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泥 第3页

泥 第3页

  • 中药泥贴敷治好我的慢性咽炎

    中药泥贴敷治好我的慢性咽炎

      我由于平时喜欢喝酒、吃辣椒,又不注意保养身体,6年前就得了慢性咽炎,常觉得嗓子里有痰,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时不时就“咳”上几声,尤其碰到感冒,咽炎急性发作,更是难受。   去年,一位中医朋友告诉我一个方法,即自制中药泥贴敷。具体方法是:白芥子30克,细辛12克,共研细末,用红霉素软膏调匀,将此中药泥贴敷于双侧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取穴方法:端坐,以自己手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指端压住胫骨,往外侧移1指即是)、双侧定喘穴(俯卧位或正坐低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

  • 蒜泥敷齿保护牙龈

    蒜泥敷齿保护牙龈

    健康的牙龈应该呈粉红色,而且是结实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和牙周组织向牙根方向退缩,牙龈与牙根分离致使牙根暴露,使牙齿之间的缝隙逐渐增大,牙齿“变长”,这种现象在中老年人群当中更为普遍。敷齿能促进牙龈再生,防止牙齿 “变长”。 方法:取大蒜适量,洗净捣烂,加少许水调成糊状,敷在牙龈上,每次约10分钟,或用带辣味的鲜萝卜代替,既有杀菌消毒、保护牙龈、预防牙用病的作用,义能促进牙龈的阿生。 张真祥...

  • 尊古法经典而论咳嗽 师古不泥古而治咳嗽

    尊古法经典而论咳嗽 师古不泥古而治咳嗽

    徐灵胎,原名大椿,又名大业,晚号洄溪老人,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终年79岁,江苏吴江人。徐氏天生聪明过人,博闻强识,医学、音律、水利等无一不精。其医学理论造诣精深,临证精准,为当时和后世医家所称颂。徐氏自学成才,无师自通,深研内、难、本经、伤寒、金匮、易理等,著作颇丰。徐氏关于咳嗽的论述主要在《医贯砭》、《医学源流论》、《兰台轨范》、《慎疾刍言》、《洄溪医案》等著作中,兹就其关于咳嗽的认识及其治疗特色,总结如下。 尊古法经典而论...

  • 蔬菜泥螺性日光皮炎(秘方数:4)

    蔬菜泥螺性日光皮炎(秘方数:4)

    本病是因短时间内大量进食某些蔬菜或黄泥螺,再经日光照射后发生于面、手背等暴露部位的一种光感性皮炎。主要见于农村,发病季节随各地种植、进食菜类品种的不同而异。患者以20-40岁女性为多,儿童发病亦较常见。 本病一般在日光照射后4.5小时至1-2天突然发病。皮损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肿胀,质地坚实而发亮,呈肤色或微红,好发于面部和手背。部分患者在浮肿处发生瘀点或瘀斑,甚或水疱。主觉灼痛、刺痛、发麻、绷紧或瘙痒感。病程自限性,1-2周可痊愈。...

  • 泥鳅山药萝卜汤

    泥鳅山药萝卜汤

    原料:泥鳅0.25公斤,怀山药50 克,萝卜1个,生姜适量。 做法:怀山药、萝卜切块,备用。泥鳅去内脏洗净后,锅内放少许植物油,将泥鳅稍煎,煮熟。随后放怀山药、萝卜、生姜片和1200毫升水,先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焖30分钟左右,加精盐调味即可。 健康提示:益气健脾,和胃利湿。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肝炎以及体弱多病者。儿童多吃有助于生长。 冯 思...

  • 民间用泥鳅治病三法

    民间用泥鳅治病三法

    一、治病毒性肝炎:取老南瓜1个(约 0.5公斤),削皮、切开顶盖、去心,将活泥鳅0.25公斤放人,加生姜片、麻油适量,盖好瓜顶,蒸熟食之,分3次吃完。 二、治自汗:活泥鳅100克,糯稻根20 克。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油煎至金黄;加入500毫升清水及糯稻根,煮至汤剩一半时出锅,加入少许食盐即可食用,每日1 次。 三、治皮肤瘙痒症:活泥鳅100克,红枣20克,食盐少许。将泥鳅宰杀洗净,红枣洗净同。置锅中,加适量清水以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20分钟,加入食盐即成,喝汤食泥鳅和红枣,每日1次。孙光雨...

  • “水中人参”泥鳅

    “水中人参”泥鳅

    大家都知道人参是补益的佳品,而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补益功效可见—斑。 中医认为,泥鳅属于药用鱼类,它味甘、性平,人脾、肝、肾三经,具有补中气、助肾阳、祛湿邪、益精血等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肾虚、皮肤瘙痒、水肿、黄疸、痔疮等的治疗,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长3~4寸,沉于泥中,如鳝而小,头尖,身青黄色,无鳞,以涎自染,滑疾难握”,并认为泥鳅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亦云,泥鳅能“补中、止泻&rdq...

  • 温阳补肾泥鳅虾汤

    温阳补肾泥鳅虾汤

      主料泥鳅200克。   配料虾30克。   调料姜、盐、味精、淀粉。   [制作]将泥鳅用温水洗干净,剖除内脏;虾洗净;姜洗净,切丝或小片。   将泥鳅,虾同入沙锅,武火煮汤,待煮熟后,加入姜,盐,味精调味勾淀粉芡即成。   [养生功效]温阳补肾。...

  • 泥鳅食疗方 水中人参

    泥鳅食疗方 水中人参

      泥鳅又名河鳅、鳅鱼,肉质细嫩,味道极为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为膳食珍馐,适宜各类人群食用,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   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品。据分析,每百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9.6克、脂肪8.7克、钙28毫克、磷2毫克、铁0.9毫克,并含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物质,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很少,且含有一种可助人体抵抗血管衰老的重要物质,因此,老年人食之更为适宜,高血压、心血管病、贫血、肝炎患者等多食有益。泥鳅含有尼克酸,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

  • 泥鳅粥鲜美 可去宝宝湿疹

    泥鳅粥鲜美 可去宝宝湿疹

    原料:大米100克,泥鳅200克,料酒、精盐少许,香葱10段,生姜3片。 制作方法:1.将泥鳅去头,剖腹去内脏,用温水洗去黏液。锅置火上,下油烧热,下泥鳅稍煎;2.锅内注入适量清水,加人泥鳅、料酒、精盐、葱、姜。煮开后去浮沫,待泥鳅熟后,取汤;3.将泥鳅汤与大米同煮。 营养提示:此粥鲜美,含铁元素丰富,还可去宝宝湿疹。...

  • “井底泥”的神奇妙用

    “井底泥”的神奇妙用

    在古代,医药不分家,所以很多中药学著作的作者,本身也是有名的医学大家,比如中药炮制学名著《炮炙大法》,就是明朝名医缪希雍的著作。 缪希雍年轻时曾游学十年,这期间他不仅学了很多医疗知识,在实践中更是积累了大量的中药材知识,这本书是对明代以前炮制大法的总结,归纳出了著名的“雷公炮炙十七法”,清代中药炮制的繁盛,就有“雷公炮炙十七法”很大的功劳。 缪希雍年轻时从过军,所以他为人爽朗、豪气,人缘也好。游学的十年间不仅拜了师,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有一个叫于润...

  • 泥鳅药膳方

    泥鳅药膳方

    泥鳅味甘、性平,无毒。具有补中益气、祛除湿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肿护肤等功能。 治遗精:泥鳅400克,大枣6枚(去核),生姜3片。将泥鳅开膛去内脏洗净,加水与枣、生姜煮熟分2-3次食之。10天为1个疗程。 治阳痿:泥鳅2条,山楂25-30克,韭菜子20克。先将后2味加水煎沸3分钟后,速加入大个的活泥鳅,盖好盖子,2分钟后挟出泥鳅,除去内脏,再放人继续用文火煎15-20分钟,加入适量食盐,即可饮汤食泥鳅。早晚各1次,7天为1个疗程。 治肾虚:泥鳅数条洗净,人参10克,共煮熟后加红糖少许,连汤带泥鳅均吃。 治耳聋:...

  • 养血生发 芝麻黑豆泥鳅汤

    养血生发 芝麻黑豆泥鳅汤

    用料:泥鳅300克,黑豆、黑芝麻各50克。将黑豆、黑芝麻洗净;泥鳅放冷水锅内,加盖加热烫死,洗净,干水后下油起锅稍煎黄,铲起。然后把全部用料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至黑豆熟,调味食用,每日1次。 功效:补肾健脾,养血生发。适用于脱发,须发早白,或有脾气虚瘦弱之面色萎黄;或肾虚之阳痿、消渴、便秘;或湿盛疮癣瘙痒等。...

  • 春季养生食谱 吃泥鳅

    春季养生食谱 吃泥鳅

      泥鳅又名河鳅、鳅鱼等。泥鳅肉质细嫩,味道极为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为膳食珍馐,适宜各类人群食用,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   营养丰富老幼咸宜   中医学认为,泥鳅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祛邪除湿、养肾生精、祛毒化痔、消渴利尿、保肝护肝之功能,还可治疗皮肤瘙痒、水肿、肝炎、早泄、黄疸、痔疮等症。《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泻。《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化痔都有一定药效。   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泥鳅主要在于它的保健功效。泥鳅是一种营养丰富...

  • 对学术流派要学而不泥

    对学术流派要学而不泥

      中国医学的继承与创新,是时代的迫切需求,是弘扬与拓展必当贯穿的思路与方法。我们既应有重点、有目的地学习若干学术流派的学术经验,又应力求“学而不泥”。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术流派   在我国中医药发展漫长的历史阶段,笔者认为实际影响最广泛的,应该是以下四大家:张仲景、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明代医学大家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明确提出:医者在诊治各类病症时应该是“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此说对后世有跨时代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历史上中...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 慎用! 蒜泥敷脐刺激大

    慎用! 蒜泥敷脐刺激大

      春夏之交,细菌滋生,饮食或卫生方面稍有不慎,很容易“病从口入”,引发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有些人贪图省事,喜欢用一些简便的民间疗法来自疗,比如腹痛时,用大蒜捣成泥敷在肚脐上,就是不少百姓常用的方法。      蒜泥敷脐小儿长水泡   4月15日,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中医内科诊室里,唐存桂副主任医师正在接诊一位3岁的小男孩,这个小孩的肚脐长了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大水泡,据小孩的妈妈说,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小孩肚子痛,爷爷用蒜泥敷在小孩肚脐上,说可以止痛。结果第二天早上一看,虽...

  • 蒜泥敷脐只适于虚寒性腹痛

    蒜泥敷脐只适于虚寒性腹痛

    3岁的军军,因为前一天晚上肚子痛,外婆用蒜泥敷在军军肚脐上,说可以止痛。结果第二天早上一看,肚子是不痛了,但是肚脐周围却长了个直径约1厘米的大水泡,妈妈不敢挑破,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带军军来到中医院。 接诊的医生在仔细询问了军军腹痛的情况后,认为他是因为吃多了饼干等零食而消化不良,积郁生热而产生的腹痛。 中医认为,腹痛按照寒热性质来分,分为虚寒性腹痛和热性腹痛。虚寒性腹痛大多是因为吃了生冷的食物,或受了风寒导致,如果用热水袋敷肚子,或用蒜泥敷脐等方法来治疗,一般可以收到效果。具体方法是将大蒜头捣碎,敷在肚脐眼上,...

  • 长蛇灸法 铺灸法 蒜泥铺灸法

    长蛇灸法 铺灸法 蒜泥铺灸法

    长蛇灸法又名铺灸法、蒜泥铺灸法,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 让病人俯卧在床上,裸露背部。将脊柱部位消毒后,涂上蒜汁,在颈后大椎穴至腰部铺5厘米宽、2.5厘米高的蒜泥一条,蒜泥条上再铺以3厘米宽、2.5厘米高的艾绒,下宽上尖,形成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长蛇形艾炷。 点燃艾炷头、身、尾3点,让其自然烧灼施灸。燃尽后再铺上艾绒灸治,灸 2—3壮,灸完后移去蒜泥,用湿热纱布轻轻擦干。 灸后皮肤潮红,让其自然出水疱,在此期间要防感染。至第三天,用消毒针刺破水疱,覆盖一层消...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灸法
  • 新笋以成堂下竹 落花都上燕巢泥

    新笋以成堂下竹 落花都上燕巢泥

    胡燕巢内土(本草拾遗)又名燕巢土(本草蒙筌)、燕巢泥。为燕科动物金腰燕的泥巢,入药味咸无毒。主治风瘙瘾疹,浸淫湿疮,白秃,丹毒,口疮。《千金方》治风瘙疹:胡燕巢土水和敷之。《普济方》治黄水肥疮:燕巢土一分,麝香半分,研敷之。 所涉诗文多为借燕子抒怀或赞友人,或思亲人,或感时。如唐代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唐代李贺《杂曲歌辞·二月》“蒲如交剑风如薰,劳劳胡燕怨酣春。”唐代白居易“几...

  • 开胃红薯叶凉拌 秋天进补选泥鳅

    开胃红薯叶凉拌 秋天进补选泥鳅

    红薯叶凉拌很开胃 吃红薯能防癌,而红薯叶的营养价值也很高。红薯叶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降血糖、通便利尿。而且红薯叶中类胡萝卜素比普通胡萝卜高3倍。吃红薯叶,凉拌热炒都可以。如果凉拌可以用开水烫熟,然后直接配上些香油、酱油、醋、辣椒油、芥末、姜汁等调料,就可以制成开胃凉拌小菜了。红薯叶也可以像油麦菜、空心菜等蔬菜一样清炒着吃,清香甘甜,别有风味。老年人喜欢喝红薯粥,可以在熬粥时放入红薯叶,这样既暖胃又能促进吸收。 王修增 秋天进补选泥鳅 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用,可作...

  • 从中西医看泥鳅 泥鳅粘液莫搓掉

    从中西医看泥鳅 泥鳅粘液莫搓掉

      泥鳅虽然生活在泥浆中,很多人都觉得它可能很脏,不愿意食用,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其情有独钟。那么,食用泥鳅有什么好处,食用前该如何处理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东省中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何盈犀。   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何盈犀   记者殷鑫通讯员吴远团   从中西医看泥鳅   何盈犀表示,泥鳅在中西医中都有很高的药用以及营养价值。从中医角度,泥鳅性味甘平,具有健脾暖胃、祛湿利水、解毒补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自汗盗汗、肝炎等有良好疗效。从西医角度,泥鳅不但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而且具有好消化、易吸...

  • 善用经典活用经方 师古不泥古

    善用经典活用经方 师古不泥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谈博 马淑然   张锡纯认为《神农本草经》《内经》为中医之基,中药与西药相助为理,诚能相得益彰,能汇通中西药品,即渐能汇通中西病理。   张锡纯提出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提出新三纲论,将太阳病初病分中风、伤寒和温病,此观点的提出突破了自清代以来寒温对立的局面。   张锡纯强调,用药需知其药性,明其用途,精研药性,配伍得当,临床用药注重调养,主张食疗扶正固本。   张锡纯在继承内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大气理论”,认为大气组成有元气...

  • 三色土豆泥煎饼

    三色土豆泥煎饼

    材料:土豆3个、胡萝卜半根、甜玉米粒半碗、香葱适量,油、盐各适量。 做法:土豆冼干净,蒸熟后去皮切成土豆条,用果汁机打成土豆泥,用少许盐拌匀;香葱洗净,切成葱花;胡萝卜切成末,和葱花、甜玉米粒一起加入土豆泥中拌匀;取比鸡蛋小一些的土豆泥料,搓圆压扁成圆饼;平底锅旺火烧热加油转中火,将饼依次放入平底锅内,一面煎黄后小心翻面,待两面焦黄色即可。 小贴士:夏天人们喜欢吃较凉的食物,寒凉体质的人容易贪凉损伤脾胃,而土豆能益气强身、和胃调中、健脾胃,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土豆
  • 全炳烈 师古而不泥古发愤图强继承朝医药

    全炳烈 师古而不泥古发愤图强继承朝医药

    全炳烈出生于1936 年12月,从医55年来,朝鲜族的全炳烈坚持用朝鲜民族医学理论指导临床,以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而闻名。他曾任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院长,吉林省中医学会理事等职务,至今,80高龄的全炳烈仍在延边中医医院出诊,主持该院全炳烈名老中医(朝医)传承工作室的日常工作。 不久前,在全炳烈诊室门口,记者见到来自龙井市三合镇的居民金一哲。4年前,他患上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发作时疼痛难忍,四处寻医问药花费上万元,未见好转。全炳烈为其辨象辨证为少阳人胃痛,采用朝医的荆防地黄汤加羌活、牡丹皮...

  • 蒜泥敷涌泉穴祛虚火

    蒜泥敷涌泉穴祛虚火

    冬天,由于吃火锅,使用暖气、空调,许多人容易“上火”,导致流鼻血、嘴角冒泡、口腔溃疡等证侯。此时可以运用简单的外治法——蒜泥敷脚心引火下行,能有效地消除“上火”症状。 中医认为,大蒜有杀菌驱虫,消肿解毒,通窍下气,健脾暖中的功效。内服治瘟疫,外用散痛肿。 用新鲜大蒜子捣碎成泥状后,放在纱布中,敷贴在涌泉穴(位于足底中线前1/3和后2/3的交界处),外用医用胶布固定。敷贴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即可,如果感觉蒜泥刺激性较强,滚烫感难...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涌泉穴
  • 泥膏疗法

    泥膏疗法

    泥膏疗法是在传统中药石膏中加入矿泥(水法选矿或洗矿作业中产生的尾矿废物,水沉淀后形成),也可用红泥代替,针对不同病症或不同部位,对人体局部利用产热进行热敷、热熨、热灸的一种热疗方法。主要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使用时将生姜捣烂取汁,与泥膏混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待其稍收干后捏成药饼外敷患部,患处不久就会感觉发热,温度在 38度左右,外盖塑料薄膜与棉垫加以保温。 泥膏疗法能提高患处皮肤温度,使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得以改善,并提高局部组织的营养与代谢水平,有利于渗出物吸收,...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疗法
  • 几种疾病的泥沙治疗

    几种疾病的泥沙治疗

    肥胖症:常用温热的沙或泥浆浸泡。 骨关节病变及各种神经性疼痛:采用泥沙浴法,其具体方式依病变部位而定,对坐骨神经痛、神经根炎、神经末梢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滑囊炎、腱鞘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症状或恢复功能的效果。 瘫痪 1.截瘫:选用温泉附近的热沙、夏季晒热的河沙以及人工炒热至38—45度的沙泥敷盖患部,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沙泥浴后用温热水或泉水将身体洗净。10~20次为一疗程,后期宜配合泳疗,协助肢体运动训练。 2.偏瘫:用治疗泥(比如《本草纲日》所载的“鼠壤土...

  • 家庭药浴 泥敷治病

    家庭药浴 泥敷治病

    泥敷也可治病 泥敷法是古人创造的一种治疗皮肤病、风湿病的方法,可使敷药部位相对密闭,延缓药物的消散,并使皮肤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从而起到促进身体康复的作用。 冷泥敷法用自来水调和黄泥、赤泥或灶心土泥,敷涂患部或穴位,每日一次,每次30 分钟,主治皮肤病。冷泥调醋治烫伤、烧伤;蚯蚂『泥调水敷于小腹,可治疗小便不通:燕窝泥调水治湿疹;灶心土泥调香油敷用,可治疗斑秃、秃头疮。 热泥敷法 以热水和泥涂于身体局部,外用纱布包扎,再用胶布固定后,裹上棉花以保温。每次30分钟,隔日1次, 15~20次...

  • 神奇的泥疗八法

    神奇的泥疗八法

    泥浴: 分为热浴和冷浴两种。热浴多用温泉泥、黄土和燕窝泥煮水洗浴,温泉泥浴治斑秃、脱发、失眠诸证,燕窝泥浴治小儿易惊等情志病证或诸般风痒。冷泥浴多用黄土泥浆浴之,每日1次,每次治疗15-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泥衣: 将黄土夹入夹层衣内,固定后给患者穿,每日或数日更换泥土,使病体得到“土气”以疗疾。此法尤以治疗小儿步履行迟及肌肉软弱者效果为佳。 泥埋: 用松软干燥且有泥香的黄土轻轻地将患者“活埋”,但患者必须穿好棉花裤或裹好棉被,不能受凉,泥土也不宜压得太紧。露...

  • 巧吃泥鳅能护肝

    巧吃泥鳅能护肝

    泥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所含蛋白质丰富,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从饮食中摄取蛋白质,有助于被病毒损害的肝细胞的修复。因此对于慢性肝病者来说,食用泥鳅获取蛋白质,正是一种对症进补的好方法。 泥鳅治病,食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磨粉。将活泥鳅放入清水中,滴入几滴植物油,每天换水。等泥鳅吐净肚肠中的泥沙之后,将其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焙干,研成粉末,装瓶备用。每次服用3克,用温热的黄酒送下。每天3次。此方可保护肝细胞,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对防治急慢性肝炎有效。 二是煮汤。取活泥鳅、活虾各100克,洗净之后煮汤食用。虾...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