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 第32页

肿 第32页

  • 中医护理水肿病

    中医护理水肿病

      水肿是因肺脾肾对水液运化输布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所致。以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出现浮肿症状均属中医“水肿”范围。在对水肿病人的护理上应特别注意。   生活起居护理   起居有常:指导患者按时作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切勿因住院而打乱原来的正常生活规律。重症患者卧床休息时也应避免昼息夜作,日夜颠倒。   劳逸适度:重症或高度浮肿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水肿减轻后方可逐步下床活动,不可操之过急。轻度水肿患者可适度活动...

  • 蟋蟀治浮肿 尿闭二方

    蟋蟀治浮肿 尿闭二方

    蟋蟀,别名蝤蛐,夜鸣虫。有解毒,消肿,利尿功能。可用于治浮肿、尿闭症。 蟋蟀为蟋蟀科动物。生活于田埂、墙角、砖石堆下或墙缝中,昼伏夜出,雄性爱鸣善斗。 药用为虫体。夏秋季于清晨茁湿地及石块下捕捉,用开水烫死,晒干保存。 1.治浮肿:蟋蟀4 对,蛄蝼7个(去头足)焙干研末,分3次服,日服 3次。 2.治尿闭:蟋蟀3 个,用瓦焙干后研末,顿服,日服2次。...

  • 老年性浮肿 黄芪粥治疗好

    老年性浮肿 黄芪粥治疗好

    老年性浮肿与心性、肾性浮肿不同,浮肿部位或在眼睑面部或在足踝部,时消时止,常在劳累后出现,余无异常。这种浮肿查尿常规、心肾功能常正常。中医认为是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尤其是脾肾)、气化不及所致。用《冷庐医话》所载黄芪粥治疗效果较好。 生黄芪30克,生薏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为细末)9克,金橘饼2枚,糯米30克。先以水60毫升,煮黄芪20分钟,捞去渣,次入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做一日量,分两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饼一枚,每日一剂。 黄芪粥主药便是黄芪,因此该方黄芪切不可少...

  • 水肿重证治验

    水肿重证治验

    笔者应邀去乡下出诊,诊见患者面肿及周身水肿,腹部肿大,有腹水,按之凹陷较深。问其原因,患者说:“半月前,罹病腹泻,日4~5次,为稀溏状便,解之不爽,肛门微热,前医予葛根芩连汤、胃苓汤加减治之,数剂而诸证悉减,但却nj现水肿,再治之,病不减,反而加剧,故如此。”诊之,尚见恶寒蜷卧,不能起身,四肢厥逆,双目黯黑,神疲食少,整个腹中若有冷风吹状,大便虽每目1次,解出者,为完谷。腹中微微胀痛,得热食则病减,反之则胀痛增加,水肿处,特别是下肢皮肤,可见水液渗出,尿少微黄,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弱。此乃...

  • 治水肿中药单方杏仁

    治水肿中药单方杏仁

    有一老妇患一痼疾,遍身浮肿不堪,痛痒难忍,用手轻轻一按,所按之处便会深陷下去,形成一个凹槽,久久不散。整整两年,妇人只能卧榻不起,呻吟不止,连穿衣吃饭都难以料理。家人多方求医,遍请方圆名医,皆曰无药可治。 一日,其家人上山砍柴,遇一游医在山上采药,小息之时,游医见其家人面容愁苦,乃询及缘由,家人如实告之。游医思索良久,告其家人曰:“医界曾有言,常食杏仁可治水肿之症,你等回家后不妨一试。” 对游医所言,家人半信半疑:“请了名医若干,吃药无数,皆无好转,这单单一味杏仁便能...

  • 治老人肾虚浮肿食疗方

    治老人肾虚浮肿食疗方

    鸽肉治老人肾虚 白鸽1只,黄芪、党参各25克,淮山药50克,加水炖煮,熟后加佐料服用。 葱白烧豆腐治浮肿 葱白、豆腐各150克,加佐料一起煮,连服3天,可治体虚型浮肿。 重楼猪肚汤治消化性溃疡 重楼20克,猪肚一个。把重楼切碎,用冷水浸透,塞入洗净的猪肚内,将猪肚两端扎紧,放砂锅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再加适量食盐,用文火煲至水1500毫升时,将猪肚捞起,倒去药渣。把猪肚切成片状,再放入煲内煮沸。分次服食汤肉,每隔1周服1剂。 黄豆巧治便秘 取黄豆250克,温水泡涨后放...

  • 邱明义治肾病水肿伴疼痛案

    邱明义治肾病水肿伴疼痛案

      邱明义教授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邱明义多年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研究,深得经方之精髓;临证四十余载,勤究古书,博采众长,对各种疑难杂症深有研究,尤擅长脾胃,肾病的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现撷取其验案,以飨同道。   水肿伴疼痛案   陈某,男,58岁。2012年3月30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水肿20天。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发绀,双脚麻木疼痛,腰不痛,胸胁不痛,偶尔干咳,食欲可,二便正常,舌苔白滑,脉弦滑。尿检未发现异常。   辨为水湿下注,浸淫肌肤,兼瘀血为患;治当利水消肿,通阳...

  • 肿痛关节 正虚邪恋 清化郁热 蠲痹通络

    肿痛关节 正虚邪恋 清化郁热 蠲痹通络

    寒湿郁久,化热伤阴 治法:清化郁热,蠲痹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青风藤15克,金刚骨30克,川桂枝6克,制川乌6克,生白芍15克,知母8克,生地12克,拳参15克,忍冬藤15克,凤凰衣6克,莪术6克。 随症加减:邪热偏盛者,酌减桂枝、川乌用量,加虎杖10克或黄柏10克,葎草15克;阴伤明显,舌红,大便干者重用生地(一般用量20~30克为宜),加川百合15克,地骨皮10克;湿邪久留,脾气不足,加防己10克,生白术15克,生黄芪15克;肝脾、淋巴结肿大,加生半夏8克,生薏苡仁20克,虎杖10克,肝功能异常...

  • 术后消肿两法

    术后消肿两法

    老年人身体平衡性和灵活性下降,很容易因为跌倒而发生肢体骨折。在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之后,术后肿胀极为多见,而且很长时间不易消退。西医认为,外伤炎症造成静脉及淋巴管阻滞,回流障碍;长期肢体固定,肌肉不运动使肌肉弹性降低,萎缩,失去舒缩功能,造成静脉及淋巴管回流缓慢或阻滞从而引发肿胀。而中医学则认为,骨折损伤,失血耗气,久病卧床,导致气血两虚而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血运不畅,经络阻闭,水液停滞而为肿胀。 肿胀长时间不消可影响静脉回流,而且还会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等,甚至引发关节僵硬、粘连,影响肢体功能...

  • 用竹罐可消肿

    用竹罐可消肿

    膝关节肿痛属中 医痹证范畴,其根本 原因是风寒湿邪侵袭 机体,闭阻经络,使气 血运行不畅而致肌 肉、筋骨、关节发生疼 痛、麻木、肿胀、活动 受限。竹罐经过在祛 风除湿、活血止痛消 肿的药液中煮后,吸 拔于疼痛部位,不但 能拔出体内秽浊之 物,而且药物能渗透皮肤,通达经络而进入体内,发挥其止痛消肿的治疗作用。 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取独活、桂枝、威灵仙、透骨萆各 15克,加水煮开后,将竹罐浸泡于其中煮30分钟,趁热取出拔在膝关节的疼痛部位上,留罐10分钟。每天1次,药液可反复使用3天。(周芳)...

  • 治膝部肿痛方

    治膝部肿痛方

    处方:白芥子100克,研为细末,用黄酒或白酒调成糊状,包敷患处,药干即换,以局部发疱为度。 白芥子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功效:散寒利湿,膝部肿大,股胫纤细,形如鹤膝,发病缓慢,症状不显,疼痛不著,有时仅有轻微的关节疼痛。 (朱西元)...

  • 加压热敷诮肿止痛效果好

    加压热敷诮肿止痛效果好

    50%硫酸镁溶液具有高渗性,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经皮肤渗入皮下组织、血管,镁离子可以舒张由于缺氧所致痉挛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使局部血流加速,消除局部水肿,且镁离子可以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起到止痛作用。 加热外敷方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能达到缩短疗程,减轻痛苦,节省开支的目的。加压热敷,比单纯湿热敷效果要好。取50%硫酸镁溶液加热至40~(2左右,浸泡纱布块,取出后稍拧干(以不滴水为度),覆盖在硬结处,然后覆上一层塑料薄膜,再用热水袋按压以加强保温,这样可以加快药物的吸收,促进、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皮...

  • 沈舒文临床 痹症治肿重祛湿

    沈舒文临床 痹症治肿重祛湿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引起的以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属于痹症范畴。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舒文教授治疗本病,从经、络、骨辨治用药,取得良好疗效。 痹症治肿重祛湿 治湿当分寒与热 痹症的发生是在营卫空虚的情况下,“风寒湿三气杂至”侵犯关节,阻滞经络,损骨伤肾而发病。在诸邪之中,风湿凝瘀恒存是本病的共性,而寒热的异化则形成了病性的个体化特征...

  • 痔疮肿痛 中药外治

    痔疮肿痛 中药外治

    外痔患者,可取鱼腥草5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800~1000毫升煎煮,待沸后15 分钟即成。滤出药汁,待温后以纱布蘸药液洗敷肛门,每日1剂,每天洗2次,一般连续用药3天。对单纯性外痔有良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炸食物。 肛门肿痛,痔核脱出者,取马齿苋30 克,加水煎取汁,俯卧,以纱布浸药液湿敷于肛门处。每日2次,连续7天。 李玉采...

  • 炎夏久坐族须防肛周脓肿

    炎夏久坐族须防肛周脓肿

    黄昏时分是出租车司机李先生的幸福时光,奔波一天交完班后回到家,冲个凉水澡,盐煮花生就冰镇啤酒,爽!可这几天李先生却感到非常不爽,肛门旁长出了一指甲大小的肿块,一坐下就痛。李先生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绍兴市中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谢睿告知李先生得的是肛周脓肿。 谢睿介绍,夏季暑湿严重,机体内的火气较旺,内外合邪,容易导致肛周脓肿的发生,而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久站久坐、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此病,且好发于身体肥胖、皮肤汗腺增粗、油性分泌物较多的中青年男子身上。 如何预防肛周脓肿?谢睿...

  • 腱鞘囊肿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中药治方

    腱鞘囊肿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中药治方

    腱鞘囊肿是针灸科的常见病,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患者多因扭伤起病,初起症状不显,然日久疼痛愈重,致影响正常生活。针灸门诊用多针围刺,起针后挤出透明黏液的方法有效,但有时也挤不出黏液,致患者病程缠绵。四物汤加味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伤科学》认为多因用力扭转或跌扑所致,其表现为腕部微肿,疼痛逐渐加剧,在桡骨茎突部阳溪穴处有显著压痛,且可牵引至手指、手掌以及前臂。初起时活动略有障碍,患手握拳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腕向尺侧屈曲时疼痛增加,拇指运动乏力。如在掌部用力扭转则疼痛加剧,旋转腕部可听到筋腱摩擦音。书中提出治法主...

  • 朴硝治疗外痔 一次痔核肿痛可明显减轻

    朴硝治疗外痔 一次痔核肿痛可明显减轻

    朴硝100克,放入盆内,用开水冲入使其溶化,先熏10分钟,然后用棉球蘸药液一边洗一边湿敷外痔处20分钟。 每日1~2次,连续使用2至3天。 一般治疗一次痔核肿痛可明显减轻,2~3天痔核肿痛消失,若复发,治法同上仍然有效。忌食辛辣、油炸食物。(胡佑志)...

  • 治痔疮肿痛 花椒煎液

    治痔疮肿痛 花椒煎液

    近年来,采用中药花椒水煎液治疗痔疮肿痛,效果显著,方法简便,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痔疮肿痛病人共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大65 岁,最小26岁;混合痔20例,内痔便血者2例,外痔3例。表现为有异物感和坠胀感,瘙痒,疼痛,排便困难,便时疼痛加剧,便血。 治疗方法 取花椒100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水煎20分钟。取水煎液,趁药液温度高有大量蒸汽时,先用药液蒸汽熏患处。待药液温度降至60cc左右,可直接用药液清洗患处。温度过低可重复加热,重复以上操作。连续熏洗20~30分钟,每日...

  • 治肛周皮下脓肿方

    治肛周皮下脓肿方

    取栀子50克(研碎),大黄、芒硝、连翘、五倍子各30克,煎水适量,趁热先熏后洗坐浴。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主治:肛周皮下脓肿,肛门旁皮下组织内有约蚕豆大的肿块,色红热痛,重坠明显,坐卧不安。 董建国 治结节性红斑方 取栀子粉20克,赤芍粉10 克,凡士林lOO克,调匀外涂,每日 2次。 主治:皮肤结节性红斑,小腿处起散在樱桃大鲜红色结节,灼热疼痛。 李成功...

  • 地榆凉止血消肿痛治肛肠病

    地榆凉止血消肿痛治肛肠病

      地榆,味苦酸,性寒,具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收敛泻火之效。《本草便读》:“沉寒凉血分,火同湿热总堪除,且能散肿疏风,疮疹常用,痔漏多宜。”《别录》:“止脓血,诸瘘。”地榆主要成分含鞣质、地榆皂甙及维生素类物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榆对几种肠内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地榆治疗肛肠病变确实收效良好。   肛周脓肿表现为皮下红肿热痛,重坠明显,坐卧不安。取地榆60克,配大黄30克,赤芍30克,地丁30克,水煎适量,熏洗坐浴,每次30...

  • 关节肿胀变形 痹症的治疗

    关节肿胀变形 痹症的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 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疾 病,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主 要表现为晨僵、全身(局部) 关节红肿热病及功能障碍, 以及受累关节旁肌肉萎缩、 软弱无力等。西医治疗以非 甾体抗炎药(如消炎药、布 洛芬等)、类固醇皮质激素 等药物为主。 《素问·痹论》中有记载: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 痹。”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 风、寒、湿三种邪气混合侵袭 肌体,而致气血痹阻,经络失 养,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 生疼痛、肿胀、重滞、麻木、屈 伸不利等症状,称之为...

  • 肝脓肿辨证治疗

    肝脓肿辨证治疗

      肝脓肿辨证治疗,常可分为3种类型:肝胆郁热型、火毒壅盛型、正虚毒恋型。   肝胆郁热型:多见于肝脓肿早期,常见往来寒热,胸闷口苦,右胁微肿隐痛,吸气时疼痛加剧,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数等。治宜疏肝胆郁热,药用柴胡清肝汤或金铃子散加减。   火毒壅盛型:多见于肝脓肿中期化脓阶段,症状可见高热,口干,便秘,小便色赤,右胁肿痛,皮肤呈现红紫,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治宜解热毒为主,可用黄连解毒汤和大柴胡汤加减。   正虚毒恋型:多见于肝脓肿后期,症状常见午后潮热,自汗盗汗,脸色苍白,食欲下降,右胁疼痛,舌淡苔薄,脉数...

  • 加味枳壳汤减轻痔疮术后肿痛

    加味枳壳汤减轻痔疮术后肿痛

    枳壳汤由枳壳20克、荔枝草20克组成。《外科正宗》曰:“治痔疮肿痛,肛门下坠,无论新久,洗之痛自消。”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运用,在此基础之上加赤芍15克、黄柏15克、花椒15克、当归15克、甘草9克,加1000毫升水煎后,每日坐浴熏洗,运用于减轻痔疮术后肿痛,疗效很好。 王某,女,混合痔病史10年,在我科行混合痔手术后肛周创面水肿难消、疼痛明显,每晚需借助止痛药入睡。给予西药及外用膏药消肿治疗后效果不佳,后给予患者加味枳壳汤水煎坐浴先熏后洗,药渣外敷伤口,每日2~3次,每次约5分钟;连...

  • 治细菌性肝脓肿经验

    治细菌性肝脓肿经验

    经验方:黄芪30克,蒲公英20克,党参15克,柴胡12克,黄芩、法半夏、黄连、白芷各10克,甘草5克。 加减: 目黄加茵陈、车前子各10 克;便秘加枳实10克,大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1 例,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5例。...

  • 肛周脓肿 三招消、托、补

    肛周脓肿 三招消、托、补

    肛周脓肿即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般指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中医称之为肛痈。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的青壮年居多,老年、儿童时有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发病急,初期可以保守治疗,但也要做好手术的思想准备。 三招消、托、补 中医很早对肛周脓肿就有了认识,提出“醇酒厚味,勤劳辛苦,湿热瘀毒流注肛门结成肿块,致生肛痈”的发病机制,还提出以“消、托、补”三法指导肛周脓肿各个阶段的治疗。 早期多实...

  • 治儿童肝脓肿经验

    治儿童肝脓肿经验

    经验方:紫草、寒水石各9克,乳香、牙皂各6克,青黛3克。 用法:每日1剂,加水煎至100-200毫升。年龄小于3岁者,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3-7岁患者,每次服50毫升,每天3次;8-12岁患者,每次服100毫升,每天2次。 疗效:本方治疗肝脓肿儿童患者6例,住院期间未用抗生素,结果服用本方后全部治愈。...

  • 黑豆治消渴黄疸浮肿

    黑豆治消渴黄疸浮肿

    1.竹龙散治消渴五灵脂、黑豆(生去皮) 各30克.研粉。每服6 克.用冬瓜汤送服.每日 2次.病情稳定后,改服金匮肾气汤调理.方中宜用五味子代附子。 2.治消渴取黑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后研粉.炼蜜为丸.每日2 次.每次10克.吞服。 3.救活丸治肾虚消渴天花粉、黑豆(炒)各等份为末.加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黑豆百粒煎汤送服.每日2次.每次10克。 4.楮枝汤治水蛊、偏身肿细楮树枝300克.黑豆600克.细桑枝:300 克,加水煎取1000毫升.去渣.每次温服100毫升.日服3~4次。 5.甘遂丸治半身面...

  • 痔疮肿痛坐立不安 痔疮小验方

    痔疮肿痛坐立不安 痔疮小验方

    31年前患者患痔疮肿痛坐立不安,笔者想起在浙江科技报上看到一个痔疮小验方一试。初次仅仅服用3剂,5天后肿痛减轻逐步好转。2年后复发,立即用原方5剂愈,后因饮食不节,3~4年后又复发,遂连续服用10剂,期间轻微复发1次,恐怕加重,又立即服原方7剂,至今患者58岁,已多年无复发。笔者临床将此方用于30多例痔疮患者,轻者7剂愈,至今无复发。 方药如下: 地榆30g,槐米12g,地龙15g,丹皮9g,大黄9g,连翘9g,甘草9g,当归9g,蒲公英30g。 加减: 出血型脱肛:加生地、...

  • 清热解毒 消肿凉肝 治肝炎

    清热解毒 消肿凉肝 治肝炎

    处方:柴胡、黄芩各10克,茵陈、土茯苓、凤尾草各12克,七叶一枝花6克。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3 次服,每日l剂。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凉肝。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经湿热型,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腻,脉弦。 石晶晶...

  • 小儿肝脾肿大治验一则

    小儿肝脾肿大治验一则

    孟某,男,1岁。初诊:患 儿脘腹胀满,嗳气,善太息, 食欲不振,咳嗽痰多,睡不踏 实,喜欢趴着睡、打滚,大便 溏薄;肝肿大,约两横指,脾 肿大,约一横半指;舌淡红, 无苔,脉弦。诊断为肝脾肿 大,证属肝气郁结,脾失运 化。治宜疏肝理脾。方用柴平 汤加减:柴胡10克,黄芩10 克,姜半夏10克,甘草10 克,苍术15克,陈皮10克, 厚朴10克,干姜7.5克,大 枣10克,山楂10克,麦芽 10克,枳实7.5克,槟榔10 克,白茯苓10克,草果10 克,藿香10克,红参10克。5 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儿...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