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香 第34页

香 第34页

  • 药香烟疗哮喘

    药香烟疗哮喘

    吸烟习惯是哮喘病人的大忌,但是你可以自已做一种药物"香烟",来防治哮喘。将药物碾碎后,放入纸条中卷好,做成香烟的样子,点燃之后吸入,即可治疗疾病。 例如喘可息香烟,用洋金药,半夏,川贝,款冬药各3克,压碎之后,放入长方形的纸条中卷紧,边缘处粘贴固定。治疗时,取做好的药烟点燃,吸入其气味即可。 这些药物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防治哮喘。每次用1根,每天一次。 ·支气管哮喘(名医方剂:4) ·哮喘(秘方数:19) ·支气管哮喘常用的处方·支气管哮喘的验方七剂...

  • 清肺柚子饮 香蕉银耳莲子汤

    清肺柚子饮 香蕉银耳莲子汤

      茯苓柚子饮 柚子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提高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的物质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成分铬,能辅助降血糖、降血脂。茯苓具有利水祛湿、健运脾肺、宁心安神的功效。   做法:柚子外皮加肉切成小丁,茯苓6g,材料整理干净备用,锅内加入冷水,把柚子丁和茯苓放入,用小火煎煮到出汁滤去废渣,倒入杯中,加冰糖调匀(糖尿病人不加),即可饮用。   香蕉银耳莲子汤 含有维生素A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银耳益气清肠,滋阴润肺,强心安神,其中的多糖成分可以提高机体对强刺激的耐受力。   做法:干银耳泡水2小时,鲜莲子剥壳,若用...

  • 丁香粥防流感

    丁香粥防流感

    丁香为 一种常见中药,性味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丁香含有的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多种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所以在冬季流感高发期,可以用丁香6克(中药店有售),与50克大米熬成稀粥,1天内分2次吃完。可有效预防流感。 (吴杰)...

  • 香菜根熬水退高烧

    香菜根熬水退高烧

    将洗净的250克香菜根放入砂锅,加三汤碗水后, 上火熬至只剩下1碗水时为止。 然后澄去杂质,喝熬过的水,高烧就会慢慢缓解,连喝3次烧退...

  • 中药香袋防治感冒

    中药香袋防治感冒

    冬季,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中药香袋来预防感冒,下面介绍两种中药香袋的制作方法。 香袋一:藿香、苍术、艾叶、肉桂、山柰各3克。将方中各味药去除杂质,粉碎成末,外用密致的小布袋包装后制成香袋。每天佩戴于胸前,距鼻子15厘米左右,晚间置于枕边,每3周更换1 次,连续佩带9周,可有效预防感冒。 香袋二:辛夷、艾叶、肉桂、白芷、干姜各3克。将方中各味药去除杂质,粉碎成末,外用密致的小布袋包装后制成香袋。每天佩戴于胸前,距鼻子15厘米左右,晚间置于枕边,每3周更换1次,连续佩带9 周,可有效预防感冒。 (张琴)...

  • 自制中药香囊防暑湿感冒

    自制中药香囊防暑湿感冒

    夏季中老年人容易发生暑湿感冒。中医认为,夏季暑湿之气过盛,加上吹空调或过食生冷,感受暑湿夜寒而易致感冒。可以运用解暑祛湿的中药自制一个香囊,随身佩戴,起到预防作用。 取中药藿香、佩兰、香薷、薄荷各10克,研成末,装入用布制好的香袋中封口。白天佩戴在胸前,夜间置于枕头边。香囊中,藿香可辟秽、祛湿、解暑,佩兰挥发油对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薄荷发散解表,这几味药的芳香之气可有效阻止暑湿之气,预防夏季暑湿感冒。 (中医硕士 刘云丽)...

  • 用中药香袋 防小儿流感

    用中药香袋 防小儿流感

    民间有用中药香袋预防小儿流感的习俗,临床对83例儿童预防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疗效满意。 方法:取薄荷、葱白各4克,剁成细粒;再将菊花、荆芥、紫苏、苍术、桂皮、大茴香、辛夷、细辛各2克,粉碎成粗颗粒与薄荷、葱白粒混匀,装入塑料薄膜药袋。再用花布做一小布袋,将中药袋口向上置人布袋中。将布袋系在小儿胸前,嘱其每天早、中、晚至少闻药香气9次。药袋每20天更换1次。 体会:据中药理论,菊花、薄荷能清散风热,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桂皮、紫苏等能发散风寒,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中药有效成分通过小儿呼吸被吸人体内,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 干香菇煎汁能退烧

    干香菇煎汁能退烧

    日本自古就有食疗驱感冒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其中,三种吃法对预防和缓解感冒初期症状有帮助。 干香菇煎汁能退烧 研究表明,香菇的成分中含有抗病毒物质,把干香菇煎成汁饮用,自古以来就被日本人看成是治疗初期感冒的良药,对缓解感冒初期发烧、咳嗽等症状很有帮助。如果感觉干香菇汁口感不是很好,饮用的时候可加点蜂蜜。 豌豆角汤可改善易感冒体质 日本人长把豌豆角做成汤,从而改善易患感冒的体质。豌豆中的维生素C有助抑制过氧化脂质,防止细胞的老化,同时还能促进骨胶原形成,抑制致癌物质的生成,因此对提高免疫力、改善易患感冒的体质很有帮助...

  • 患流感喝碗香菇粥

    患流感喝碗香菇粥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患者在患病期间,每日喝碗香菇粥对疾病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香菇既能为人体增加营养,又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研究证明,香菇中含香菇核糖核酸,能刺激人体产生和释放干扰素,而干扰素能消灭人体内的病毒,加强人体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同时香菇中所含香菇嘌吟也有较强的抗病毒功能。 每次取鲜香菇15克,洗净后剁碎;大米50克先熬粥,熟时加入香菇,再煮一二沸即可,趁热服食,每日1次。 (张小萍)...

  • 巧服丁香可防流感

    巧服丁香可防流感

    丁香为一种常见中药,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丁香含有的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多种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方法:在冬季流感高发时期,可以用丁香6克(中药店有售),与50克大米熬成稀粥,1 天内分2次吃完。吴天宇...

  • 湿气腹泻服用藿香正气

    湿气腹泻服用藿香正气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张涛教授:随着季节变换,春分后,天气开始转为潮湿闷热,使人易患暑湿感冒,出现头身困重,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困扰很人。在广东,春末开始,“祛湿解暑”、“安中和胃”就成了广东人的。其中“藿香正气散”往往成为居家出门必备之品,在我们广西,家里也可以备藿香正气散了。   所谓“是药三分毒”,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现在有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水等各种品种销...

  • 香菇汁防治感

    香菇汁防治感

    日本自古就有食疗驱感冒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有三种吃法对预防和缓解初期感冒症状有帮助。 1。干香菇煎汁缓解发烧。香菇的成分中含有抗毒物质,而把干香菇煎成汁饮用,对缓解感冒初期发烧、咳嗽等症状很有帮助。 如果感觉干香菇汁口感不好,饮用的时候可加点蜂蜜。 2。豌豆角汤改善感冒体病。人们常说:"一两预防胜过一斤治疗。"日本人常把豌豆角做成汤,从而改善易患感冒的体质。 豌豆角富含有多种维生素.与其他脂溶性蔬菜加热后会流失维生素不同的是,它在加熟后仍能保留60%的维生素 C,维C有助于抑制过氧化脂质,防止细胞的老化;同时...

  • 丁香喷雾防流感

    丁香喷雾防流感

    冬季是流感高发期,每次流感来袭,许多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小孩都难以幸免。流感会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对空气的消毒至关重要。用中药丁香煎水制成喷雾喷洒房间内,可以有效地消除空气中的流感病毒。 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的功效。药理研究发现,丁香所含的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多种挥发油,具有杀灭和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在流感流行的时候,用丁香20克,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再煎煮10分钟即可,然后取药汁置于喷壶内,趁热将丁香药液喷洒在房间内,须关紧窗户、门半小时后即可通风。...

  • 丁香治小儿尿床牙痛脚癣

    丁香治小儿尿床牙痛脚癣

      小儿尿床   丁香和肉桂等量,也可以用单味的药,研成细末,调成膏饼,贴在肚脐眼上,每天晚上用一贴,连续用3~7次。   牙痛   公丁香10粒,研成粉末,牙痛时将药末纳入牙缝中,一般数秒即能止痛,重者连续用2~3次。   脚癣   丁香适量研末,撒于患趾缝内,或将丁香用70%酒精浸泡后外涂。   口腔溃疡   丁香9~15克,打碎,装入瓶中,以冷水浸过药面,经约4小时后,取药液涂于口腔溃疡表面,每日6~8次。...

  • 想要健康地驱蚊 试试中药香包

    想要健康地驱蚊 试试中药香包

    夏季蚊虫多,为了抵御蚊虫,人们想出了不少方法,蚊香、驱蚊液、花露水、电蚊拍等都统统上阵。不过对于崇尚健康环保的人们来说,一种植物引起了他们的兴趣,那就是“驱蚊草”。那“驱蚊草”真有驱蚊效果吗? 市场上所售的“驱蚊草”学名为香叶天竺葵,和我们常见的花卉植物天竺葵是“近亲”,有着厚实、多绒毛的叶片,和西瓜叶颇有几分相似。因香叶天竺葵能合成香叶醇、香茅醛等多种挥发性香味物质,故能散发阵阵香味,相比天竺葵来说,气味刺...

  • 输液后呃逆 丁香陈皮进行治疗

    输液后呃逆 丁香陈皮进行治疗

      输液后呃逆多为胃气上冲,刺激咽喉所为,多因使用了对胃肠道刺激的药物,如激素、甲硝唑。笔者采用丁香、陈皮等进行治疗此症,疗效甚佳,患者不妨一试。   丁香15克,陈皮5克,柿蒂10克,砂仁5克,法半夏10克,生姜3片。水煎,滤取汁液300毫升,趁热温服,1日3次,每日1剂,连用1~3剂。(胡佑志)...

  • 呃逆不止 用丁香花与柿蒂同研为细末

    呃逆不止 用丁香花与柿蒂同研为细末

    丁香花又名丁子香、公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性温味辛,内含挥发油(主要为丁香油),具有暖胃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因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疝气以及妇女寒性痛经,均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治疗呃逆不止,可用丁香花与柿蒂同研为细末,煎人参汤送服;治心痛不止,与肉桂共研细末,饭前温黄酒送服;治朝食暮吐,可将丁香花研末,用甘蔗汁、姜汁和丸如莲子大,口噙咽之;治胃痛,与肉桂、木香、乌药共研细末,白开水送服。注意:服用时注意丁香畏郁金,不可同用;凡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此外,丁香花还可...

  • 藿香除口臭 丝瓜藤治鼻炎

    藿香除口臭 丝瓜藤治鼻炎

    藿香、金银花除口臭 取藿香、金银花、甘草各10克,放置于有盖的容器中,然后用200-300毫升开水冲泡,焖盖静置半小时,用时口含药汁3分钟后吐掉,每日6次。藿香有芳香化浊的作用,甘草性平味甘,金银花清热解毒,三者合用对缓解口臭有一定疗效。 丝瓜藤、荷蒂治鼻炎 丝瓜藤15克,荷蒂5枚,金莲花6克,龙井茶1.5克。将上述药品置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浸泡约20分钟,煮沸后改小火煎约10分钟。每日1剂,连服5日可愈。服药期间少食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广西桂林远东化工有限公司 陈广智...

  • 小茴香治嵌顿疝

    小茴香治嵌顿疝

    取小茴香9-15克(小儿酌减),用开水冲泡,趁热顿服,若15-30分钟后尚未见效,可再服1次。服后仰卧30分钟,下肢并拢,膝关节保持半屈曲位。 此治法一般30分钟左右可使嵌顿物自行复位,疼痛消失。若1小时后仍不见嵌顿缓解,须考虑其他方法治疗。注意,此方法阴虚火旺者慎服。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献方...

  • 流鼻涕迎香穴 热姜水偏方

    流鼻涕迎香穴 热姜水偏方

    感冒头痛 将双脚浸于热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时可在热姜水中加点盐、醋,并不断添加热水,浸泡至脚面发红为止。 此法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治疗效果显著。 偏头痛 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 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王芸 老年人体质下降,常流鼻涕,特别是在早晨、吃饭时很明显,到了冬天则更严重。每到这个时候,不仅会嗅觉失灵、头昏脑胀,严重时鼻涕还会倒流入咽喉。如果再出现痰多的问题,非常影响正常生活,这些都给老年人平添了许多苦恼。 其实,经常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可以缓...

  • 叶天士以臭抑香愈怪病

    叶天士以臭抑香愈怪病

      清代青城子(原名宋永岳,字静斋,号青城子,乾隆嘉庆年间人)著的《志异续编》卷四记载了名医叶天士许多治病的奇闻异事,言“其治病之法,每为方书所不载,然无不立愈”。其中,一则以臭抑香愈怪病的故事非常有趣。   某位富商,有个20多岁的儿子,忽然得了一场怪病,表现为不吃不喝,双眼紧闭,睡而不醒。请来郎中,郎中望闻问切后,说:“公子久卧伤气,大补元气即可苏。”服了郎中开的以参、芪为主的方药,久久不见效。富商赶紧派人请叶天士前来。   叶天士进入病人房间,刚至床...

  • 中暑有阴阳之分 白虎汤 藿香正气

    中暑有阴阳之分 白虎汤 藿香正气

    中医认为,中暑有阴、阳之分,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说:“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故名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多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高热汗出、体若燔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等,这种中暑往往病情较危重。 治疗阳暑主要以清热解暑为主,可用张仲景的白虎汤,药物组成为生石膏50克(先煎),鲜芦根、生地黄30克,竹叶心、知母各10克,荷叶1张,西瓜皮1块,生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如热极生风、四肢...

  • 藿香正气水不能防中暑

    藿香正气水不能防中暑

    老周是个出租车驾驶员,前一阵因为天气太热,为了防止中暑,出车前服用了2支藿香正气水。谁知,一出门,就被交警检测出“酒驾”了,不仅要罚款,还要扣分。老周一听,急了,大喊冤枉,说他根本没有沾酒,肯定是检测的仪器有问题。交警见老周一脸委屈和不服的样子,不像是在说谎,并问他出车前吃了什么又喝了什么,老周告诉交警喝了藿香正气水防中暑。原来,问题就出在这两支“藿香正气水”上,交警将老周“无罪释放”,并告诉他以后出车前别再喝藿香正气水了。老周不明白,出车...

  • 中暑可服香薷饮

    中暑可服香薷饮

    伏天气温高,如果不注意防护的话很容易引发中暑。中暑按病情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均可以用中医古方 “香薷饮”来治疗。 先兆中暑的表现有出汗、口渴、头昏、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体温升高(通常在37.5~C以下)等。若体温在38~C以上,另外还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现象,则已经进入轻症中暑。 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药仅3 味:香薷、炒门扁豆、姜厚朴,主要功用为祛暑解表,和中化湿。若在暑热季节,外...

  • 夏食香薷防暑病

    夏食香薷防暑病

    1.凉拌香薷:香薷、调味品适量。将香薷洗净,切段,加葱、姜、醋、盐、香麻油等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祛暑化湿,和中健胃。适用于夏日中暑后肢软乏力,食欲不振等。 2.香薷粥:香薷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香薷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适用于夏季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表症,水肿,小便不利等。 3.香薷饮:香薷2份,厚朴、白扁豆各1份。将诸药洗净,研末,备用。每次15克...

  • 香薷饮治疗夏季热 热病后诸症

    香薷饮治疗夏季热 热病后诸症

      香薷饮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厚朴、扁豆三味药组成。香薷素有“夏月麻黄”之称,长于疏表散寒,祛暑化湿;扁豆清热涤暑,化湿健脾;厚朴燥湿和中,理气开痞,三物合用,共奏外解表寒,内化暑湿之效。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夏月酷暑,暑热往往夹湿,有人或贪凉久坐空调居室、或恣食生冷,都易伤阳气,出现头重脚轻,胸闷腹痛等症,或演变为暑湿感冒、空调病等。此时,不妨煎服香薷饮解暑卫阳。也可将香薷、厚朴捣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

  • 藿香正气水 治中暑释疑

    藿香正气水 治中暑释疑

      说起藿香正气水,在夏季很多市民家中或者旅行携带的常备药箱里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中成药了。这药什么作用?估计十有八九你会回答防治中暑!甚至在很多夏季的科普文章中也直接把藿香正气水列为防治中暑的药物里。但是近日,有专家指出,藿香正气水并不能治疗中暑,原因是藿香正气类药物属于温热型的制剂,不适合治疗中暑。这种观点引起广大读者热议。那么,藿香正气水到底能不能治疗中暑呢?难道我们一直认为的“常识”真的错了?如果错了错在哪里呢?如果没有,那上述专家的观点又作何解释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丁香小验方

    丁香小验方

    小儿尿床:丁香和肉桂等量,也可以用单味的药,研成细末,调成膏饼,贴在肚脐眼(神阙穴)上,晚上用药1贴/日,连续用3~7次。 牙痛:公丁香10粒,研成粉末,牙痛时将药末纳入牙缝中,一般数秒即能止痛,重者连续用2~3次。 脚癣:丁香适量研末,撒于患趾脚缝内,或将丁香用75%酒精浸泡后外涂。 口腔溃疡:丁香9~15g,打碎,装入瓶中,以冷水浸过药面,经约4小时后,取药液涂于口腔溃疡表面,6~8次/日。(李韦)...

  • 藿香正气 夏日必备良药

    藿香正气 夏日必备良药

    藿香正气一方最早出现在1151年的宋代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历经近千年的发展,它的剂型由散剂经过多次变化,现在已有多种剂型生产,可供不同患者选择应用,不但方便了患者,也提高了治疗范围和功效,是夏秋居家与外出旅行等必备保健之良药。 特别是近20年来,本方的剂型有了重大发展与突破。过去只有传统的散剂、丸剂(有水丸、蜜丸之分)两种,但散剂和丸剂不但服用起来让人感到口感不好,而且服用量也大。近年来,随着中成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除了传统的丸、散剂外,还有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软胶...

  • 耳病患者不宜香薰耳烛

    耳病患者不宜香薰耳烛

    “香薰耳烛疗法”在一些美容院盛行,据称香薰耳烛不仅能排毒,还能减压、美容、促进睡眠。 专家指出,人的外耳道长2.5~3.5厘米,香薰棒只是插入了外耳道,而外耳道与内耳有鼓膜相隔,外耳道的气体根本不可能进入中耳和内耳,更不可能进入颅内刺激大脑改善睡眠。耳内虽有前庭神经与大脑相连,但该神经只作用于听觉与身体平衡,即使有药物刺激,也达不到缓解头痛、改善睡眠的功效。 外耳道的皮肤非常薄,几乎直接附着在软骨膜上,皮肤内感觉神经末梢丰富,当香薰棒插入了外耳道时易导致外耳道炎和疖肿。患疖肿时,外耳道会异常...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