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泥 第2页

泥 第2页

  • 治带状疱疹神经痛 雄黄蒜泥膏

    治带状疱疹神经痛 雄黄蒜泥膏

    带状疱疹常会后遗神经痛,治疗颇为棘手。临床实践证明,雄黄配大蒜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合并神经痛有较佳效果。 制作及用法:雄黄 30克,独蒜60克。将雄黄粉研成细末,独蒜捣烂如泥,二药拌匀,以白纸包裹搓成指_犬条形,阴干备用。使用时,将雄黄大蒜泥调少量凉白开水或新鲜纯净水磨成浆汁外涂敷患处。水疱破裂、糜烂处禁用。每天2次,7天为 1个疗程。 方中雄黄能解毒杀虫、收疮止痛,大蒜能解毒杀菌、消肿止痒。二味合用具有更强地消肿止痛、解毒敛疮功效。临床应用表明,此方镇痛、消炎效果好,并能消水疱、控制皮损新发,对疱疹初期,水疱未...

  • 蒜泥灸疗脚癣

    蒜泥灸疗脚癣

    脚癣又叫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潮湿的长夏是其高发时期。脚癣常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脚底及脚趾边缘,剧痒。中医单纯用蒜泥灸外治效果理想,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蒜泥灸属于天灸的一种。方法是先把新鲜的大蒜捣成泥,然后将蒜泥敷贴在脚癣的皮损部位。每次敷灸时间为5—20分钟,以局部发痒、发红及起疱、疼痛为度。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针引出疱液后,涂碘伏消毒,然后外敷消毒敷料,以防感染。每周1次,没有好转者可隔周再灸。 由于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

  • 蒜泥灸疗体癣

    蒜泥灸疗体癣

    体癣为发生在面部、胸部、腹部、臀部、头皮的浅部真菌感染。病位比较局限,单纯用蒜泥灸外治效果理想,简单易行,经济实用。蒜泥灸是天灸的一种,在古代已经广泛流传了,至今仍一直沿用。 先制备蒜泥,用新鲜的大蒜捣成泥,做成3毫米厚,大小与皮损面积相当的饼。然后取皮癣的皮损部位,将蒜泥饼敷贴在皮损处,外面再用消毒敷料固定。每次敷灸时间为5—20 分钟,以局部发痒发红及起疱疼痛为度。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针引出疱液后,涂碘伏消毒,然后外敷消毒敷料,以防感染。每周一次,没有好转者可隔周再灸。 由于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

  • 带状疱疹后遗痛雄黄蒜泥疗 胆汁治斑秃

    带状疱疹后遗痛雄黄蒜泥疗 胆汁治斑秃

    雄黄蒜泥疗 带状疱疹后遗痛 雄黄30克,独蒜60克,雄黄粉研成细末, 蒜捣烂如泥,二药拌匀,甩白纸包裹搓成条状, 阴干备用。使用时,将其用少量纯净水磨成浆 汁,外敷患处,每天两次。连用数次后疼痛会明 显减轻。 本方中,雄黄能解毒杀虫、收疮止痛;大蒜 有解毒杀菌、消肿止痒作用。二味合用具有更强 的消肿止痛、解毒敛疮功效。此方对疱疹初期、 水疱未破溃者最为适宜。如能配合内服抗病毒 药、营养神经的药物,疗效更佳。 (张蕾) 猪 胆 汁 外 涂 治 斑 秃 斑秃是以头发突然成片脱落 为特征的常见病。 轻拉...

  • 冬季皮肤瘙痒方 肤痒吃泥鳅粥 经行皮肤瘙痒方

    冬季皮肤瘙痒方 肤痒吃泥鳅粥 经行皮肤瘙痒方

    治冬季皮肤瘙痒方 中医认为,冬季皮肤干燥瘙痒为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取艾叶90克,防风、雄黄各30克,花椒6克,加水2000毫升,小火煎煮20分钟,先趁热熏患处,然后擦洗患处,每日1剂,每剂可用两天。一般用药3-6剂可痊愈。 老人肤痒吃泥鳅粥 处方:泥鳅0.5公斤(去内脏洗净备 用)、核桃仁、粳米各50克。 用法:将粳米煮成稀粥后,将捣烂的 核桃仁及泥鳅放入稀粥内,文火煮到稠 度适宜、粥面有油、泥鳅熟透,调味后食 用。 主治:老人冬春皮肤瘙痒。李凤...

  • 运用雄黄蒜泥外敷 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运用雄黄蒜泥外敷 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佑志   带状疱疹多因肝气不舒,郁久导致肝胆火盛;或因湿热内蕴,热毒搏结肌肤而成。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雄黄、蒜泥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一定治疗效果。   处方:雄黄30克,独头蒜60克。雄黄粉研成细末,独头蒜捣烂如泥,二药混合搅拌均匀,用白纸包裹搓成条状,阴干备用。使用时,取适量雄黄大蒜泥用少量清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早晚各外敷1次,连续敷5日即可止痛。对疱疹初期、水疱未破溃者最为适宜。   方中雄黄能解毒杀虫、收敛止痛;大蒜则有解毒杀...

  • 鸡眼又称肉刺,乌梅肉泥外敷

    鸡眼又称肉刺,乌梅肉泥外敷

    鸡眼又称肉刺,是一种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物,尖端深化皮内,基底露于外表,呈圆形,似鸡眼故得其名。本病常生善于足趾及足底前端,行走或按压时有痛苦。中医以为鸡眼是因为足部长期受压,气血运转不畅,肌肤失养所致。医治以软坚、拔毒、蚀腐为主。临床验证,选用乌梅肉泥外敷医治鸡眼,有较好效果。 取5克乌梅,剥除内核后加少量食醋捣烂,再加少量食盐混合均匀,配制成乌梅肉泥。用时先用热水将鸡眼部位浸泡烫洗10分钟,擦干后用锐器轻轻地将鸡眼外层的硬皮刮去,将乌梅泥肉贴于其上,以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1~2周即可治...

  • 韩国人食补强性 泥鳅汤

    韩国人食补强性 泥鳅汤

    韩国人食补强性,最常做的三种汤中,第一种就是泥鳅汤,其次还有参鸡汤和狗肉汤。韩国人煮泥鳅汤时,先把泥鳅上面撒上盐,然后盖上盖子,等泥鳅没动静时,再把泥鳅清洗干净。然后在一锅水中放入泥鳅、辣椒酱、大葱、味精、盐等调料,熬上一小时左右就可以食用了。晚餐时,来上一碗泥鳅汤再加点泡菜,保准让你的“夜生活”精力十足。 中国医学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介绍,泥鳅有养肾生精的功效,其富含的赖氨酸是精子形成的必要成分,因此,常吃泥鳅不但能促进精子形成,还有助于提高精子的质量。 专家提示:男人滋阴比壮阳更重要。...

  • 外敷姜芋泥缓解肩周炎

    外敷姜芋泥缓解肩周炎

    天冷肩周炎易反复发作.可外敷姜芋泥来缓解病痛。 生姜中的辛辣成分可使肩周血管扩张、充血,从而改善肩关节血氧供应.还可松弛肩周肌肉,减轻肩周肌紧张:芋头中的有效成分可缓解肩关节的红肿热痛.有利于炎症吸收。将芋头1[)0克去皮,捣成泥状,姜50克洗净捣烂榨汁,姜汁放入芋头泥中.再加少许面粉(可减少生姜及芋头对皮肤的刺激性).搅拌成糊状.摊在干净纱布上敷于痛处,并用保鲜膜覆盖固定即可。 每天2次.一般 3~5天见效.若出现皮肤发痒则应停用。皮肤敏感者可在患处涂一层油后再敷。 (雷蒙)...

  • 缓解肩周炎外敷姜芋泥

    缓解肩周炎外敷姜芋泥

    天冷肩周炎易反复发作,可外敷姜芋泥来缓解病痛。 生姜中的辛辣成分可使肩周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肩关节血氧供应,还可松弛肩周肌肉.减轻肩周肌紧张;芋头中的有效成分可缓解肩关节的红肿热痛.有利于炎症吸收。 将芋头100克去皮、捣成泥状,姜50 克洗净捣烂榨汁,姜汁放入芋头泥中.再加少许面粉(可减少生姜及芋头对皮肤的刺激性),搅拌成糊状,摊在干净纱布上敷于痛处,并用保鲜膜覆盖固定即可。每天2 次,一般3~5天见效,若出现皮肤发痒则应停用。皮肤敏感者可在患处涂一层油后再敷。 (岳媛)...

  • 蒜泥巧治宫颈炎

    蒜泥巧治宫颈炎

    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有急 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上以慢性宫颈炎多 见,慢性宫颈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易 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现介绍 一种治疗女性宫颈炎方便、有效的方法。 治疗方法:将2~3个新鲜蒜瓣捣碎 成泥糊状,暴露于空气中15分钟左右, 准备一个长条形的干净纱布,卷成条状, 末端结扎,将蒜泥放人其中,每晚睡前用 手将裹有蒜泥的纱布塞人宫颈口周围, 2~3分钟后将纱布抽出。每周上药2 次,3周为1个疗程。 点评:大蒜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 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均有杀 灭或抑制作用。其抗菌的...

  • 韭菜泥赤小豆治扭伤

    韭菜泥赤小豆治扭伤

      方药韭菜泥。   用法取鲜韭菜150克(带根)洗净,捣如泥状,然后加75%酒精5毫升、甘油5毫升即成。用时将配制好的韭菜泥外敷于伤处,范围应超过肿胀区2~3厘米,24小时后重新更换,3次为1疗程。   说明韭菜捣泥敷患处,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故治扭伤收效颇速。   方药赤小豆。   用法磨粉,凉水调糊,涂敷受伤部位,厚0.2~1.0厘米,外用纱布包扎,24小时后解除,未愈者依上法再次涂敷。   说明《朱氏集验方》、《药性本草》中就有用赤小豆治“赤肿”、...

  • 姜洋葱泥治肩周炎

    姜洋葱泥治肩周炎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俗称“五十肩”或“漏肩风”,通常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肩部活动受限等,又有人称它为“冻结肩”。患者可在家采取简单的方法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多由于营卫之气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外加伤筋骨或气血不足而受风寒湿邪内侵,邪气滞留肩周,壅塞经络气血。治疗应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等为主。生姜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温中、祛寒之功效;洋葱味甘、微辛,性温,人肝、脾、肺、胃经,具有发散风寒、散瘀解毒、提神健体等功...

  • 缓解便秘 扁豆核桃泥

    缓解便秘 扁豆核桃泥

      扁豆中的膳食纤维极高,比芹菜多了3倍多,对缓解便秘大有好处。而核桃中的核桃油能软化大便,润滑肠道。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不错。   做法是:将扁豆剥皮,放入蒸锅里蒸两小时,待豆子蒸得极烂时取出,捣成泥,再用细滤网过滤。将核桃仁研磨成粉末;将干净的锅放在火上烧热,加油,等油热后倒入扁豆泥翻炒,炒至不粘锅底的程度,再放点油,加入核桃粉、黑芝麻末混合炒片刻,即可食用。...

  • 核桃扁豆泥治老年便秘

    核桃扁豆泥治老年便秘

    核桃、扁豆可以帮助治疗老年人常见的大便燥结、肾虚疲劳等症状。具体做法如下: 将扁豆剥皮,取其豆,加少许清水,放入蒸锅里蒸2个小时;待豆子蒸得极烂时,取出捣成泥,再用细滤网过滤。将核桃仁研磨成粉末。将干净的锅放在火上烧热,加油;等油热后倒入扁豆泥翻炒;待水分将干,放人白糖炒至不粘锅底的程度;再放点油,加入核桃粉、黑芝麻末混合炒片刻,即可食用。 刘晓群...

  • 治肝胆管泥沙样结石方

    治肝胆管泥沙样结石方

    处方:五味子500克,研末。每次5克,日2-3次,15天为1个疗程。B超检查结石未除者,停药5天,再服下1个疗程。 功效:清肝利胆,治肝胆管泥沙样结石,肋胁胀满,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转氨酶持续不降,纳食不香,厌食油腻,或伴黄疸等。...

  • 泥鳅防药物性肝损伤

    泥鳅防药物性肝损伤

    长期服用某些降脂、降压以及降糖药,如利必非、硝苯地平剂、优降糖等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在服药时食泥鳅粉可起到有效保护作用。临床认为,当谷丙转氨酶(ALT)大于正常值上界的2倍以上时.药物致肝损伤的可能性增大。 而泥鳅中富含的多糖可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另外,泥鳅含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I))能清除肝组织中的自由基.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维持细胞膜的正常结构.避免肝细胞受到药物损害.并促进肝细胞再生。 泥鳅500克.放清水中养 5~7天,去除内脏后,用烤箱烘干(开温度以 100%:为宜),再...

  • 处方治胆囊炎和伴胆石症泥沙状者

    处方治胆囊炎和伴胆石症泥沙状者

    处方:柴胡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黄芩15克,蒲公英20克,元胡10克,郁金10克,鸡内金15克,海金砂20克,赤芍20克,大黄6克(后下),枳实15克,甘草6克,党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10剂为1疗程,一般用药2~3个疗程可临床治愈。 说明:本方疏肝利胆,清热解毒,消食化积。适用于胆囊炎和伴胆石症泥沙状者。此方是湖北省麻城市医院已故名老中医占茂怡的经验方,笔者曾用此方治疗观察21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减轻症状效果明显,使用2个以上疗程有效率可达95%以上。...

  • 肝病食疗 活泥鳅2千克

    肝病食疗 活泥鳅2千克

    ■活泥鳅2千克,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排净肠内废物,后放干燥箱内烘干或焙干,研末装瓶。每日1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15日为一疗程。有温中益气、解毒功效。 ■茵陈、车前草各100克(或车前子20克),加水1000毫升,煮取800毫升,每服200毫升,加白糖20克,每日2-3次。有利湿清热功效。 ■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欲熟时,加入适量白糖稍煮1-2分钟即可。每日服2-3次,7-10日为一疗程。有清利...

  • 猪肺治气喘 土豆泥治胃溃疡

    猪肺治气喘 土豆泥治胃溃疡

    猪肺炖萝卜治气喘 先将猪肺洗净切成小块,用猪油加食盐炒入味,再加水、萝卜块、生姜、陈皮、胡椒适量,以大火炖20分钟,后用小火炖半小时,吃饭时当菜吃。 土豆泥治胃溃疡 将2公斤土豆去芽根,切碎捣烂,装入布袋,放在1000毫升清水内反复揉搓,生出一种白色粉质,把液体倒入铁锅煎熬,先大火后小火,使浆汁熬成一种黑色膜状物,取出研末,每次饭前服1-2克,每天服3次。...

  • 许心如治疗心疾 遵古不泥

    许心如治疗心疾 遵古不泥

    许心如,女,1924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外祖父姜子楣和舅舅姜嶽甫均为江浙一带名医。1952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59年~1961年参加北京市第一届西医学中医脱产学习班,系统学习中医3年。1962年结业后至今一直在北京中医医院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擅长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对脾胃、内分泌疾患等疑难杂症亦有较深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许心如,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她遵古而不泥古,坚持...

  • 腹痛怎么办 蒜泥敷肚脐可治

    腹痛怎么办 蒜泥敷肚脐可治

    将大蒜头捣碎,敷在肚脐眼上,用一块纱布固定住,直到肚脐眼处火辣辣时,肚子就不痛了。这个法子,在中医中属于灸法的一种。 大蒜辛温,具有较强的通阳解毒消肿作用。西医研究,大蒜内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蒜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肚脐,是中医讲的“神阙”穴所在位置,是任脉一个重要穴位,历代文献都有神阙穴治百病之说,脐部敷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脐部敷蒜经过循经传热给脾肾,疏通经脉,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本法对于虚寒性腹痛有一定效果,不失为一种经济、方便的保健小偏方,另外,对...

  • 干泥鳅治睡觉流口水

    干泥鳅治睡觉流口水

    许多老年人睡觉流口水,有的还伴有口中黏腻、大便清稀、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脾虚湿盛的表现。中医把口水称为涎,认为是人体水液的一部分,由脾所统摄控制。水湿过盛使口中涎液过多,脾虚控摄无力,就会使其流到口外。我国民间常用泥鳅治疗此症,泥鳅味甘、性平,具有调中益气、健脾祛湿等功能,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睡觉流口水效果明显。 将泥鳅(夏末初秋时入药效果最好)除去内脏,烤干,研末,每次5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主治医师 罗旭)...

  • 上火 口臭 大便干燥 吃茄泥

    上火 口臭 大便干燥 吃茄泥

    许多人是热性体质,即使在寒冷的时候,也很容易上火,出现口臭、口疮、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此时可以吃点茄泥来清热祛火。 茄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能通络散瘀、消肿止痛,缓解热毒痈疮和皮肤溃疡。茄子的吃法有很多,而做成茄泥食用,清热效果最好。因为茄子非常吸油,如果是炒茄子或炸茄子,不仅营养成分容易流失,而且进食之后,难以消化吸收,尤其是胃口不好的人,吃完一顿油炒茄子,会感觉腹部长时间饱胀。而茄泥则是将洗好的茄子破开切片之后,上锅蒸到烂熟,放凉后加入食盐、味精、香油、醋等调料就可以了。...

  • 泥鳅滑液食谱偏方

    泥鳅滑液食谱偏方

      两年前,我下肢患了丹毒,肿胀、疼痛且伴有高热等症状。由于当时是深夜,所以未去医院,自行服用了罗红霉素胶囊。服药后体温有所下降,但下肢肿胀、疼痛感仍然没减。于是我便查阅相关医药杂志,发现有用泥鳅滑液糖浆治丹毒的介绍,决定按方试用。   第二天,我买了20条泥鳅,先养在清水中漂去污泥,再放入盆中,加入白糖搅拌10分钟,然后取滑液糖浆涂在患处,干即再涂。我眼看着肿胀渐渐消退,疼痛感也逐渐减轻。第三天,我又买了20条泥鳅,依法再治,1个小时后,患肢肿胀完全消失,一点也不痛了。   我的亲身经历让我相信,确实有很多很好的...

  • 巧用泥土治病

    巧用泥土治病

    泥熨 将泥烧热后 用布包裹,热熨患处,借 热疗和泥土的有效成分 作用于人体。每日1次, 每次30分钟。用于治疗 腹痛,以及风寒湿痹症 所致的关节疼痛。泥敷 冷敷法:用 新取的井水调黄泥、赤 泥或灶心泥,敷涂患部, 泥土干后更换,每日1 次,每次30分钟。治疗皮 肤疾病,如醋调黄土涂 患处治烫伤、烧伤;蚯蚓 泥调水涂脐下用于小便 不通等;燕窝泥调水涂 患处治湿疹;黄泥调香油敷患处治疗头疮等。热敷法:以黄土加热熨之。身体局部涂上一层黄泥,以防烫伤,然后覆盖热黄土3—6厘米厚,外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后裹上棉花...

  • 蒜泥糖水治咳嗽

    蒜泥糖水治咳嗽

    【疾病】咳嗽 【组成】冰糖,大蒜 【制法】大蒜数瓣捣成蒜泥,加入冰糖或白糖(忌用红糖)适量 【用法】用沸水冲泡,温服。 【治法】对小儿百日咳、老人痰咳、伤风咳等均有很明显的止咳作用。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在蚊虫叮咬处敷蒜泥 祛痒红肿

    在蚊虫叮咬处敷蒜泥 祛痒红肿

    山东青岛读者臧女士咨询: 我们这里秋天蚊虫很多,被叮咬了,又痒又红肿,大家想出各种招数应对。去年,听邻居说了一招:在蚊虫叮咬处敷蒜泥,结果试了一下,果然很快就不痒了,也没有红肿。请问专家这样做对皮肤有没有副作用,是什么原理呢? 哈尔滨皮肤病学会委员张丽华点评:这个方子主要是利用大蒜的杀菌作用。蚊虫用其口器刺伤皮肤,使唾液或毒液侵入皮肤。由于蚊虫的唾液或毒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抗原成分,它们在进入人体皮肤后,可与抗体产生反应而引起炎症。大蒜中所含的大蒜辣素杀菌消炎作用十分强大,其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十分之一,对病...

  • 皮肤癣疾黄藤水治 蒜泥茄子祛老年斑

    皮肤癣疾黄藤水治 蒜泥茄子祛老年斑

    皮肤癣疾黄藤水治 黄藤又名土黄连、伸筋藤,有清热解毒、通便消肿利湿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因其内含药根碱、甾醇及小檗碱等成分,能抗炎镇痛及抗真菌,外用可治疗各类皮肤癣疾。 方法:取黄藤25克,水煎取汁,每晚睡前清洗患处,连用5~7天。对由癣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红肿、脱皮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也可取黄藤20克,加200毫升水煮沸 15分钟,过滤后洗涤伤口,可防止发炎化脓。 邓彦君 饮绿梅汤可防中暑 绿豆汤是盛夏防暑降温佳品,中老年朋友制作绿豆汤时,不妨加一些乌梅,做成绿梅汤,防暑效果更佳。 取乌梅lO克,加水1...

  • 贴蒜泥止鼻出血

    贴蒜泥止鼻出血

    取大蒜(紫皮独头蒜为佳)适量去皮,捣烂如泥,做成直径约2厘米、厚约0.5厘米的圆片,贴于足底涌泉穴(脚掌前1/3处,屈足时人字纹中央凹陷中),然后以纱布固定。 左鼻孔出血的贴左足,右鼻孔出血的贴右足,双鼻孔皆出血则贴双足。鼻血止后,除去蒜泥即可。本法能引火下行,对于秋季燥热较盛、火气上冲引起的鼻出血有效。...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