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温阳 第2页

温阳 第2页

  • 慢性肝炎肝郁以温阳升发为治

    慢性肝炎肝郁以温阳升发为治

    慢性肝炎往往以“肝郁”为主要表现。肝所以成郁,必有其致郁之因,当求其所因此治之,其郁自解。究其原因固多,治法亦纷呈,或疏或泄、或补或柔,已有很多著述及报道论及。但以和煦升发少阳之气的办法医治缓慢肝炎者,尚少涉猎。 对于肝胆的特性,经典著作中有许多精深的论述。《素问·气交变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素问·五运转大论》曰:“其气为柔,其藏在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r...

  • 温阳撤邪汤辨治肾病综合症

    温阳撤邪汤辨治肾病综合症

    处方组成:生附子24克,麻黄10 克,细辛6克,葱白10克,白术12克,茯苓14克,甘草3克。 功效主治:温阳撤邪,调化交济,消利固守。用于肾病综合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方中生附子,米水冼先下久煎;麻黄以红糖炙(小儿量酌减)。 加减运用:久病正虚、正气尚在、津亏水蓄,阴精损耗者,治当育阴消利,加阿胶、猪苓;呕逆者,加生姜皮、旋复花以辛散降逆止呕,亦能行水;偶见血尿大便色黑者,去附子加用丹皮、茜草根,有凉血止血之意;湿重者,加瞿麦、泽泻、车前仁,配育阴之品使阴阳协调,消利而不伤正。 此外,本病多见...

  • 温阳化气治疗脂肪肝

    温阳化气治疗脂肪肝

    季光,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脾胃病研究所创所所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主任委员、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Glob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主编,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副主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社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以第一完成人获部市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 慢性肾功能衰竭 温阳为治 典型病案

    慢性肾功能衰竭 温阳为治 典型病案

      迁延而成 温阳为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所致的慢性肾功能减退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发病原因很多,如各种肾脏病变持续发展,最终均会导致慢性肾衰,其中首要疾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约占64.4%,其次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占19%,其余为高血压性肾动脉硬化、先天性多囊肾、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脏疾病、糖尿病性肾病等。   甘肃省肿瘤医院教授裴正学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以擅治糖尿病、肾病、白血病著称。笔者现将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介绍如下。   ...

  • 温阳利水方 主治水肿阳虚水泛气虚血瘀证

    温阳利水方 主治水肿阳虚水泛气虚血瘀证

    何复东,男,汉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50余载。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初,他带领的工作室确定为“自治州首批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同年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系昌吉州首个获此殊荣的名老中医。 早年师从张绚邦、陈苏生等新疆名医,延承其辨证论治思想及临证经验。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证,对心脑系病、肺病、脾胃病、经络肢体病、妇科病、...

  • 温阳活血利水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

    温阳活血利水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

    儿童肾病综合征归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津液运行障碍,以致水湿停滞、泛滥人体各部而形成的疾病。 病机复杂,阳虚为本 儿童肾病综合征多见水肿,中医认为水肿病机复杂,常有阴阳双损,阳虚为本,虚实并见,寒热错杂。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在肺、脾、肾三脏亏虚基础上,受风邪、湿毒等侵袭所致。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气”为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来源不外乎肾中之精气、水谷之气和从自然界吸入的气三个方面。儿童为肺脾不足、肾常虚之体,如果...

  • 慢性肾炎,肾病型水肿,自拟温阳利水方加减

    慢性肾炎,肾病型水肿,自拟温阳利水方加减

    梁某,男,24岁,广东吴川人,农民。患者因浮肿尿少一年多,伴腰痛,于1986年8月16日住本院中医科。 患者自诉于1985年7月在湖南做工时,反复“感冒”,继则头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头晕、倦怠、乏力、纳呆等,在当地就医时查尿规:蛋白++++,服西药(不详)效果不显,一周后即回广州,在广州某医院住院9天,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先后服用强的松、环磷酰胺以及其他中、西药进行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尿规蛋白从++++逐渐减至+,红细胞少许,管型少许,血压正常、以...

  • 附子配桂枝温阳利水治特发性水肿

    附子配桂枝温阳利水治特发性水肿

    张师以附子配桂枝、茯苓[2],温阳利水,散寒除湿治疗阳虚水肿。附子配茯苓,通过其较强的利尿作用达到淡渗利水目的。附子、茯苓合用,既能温阳又能制水利水,改善阳虚消除水湿。代表方:真武汤。 病案举隅 患者杨某,女,39岁。1998年9月15日就诊。 主诉:双下肢浮肿半年。现病史:半年来双下肢浮肿,伴月经周期不准,或2个月一行,或3个月一行,畏寒,左侧偏头痛,晨起面部浮肿。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西医予双氢克尿噻治疗,浮肿退,停药又起,腰酸乏力。舌质暗红而胖,苔薄白,脉细。查体:面部浮肿,形体偏胖,心肺检...

  • 温阳通督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

    温阳通督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

    强直性脊柱炎 ( Ankylosingspondylitis,AS) 是 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人体中 轴骨骼,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早期症状主要有腰 背疼痛或僵硬,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严 重的功能障碍。AS 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并与 人体白细胞抗原 ( HLA- B27) 密切相关。AS 属于 中医学 “痹证”范畴,中医古籍中有 “龟背风” “竹节风 ”“骨痹 ”“腰痹 &rdquo...

  • 痹证,痛痹,温阳行痹处方

    痹证,痛痹,温阳行痹处方

    某,女,69岁。2012年12月26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酸痛无力20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20年前劳累后出现双下肢酸痛,未重视,疼痛时好时坏,冬天重夏天轻,平素怕凉,不耐劳作。半年前因天热洗凉水澡后,双下肢酸麻无力加重,手足不温、出汗少,白天轻,劳累及夜晚加重,影响睡眠。曾在当地医院服药治疗,效果不佳,后到某医院检查头颅CT、头颅核磁、肌电图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来诊时患者烦躁,怕凉、手足不温、双下肢酸麻无力、出汗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中医诊断:痹证(痛痹)。...

  • 黄花菜根酒治热痹疼痛 干萎赤石粥温阳止寒泻

    黄花菜根酒治热痹疼痛 干萎赤石粥温阳止寒泻

    黄花菜根酒治热痹疼痛 热痹是中医临床常见病症,多 见于现代医学所指的痛风急性发 作期、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 炎久治不愈者、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若患 有以上疾病,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 症状时,可以使用黄花菜根酒。 方法:黄花菜根、黄酒各30 克。将黄花菜根洗净,放人锅内,加 水适量,先用旺火煮沸,改用小火 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冲黄酒 分2次内服,每次150毫升。每日1 剂,连服数日。 邓紫风 干萎赤石粥温阳止寒泻 干姜赤石粥能健脾暖胃,适用 于脾肾阳虚腹泻患者。症见小腹偏 凉,...

  • 温阳散寒治湿痹

    温阳散寒治湿痹

    苏某某,女,31岁。1956年3月间顺产一孩,6月14日初诊。四日前上街遇大雨,当夜无感觉,次日即不能起床,腰部以下如瘫痪状,两腿疼痛不能移动,只能仰卧,不能翻身。经检查,腰骶关节处外部不红不肿,亦无压痛,脉象两关弦虚,两寸尺均无力。 诊断:(风寒湿型)痹病。 辨证:产后气血虚,受风寒,与内湿搏,合而发病。 治则:温经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黄芪桂枝汤和术附汤加减。黄芪五钱,桑寄生五钱,桂枝三钱,白术三钱,生姜三钱,川附片二钱,炙甘草二钱,炒苡米一两,红枣四枚。 服...

  • 治脑出血验案 温阳救厥法

    治脑出血验案 温阳救厥法

      我们举个验案来说明温阳救厥法治脑出血的具体方法和疗效。   患者李某,男,山西省襄汾永固人。因突发情志不清、口眼歪斜、左半身不能活动,急送襄汾县医院,CT确诊脑出血(大脑内囊出血约20毫升)。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施抗感染、强心、强呼吸等,在第五天突然出现昏迷症状,面部发红,颈部强硬,面色潮红,下肢冰凉,经院方会诊一致认为是回光返照,病入膏肓,立即通知家属病危。病人回家后特邀请我去会诊。当时已是子丑时分,病人重昏迷,头面颈发红,呼之不应,痰湿雍盛,双下肢发凉,脐周围发凉,其脉象沉细微弱,此乃下真寒、上假热...

  • 温阳通络治中风疼痛

    温阳通络治中风疼痛

      李某,男,37岁,2010年3月因脑中风,左侧上肢不能举,下肢肌力III级,语言吐字不清,经治,效果不显,回家修养。   此次来诊,因瘫痪肢体屈曲不能伸,踝关节肿胀,肘膝关节僵硬、肿痛难忍,住院治疗。现左肢体失用,触及肢痛,屈伸不利,上肢难以举,肘膝踝关节肿胀,下肢微寒而疼痛,脑CT右侧基底节病灶已软化,舌苔白腻,脉弦紧涩。   此属脑中风急性风湿病,宜温经活血,自拟温阳通络汤:附子50克,川芎15克,白术50克,当归15克,麻黄15克,益母草15克,羌活15克,细辛15克,独活15克,在此基础上随...

  • 冠心病心绞痛 温阳通痹法

    冠心病心绞痛 温阳通痹法

      温阳通痹法治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阳气素虚,寒气聚于清阳之府,胸阳不布,常挟...

  • 李恩宽温阳法治抑郁证病案

    李恩宽温阳法治抑郁证病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原院长李恩宽教授,世传中医,后又师从于黄寿人、章真如、杨济生等,尤对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多有研究阐发,临证辨证准确,治法精当,常以重剂量温阳之品,屡起沉疴,现将其用温阳法治疗抑郁证的病案和经验介绍给大家。   肖某,男,26岁。2011年11月30日初诊。   抑郁症两年,曾服抗抑郁药仍不能入睡,刻下:胸闷,喉塞,失眠,近二三月消瘦十斤,口苦,反酸,上肢肌肉发抖,大腿紧张,手足心发热,血压偏高,最高达150/90mmHg,舌质偏红,舌前苔薄黄...

  • 治心悸健脾补心 温阳化饮法

    治心悸健脾补心 温阳化饮法

    杨某,女,70岁,2008年11月15日诊。 主因心悸伴下肢水肿半月来诊。患者素有胸闷气短、畏寒病史,服药物尚可维持日常生活。半月前患者心悸发作,伴有下肢水肿,当时未予重视。半月来心悸及下肢水肿越发严重,遂来诊治。患者现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后喘促,下肢水肿,畏寒,便溏,纳呆,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 证属:心肾阳虚,水饮凌心。 治以:健脾补心,温阳化饮。 处方:党参15克,桂枝10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黑附子10克,白术15克,薤白10克,枳实6克,...

  • 温阳补肾治痴呆案

    温阳补肾治痴呆案

      胡某某,75岁,洪洞县苏堡村人。2008年2月3日初诊。   患者高血压多年,2007年3月早晨穿衣服时觉得左上臂无力,穿上衣伸不开袖子,急送医院,CT诊断脑梗塞,而后渐渐加重,出现神呆,目光不活,言语迟钝,昏痴健忘,甚至出现呆坐不语,舌苔薄白,舌质暗淡,脉沉细而尺弱。   尺部脉沉反映肾的病变,肾主髓,通于脑,肾虚脑衰,细脉见真阳不足,沉细弱脉,久病及肾,肾阴肾阳俱受耗损,肾主生髓,脑为髓海,因脑海空虚,不能供养元神之府,而痴呆、健忘诸症丛生。气不能上达,郁于血中,脑髓失养,清阳不得。元神与脏腑之...

  • 胸痹心痛 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胸痹心痛 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是以病位和病机命名的,乃由于心脉痹阻不通而引起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以病位和症状命名的,特指近心窝部位的疼痛,是胸痹的常见表现。因其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上反映了同一病理,临床习惯称为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急性发作时则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严重威胁人的生命。   本病病机...

  • 治心房颤动 温阳益心安神

    治心房颤动 温阳益心安神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前收缩,为心律失常的第三位。房颤可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属中医心悸、怔忡等范畴。可出现心动悸、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并能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使血液动力学状态恶化,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房颤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易导致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因此,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生率是窦性心律者的4~7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笔者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温阳益心安神法治疗房颤取得良好疗效,主要体会简述如下。   心阳不足是基本病机...

  • 失眠难以入睡 温阳经验方

    失眠难以入睡 温阳经验方

      当今社会,失眠是一种常见病症,病家往往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且醒后难以再入睡,导致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影响工作和生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李恩宽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病人,包括亚健康患者,多属于阳虚致病,其原因有多方面,一则因当今社会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人们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加上饮酒、生冷饮食等,过度消耗人体的阳气,且夜晚加班,甚则通宵达旦,中医认为“昼属阳,夜属阴”,白天过度消耗阳气,夜晚又没有充分休息,使阴难以养阳,如此则循环往...

  • 咳嗽少痰2年余 温阳化饮

    咳嗽少痰2年余 温阳化饮

      刘某,女,36岁,2007年3月5日初诊。   咳嗽少痰2年余。每逢天气变化或吃生冷饮食时加重,阵发性咳嗽伴咽部不利、气促、不能自主。夜咳更甚,夜不能寐。偶有痰、但量少易咳出。查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多次用中药汤剂治疗,症状反复,疗效不显。   刻诊:精神不振,体型偏瘦,手凉肢冷,食少乏力,头晕目眩,口渴喜热饮但不多,背寒,大便偏溏,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金匮要略》:“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背者,阳也。背寒者,阳虚也;加之舌脉,故辨证为阳虚饮停所致咳嗽无疑,...

  • 心衰的治疗注重阳虚水停而大施温阳利水之品

    心衰的治疗注重阳虚水停而大施温阳利水之品

    李七一,男,汉族,四川省巴中市人。医学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院长;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第四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和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事中医内科、心内科专业工作近40年,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诊治。主张对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首当明确诊断,强调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诊疗的优势和...

  • 治心衰 唐蜀华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法

    治心衰 唐蜀华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法

    唐蜀华,男,1941年生,汉族,祖籍江苏常州。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授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中医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在疑难杂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行业评议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等。发表论文30余篇。任《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中西医结合临...

  • 胸痹心痛 温阳通脉理气止痛法

    胸痹心痛 温阳通脉理气止痛法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主要病因有胸阳衰微,寒凝心脉;气血瘀滞,心脉痹阻;脾湿生痰,闭阻胸阳;气血不足,心脉失养等因素。治疗多从温阳散寒、理气化瘀、健脾化痰、补气养血等法论治。陈宝贵认为寒、虚、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病胸痹心痛者,多年过半百,此时病者躯体阳气渐衰,正气渐虚,胸阳亦是如此,以致痰浊、寒凝、瘀血阻于胸中,或气、血、阴、阳亏虚,胸中脏腑失养,终致胸痹心痛的发生。治疗时,陈宝贵多从仲景瓜蒌薤白类方、血府逐瘀汤、生脉饮合丹参饮、二陈汤等方药加减,...

  • 温阳益气 法治疗冠心病

    温阳益气 法治疗冠心病

    温阳益气是洽疗冠心病的 大法,在具体应用上分别以桂枝 汤、四逆汤、补中益气汤三方加 味,疗效颇佳。 患者初诊时症见胸闷、胸 痛时而发作,心悸,或咳嗽,或 畏寒,或纳呆,脉象紧或弦滑, 舌苔白腻而厚。治以桂枝汤加 味(桂枝、苍术、茯苓、法半夏、陈 皮、石菖蒲、南山楂、瓜蒌皮、薤 白、炙甘草、生姜1。桂枝辛温,既 可外解太阳之寒邪,又可温经 通阳,与炙甘草相合,是仲景治 疗心阳虚证的基本方。桂枝和 生姜同用,可加强辛温散寒之 功。茯苓、半夏、陈皮、炙甘草, 为二陈汤,可燥湿化痰。石菖 蒲,辛温人心胃二经,《神农本 草...

  • 胸闷心悸 温阳通痹养心健脾法

    胸闷心悸 温阳通痹养心健脾法

    李某,女,61岁,2010年5月5日诊。 患者因胸闷心悸1年来诊。1年前曾于某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平素偶有胸闷,活动后有心悸表现。近1周来因操劳出现胸闷心悸加重,汗出,气短,畏寒,纳食欠佳。舌淡暗,苔白,脉细。观其面色淡暗,口唇亦暗。 证属:胸阳不振,心脾两虚,痰浊中阻。 治法:宣痹通阳,养心健脾,化痰祛浊。 处方:瓜蒌15克,半夏10克,薤白10克,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桂枝10克,丹参20克,砂仁10克,茯苓15克,石菖蒲20克,炙甘草15克。7剂,水煎450ml,分早中晚三次...

  • 温阳药治失眠古今有论 更年期失眠

    温阳药治失眠古今有论 更年期失眠

    刘某,女,51岁,2004年8月3日初诊。自诉失眠一年有余,经常彻夜难以交睫,记忆力减退,头晕神疲,心悸阵作,夜间盗汗。曾长期服用利眠宁、谷维素等药,失眠依旧。近来又常服天王补心丹等乏效。 刻诊:面色萎黄,神倦消瘦,舌淡红,六脉俱虚。余辩其症认为,此案失眠乃更年之期,肾阴不足,心火偏亢。立方以养阴安神镇静之品:当归15克,制首乌10克,炒枣仁10克,龙齿9克,桂圆肉10克,朱云苓10克,麦冬10克,合欢花9克,夜交藤9克,生地黄18克,甘草3克。5剂,水煎服。患者复诊言,药后症状未减轻,并感胃脘不...

  • 头晕治法健脾温阳化饮

    头晕治法健脾温阳化饮

    陈镜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急症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数载,学验丰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受益匪浅,现简述其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头晕1例,以飨读者。 杨某,男,42岁,已婚。于2015年10月2日初诊。 主诉:患者头晕3年,加重1周。患者头晕,自称血压一直偏低,胃痛4个月,口苦口干,无反酸,伴恶心呕吐,大便溏,睡眠安,小便正常,舌尖红,苔微黄腻,脉弦滑细。辅助检查:血压105/56mmHg,心率52次/...

  • 泄泻 温阳除湿升阳止泻法

    泄泻 温阳除湿升阳止泻法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本证四季皆有,但以夏秋多见。其病因多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脾肾阳虚有关。感受外邪者以寒湿、湿热、暑湿较多;饮食所伤者,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引起;情志所伤者,主要与肝克脾有关;内伤脏腑者,主要由食伤脾胃,或脾胃素虚,或脾肾阳虚形成。其中,脾胃虚弱是慢性泄泻的根本病机,而湿邪是其主要病理因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感受外邪等病因须在此基础上才可导致慢性泄泻。在其治疗上,感受外邪者,或温或清;饮食所伤者,健脾消食;情志所致者,抑肝扶脾;内伤脏腑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