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 第12页

解 第12页

  • 对毒邪的医治有解毒 化毒 攻毒

    对毒邪的医治有解毒 化毒 攻毒

    毒多难痼是指临床难于医治,或久治乏效的顽症、痼疾,多与毒邪有关。毒是诸多病邪的进一步开展,邪盛生毒,毒必兼邪,不管其性质为何,均可概称为“毒邪”。日本吉益东洞有“万病一毒”说,《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有“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劲风苛毒,弗之能害”的论说。毒邪既可从外感触,也可由内而生。外感之毒多与六淫、疠气为伍,“毒寓于邪”“毒随邪入”,致病具有发病急暴,来势凶猛,传变迅速,极易内陷的特色,而使病况危重难治,变化无常。内生之毒是在疾病开展演化过程中,由脏腑功用失调,风、火、痰、瘀等多种病理要素所酿生,常见的如风毒、热毒...

  • 如何理解排毒?

    如何理解排毒?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养生,“排毒”这个词便成了抢眼的热点。注重养生的中老年人甚至把排毒视为健康的根本,认为排了毒就能消百病。然而,排毒神话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只要排毒就能百病全消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魏华。   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魏华   记者 李楠 通讯员 吴远团   如何理解排毒?   首先,要知道通过排毒来养生是否靠谱就要看如何理解“排毒”。魏华指出,“排毒养生”这个词,在医学上是不存在的,而对于一般民众,有很多不同理解,中老年人一般会把排毒和排...

  • 活血解毒话红藤

    活血解毒话红藤

    红藤又有省藤、赤藤、 血藤、大血藤、活血藤之异 名。为大血藤科落叶藤本 植物大血藤的茎。主产于 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 北、四川、甘肃等省。据李 时珍考证,此药最早收载 于唐开元年间陈藏器之 《本草拾遗》,而有些书中 确把收载时间定为宋代苏 颂编纂的《图经本草》则是 明显的错误。在红藤故乡 的深山老林中,这种落叶 的大型木质藤本与其它植 物相缠绕,直至死亡也不 分开。圆柱形而扭曲的藤 茎‘,深红色而稍带褐色,若 用砍刀一砍,则会流出滴 滴如血的艳红色液体,故 有红藤、赤藤和大血藤之 名。在红藤故乡的陇南等 地区...

  • 教你节日解酒四招

    教你节日解酒四招

      节日解酒有四招——   1.生吃几个西红柿。   2.吃一些拌白菜心。   3.取葛花8克或葛根10克炖服,或取高良姜3—5克炖服,可起到止呕作用。   4.服用白米粥。白粥熬煮的时间可稍长,以防胃损伤。   解酒有两个误区要回避——   误区一:浓茶醒酒。人们饮酒后,酒中乙醇经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先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然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肾排出体外。而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   误区二:咖...

  • 竹茹+蛋清缓解醉酒症状

    竹茹+蛋清缓解醉酒症状

    醉酒醒来常会出现头痛、胸闷、呕吐、咽痛、痰多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过量饮酒导致胃、肺积热过盛,“酒毒”上扰清窍所致。下面介绍一个治疗酒后头痛、止呕的验方。 竹茹10克,鸡蛋5枚(只取蛋清)。将竹茹煎煮好后,去渣,等药汁放凉后,将鸡蛋清放入,搅匀。放在火上,煮沸即可。 竹茹为淡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其性味甘凉,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善治胃热呕吐、痰热呃逆、虚热呕秽等多种吐逆之证,且有宁心除烦之效。中医认为鸡子白(鸡蛋清)性味甘平,有补阴益血,除烦安神,补脾和胃作用。能治肺胃阴伤之烦躁、咽痛、呕逆等。二味...

  • 解酒的方子

    解酒的方子

      “酒,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在中国,酒不仅仅是一种食品,也是一味中药,更是一种文化;不仅是社交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等饮酒激发出奇思妙想的美谈。但是,经常饮酒、过度饮酒,就会损伤健康。”在近日河南省中医院举办的公益健康讲座上,王宇亮主治医师生动形象地总结了“酒友”们通常的感受,并介绍了中国的酒文化及酒与疾病的关系。   酒虽然是一种食物,但却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酒虽也进入肚腹,...

  • 解酒误区与妙招

    解酒误区与妙招

    现在,饮酒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宴席、聚会、生意场上,处处可见酒的身影。但是,饮酒的量一旦掌握不好,那些头疼、发热、恶心、胸闷的症状就会跟来了,要怎样才能减轻这些症状呢? 生活中有着很多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解酒方法,但却有一些是错误的。 一、以茶解酒 这大概是许多人会想到的,这里要提醒您的是只有少量的淡茶才可解酒食,通过利尿来促进酒精的排出。倘若是浓茶的话,则会因它的兴奋作用使得头疼等症状更加严重,同时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而且强烈的利尿作用,会让尚未完全分解的酒精过早进入肾脏,进而损害健康。 二、催吐解酒 很多人都会以为...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解酒
  • 中药食疗巧解酒免宿醉

    中药食疗巧解酒免宿醉

      酒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饮料之一,每逢聚会,亲戚朋友畅谈举杯,既增添许多喜庆气氛,也促进彼此之间的友情交流。但是一高兴,难免饮酒过量,引起呕吐、胃痛、头痛等不适反应,甚至导致身体健康的严重损害。   因此,饮酒时应当尽量避免过量,一旦过量则应当尽快解酒。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许多中药本身就是食品,许多食物也都有治病的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食物和中药都可以用来帮助解酒。      中药解酒   可用酸枣、葛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凉、利尿作用。还可用葛花10克,水煎服,解酒...

  • 菠萝解酒效果好

    菠萝解酒效果好

    朋友聚会有时免不了喝酒,喝多了易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等症状,其实此时吃点菠萝就可解酒。 中医认为,解酒应以健脾祛湿、解渴除烦为主。菠萝味甘、微酸、性平,具有健胃消食、补脾祛湿、清胃解渴等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菠萝中的维生素B族、葡萄糖,可促进肝脏对酒精的代谢。另外,菠萝中的维生素c可清除血液中的酒精,菠萝的利尿作用可使酒精快速从尿液排出。 将菠萝去皮叨片,放人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醉酒后食用200 克菠萝片即可。 (中医硕士 孙雪梅)...

  • 天然解酒方

    天然解酒方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难免会多喝几杯,许多人在醉酒之后,由于有头痛头晕、烦躁口渴、呕吐、胸膈饱胀、怕冷等不适感,会选择喝浓茶、喝醋或是喝汽水饮料来解酒,这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有许多天然的食物和中药可用来醒酒。下面介绍几则天然解酒方。菊花茶:杭菊花12克,泡水饮用。菊花清热解毒,可用于醉酒后头晕头痛;橘皮梨汁:橘皮10克,梨一个。橘皮加适量水煎汁,梨榨汁,两汁混匀即可饮用。用于酒醉后胃胀满、口干口渴者。两豆汤:绿豆、赤小豆(红豆)各50克,加水同煮至豆烂,汤、豆一起食用。绿豆可解毒,红豆具有利水作用;两豆同用,可...

  • 解酒菜谱二款

    解酒菜谱二款

    蜜拌苦瓜 洗净苦瓜,去籽及白膜,切粗丝,下入开水锅中焯透,捞入冷水中浸凉,控净水,撒上盐拌匀,。静置10 分钟,控净水装盘,淋上蜂蜜即成。 银耳西芹 银耳洗净,放入开水锅中焯1 分钟,捞入冷开水中投凉,控水备用。芹菜洗净,切斜刀片,焯熟,控水备用。海米洗净,放开水中焯一下,捞入碗中,加少许水,上笼蒸30 分钟,晾凉。把芹菜、银耳放盆中,加入海米、盐、味精、白醋、白糖拌匀装盘即成。...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解酒
  • 解酒妙用枳椇子

    解酒妙用枳椇子

    枳椇子,又名木蜜、拐枣、鸡爪子等,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形似鸡爪,甘甜可口,兼具药食两用价值。 枳椇子性味甘酸、平、无毒,具有解酒毒的功效。枳椇全身是宝。枳椇的根可治劳伤吐血,风湿筋骨疼痛。枳椇树皮可冶食积,并有舒筋活血的功效。临床上枳椇子主要用于解酒,以下两方可供选用。     枳椇子解酒粥:枳椇子10克,大米100克。将枳椇子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可除烦渴,解酒毒,适用于酒醉烦渴,心胸烦闷,恶心呕吐等。 枳椇...

  • 四味解酒中药

    四味解酒中药

    葛花:具有解酒醒脾之功效。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出现的头痛、头昏、烦渴、饱胀、呕吐酸水等,取葛花15克,水煎服。 乌梅:具有敛肺生津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等症。因其味酸能生津止渴,故可解醉酒烦渴,取乌梅30克,水煎服。 白茅根:又名茅草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取白茅根15—30克,水煎服,可用以解酒毒。 桑椹: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功效。《本草纲目》中有捣汁饮解酒毒的记载。解酒可取鲜桑椹150克,捣汁服用即可。...

  • 陈醋姜汤解醉酒

    陈醋姜汤解醉酒

      取生姜10克切片,放入250毫升水中,   加热煮沸20分钟。待姜汤自然冷却后,   加入陈醋25克、红糖25克。红糖溶解后,取出姜片,一次饮服,有很好的解酒作用。 ·教你节日解酒四招·解酒食疗方·解酒醒酒八小方·解酒醒酒13 偏方集锦·解酒民间土方请君一试·陈醋姜汤解醉酒·解酒偏方...

  • 吃什么解酒 偏方十款

    吃什么解酒 偏方十款

      1.菱角250克,连壳捣碎,加白糖60克,水煎后滤汁一次服用。    2.竹茹10~15克,水煎服,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   3.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   4.肉豆蔻10~12克,水煎服,治醉酒后脘腹饱胀、呕吐等症。   5.乌梅30克水煎服,可解醉酒后烦渴。   6.橘皮10克煎汁,加入鲜萝卜汁、鲜藕汁各50毫升,调匀饮用,可治酒醉后胀满呕吐、胃热渴饮。    8.绿豆、红小豆、黑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文火煮烂后服豆汤,能提神解酒,缓解酒精中毒症状。   9.葛根30克,...

  • 解毒抗炎“藤黄酊”散热解毒“龙冰酊”活血定痛“降香血竭酊”

    解毒抗炎“藤黄酊”散热解毒“龙冰酊”活血定痛“降香血竭酊”

    中药酊剂是把生药浸在乙醇里而制成的药剂,如橙皮酊、土槿皮酊等,简称酊。酊剂可内服亦可外用,中药外用酊剂常以一些毒性药材制备而成,从而使这些药物的疗效得以“扬长避短”。乙醇有较强的透皮吸收功效,活血通络定痛,且具有挥发性,能加速皮肤散热作用。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在多年的家传心授和临证实践过程中,将中药酊剂应用于临床,取效颇佳。下面介绍孙浩创制的三个中药酊剂及验案。   解毒抗炎“藤黄酊”   组成:藤黄50g,研细,加入75%乙醇300ml,瓶贮浸泡,摇匀。   用法:以消毒棉签蘸涂患处,...

  • 了解中医补阳药 了解这味春药

    了解中医补阳药 了解这味春药

    在了解这味春药之前,咱们得先了解什么是补阳药。   相信大多人会对补阳药有一个误解,就像许多年轻人,在看中医的时候最怕听到医生对你说——你肾虚了。   从理论上而言,补阳药是能纠正阳气虚衰,以补阳为主药疗效,治疗阳虚症的药物。阳虚有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当然一些朋友会有疑问,五脏包含肝心脾肺肾,为啥没有肺阳虚与肝阳虚呢?当然有,但由于手“形寒饮冷则伤肺”“肝气肝阳常有余”等思想的束缚,以及临床上这些症状的少见,中医古籍中对这两个脏器的阳虚证鲜有记载,但在现代研究中已经有不少中医人研究这些理论,于此...

  • 吃芋头可解皮肤痒

    吃芋头可解皮肤痒

      每逢冬季,很多人在浴后或睡觉时感觉四肢和身上奇痒难耐,这是冬季好发的皮肤干燥症在作怪。其实这个时节吃芋头也可缓解皮肤瘙痒。   制作方法:取鸡蛋大小的毛芋头2-3个,清洗干净,不削皮、不切断。取猪排骨100-150克,清洗干净后,在锅里加少许盐炒半熟,连同毛芋头放入容积1000毫升的锅中炖煮至猪排骨熟透,然后再放入12-15枚大枣煮熟。不吃毛芋头,只吃猪排骨,喝大枣汤。   芋头具有健脾、利湿、解毒、消痒的功效,能够合理运送营养物质,使皮肤润泽,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大枣具有健脾、益气、补血的功效,能够使血...

  • 甘草解毒救急堪任帅才

    甘草解毒救急堪任帅才

    中医俗称“慢郎中”,而作为在中医临床中岀镜率最高、有“十方九草”之称的甘草又被戏称“胡椒粉”,无论哪种汤中都可撒上一点调和调和。对此邹澍曾说:“诸方必合甘草者,始能曲当病情也”。其实乃委曲求全之结果。几千年以来他似乎默默地秉承着“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恪守着自己做为使药的职责。   尽管在仲景炙甘草汤、甘麦大枣汤、桂甘龙牡汤、芍药甘草汤等方中都是君药,尽管《本经》载其“解毒”,《名医别录》言其“解百药毒”,孙思邈云“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尽管《本草蒙筌》有治饮馔中毒及砒毒用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的记载。...

  • 柿子是最好的解酒药

    柿子是最好的解酒药

      解酒、醒酒有人用茶,有人用药,其实还有一种水果醒酒效果非常好,那就是柿子。柿子里含有单宁和酶,维生素C比柑橘要高出3~4倍,这些物质都是醒酒的“好帮手”。   专家说,柿子能加快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其中单宁和酶可以分解酒精,高含糖量和含钾量,以及大量的水分能起到利尿的作用,帮助机体排泄酒精。其丰富的维生素C还能够增强肝脏功能,起到护肝的作用。有机酸和鞣酸可以促进消化,加速酒精分解。所以称柿子为最好的“解酒药”一点也不过分。醉酒后如能吃上两个柿子,还可以缓解第二天的头痛。   柿子好吃,也有好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

  • 解酒用中药材单方

    解酒用中药材单方

    起于神农而逮于今,医籍记载诸如“解诸毒”“主解酒毒,止烦渴”“消酒”,治“酒醉不醒”的中药林林总总,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解酒药阵。如葛根、葛花、萝卜丝(煮汁)、西瓜、茶(茶种子)、刺五加、生藕片、冰(解烧酒毒)、乌梅、甘蔗、菱角、赤小豆(利尿止渴解酒)、砂仁(消食醒酒)、槟榔(杀虫醒酒,过服则损真气)、五倍子(敛汗解酒)、地榆(消酒)、神曲(解酒化食)、冬瓜、柿子、地榆、苦参、盐麸子、橄榄等,不下50种。现列举部分解酒药物及药食两用之品,并简介其用法,以飨读者。   橄榄 橄榄性味甘酸涩温,无毒,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清热...

  • 清热解毒祛风治面部热毒瘀肿

    清热解毒祛风治面部热毒瘀肿

    张某,女,39岁。初诊日期:2012年5月25日。因美容而行下颌部及两颧皮下肌肉挂线手术,术后数小时面部肿胀疼痛,眼不能睁,体温38.6℃,白细胞12500个/mm3,中性90%。经用先锋霉素等抗生素静脉用药1周,未见明显疗效。诊治时面部肿胀,下颌及颧部突起,眼不能睁,口不能尽开,轻微咀嚼亦疼痛难忍,仅能进流食,两颌下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低热不退,出冷汗,两耳内亦疼痛而有蒙塞感,小便色黄,精神疲乏,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数,考虑热毒兼挟风邪,拟下方清热解毒祛风。   处方:银花30g,紫花地丁30g,羌...

  • 解酒方与醉酒后注意事项

    解酒方与醉酒后注意事项

    解酒方:枳犋子、葛根、构杞子、山楂按1:1:0.4:0.4制成冲剂,饮酒前饮用可防止醉酒,醉酒后饮用缩短醒酒时间,且对酒精中毒有缓解作用。 酒后不宜游泳 各种酒类饮料中;都含有不同浓度的乙醇(酒精)。饮酒后,精巧的神经功能受到抑制,思想活动和技术操作的精确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表现为头胀、行动不灵敏、四肢微微震颤。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游泳,就很难处理水中突然发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乙醇对血管有扩张作用,饮酒后大部分人面色发红、身体发热,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时下水游泳,会因为水的导热性强,而大大增加体内热量的消耗,引起...

  • 中药解酒详述

    中药解酒详述

      酒可入药,《黄帝内经》早有记载。少量饮之,能通经络,活血脉,解疲乏,对身体有益;多饮则会“酒醉”、“中酒毒”,现代医学称为酒精中毒,对身体十分有害。祖国医学浩瀚的药海中,能治疗酒精中毒的方药不胜枚举。今将常用药物中,具有解酒毒作用的部分中药简介如下:   高良姜 别名风姜、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大明本草》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解酒毒,消宿食的记载。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取本品10~15克,煎服。若寒甚,可与法夏、生姜、香附同用。   白茅根 别名茅...

  • 农药中毒 导泻加中药通腑解毒汤

    农药中毒 导泻加中药通腑解毒汤

    通腑解毒汤加导泻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 具有毒性强、病情危重、进展快的特点, 是临床急危重症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医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采取西医常规治疗, 以洗胃、使用抗胆碱药物等为主, 但解毒效果有限, 解毒治疗期间并发症较多, 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1]。本研究探讨了通腑解毒汤加导泻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

  • 秋燥伤肺吃些清润养阴的食品 清润解燥食疗方

    秋燥伤肺吃些清润养阴的食品 清润解燥食疗方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杨小红教授   秋燥伤肺,应多喝水和吃些清润养阴的食品,例如百合、雪梨等。     ●秋燥天,不少市民出现皮肤干痒皲裂、鼻孔干热、咽喉发痒等症状     ●缓解秋燥需远离辛辣减少熬夜,喝水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专家推荐清润解燥食疗方     秋季这个时节,不少街坊感觉到自己的体内也有一股股看不见、摸不着的“火”,它“烘烤”得人皮肤发紧发痒,鼻孔又干又热似要喷火,口唇溃疡、咽喉发痒,不时还伴有声声干咳,甚至咳血丝、流鼻血、大...

  • 自制解酒小吃

    自制解酒小吃

    三豆汤 取绿豆、红小豆、黑豆各15 克,甘草5克,加水煮烂后,吃豆喝汤。不仅能提神,而且能减轻酒精中毒的症状。白菜丝 取大口菜200克洗净,切成细丝,加醋、白糖、盐等调料拌匀,腌渍 10分钟后食用。其口感清凉、酸甜,又能醒酒开胃。牛奶 牛奶进入胃中与酒混合,牛奶中的蛋白凝固,一方面减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另一方面则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因此在饮酒前喝酸奶或牛奶,即可达到解酒养胃的目的。 橘皮糕 取橘皮100克,焙干研成细末,加人生甘草末6克,食盐2克,加水和匀后做成块状。每次吃10克,有解酒功效。 (华岩)...

  • 中药解酒有良方

    中药解酒有良方

      现代人酒席应酬颇多,盛情难却之下,觥筹交错之间难免会多饮几杯,而多饮伤肝造成身体不适,中医称为“酒毒”。 为了对付酒毒,缓解饮酒过度出现的症状,历代医家摸索出许多有效方药。   1. 【葛根】 《食疗本草》中指出:“葛根蒸食之,消酒毒。”治酒醉不醒,可用葛根煎汤取汁饮。   2.【葛花、菊花】 葛花为葛藤未开放的花蕾。《滇南本草》载:“葛花解酒醒脾,治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精伤胃,解酒毒。” 《药鉴》载:“解醉汉昏迷,以菊花煎汤”。葛花30克加适量水,煎汤饮服,可治饮酒过量引起的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

  • 详解中医肝火旺与解方

    详解中医肝火旺与解方

      肝火是肝阳的表现形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气属于阳,肝气就是指肝的阳气,通俗地说就是肝功能的外在表现。它在正常状态下是维持肝脏各项功能的原动力。   肝火旺是指肝气亢盛之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可表现为肝脏之热,又可表现为肝经之热。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体阴而用阳”,若肝火旺盛,可见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弦数,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

  • 柿子解酒:柿子治病法

    柿子解酒:柿子治病法

    柿子果味甘涩、性寒、无毒;柿蒂味涩,性平,入肺、脾、胃、大肠经;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柿子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口干口渴,呕吐、泻泄。 柿子是一种很好的解洒水果,其中所含的单宁、酶、维生素C、葡萄糖、蔗糖、果糖、钾、铁、有机酸、鞣酸等物质都是醒酒的“好帮手”。单宁和酶可以分解酒精,加快血液中乙醇的氧化;糖类、钾以及大量的水能起到利尿的作用,帮助机体排泄酒精。 柿子有丰富的维生素C还能增强肝脏功能,起到护肝的作用。有机酸和鞣酸可以促进消化,加速酒精分解,称柿子是解酒药真是当之无愧。一般醉酒后吃上两个柿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