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 第38页
-
扁桃体红肿疼痛外敷土茯苓
应用土茯苓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5 岁;病程多为1天。均有扁桃体红肿疼痛。 二、治疗方法 取土茯苓20克,研成粉,米醋调为糊状,涂敷于患儿两足涌泉穴(足心),外贴一层塑料布,然后以绷带包扎,睡前敷药,次日晨起取下,一般l~3次即可见效。 三、治疗效果 本组20例经1~3次治疗均获效,其中治愈16例,好转4例。 四、典型病例 王某,男性,5岁。发热2日,扁桃体红肿疼痛,曾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改用土茯苓外敷涌...
-
温阳法治咽喉肿痛“喉痹”
临床上见到咽喉肿痛,医者多用连翘、银花、射干等清热解毒之品,认为咽喉肿痛乃风热上扰或火热之邪上攻而致。但阳虚也会造成咽喉肿痛,其病机有二:一为阳虚寒盛或阳虚寒客致使经脉凝涩而咽喉疼痛,治当温阳散寒;二为阳虚虚阳上浮,熏蒸咽喉,当温阳以引火归原。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宗仲景之旨,数十年临床恒以脉诊为中心,辨证灵活,症见咽肿喉痹时,若病家脉沉弦拘紧且按之无力或减,则辨为阳虚寒凝;若病家尺脉沉而无力,寸关脉显浮滑之象且按之减,则辨为阳虚虚阳上浮。 案1李某,男,27岁。2005年2月11日初诊。 数...
-
治流行性腮腺炎 淋巴肿大偏方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以发热、腮肿、疼痛为主要特征,治疗腮腺炎的方法很多,而中医有很多方法效果也不错。 方一 取新鲜大青叶60克,捣成糊状,均匀地敷于肿胀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方二 取青黛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方三 取冰硼散2-3克,用植物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方四 取吴茱萸12克,浙贝母9克,生大黄9克,胆南星3克。上药...
-
齿松龈肿病在肾胃 降虚热每获良效
齿松龈肿,病在肾胃。新病为实,多责之于胃;久病肾阴不足者,精亏火衰,虚火上炎,也可导致牙齿松动、齿龈疼痛、溃烂。治宜益精填补,壮水制火,可用生熟地、芡实、山药、旱莲草、女贞子之类,但也要兼顾肾阳。胃热兼以清之。中阳不足,肾阴又亏,虚火上炎之势无以抵挡,前贤以荜菝、干姜、川椒、细辛煎汤漱口,以其辛热酸敛收降浮游之热,使虚热火势下趋,收效甚捷。愚用前贤方法,也每获良效。 如治一柳性女患者,45岁,满口牙龈肿痛,溃破起泡,已三四年未愈。舌白质淡,滑润,面色萎黄,脉象沉软,按之急数。久病下元不足,肾虚齿动作...
-
牙痛伴有左侧面颊肿痛 名方玉女煎
曾某,女,2015年2月13日初诊,主诉:牙痛一周。 现牙痛伴有左侧面颊肿痛,牙龈红肿,患者所述疼痛侧上下颌牙齿无龋坏,无咬颌不适或咬颌痛。上颌窦区及颞颌关节区无压痛,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颌下淋巴结扪诊无疼痛。另有腹胀,舌淡红苔黄,脉左弱右弦。既往体健,无冠心病史和心绞痛史。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牙痛乃胃热阴虚,方用玉女煎化裁,以清胃热,滋肾阴为主。处方如下:生石膏30克,麦冬15克,知母15克,怀牛膝2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肉桂皮5克,砂仁5克,5剂。 患者后因腹胀复...
-
虚火牙痛局部红肿热痛 食方四款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一般由牙齿或牙周局部的疾患所引起。中医认为牙痛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或外邪侵淫有关,将牙痛分为风热侵袭、胃热上蒸、虚火上炎三种。其中,又以虚火牙痛最为常见。 虚火牙痛是虚火上炎引起牙齿疼痛的一类病症,指的是素体阴虚,虚火上炎,主要表现为牙齿浮动、牙齿隐痛或微痛,牙龈微红微肿,久则牙龈萎缩、牙齿浮动、咬物无力,之后疼痛加重,可兼见腰酸痛、头晕眼花、口干不欲饮等。与风热侵袭、胃热上蒸引起的牙痛区别在于,虚火牙痛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受冷热刺激,疼痛加剧,夜间痛甚。 一方:青壳鸭蛋2个,洗净;生地15...
-
牙龈肿痛方 牙龈出血方 实火牙痛方
牙龈肿痛方:金银花15克,甘草10克。共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汁。每日1剂,分早、晚饭前服用,连服3日。 牙龈出血方:芦根15克,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汁。每日1剂,分3次服完,一般服2~3日即可见效。 实火牙痛方:苦瓜1条,切碎,捣烂如泥,放入白糖,拌匀,腌渍2小时即可。1次服完,连服3次即可见效。 虚火牙痛方:生地10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生地、大米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成粥,加入白糖即可。温后服用,每日1剂。 牙周炎方:车前草30克,薄荷15克,绿皮...
-
玉竹猪心调治冠心 气虚浮肿服芪参粥
玉竹猪心调治冠心 中医认为,夏季炎热的天气或者外 感发热等热病容易耗伤阴液,从而加重 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表现为心律不齐, 干咳烦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玉竹味 甘,性平,归肺、胃经,能滋阴润肺、 生津止渴。用玉竹和猪心做成药膳服 用,有安神宁心,养阴生津的功效。 方法:取玉竹30克,猪心0.25公 斤。将玉竹洗净,煎取药液800毫升; 将猪心破开洗净,用玉竹药液煮熟,捞 出加食盐、芝麻油调味,每日分2次, 佐餐食用,饮玉竹液。 陈文 气虚浮肿服芪参粥 老年人由于各脏器萎缩、功能减 退,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及代...
-
井穴刺络放血对脑水肿干预效应的汇总分析
2007 年 4 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实施中医临 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的通知》 (国中医药函(2006)58 号)公布了“急性中风病意识障碍的手十二井穴刺络 放血应急救治技术” 为第二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 项目, 井穴放血疗法在院前急救及疾病预后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脑水肿是由物理、 化学、 生物性等多种因素, 作用 于脑组织, 引起脑组织内水分异常增多的一种病理状 态, 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病理反应。目前常采 用外科手术减压、 渗透利尿脱水和糖皮质激素等疗法, 各有优劣及不良反...
-
头痛蛛网膜囊肿 人迎气口针法针灸治疗
宋某某,女,35岁,2022年3月8日初诊。主诉:头痛9年余。患者自诉2013年开始出现头痛,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西医诊断为蛛网膜囊肿,建议必要时手术治疗。刻诊:头痛明显,表现为右侧前额至巅顶胀痛,右眼眶牵扯痛,常于每日午后1点左右发作。遇风加重,严重时伴有呕吐,常需服用罗通定止痛,偶有头晕,平素怕风怕冷,四末不温,汗出不多。入睡可,眠浅易醒,梦多;胃纳可,胃脘部隐痛,嗳气,肠鸣明显,饮食尚可耐生冷,不易上火,大便干硬,小便调。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月14日,色量均可,无痛经。手凉微潮,舌暗苔薄白,眼睑...
-
肺气肿辨证加减论治
金水交泰汤是四川名中医李孔定主任医师治疗肺气肿病的名方。该方组成:南沙参50克,黄精30克,苏子30克,赤芍30克,木蝴蝶10克,地龙12克,制南星15克,葶苈子15克,黄芩30克,甘草15克,沉香6克(为末,分6次冲服)。具有养阴益气、清热化痰、降气活血、纳气归肾等功效。适用于现代医学所称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之不兼外感者。用法:水煎服,第1次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后取汁;再加水适量煎沸20分钟取汁;再加水适量煎沸25分钟取汁。三煎药汁合在一容器内振摇后分6次服用。病重者日3次夜1次服,轻者日3次服。 笔...
-
感冒咽喉肿痛 薄荷糖烧广柑
薄荷糖 用白糖500克,薄荷粉30克,将白糖放入锅中,加少量水,用小火熬至变稠,倒入薄荷粉,用勺搅匀,继续用小火熬至可以用勺挑起丝(但不粘手)时,即可停火。然后再将熬好的糖倒入抹有食油的大盘中,待稍凉后,用刀切成小块,即可食用。随时服用,此糖作用消肿,清利咽喉,生津止渴,适用于感冒咽喉肿痛,头昏发热,口干舌燥等症。 菊花银花广柑酒 用菊花30克,银花15克,鲜广柑1个,白酒500毫升。将菊花、银花洗净,鲜广柑带皮切成小块,放入白酒中浸泡一昼夜即可。每天2次,每次25毫升。菊花清热明目...
-
泽泻治臌胀水肿 冒暑霍乱 泽泻治妊娠遍身浮肿
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15g)。上为细末,煎服三钱(9g),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150g),白术二两(60g)。上二味,以水二升(400ml),煮取一升(200ml),分温服。 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9g)。水一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 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五分(1.5g)。姜水煎服。 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一...
-
黄斑水肿柔肝补脾法
柔肝补脾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斑水肿中的应用 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是许多眼科疾病在黄斑区的临床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作为一种疾病,它是指对光线敏感的黄斑区发生炎性反应、液体渗入,形成水肿,导致视力下降,其病因多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bstruction, RVO)、糖尿病慢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
-
张奇文用咽门缩桃丸治儿童扁桃体肿大
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与五脏六腑关系非常密切,也是防御外邪侵袭的重要门户。全国名中医张奇文是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他认为咽喉在儿科疾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潜心研究此类疾病的治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立了咽门缩桃丸。该药临床疗效显著,深受全国各地患者的好评。笔者跟随张奇文学习,对此深有体会。在这里将张奇文对于咽门缩桃丸治疗儿童腭扁桃体炎的经验做一简要的介绍,分述如下。 咽喉疾病与脏腑经络疾病相关 “人之一身,百症皆可致危,独咽喉之症,为危中之危,不烦黍间...
-
浅静脉炎初起红肿热痛者 中药方解
赵尚华,男,1943年出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周围血管病、乳房病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经验。著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类聚方》等多部著作。 组成:苏木30g,红花15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芒硝15g,当归30g,葱须30g,桑枝30g,乳香30g,没药30g。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消肿。 主治:浅静脉炎初起红肿热痛者。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