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第5页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
治疗与护理 (1)居家护理方式适用于轻症患者,执行门诊治疗配合居家休息的处理措施。目的是通过加强监护,达到控制病情防止发展为重症的目标。 a、保证休息。适当减轻工作或居家休息,除保证夜间8~10小时睡眠时间外,白天应有2小时的午休。并提倡左侧卧位有利于增加尿量,亦有助于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 b、饮食指导。选择高蛋白、多维生素、低脂的食物,保证初充足够的铁和钙剂,除非全身浮肿、一般不严格限盐,但应避免摄取过多的盐腌食品。 c、药物治疗。适量的镇静剂如安定等能抑制丘脑和丘脑下,减少来刺激。用药期间向孕妇说明药物的作...
-
熏洗加艾灸治愈妊娠期腕管综合征
应用中药熏洗结合局部温和灸治疗 妊娠期腕管综合征34例,疗效满意,现 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34例,其中门诊就诊14例, 妇产科会诊2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 38岁,平均26.1岁;均为初产妇,以往无 此病史,仅在妊娠晚期出现症状;已孕 28~30周5例,孕3l~36周15例,孕37~ 42周14例;双侧31例,单侧3例。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正中神经分 布区拇指至中指麻木、刺痛、敏感性下 降、握物困难等,以中指最显著。手指疼 以夜间更明显,向肩肘部放射,无明显肌 肉萎缩现象。 按症状发作时患...
-
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阴道炎
治疗阴道炎 本组用四妙散加味:黄柏、苍术各10克,薏苡仁、忍冬藤各20克,牛膝15克,秦艽12克。关节红肿痛甚加乳香、没药;血瘀甚加桃仁、红花;湿甚加茯苓、泽泻;热甚加金银花、夏枯草。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30例,均用秋水仙碱2片(每片0.25毫克),1小时后用1片,日2次;1—2日症状缓解后, 日1—2片;用1周。别嘌吟醇0.1克/日3次。均口服。均4周为1疗程。用1个疗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8、2例,好转31、20例,无效6、8例,总有效率86.7%、73.3%。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本方...
-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辨证分型治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西医治疗主要是纠正水钠潴留和控制神经症状,中医辨证分为以下三型: 心脾两虚型:症见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胃纳欠佳,月经量多色淡,脉细弱。治宜补养心脾。 方药:党参15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白术9克,茯神9克,生姜6克,远志9克,郁李仁6克,木香9克,炙甘草9克,龙眼肉12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郁气滞型:症见经前乳房胀痛,下腹胀满连及...
-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治围绝经期综合征药膳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 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 出、心胸烦热、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 失眠、烦躁易怒、腰酸骨楚、皮肤麻木刺痒 或有蚁爬感、记忆力下降、浮肿便溏甚或 情志异常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围绝经期 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 率为8S%左右,围绝经期是女性由成年进 入老年的转折点,也是妇女易发病的“多事之秋”。 食疗药膳对围绝经期妇女顺利渡过 特殊生理时期和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症 状,均有益处。其辨证食疗如下。 一.肾阴虚型症见绝经前后月经紊 乱,月经提...
-
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笔者在临床中使用经方,成功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一例,现整理如下。 李某,女,52岁,2012年10月24日初诊。 主诉:夜寐不安半年。患者夜寐不安,早醒,潮热汗出,体胖肤白,时有心慌;已停经2月,胃口可,二便调。既往有甲亢、颈腰椎病病史。查:脉沉弱,舌胖大,暗红。 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龙骨(先煎)20克,牡蛎(先煎)20克,甘草5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
-
甘肃名医治经前期综合征方
甘肃名医治经前期综合征(肝郁气滞)方 处方:当归、茯苓各15克,柴胡、薄荷各6克,白术12克,甘草、煨姜、郁金、白芍、川楝子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和血调经。经前期综合征是指育龄妇女在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 本方用于治疗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症见经前乳房胀痛,下腹胀满连及胸胁,烦躁易怒,经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舌质红,脉弦。 甘肃名医治经前期综合征(脾肾阳虚...
-
绝经综合征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比较
女性由于受到性激素的影响,通常在绝经前后全 身会出现某些症状表现,比如烦躁、失眠、心悸、潮热 盗汗等。这些症状或轻或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 些症状程度比较严重,甚至可以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这时候需要调整状态,适当的运用药物治疗,才能平 稳度过这段时期。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 阴虚型绝经综合征,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参照张玉珍主编的《中医妇科学》第 12 节“绝经 前后诸证”中,表现为肾阴虚型的证候:月经不规则, 眩晕耳鸣,夜寐不安,心烦易激动,手足...
-
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观察
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 是一组常见于育龄女性的疾病, 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孕与月经周期不规律等, 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具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1], 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在常规促排卵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 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2],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到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
不孕症辨治特色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则方药
时间:2022-07-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张秋仔 全国名中医吕绍光是福建省立医院主任医师,临证50余年,擅长治疗妇科内分泌系统疾病,尤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笔者有幸跟诊学习,兹将吕绍光治疗不孕症,尤其是因PCOS而致不孕的经验介绍如下。 辨治特色 首重调经《济阴纲目》有“求子之法,莫不先调经”。吕绍光认为,治疗本病重在调经,重建月经周期。临床常分为3型论治。①闭经型:以调经合剂(定经草、马鞭草、益母草、当归、川芎、香附等)加减治疗。②崩漏...
-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肾虚为本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导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于45~55岁,大多数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明显的优势,而传统上将此病分为肝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等,分型的过于复杂并不利于本病临床操作与治疗,沈绍功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调肾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这无疑对中医辨治此...
-
多囊卵巢综合征 化瘀行滞调理冲任为主要治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症状。由于该病病因多样,且临床表现具有多态性、高度异质性,故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优势互补,中医的辨证施治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也为本病治疗方法拓展了新领域。 病因认识 中医学强调辨证求因,欲认识多囊卵巢综合征产生机制,应从肥胖、痤疮、多毛、不孕、癥瘕、月经不调、卵巢增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等症状着手。现以临床上此病最常见的肥胖、痤...
-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安神解郁汤
刘启廷,1933年生人,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70余载,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主张“专病专方辨证施治”,并总结通用经验方百余首,验之临床,收效满意。 组成:茯苓30g,九节菖蒲30g,郁金15g,牡丹皮15g,炒栀子10g,仙茅10g,淫羊藿15g,合欢皮30g,五味子15g,女贞子15g,莲子心10g。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以烘热汗出、心烦焦躁、失眠多梦三大主症为常见,可伴见头晕乏力、月经紊乱、食欲不...
-
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临证处方用药经验
周惠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 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 雌激素分泌减少, 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1]。临床上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失眠健忘、头晕头痛、神疲乏力、情志不宁、记忆力减退等表现。现代医学对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激素替代疗法, 虽疗效肯定, 但其不良反应无法排除,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而中医学立足于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随证加减, 对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改善更年期症状有着较好的疗效。...
-
更年汤:段亚亭治更年期综合征专方
组成和功效 组成:生地20g,麦冬15g,丹皮15g,知母15g,黄柏15g,淫羊藿20g,巴戟天15g,仙茅15g,甘草10g。 功效:调补阴阳,滋阴涵阳。 主治:更年期综合征属肾之阴阳俱虚者。症见烘热易汗,心烦易怒,疲倦乏力,纳差,失眠多梦,月经周期紊乱,苔薄白,脉细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生地、麦冬滋阴涵阳,治烘热易汗,心烦易怒,手足心热等。生地黄的功效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应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等。生地黄对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所引起...
-
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中药治方
刘某,女,51岁,2010年9月8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来,月经前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常有经期延伸。多汗烘热,颧红,手足心热,夜眠不安,恶梦连连,精力郁闷,喜怒无常。近来又感胸腹痞闷,四肢无力,形体日渐消瘦。曾住院治疗,西医确诊为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刻诊:舌淡紫,苔黄腻,六脉沉细,证属阴阳失调,痰瘀交阻。 治则:化痰活血,调理阴阳。 处方:半夏9g,石菖蒲10g,云苓块10g,川贝母9g,桃仁12g,红花6g,川芎5g,香附6g,胆南星6g,甘草3g。5服,水煎服。...
-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临证体会验案举隅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困扰年轻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的一种生殖内分泌疾病,以月经紊乱、闭经、不孕、肥胖、痤疮、多毛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性改变为临床特征[1]。该病的患病率为5%~10%[2],我国育龄人群PCOS患病率为5.61%[3]。现代医学对PCOS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多采用抗雄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等治疗方法,但由于不良反应和患者心理排斥等因素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4]。尹翠梅主任医师为第3、6批全国...
-
基于“阴阳-气血-营卫”理论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MS)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 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 致的一系列躯体、精神心理症状, 又称绝经综合 征 [1] , 发病率高达60% [2] 。 该病相当于中医 “经断前 后诸症” , 以及脏躁、 百合病、 郁证、 不寐、 心悸等范 畴。 围绝经期为女性进入老年期前的过渡阶段, 随 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 PMS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 前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 疗效肯 定, 但具有一定的禁忌证及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致病...
-
绝经综合征中医流派典型病案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 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且持续时 间较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 学对绝经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 虽疗效肯定,但其中远期不良反应无法排除,临床 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竹林寺女科为浙江四大中医 妇科流派之一 [1] ,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 代相传,闻名于世 [2] ,传承至今已经1 000余年,笔者 有幸曾向竹林寺女科第109代传人陈拯民老师求教, 受益良多,验之于症,起病每多霍然,现将竹林寺女 科流派诊治绝经综合征独特的经验...
-
多囊卵巢综合征案例分析 治疗4个月经周期
胡小芳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与卵巢泡膜细胞良性增生,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有关,表现为月经紊乱、持续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多毛、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症状,其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1]。PCOS属中医“不孕症”“月经病”范畴[2]。 胡小芳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
-
中医多囊卵巢综合征案 国医大师夏桂成卵巢功能早衰案
国医大师夏桂成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倡导补肾调周法,将月经周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排卵期、经前期四期,根据各期生理特点辨证论治,治疗妇科疑难杂症效如桴鼓。笔者有幸侍诊于身侧,得夏桂成之教诲,受益颇深,兹将本人运用该法治愈的数则病案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 多囊卵巢综合征案 李某某,女,25岁。2009年3月10日因结婚3年未孕来诊。患者自13岁初潮起即月经延后,多40~60天一行,量少,婚后3年同居而未孕,配偶精液分析正常,无不良嗜好。患者曾于2009年2月于外地医院性激素检查示:雌二醇(E...
-
从伏邪理论探讨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思路
伏邪, 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病 因学的范畴。 其理论起源于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的 《黄帝内经》 ,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冬伤 于寒, 春必病温; 春伤于风, 夏生飱泄; 夏伤于暑, 秋 必痎疟; 秋伤于湿, 冬生咳嗽” 。 其后经历代医家修 正发挥后, 得到不断发展, 至明清时代趋于成熟。 目 前, 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原发性肾 小球肾炎、 儿童抽动障碍等临床疾病的诊疗, 并取得 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4] 。 经前期综合征 (pr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