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第9页
-
类风湿性关节炎自我按摩艾灸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属于痹症、历节风、骨痹、尪痹范畴,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反复发作为主,同时伴有关节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冬病夏治5字诀“按、贴、灸、洗、吃”可使此类患者的病症缓解,甚至到冬季少发病或不发病。此法能鼓舞正气,驱逐病邪,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使人体阳气充沛,经络气血贯通。 按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手部一手四指与拇指...
-
熏洗治疗腕关节扭挫伤
腕关节扭挫伤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外伤疾病,大多因外力造成腕关节背伸、屈曲、尺偏、挠偏或旋转过度而致腕关节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害。笔者采用熏洗治疗,疗效满意。 药物组成 桂枝12克、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苏木10克,红花10克,木瓜10克,三棱12克,大黄炭9克。 将上述中药用纱布包裹,放入砂锅内,加水2000毫升,浸泡一小时,然后加热煮沸,趁热熏蒸患处,待水温下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将患部浸入药液20分钟左右,用毛巾浸药液洗揉按摩患处,每日早晚熏洗2次,3天一剂。 方中桂枝温通经络;伸筋...
-
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中医认为,痛风以寒、湿邪气为病因,寒湿相结化热、蕴热成痰,导致血运失常,出现关节红肿、灼痛剧烈、入夜更甚、活动不利等症状,且常反复发作。外敷对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能缓解关节红肿、疼痛。 取黄柏200克、冰片10克研成粉末,加蜂蜜100毫升混合.搅拌均匀。治疗时,将药膏平摊在油纸上,贴敷于关节肿痛处.用绷带包扎固定,6小时后拆下来,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再次使用时,将药加适量蜂蜜重新调匀,敷到肿痛处。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
-
治骨性关节炎方
方药:穿山甲(另包吞服)5克,小白花蛇(另包吞服)4克,土鳖虫8 克,丝瓜络、白芥子、五加皮、地龙、桃仁、红花各10克,徐长卿、鸡血藤各12克。 加减: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各10克,以活血止痛;肿胀明显加木瓜、牛膝、防己各10克,以散寒通络消肿;血虚明显加当归、川芎各10 克,以活血补血;腰膝酸软无力加续断、杜仲各12克,以强筋壮骨。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其中穿山甲、小白花蛇研粉,用药汤吞服。10天为1 个疗程。 主治:骨性关节炎。疗效:治疗56例,治愈32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 邓少...
-
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1.雷公藤木心(去净内外层皮)9—12克。水煎,饭后服,每日1次。 2.花叶开唇兰30克,观音座莲根状茎60克,海风藤30克,鸡血藤15克,猪脚1只。观音座莲根状茎、海风藤、鸡血藤先水煎取汁,加猪脚煨熟,去猪脚,再入花叶开唇兰,煎十几分钟,冲黄酒服,同时食猪脚肉。此方也可用于风湿,险关节炎。 3.八角枫30克,蜂蜜适量。八角枫晒干,研粉,加蜂蜜适量,做成药丸30 粒,每丸含1克生药,每次服1丸,每天1—3次(从小剂量开始),温开水送服。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4.鲜水冬瓜根皮60 克。加水1碗...
-
阴陵泉穴治肘关节部骨折后功能障碍
【穴性特点】 阴陵泉又名阴之陵泉,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经气所入,为合穴。穴在膝下内侧辅骨(胫骨内侧踝)下凹陷处。泉者水源也,内为阴,膝突如陵,泉出于下,故名阴陵泉。 阴陵泉穴能建中宫,促运化,调水液,利水湿,消水肿,止泄泻。 主治餮泄(《灵枢》);腹中寒,膈下满,头胀,喘逆不得卧,气淋(《铜人》);遗精(《六集》)。足膝红肿(《图翼》)。 现代临床上主要用阴陵泉穴治疗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小便失禁,阴茎疼痛,遗精,膝关节疼痛,带下,阴挺,月经不调,失眠,喘...
-
主治肌肉关节肿胀疼痛方
左振素,女,1951年,山东沂南人。现为临沂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余年,擅长风湿类疾病,各类肾病、胃肠疾病的治疗。崇尚内病外治之理论,推崇外治法,应用中药填脐、外敷、灌肠等法治疗内、儿、妇科杂证,积累了丰富经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撰写《风湿病系统损害鉴别》,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疑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参编《中医临床备要》等医学专著20余部,主编养生保健书3部。主持“从热痰瘀论治狼疮肾炎&rdq...
-
痛风关节炎冰黛散外敷
痛风性关节炎为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的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以中年男性多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笔者采用冰黛散局部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将冰片、青黛各20克,研细末,用食醋调匀后外敷于红肿关节处,以外用敷料及绷带固定;每次敷6~8小时,每天1次,治疗10天为1疗程。 福建厦门 钟小娟 点评:冰片有清热止痛之功效,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冰片有明显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局部应用...
-
巧用生地治关节炎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临床常见发病较急,关节红肿疼痛,呈游走性,疼痛日轻夜重,活动不便,伴有发热,口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数。中医辨证属风湿热痹型,治宜清热通络,祛风胜湿。用生地治疗效果好。 方法:取生地90克,切碎,加水 7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取药液约 300毫升,分3次服完,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例,经12~50天治疗后,治愈9例,显著进步3例,血沉恢复一般在症状消失之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例,无明显疗效1 例。 倪咏义...
-
手法治疗陈旧性肘关节脱位
叶希贤提出应注意患者肢体功能,通过肢体功能障碍的表现,印证其为伤筋还是骨折以及损伤的严重程度。他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屈而不伸病在筋,伸而不屈病在骨。 骨伤疾病早期以疏导气血为主,手法轻松多用揉、捏、拿等法以舒松筋络;中期存在功能障碍或畸形,多先用顺筋归位,挤、按、端、提、搬等校正手法;后期症状基本消失,为加速恢复多以调理气血、畅通经络,用推、揉、抖、滚等法。 叶希贤(1904~1978),字楚樵,男,是天津著名的中医骨伤学家,擅长伤科疾患。他自幼好学,习武,崇尚医术。先后师从屈...
-
外敷鲜小蓟蓖麻子治关节炎
方药:新鲜小蓟10克,蓖麻子 (去皮)5克,捣成膏,均匀敷于关节 上,厚度约五分硬币厚,外用塑料薄膜 包扎,上盖毛巾,4小时后关节处发 热,可见米粒及豆粒大小红色斑疹,微痒。 敷药时间一般夏季4~6小时,秋 冬季节6~8小时,注意不可敷药时间 过长,以免起水泡。 主治:关节炎。 方解:小蓟(别名刺儿菜)甘凉,内服具 有凉血止血,止痛祛瘀,消痈肿,外用 借其祛瘀止痛作用,治疗关节痹痛。蓖 麻子甘辛平有毒,外用能祛风湿,开通关窍经络,止诸疼痛,主治风寒湿痹。两者合用起协同作用,故治疗关节炎效 果显著。 韦春桃...
-
骨关节炎常做3个动作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表现为走路时疼痛.关节有响动、肿胀、僵硬。甚至弯曲不能伸直。常做3个动作,有助于这些症状的缓解。 ①伸展动作:患者仰卧,健腿屈曲,患腿放在枕头上,收紧股前方肌,使膝压向地板,从小的压力开始.逐渐使压力达到最大,然后再使之减轻,重复进行锻炼。 ②内收动作:仰面坐在地板上,双上肢向后支撑,双膝伸直,双膝下方垫一枕头,两膝间也夹一枕头,双膝向内同时挤压枕头。在保持这种挤压的条件下.再收紧股前部肌肉,使双膝同时下压膝下方的枕头。 ③直腿抬高:仰卧,屈双膝,患侧下肢屈髋伸膝,做直腿抬高。...
-
类风湿关节炎怎样过冬
冬季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来说比较难熬,许多病人都会在此季节进入发病期。因此,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在寒冷的冬季尤其要做好养护。居住的房间要向阳、干燥,室内空气新鲜,保证被褥轻暖干爽,不要在风口处卧睡,气温骤降时及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除此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按时服药进入冬季高发季节,科学用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服用药物一定要遵循有规律、有周期、按时足量的原则,不可自己调整药量,也不要减少用药次数,同时要注意一些药的毒副反应,应1~ 2个月到医院检查1次。 急性期卧床.但不可完全休息在卧床期间...
-
寒冬要为关节上保险
关节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有软骨和滑液保护其完成功能.老年人由于退行性改变及外伤、过度肥胖等多种原因.使得关节软骨营养障碍.软骨细胞坏死.导致软骨变薄、脱落.滑液分泌减少.从而引发关节疼痛、变形和关节功能障碍,使老人行动受限,严重影响老人生活。严冬的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软骨营养供应更差.滑液分泌更少.容易诱发关节病痛.加重原有病情。 荠菜口蘑汤 荠菜300 克,口蘑100克,荠菜择好、洗净、切碎,口蘑洗净切成薄片备用。炒锅放适量油烧热.放入口蘑和荠菜,炒至口蘑出汤、荠菜变色后.加水烧开.放适量盐盛出即可,每周吃...
-
江西名医治骨性关节炎方
处方:白芍20克,当归、续断各15克,田七9克,杜仲、鹿衔草、穿山龙、牛膝、木香、络石藤、木瓜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筋壮骨,活血通络。用于骨性关节炎,如膝、手、髋、脊柱等,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者。症见患部疼痛明显,筋肉萎缩,腰膝酸软,舌淡白,脉弦细。 加减:兼湿热者加薏苡仁、苍术、黄柏;兼气血虚者加黄芪、阿胶、鸡血藤;兼风寒者加制附片、桂枝、威灵仙;关节刺痛、瘀血甚者加乳香、没药、丹皮。 专家点评:骨性关节炎是以软骨退行性变为核心,累及骨质、滑膜、关节囊和其他结构的慢性炎症,其病理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