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 第33页
-
治肾炎水肿食疗验方
1.取花生120克.蚕豆 250克,红糖适量。将花生、 蚕豆分别洗净.放入沙锅 内.加水适量.先武火煮 沸。再改文火煮至豆烂.加 入红糖.拌匀后服用。 2.取鲜荠菜150克.洗 净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 煎煮汁液,去渣取汁,趁热 温服.每日服用3次。 3.取花生、大枣各等分。 将花生、大枣分别洗净放入 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汁 液,去渣取汁。代茶饮用之。 4.取马齿苋100克.洗 净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 煎煮汁液,去渣取汁.代茶 饮用之。 5.取玉米须30克.车前 草30克.水煎.取汁代茶饮 用;或取玉米...
-
邹燕勤擅治中医肾系疾病 治水肿
邹燕勤,女,1933年生,江苏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暨中医肾病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中医师承博士后合作指导老师。 1957年及1968年分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及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后师承其父著名中医学家邹云翔教授。曾任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及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
-
治下肢水肿验案
病例:患者,男,70 岁。自诉多年来双下肢踝关节部位水肿。按之凹陷,秋冬季更甚。有7年高血压病史,最高为 180/110毫米汞柱。面色无华,眠差多梦,腰酸尿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此为脾肾阳虚,水邪外泛。治宜温阳化饮,健脾利水。遂予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炮附子(先煎)、白术、茯苓、怀牛膝、杜仲各1 5克,桂枝、白芍、生 姜、益母草各10克,甘 草5克。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连服15剂后 双下肢水肿消失,随访 至今未见复发。 点评:高血压病日 久失治,下累及肾,肾 气衰微,肾阳虚弱,故 水邪失摄,外泛成...
-
名医张振卿治特发性水肿方
名医治特发性水肿(肝郁血瘀)方 处方:丹参20克,三棱、莪术、郁金各10克,炒麦芽25克,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各8克,醋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各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6 克。 用法:诸药共为细粉,每次服15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化瘀利水。用于治疗特发性水肿,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血瘀水停型。绝大部分病例属于本型,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可见颜面、下肢肿胀,按之凹陷,胀甚于肿,尿量昼少夜多,胸闷腹胀,胁肋胀痛,或胸胁针刺样疼痛,口干口腻,烦躁易怒,头晕,善太息,舌质淡黯,苔薄白或微...
-
陈宝贵治疗水肿 胸痹水肿案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一种病证,其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水肿之因颇多,或因外感,或因内伤,或内外合邪,涉及脏腑亦多。历代治疗水肿多从肺、脾、肾三脏来论述,又有分为阳水、阴水之说,足以提纲挈领。当今有学者认为肝、心、脾、肺、肾五脏皆可导致水肿,乃结合现代医学之观点,可作借鉴。 导师陈宝贵教授治疗水肿,多从肺、脾、肾三脏出发,胸膈以上水肿者治其肺,脘腹水肿者治其脾,腰膝以下肿者治其肾。治肺者以发汗利水为主,治脾者以健脾利水为主,治肾者以温肾利水为主...
-
工作劳累后两侧下肢浮肿 治宜补气散邪行水
患者陈某,男,45岁,2016年5月4日来诊。患者于某日工作劳累后两侧下肢浮肿,两脚至胫骨明显,已有月余,休息后不能缓解,除偶觉乏力外余无不适,西医检查无异常。舌淡胖,脉浮滑右手关弱。脉浮为表证,关弱主气虚,证由气虚感邪而至,治宜补气散邪行水。 处方:防风10克,白术10克,茯苓皮15克,当归10克,红花5克,黄芪20克,党参10克,威灵仙10克,忍冬藤20克,柴胡5克,白芍12克,水煎服,5剂。 二诊,药后浮肿已不明显,续服5剂痊愈。 按:水肿的原因很多,本案因气虚受风而起。故投以黄...
-
水肿双下肢浮肿 补益肝肾方药
盛某,女,41岁。2012年7月10日初诊:双下肢浮肿十多年,屡治不效,时有消长,按之洼陷,两膝以下火热,酸楚无力;两手发胀,经期有时加重;尿少色黄,大便常常干结艰行。苔黄薄腻,脉细滑。2018年1月体检:宫颈纳氏囊肿,B超:双乳腺小叶增生,右乳小结节。3月份右乳纤维瘤手术。 确诊:水肿(肝肾亏虚,气滞络瘀,水湿潴留)。 治则:行气活血,利水祛湿,补益肝肾,治标顾本。 方药:生地12g,楮实子10g,黑料豆10g,桑寄生15g,天仙藤15g,鸡血藤15g,泽兰、泽泻各15g,鬼箭羽15...
-
温通利水治水肿
程某,男,51岁。于2014年3月20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肿胀半年余。患者年轻时身体魁梧,体格强壮,肥胖,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节制,常饮酒,量大。5年前因患颈椎病而经常头晕,后陆续出现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2年前忽发冠心病感胸胀闷难受,急往某西医院诊治,进行心脏支架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坚持服用降压药等药。后因高血脂、肝功能异常而至武汉同济医院诊治,病情好转,且时发时止,反复发作。半年前,出现胸闷、尿少、双腿肿胀等又至同济医院就诊,发现肾功能失常,诊治月余,曾一度减轻,后又加重,肾功能无明显改善。遂考...
-
浮肿大量蛋白尿予四磨汤口服液顺气消积
徐某,女,54岁,2013年08月30日因“反复双下肢浮肿2周”初次来诊。 四诊:患者神清,精神疲倦,双下肢中度浮肿,少许腰酸,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舌淡暗,苔白偏腻,脉沉细。 于2013年9月8日至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查尿常规:尿蛋白:3+,潜血:+;血常规正常;肾功:肌酐:126.2umol/L;肝功:总蛋白50.4g/L,白蛋白21.6g/L;双下肢水肿症状仍反复。黄教授接诊后,辨证为脾肾气虚,水湿瘀阻,治以“补脾益肾,利水祛湿活血”为法,予...
-
水肿的辨证分型 水肿的治疗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癌症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 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中医学称之为水气,亦称为水肿。水肿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其积聚的体液来自血浆,其钠与水的比例与血浆大致相同。习惯上,将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称为积水或积液,如胸腔积水、腹腔...
-
慢性肾脏病水肿证治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GFR<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即为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早期,患者不易察觉蛋白尿,但随着蛋白的丢失,逐渐形成低蛋白血症,常出现晨起眼睑浮肿,或双下肢高度水肿,甚者全身水肿,引起心悸、心慌、呼吸困难等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西医在水肿治疗上多用利尿剂,但易引起...
-
反复颜面及肢浮肿9年黄春林方药
胡某某,男,25岁,2012年12月5日,因“反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9年”初次来就诊。 四诊:神清,精神疲倦,口干,双下肢浮肿,纳眠一般,少许腹胀,小便夹泡沫,大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我院肾活检:轻微病变。黄春林主任接诊后,辩证为气阴两虚,湿热瘀阻,治则:标本兼治;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化瘀。 方药:黄芪(北芪)30g 淫羊藿(仙灵脾)15g 旱莲草(墨旱莲)20g 女贞子(盐女贞)20g 黄精(酒黄精)30g丹参30g藿香(广藿香)15g甘草(甘草粒)5g 海螵蛸(鱼古)...
-
治水肿处方:备化汤合五苓散
病案:备化汤治水肿 赵某,女,63岁,2015年7月20日初诊,自述全身水肿、乏力20余年,水肿以双下肢为甚,未进行系统诊治,近1个月全身水肿加重,困倦乏力,胸闷,活动后加重,检查肝肾功能、尿常规、双肾超声,均未见异常,血压130/80mmHg,余无他症可循,舌质青紫,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沉濡。 处方:备化汤合五苓散。宣木瓜15克,川牛膝15克,云茯苓30克,覆盆子15克,熟地黄15克,炙甘草10克,制附片30克(先煎),猪苓30克,建泽泻15克,川桂枝15克,苍、白术各15克。7剂水煎服。...
-
小青龙汤治疗下肢水肿案一则
宋某,女34岁,2020年7月初诊。诉下肢水肿一月余。每逢下午下肢水肿,恶寒,下肢肿胀发紧,上肢亦肿胀,但是不明显,恶寒明显,身体困重,懒惰嗜睡,饮食二便正常,烦躁,口稍渴,但不想喝水,舌淡红苔水滑,脉浮弦有力。方药:生麻黄10g,桂枝15g,生白芍15g,炙甘草10g,干姜15g,细辛3g,五味子6g,清半夏12g。7服,日1服,水煎温服,日分2次服。早中服,天黑不服。 此患者拿药之后并未复诊,后带其母亲看病,询问得知7服药吃完已愈。 案:此患者是个典型的溢饮。她的水肿并不是阳虚水饮不化的状态...
-
肾病水肿,治水化气必先温通
肾脏疾病,中西医各有不同的范围。就西医而论,肾病包括原发性疾病和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疾病,大多病情复杂、病程迁延,是目前临床中的一大类疑难顽疾。肾脏疾病有其自身病变发展的规律,加之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西药的治疗干预,机体病理变化反映在外部的症候繁多,故对于复杂性肾病治疗用药,不能一味针对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的血肌酐、尿素氮等实验室指标,应当在辨证论治前提下,抓住疾病的主证,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中医对肾病认识已有数千年历史,目前对肾病论述日臻完善,所出治法方药不胜枚举,足资学习发掘和临证应用。水肿是肾病...
-
丁元庆对水肿治则治法的认识
《中医内科学》新世纪教材(第2版)在水肿的证治内容中,主张发汗、利尿、泻下逐水是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针对此论,山东中医药大学丁元庆教授认为,汗、下、逐水皆属八法范畴,且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并不能准确地对应水肿病机,作为水肿治则值得商榷。根据丁元庆教授的认识在此作以下探索,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治则治法的层次不同 治疗原则(治则)是治疗具体疾病时立法处方的根本法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治则包括三个层次,治疗疾病的总则为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针对病系不同,制定的治则更为具体,如脾胃病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