有灼热感。舌质红,苔黄,脉数。 诊为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证属皮疹处热毒未得及时清解,蕴结而发。患者因受疼痛折磨不愿再服药,应取较大剂量且具治疗作用的清热解毒止痛中药外洗,为较好疗法...

  • 疥疮结节 自拟苦百洗方水煎外洗方

    疥疮结节 自拟苦百洗方水煎外洗方

      疥疮结节是指疥疮用杀疥虫药物治疗后,仍留在阴囊、阴茎上的似高梁粒至黄豆大丘疹结节,可有数个,呈棕褐色。症状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瘙痒,尤其是晩间更加突出,因奇痒难忍,多数影响睡眠,给患者带来了烦恼和痛苦。临床观察,基本上每个男性疥疮患者,均留有此结节。不少患者多是釆用皮炎平霜膏、哈西奈德乳膏、派瑞松、艾洛松、醋酸肤轻松软膏、赛庚定软膏等激素止痒膏霜外搽,但疗效却不大明显。从实践中验证体会到,以自拟苦百洗方水煎外洗,获效良好。   方药:苦参30克,百部30克,鹤虱3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荆芥30克...

  • 鸡眼外敷简便治疗

    鸡眼外敷简便治疗

    鸡眼是最常见的脚病,分硬、软两种,可以发生于双足底,偶见于手部。硬鸡眼多位于脚底前部外侧或近中央处跖骨头的下面,圆形或类圆形,质坚硬,为圆锥形角质体。因坚硬的锥尖压入真皮,刺激乳头部的神经末梢而引发疼痛。软鸡眼多见于两个脚跖相贴的部位,在一个脚跖的侧面或脚丫,压痛明显。 治疗:花椒3~5粒,大蒜一头,葱白10厘米长。共捣烂如泥,涂于卫’生纸上,敷于患处,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一般用药1~2次即愈。 ·六味鸡眼膏治鸡眼 ·鸡眼 治疗的简便验方 ·脚鸡眼 治疗偏方...

  • 鸡眼中药外敷方

    鸡眼中药外敷方

    鸦胆子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隔6天换药1次。   地骨皮、红花各等分,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敷。   乌梅2个,用米醋浸泡3天后,去核取肉,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取补骨脂25克,放入1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1周,用补骨脂酒擦患处。...

  • 鸡眼外治法大集合

    鸡眼外治法大集合

    鸡眼俗称脚钉。以足底及足趾皮肤的角质层过度增厚,走路时疼痛为特征。检查时,患处有略高于曳面的圆锥形象质增生,如黄豆大小,其根部扎入皮内,用手按压患处时,有明显的疼痛。治疗鸡眼多用外治方法。常用的简便外治法有: 普鲁卡因注射法:将1%普鲁卡因溶液2- 3毫升注射到鸡眼底部。注射前二天最好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每周注射1~2次,经2— 4次后即可获较好效果。 苯甲醇液注射:用 2%-5%苯甲醇注射液 1~2毫升注入鸡眼的基底部,注射间隔3~5天,多数会康复。 酒精注射:用...

  • 斑秃内服外治方

    斑秃内服外治方

      内服方取何首乌15克,桑椹子10克,白术1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黄芪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外治方取茯苓1000克,女贞子500克,白术500克,丹参30克。上药研细末,每次服10克,白开水冲服,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 鸡眼又称肉刺,乌梅肉泥外敷

    鸡眼又称肉刺,乌梅肉泥外敷

    鸡眼又称肉刺,是一种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物,尖端深化皮内,基底露于外表,呈圆形,似鸡眼故得其名。本病常生善于足趾及足底前端,行走或按压时有痛苦。中医以为鸡眼是因为足部长期受压,气血运转不畅,肌肤失养所致。医治以软坚、拔毒、蚀腐为主。临床验证,选用乌梅肉泥外敷医治鸡眼,有较好效果。 取5克乌梅,剥除内核后加少量食醋捣烂,再加少量食盐混合均匀,配制成乌梅肉泥。用时先用热水将鸡眼部位浸泡烫洗10分钟,擦干后用锐器轻轻地将鸡眼外层的硬皮刮去,将乌梅泥肉贴于其上,以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1~2周即可治...

  • 内服和外用法治“鬼剃头”的斑秃

    内服和外用法治“鬼剃头”的斑秃

    内服法核桃仁10克,制何首乌15克,川芎6克,以上药物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然后煎30分钟,取头煎药汁后,加水再煎1次。将2次的药汁混合,每日分2次饮用。 外用法老姜数片,将其浸入高粱酒内,密封保存至阴凉避光处,5天后即可使用。每次取老姜1 片,涂擦斑秃患处,每日3~5次。 此内服和外用法。对于老百姓俗称“鬼剃头”的斑秃有一定疗效,可活血祛风、滋补肝肾,能促进新发再生。治疗期间,患者切忌熬夜,宜保持心情舒畅,应尽量避免焦急、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 治痤疮,攻冷积等等妙用 看“大黄、附子”外治应用

    治痤疮,攻冷积等等妙用 看“大黄、附子”外治应用

    附子大辛大热,大黄大苦大寒,两药性味,有如冰炭。张仲景妙手遣方,创寒温并用之方剂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将一者融于一方而建功,开附子大黄配伍之先河。后世医家更是在仲景基础上加以发挥,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将二者合用创温脾汤治疗阳虚冷积。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载附子、大黄、厚朴、干姜、甘草、桂枝合用,主治“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腹泻;清代医家徐灵胎更将附子泻心汤删为附子、大黄两味,指出“附子补火以温积寒,大黄通闭以除结热。寒热各制而合服之,是偶方中反佐之奇法也"。时至今日,大黄一附子作为寒温并...

  • 中药外洗治夏季足癣疗效好

    中药外洗治夏季足癣疗效好

    每年夏季,到医院皮肤科看足 癣的患者都有所增多。足癣中医称 脚气、烂脚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 病,传染性强,容易复发。多因穿胶 鞋,不通气,接触带真菌的拖鞋、浴 巾等感染。临床无特效药,是一种难 治愈的皮肤病。临床采用中药浸液 治疗本病,获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 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32例患者,男18例,女14 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2岁;病 程最长5年,最短1个月。 二、治疗方法 处方:铁线莲、木槿皮、百部各 50克,花椒30克,陈醋1000毫升。 用法:所有药物放陶瓷玻璃容 器内,夏秋泡3天,冬...

  • 消面斑 内外结合的方法

    消面斑 内外结合的方法

      脸上的斑斑点点让美丽大打折扣,因此很多人就购买各种昂贵的祛斑化妆品,但效果却都不是很明显,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你不妨通过中医来进行调理,用这两种花来帮你实现祛斑的效果,具体方法就是喝三七花、辛夷花泡的茶,坚持大概半年,脸上的斑就会慢慢淡化。   三七花味甘苦、性凉,能清肝热、化瘀血,通过调整内分泌而消面斑;辛夷花味辛、性温,归肺、胃经,有芳香走窜、辛散温通的功效,上行头面,可引药上行。二者合用,可治疗因内分泌失调而产生的黄褐斑。面斑较重者,可加桑叶、淡竹叶;若肝郁明显,还可加月季花、橘叶等。   该病治...

  • 斑秃外治五法

    斑秃外治五法

    斑秃,老百姓俗称鬼剃头。其病因不明,但与情志抑郁、内分泌障碍有关。患者多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脱发,严重者甚至头发全秃。民间用单验方治疗此病,效果较为满意。 生姜疗法:将生姜切成片搓擦脱发处皮肤,每日1—2次,每次4—5分钟,使头皮发热。连续使用到新头发长出为止。 桑白皮疗法:桑白皮100克,煎汤去渣,置炉上小火久煎,浓缩后装入瓶中,外涂脱发处,每日2~3次。 黑芝麻疗法:黑芝麻适量,炒焦研末,用猪油少许调拌,擦于患处。 露蜂房膏:露蜂房(即马蜂窝)适量焙干后研末,用猪油少许调匀后敷患处。 侧...

  • 六神丸外敷治鸡眼

    六神丸外敷治鸡眼

    鸡眼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一旦受压会引起剧烈疼痛,还易诱发足部感染。外用六神丸治疗鸡眼有很好疗效。六神丸由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6味药组成,具有消肿止痛、解毒生肌之功效,能使病灶细胞坏死、抑制上皮细胞增生。用热水泡脚30分钟,使鸡眼表面的角质层软化,用利刀轻轻削去(角质层无血管、神经,不会引起出血、疼痛)。 取六神丸6-10粒研碎,加陈醋2滴调成糊状,敷患处,范围略大于鸡眼,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6—15天有效。...

  • 治冻疮外敷和内服方药

    治冻疮外敷和内服方药

    天气寒冷,经常揉擦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帮助预防冻疮。万一“中了招”,可巧用辣椒和生姜等常见的食材自制膏方涂擦患处。一般容易生冻疮的人多是阳虚气虚者,末梢循环不良,不妨试一试下面的外敷和内服方药: 内服方 当归10克,白芍10克,桂枝6克,细辛3克,炮姜10克,大枣15克,甘草6克,气虚怕冷者,加黄芪30克;局部硬结明显者加鸡血藤20克;用水煎服,每天一剂,连服两三周。 外敷法 1.辣椒膏预防冻疮。取尖辣椒、凡士林各适量(一般用量1:4,多少看使用面积而定)。将尖椒焙干,研细粉,同凡...

  • 手癣诊断 外用药物

    手癣诊断 外用药物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兴   手癣是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也可波及手背;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也可延及足背及踝部。主要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 临床表现   ①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陈旧损害有鳞屑角化。可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②多呈对称性双侧发病,但一侧发病后对在多年后开始被侵犯。发作以夏季为重。③真菌检查为阳性。 诊断   ①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陈旧性损害有鳞屑、角化。可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三型。...

  • 食盐外擦巧治鸡眼

    食盐外擦巧治鸡眼

    鸡眼就是局部皮肤角质层增生,常常发生在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等长期受摩擦和压迫的部位。鞋子不合脚或过紧是引起鸡眼的常见原因。鸡眼一般只有黄豆大小,稍高于皮肤,中央呈浅黄色,周围颜色深一些,因为它长得象鸡的眼睛,而得名为鸡眼。鸡眼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特别在走路时更加明显。笔者用食盐治疗,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把食盐研细,用手抹盐在患处使劲擦,待盐被擦溶化即可。每天擦两次,5-7为1疗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