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 第2页
- 
	
	右小腿肿胀3年余 医案解读高某,女,52岁, 2013年7月24日初诊。 主诉:右小腿肿胀3年余。 症候:近3~4年右小腿内侧出现静脉曲张,并逐渐加重。诊时右小腿肿胀、近期有加重,穿弹力袜。平时后背、下肢怕凉;着凉后大便频、易急躁,多梦。舌暗,苔薄白,脉沉细滑。右下肢轻度水肿。 经络诊察: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阳明经、少阳经、足太阳经异常。 辨经:病属太阴经、少阴经。 选经:太阴经、足少阴经。 选穴:针右侧尺泽、阴陵泉、血海、复溜。 二诊:针刺后自觉右小腿肿胀明显减轻(缓解近六七成),疼痛转轻,晚间抬高下肢已可... 
- 
	
	右肩疼痛 痛有定处 治肩周炎验案病例:患者,女, 56岁。 因右肩疼痛1 年余而就诊。症见右肩疼痛,痛有定处,得寒则剧,得热则减,沉重麻木。活动不便。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查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右肩关节周围有明显 压痛。x线摄片示右肩关节结构未见异常。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证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袭。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处方: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当归、川芎、熟地、赤芍、白芍、党参、茯苓、桂枝、桑枝、片姜黄、杜仲、怀牛膝各10克,防风6克,细辛3... 
- 
	
	右下两横指压痛──少腹逐瘀汤加减金某,女,17岁。2009年8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痛经已3年。11岁初潮,从14岁开始即出现行经第一天小腹痛,且伴有剧烈呕吐,月经量少色暗夹有血块,经行期间小腹喜热捂,初潮后曾吃大量凉物,末次月经8月9号。舌淡暗苔薄白,脉沉涩。腹部按诊:脐右下两横指压痛。处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没药6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蒲黄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8月20日复诊,右少腹压痛减轻,予原方基础上佐以生黄芪、党参类补气药,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按:血得温则... 
- 
	
	桂枝汤合右归丸加减治自觉脊背串热甚时如灼雷某某,男,50岁,2011年6月28日初诊。患者于半月前患腹泻后,自觉脊背串热,甚时如灼,时串至下肢至足,无汗时热感加重,如有汗出则自觉减轻,且有上午轻、下午重,子夜后自然汗出而热感随退的规律,背热时试体温正常,并有腰痛,便溏,口干不思饮之症。患者两年前曾连续三年患上述症,每次皆数月方愈,病重时常有发冷发热,热重时则大汗出,汗后倦怠无力,甚则卧床不起。日前曾服生地、知母、白芍、地骨皮、鳖甲、胡黄连等清热滋阴药一剂后,上症加重。刻诊:面色萎黄,舌淡,有齿痕,苔薄白滑,脉寸微关尺略见弦滑,沉取无力,按肤无热。... 
- 
	
	中医中药像是左右手前不久,四川成都的何先生突发脑梗阻,送入当地医院急诊室抢救,虽经医生全力治疗,眼睛看东西模糊,右手右脚无法正常活动,只能有待长期康复。令人惊奇的是,香港中医胡永祥博士为何先生扎了两次针灸,扎第一次,眼睛能看清,手脚功能有所恢复;扎第二次,能下地走路,所有症状消除,顺利出院回家。如今,何先生已经基本痊愈,小小银针手到病除。 中医诞生以来,出现了一大批妙手回春的名医大家。他们的一些医案在现代医学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中医药的治病机理,用现代科学语言还说不清、道不明。一直以来,在某些人的眼里,中医被认为是&... 
- 
	
	右束支传导阻滞需要治疗吗问:我去年和今年两次体检心电图均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这是什么病? 平常我没有什么感觉,需要吃药治疗吗? 广西南宁张女士 专家答: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以儿童和青年人较多,以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较常见。约1%的正常青年人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室问隔缺损、肺静脉畸形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但也可见于少数完全健康者。 平时无特殊不适,无上... 
- 
	
	右侧睡有患食道癌危险侧卧睡觉是比较好的姿势。侧卧时,脊柱多弯成S形,四肢容易放在舒适的位置上,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右侧卧时不仅心脏受压少,而且胃通向十二指肠以及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都是向右侧开,有利于胃肠道的正常运行。但是,经常反酸的人却不适合右侧卧。 右侧卧位的时候,胃底部分会比食道高,酸性的胃内容物就容易流向食道。如果平时就有反酸的毛病,说明胃酸较多,食管下部括约肌也比较松弛,本身胃液就容易反流,再向右侧睡觉,容易导致胃酸往食道回冲,严重时还会导致喉咙酸痛、咳嗽、气喘、胸部紧压感等问题。长期如此,还会导致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