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低 第5页

低 第5页

  • 低血压性眩晕治案一则

    低血压性眩晕治案一则

    刘某,男,40岁,2011年10月8日初诊。阵发性眩晕2个月,血压9.33/ 6.67kPa,心率60次/分。曾查脑电图、心电图等均无异常。西医诊断为“低血压性眩晕”,予升压、止晕、能量合剂等药口服、静脉点滴治疗,症状好转,但不巩固。近一周头晕加剧,如坐舟车,摇摇似醉,遂来门诊求治。症见头晕目眩,每日发作 5~8次,每次几秒到几分钟,伴有失眠、气短,纳差、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无力等。诊断为气血两虚性眩晕,病位在心脾。即予人参归脾汤加天麻12 克,水煎服,每日l剂。连服6剂后失眠...

  • 气压低湿度大 痰粘难咳出等不适症

    气压低湿度大 痰粘难咳出等不适症

      老病患“咳翻天”   空气颗粒多,症状反复发作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主任陈宁告诉记者,气候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影响无疑是最为显著的。在潮湿闷热的季节,容易造成病人呼吸不畅,进而加重症状。   陈宁表示,当季天气的特点是气压低、湿度大,“天气忽冷忽热,稍不留神,就感冒发烧了。空气中的粉尘、汽车尾气排放物积聚难以挥散,导致空气中的废气浓度增高,这种环境下最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发作。”陈宁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老慢...

  • 低热、咳嗽1月余 宣肺止咳方

    低热、咳嗽1月余 宣肺止咳方

    河南省中医院王立忠,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导师,临证50余年,擅治内科疑难杂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作为名老中医工作研究室传承弟子跟师于王立忠教授,目睹王立忠教授治疗发热咳嗽效验如神,现选取典型案例二则与同道共享。 病案 王某,男,16岁。2014年11月20日初诊。 主诉:低热、咳嗽1月余。 病史: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每日下午低热,体温37.3℃~37.5℃...

  •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低热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低热

      病例:余某,女,21岁,身孕8月。2008年9月初诊:感冒后,低热不退两月余,且下午明显,西医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现症见:口干欲饮热水,时有口苦,食欲尚可,四肢逆冷,脉沉细,苔白微腻。因该患者为孕妇,为安全起见,笔者特电话请教冯世纶老师。老师考虑为半表半里厥阴病,建议试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天花粉15克,生牡蛎15克,黄芩10克,炙甘草6克。服一剂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未再服药,患者自服药后,体温一直正常,两月后产一健康男婴。   厥阴病的实质历代争论不休,现代经方大师胡...

  • 术后低热中药蒲公英

    术后低热中药蒲公英

    笔者于2012年做鼻息肉摘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开始每于傍晚出现低热,体温在37.5℃至37.9℃左右,伴恶寒,持续一周左右,曾口服抗生素及退热药物治疗,但一直无好转,仍是至晚间即发热, 故自拟蒲公英单味药50克,煎水约500毫升,分多次温服,服后汗出,体温降至正常,恶寒减轻, 每晚1剂,至服药第三晚体温未再上升,恶寒消失,观察三日,体温正常而痊愈。...

  • 服消渴丸防低血糖反应

    服消渴丸防低血糖反应

    消渴丸是一种中西药复方制剂,由于消渴丸治疗糖尿病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降糖效果满意等优点,故许多患者多选服用该药。 但消渴丸有一个常见的不良反应,即低血糖反应。当存在某些诱因,如进餐延迟、剧烈体力活动,药物剂量过大,合用某些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药物时,即便是常规剂量下也会引发低血糖反应,甚至是低血糖昏迷。因此,老年人、肝肾功能障碍和体质虚弱者应谨慎使用消渴丸。即便中青年患者服用消渴丸,也要谨防低血糖。 服用时注意如下几点:严格掌握适应症,从小剂量开始用药,缓慢加量;牢记饭前服药,否则宁可不服药;每天服药...

  • 几种食物帮助你降低血糖

    几种食物帮助你降低血糖

    要想让血糖天天平稳,一定要尽量避免可能引发血糖升高的不良习惯。以下几种食物,能够有效帮助你降低血糖哦。 1、苦瓜味极苦,性寒,有清热解暑、清肝明目、解毒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苦瓜含苦瓜甙、5—羟色胺、谷氨酸、丙氨酸及维生素B1等成分。苦瓜的粗提取物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南瓜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的功能。现代研究发现,南瓜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3、洋葱味甘、辛,性微温,与葱、蒜性味相近,具有健胃、增进食欲、行气宽中的功效...

  • 自制低糖美食 糖友多吃瓜类

    自制低糖美食 糖友多吃瓜类

    面对美食,很多老年人担心引起血糖高而有所顾忌,陕西省护理学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翠霞副主任护理师给大家总结出小窍门,教糖尿病病友在家自制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让大家既能够享受美食又不影响健康。 1、粗粮不细作 食物颗粒越小,越容易被水解吸收,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如一立方英寸的土豆,如果是粉碎后食用,其血糖生成指数可增加25%。因此,食物不宜太精细。以面包为例,白面包的血糖生成指数GI为70,但掺入80%大麦粒的面包则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绒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2、在厨...

  • 糖尿病小心凉席 美味低糖饮品防血糖升高

    糖尿病小心凉席 美味低糖饮品防血糖升高

      对于糖友来说,不含任何热量的白开水无疑是最完美的饮料。然而,如果觉得白开水太寡淡,想喝点有味道的,自己在家动手也能制作出多种健康饮料。   低脂可可奶成品可可奶含有大量的糖,建议自己在家尝试调制,把1%的低脂牛奶和适量可可粉充分混合即可。   水果茶水果茶很容易自制,把水果切成粒(如含糖量较低的柚子、火龙果和草莓等),浸泡在热水里,待冷却后,喝起来提神爽口。   柠檬水把饮用水、鲜榨的柠檬汁和冰块混合起来即可,这种饮料清爽宜人,热量较低。   姜汁矿泉水制作方法是将一勺研磨碎的姜放入一杯冰镇...

  • 低频刺激人体腹部 治疗2型糖尿病

    低频刺激人体腹部 治疗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但是长期服药会加重肝肾的负担,而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的优势,既能有效避免并发症,又无毒副作用,方法主要有振腹疗法、推拿、耳穴、针灸、艾灸等。 振腹疗法是对人体腹部用手法进行低频刺激,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仰卧位,医者以手掌置于患者腹部上,掌根置于关元穴(脐下3寸),中指置于中脘穴(脐上4寸),然后以400次/分的频率振动,持续10分钟以上。该法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对组织细胞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太极推拿讲究以柔和之...

  • 治老年视力降低验方

    治老年视力降低验方

    每天早上取枸杞子30--40克,鸡蛋1—2个,与蜂糖(或白糖)适量,用沸开水冲服。 此方为南宁医药站退休职工农训学主任所介绍,疗效不错,几位视力差的老年人服了10多天后,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 中老年人应重视低血压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重视低血压的防治

    凡测得收缩压(高压)低于90 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低于60 毫米汞柱,65岁以上的人低于 100/60毫米汞柱者谓之低血压。 据最近一项医学统计表明,老年 人群中低血压患者高达10%。许 多人对低血压不够了解和重视, 甚至有些人把低血压引起的头晕 目眩误认为由血压高引起,乱服 降压药,造成严重后果。 低血压分为原发性低血压、 继发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药 物性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五种。 其中继发性低血压是由于腹泻、 中暑、出汗造成体内脱水,或创 伤、失血、各种休克等引起;直立 性低血压是指蹲下、躺下突然起...

  • 附子配干姜温振肾阳治低血压

    附子配干姜温振肾阳治低血压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味辛甘,大热,有毒,性燥刚烈,入心脾肾经,具有温阳补火,散寒除湿之功。 “ 《本草正义》云:“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 《伤寒论》对附子应用极广,配伍精当,通过附子与麻黄、桂枝、干姜、白术、茯苓、人参、大黄等不同药物的配伍,功效众多。 张云鹏教授是上海首批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

  • 甘麦茶治低血压

    甘麦茶治低血压

    老年人群中,低血压f血压低于90/60毫 米汞柱1的发病率高达10%,轻症者只是头 晕、乏力、气短,重症者会出现心脑供血不足, 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症,常饮甘麦茶 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麦冬5克,甘草2克。开水冲泡,当茶频 饮,喝完可续水,每日l剂,连续10日。甘草 中的甘草次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 调节分泌失衡的调血压物质,使得血压趋于 正常;麦冬中所含的麦冬皂苷、黄酮类物质, 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防 止血管收缩与舒张失衡引起血压下降。 注:1毫米汞柱=133.322帕 (寒玉)...

  • 低血压穴位按摩方法以调节升压
  • 赵鸣芳运用小柴胡汤治低热案

    赵鸣芳运用小柴胡汤治低热案

    赵鸣芳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六代中医世家传 人, 从事 《伤寒论》 教学与临床 30 余载, 师从著名伤寒 学家陈亦人教授, 学验俱丰, 对《伤寒论》 有较深入的 研究。现选取其小柴胡汤验案四则, 以飨同道。 低热案 魏某, 男, 60 岁, 2013 年 11 月 26 日初诊: 患者近 半月低热, 每天凌晨 4、 5 点出现胸部烧灼及闷窒感, 气 短。自述有低热一证十数年, 1998 年至今每年发作一 次。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饮食正常, 二便尚调, 眠 差, 舌体胖大, 质红, 苔薄白腻, 脉细弱。药用:...

  • 夏季养心 饮食调养“四低一高”贴敷按摩“养心护心”

    夏季养心 饮食调养“四低一高”贴敷按摩“养心护心”

    很多人都认为,心血管疾病在冬季最危险,到了夏天血压会有所下降,可以松口气。其实不然,夏季心血管疾病同样高发。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心血管病医师朱志扬介绍,夏季出汗多、室内外温差大、盲目停药等原因导致夏季心血管疾病住院率明显增加。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因此,夏季养心、护心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要牢记以下几点。 起居有常,保证睡眠 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利于血压平稳,应做到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定时进餐。夏季人体活动较为活跃,动则升阳,适当运动能起到较好的健身效...

  • 低热咳嗽治以解表清里

    低热咳嗽治以解表清里

    低热咳嗽 患者,男,67 岁,2015 年3 月2 日初诊。主诉: 间断咳嗽、恶寒发热1 个月。1 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少痰,愈后又复感,咳嗽气促,恶寒发热,午后发热为甚,体温37. 2 ~ 38℃。初起周身怕冷,自觉后背及腰骶部冷甚,服解表药汗出后好转,伴有食欲不振,乏力。前医以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养阴清肺汤、逍遥散、柴平汤等加减化裁,病情每因受风而加重,遇冷空气及活动后咳嗽明显。近1 个月来体重下降明显,既往史: 银屑病史10 年,室性早搏2 年。刻诊: 咳嗽,无痰或少痰而黏,咳声高亢,咽...

  • 感冒流清涕用白醋 寒冬防“三低”

    感冒流清涕用白醋 寒冬防“三低”

    白醋不仅是常用的调味品之一,还可以用来防治一些小病。如感冒初期,或流清涕时,用医用纱布蘸些白醋塞住一侧鼻孔,3-5分钟后换另一侧,每天2-3次,可防感冒加重。另外,患有香港脚(足癣)的人用纱布蘸白醋涂擦患足,每天1-2次,对脚气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既可杀菌又可止痒。 在严寒的冬季,老年人不仅要防“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更需要预防“三低”,即低血糖、低血压和低体温综合征。 低血糖——晚餐热量高,土豆、红薯不要少 冬春...

  • 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

    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

    小儿脏腑未充,药物不能多受,所以古代儿科医家主张小儿不要轻易服药,应运用综合疗法,内外兼治,因此,自古就有“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至理名言。下面我就举一个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例子。 2014年7月,我接诊了一个1岁多的女娃,女娃的妈妈一进诊室就说:“医生,我的孩子发烧已经50多天了,住了两次院,打了半个多月吊针,可这烧就是不退,请你一定想办法帮我孩子把烧退了。” 我翻开患儿病历,得知患儿从5月底开始出现低热,尤以早上明显,体温在37.8℃-38...

  • 治低热验案

    治低热验案

    病例:王某,女,36岁。因不明 原因低热20余天来诊。患者在与邻人 口角后次日即发热,体温37.6℃,未加 注意。此后患者体温一直在 37.2~37.9℃之间,下午偏高。伴有体倦 乏力、食少等症状。曾多次作血尿常 规、血沉、肝功、抗“o”及胸透等检 查均无异常发现。先后服用丹栀逍遥 散、清骨散、蒿芩清胆汤等治疗,未有 明显好转。诊见病人形体肥胖,面色萎 黄,舌体胖、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 沉弱。结合其体倦乏力、食少等症状考 虑为气虚发热。遂投以补中益气汤加 减,补脾益气,甘温除热。 药用:...

  • 小儿感冒冷热方 小儿易感低热方

    小儿感冒冷热方 小儿易感低热方

    小儿易感冷热方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主要以发热症状最为常见,体温多在37.5℃~39℃间,同时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病因为体质虚弱,阴阳失衡,营卫不调。 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用小儿感冒冷热方。 方药组成: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2克,柴胡5克,黄芩5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温服。 功效:益气固表,补脾实卫,疏风散热。 调护:若体温超过39℃,可予上方每日2剂服用,间隔2小时服药1次。或配合物理降温法,亦可采口服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尽量不要使用抗生...

  • 低烧病案 中医处方

    低烧病案 中医处方

    【病案】   王某,女,43岁。1991年10月15日。主诉低烧20余日,经查血、尿、胸透等检验均无异常发现。已用解热、抗生素诸药及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等皆乏效。现症面色萎黄、体质瘦弱,低烧以入暮较高(37.8℃),并畏寒、口干不欲饮水、少纳乏味、舌淡、中后呈白黄腻苔,月经如常,脉缓小。此乃阳明气虚、阳维脉失调所致。   处方 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10克,陈皮6克,炙甘草10克,白薇6克。5剂。   二诊 低烧略减,而日暮仍恶寒,苔已化薄,予黄...

  • 基于六经病欲解时辨治顽固低热

    基于六经病欲解时辨治顽固低热

    “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笔者跟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学习,他对于“六经病欲解时”的创新理解对于指导临床意义重大。通过此例应用“六经病欲解时”理论治愈发热的医案,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该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某,女,14岁。2020年4月21号电话询诊。自诉4天前洗澡受凉后发热,伴咽痛、头痛。县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血常规正常,予清热解毒口服液、罗红霉素分散片、氨加黄敏片口服,服药3天后仍低热(时测体温37...

  • 中医治疗长期低热详解

    中医治疗长期低热详解

    热程超过2周以上. 热度在37℃~38℃之间者. 或体温根本不高.而患者 自身总是感到发热者.中 医均称为低热.大多属于 内伤发热范畴.多以内伤 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 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 机。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 证型。 阴虚低热系五脏津 液精血亏虚.体内阴阳失 调,热盛于内所致.常因 热证日久伤阴或过用温 燥之品而引起。证见午后 发热,手足心热.口燥咽 干,口渴喜饮,或两颧发 热,心悸失眠,神疲体倦。 盗汗自汗。尿赤便干.妇 女可伴月经量少或闭经. 苔少舌质红,或有裂纹, 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 常用方选青...

  • 发作性低热 中医诊断处方

    发作性低热 中医诊断处方

    发作性低热 患者,男,42 岁,2014 年11 月26 日初诊。主诉: 发作性低热3 年,寐浅易醒20 余年。患支气管炎3 年,受凉及劳累时发作,每年发作3 ~ 4次。发时低热,自觉心前区不适,时有咳嗽。近日体温37. 2 ~ 37. 3℃,经治疗后好转,但仍时有低热。6 年前查出肾钙化,常觉腰酸。刻诊: 心悸,急躁易怒,食后腹满,恶寒,小腹尤甚,喜热饮食,小便无力、小便黄,体力欠佳,易疲劳,口干,舌稍黯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细滑。吸烟史20 余年,饮酒史20 年。 中医诊断: 低热; 失眠。...

  • 持续低热治验一则

    持续低热治验一则

    李某,女,49岁,自2020年1月初患无名低热,胃脘灼热,精神困顿,纳差,恶心。于多处医疗机构治疗,症状始终未见好转。2020年3月14日,初诊:患者自述全身不适,持续低烧、体温一直持续在37.3℃~37.5℃,精神萎靡,头痛头晕,两眼黯黑无神,面色苍黄,胃脘部发热且时有刺痛,乏力,纳差,恶心、口干口渴,盗汗,舌体暗淡,两侧有瘀点,舌苔薄黄,脉细数。辨证:胃热夹瘀,气阴两虚。治法:清热化瘀、益气养阴。 自拟处方:炒栀子10g,黄连5g,牡丹皮12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焦麦芽10g,槟榔10g,生...

  • 沈桂祥巧用达原饮治顽固性低热

    沈桂祥巧用达原饮治顽固性低热

    华某,女,41岁,2022年11月4日初诊。主诉:低热7年余,午后尤甚。患者7年来每于劳累后出现间断低热,起初未介意,无结核病史。2022年7月30日因参与核酸采样工作而周身防护严实,体温达38.3℃,头昏、乏力,不恶寒,遂请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副主任医师沈桂祥诊治。经问诊得知,该患者除多年低热外,胃脘胀痛亦有半年余,嗳气则舒,偶反酸,口干苦,经中药调治有所改善,现纳旺善饥,大便臭,日2次,成形,溲黄。2022年8月25日因巧克力囊肿引发经行腹痛,服地诺孕素片(唯散宁)治疗见效。苔浊厚腻,舌偏红,脉滑小弦数。...

  • 太少两解治低热

    太少两解治低热

      李某,女,59岁。2011年5月6日初诊。患者低热两月余,在某乡镇卫生院治疗月余,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安徽省名老中医杨从鑫,刻诊:口苦,低热怕冷,口腔溃疡,精神差,疲劳无力,舌淡红苔白,脉弦弱。追问病史,初为外感,发热恶寒,几天后出现口苦咽干,疲劳无力,纳差,恶心呕吐。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制半夏10克,生晒参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大青根20克,山豆根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赤芍15克,丹皮12克,陈皮15克,甘草6克。5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   ...

  • 中医对症治低热疗效佳(上)

    中医对症治低热疗效佳(上)

    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内伤发热,为脏腑气血虚损或失调而引起;也可见于病人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高者,低热常为标本俱病,虚实相间,病情有的较长,而治疗又比较困难。临床实践体会到:低热病因虽多,治疗虽难,但只要抓住疾病的分型与特点,掌握好药物的性质特点,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的。现将常见的辨证分型及治疗介绍如下。 一、气郁发热:此类患者多性情急躁,平时情绪不稳定,多言快语,面色青。时觉身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制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舌苔黄,脉弦数。妇女常兼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