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 第83页
-
五脏六腑的精气上注于眼 真菊延龄膏视疲劳保健
有些工作特别需要用眼,如终日在电脑前工作,容易使眼睛发生疲劳,更应重视眼保健。? 五脏六腑的精气上注于眼,而肝“开窍于目”,眼睛的生理病理与肝肾精气充盛与否关系密切。肝肾精气充盛,养眼明目,眼睛便不易疲劳,能转动灵活,明亮而视物有神;如果精气不足,两眼会黯淡无光,或两眼干涩,或视物昏花,或夜盲等。 视疲劳保健,防治眼病,欲用膏方,首推真菊延龄膏。真菊延龄膏出于《卫生编》,用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蜂蜜滋养补虚,一并熬膏,用于明目保健,延年益寿。 《慈禧光绪医方选...
-
倒睫毛怎么办 五倍子膏
倒睫(毛)是指眼睫毛向后方生长,以致触及眼球的不正常状况,为儿童常见的外眼病,采用中药五倍子膏治倒睫有一定疗效。方法如下: 五倍子30克,蜂蜜适量,将五倍子研成细末,加入蜂蜜均匀调拌,直调至稠糊状为度。用时,先以水洗净患侧眼睑皮肤,然后再将适量的膏剂涂布于距睑缘2毫米处.每日 1次,一般连涂3~5次,多则lO余次,可将倒睫矫正。 解析:五倍子是某种蚜虫(倍蚜)在其寄主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五倍子涂抹治倒睫可能与其有固涩、收敛有关。五倍子含鞣酸、树脂、脂肪等,其中五倍子鞣酸有强烈的收敛作用,用蜂蜜稠制,可以防止干燥...
-
鼻腔间断性出血1周余 生石膏方治之
金某,男,56岁,2014年3月14日初诊。 主诉:鼻腔间断性出血1周余。患者由国外归来,常与友人相聚痛饮。近1周频发鼻腔出血,伴头痛,头目眩晕,口干口渴,心中烦热。3日前鼻腔出血,曾用“吸收性明胶海绵”,于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同时用止血敏、云南白药等药物治疗。但3日来鼻腔出血不断,故求服中药治疗。 刻诊:鼻腔间断出血频发,血色鲜红,伴头痛目眩,口干口渴,喜冷饮,心中烦热,牙龈红肿疼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滑而数。 辨证:少阴不足,阳明有余,二者相因为病,但以火...
-
鼻腔干燥抹眼药膏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体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大量丢失,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很多人鼻孔出现干、痒等,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挖鼻孔,结果越挖越痒甚至出血。 这种情况是患了干燥性鼻炎。表现为鼻腔黏膜干燥不适、分泌物少,一般不流鼻涕。因鼻内干燥有痒感,病人常挖鼻孔,有时可引起鼻腔出血。 对于干燥性鼻炎,不要经常用于挖鼻,以免损伤鼻黏膜。每天应清洗鼻腔,将结痂浸软取出。每天做鼻部摩擦或按摩鼻穴,用拇指沿鼻梁上下摩擦鼻翼数次,可加强鼻部血液流通。天气干燥时,出门时应戴口罩,在鼻腔滴用复方薄荷油等。平时补充维生素A、B2、C,有助...
-
预防干燥性鼻炎用眼膏
冬天气候干燥,很多人感觉鼻孔干燥、发痒,常不由自主地挖鼻孔,结果很容易引发鼻出血。这种现象就是干燥性鼻炎。 预防干燥性鼻炎宜采取以下方法: 1.每天应清洗鼻腔,将结痂浸软后取出。 2.每天做鼻部摩擦或按摩鼻穴。用拇指沿鼻梁上下摩擦鼻翼数次,用食指旋转按摩迎香穴数次,加强鼻部血液流通;气候干燥时,可滴用复方薄荷油等。 3.平时多补充一些维生素A、B2、C,有助于鼻黏膜上皮的恢复。因为维生素B2能增强细胞功能,促进鼻黏膜纤毛的运动。维生素C对毛细血管壁有保护作用。 4.戒除烟酒,少食辛辣、燥热之物,多吃些蔬菜...
-
颐养膏治疗虚证失音
虚证失音多发生于年老体弱多病,特别是耄耋之年的高龄患者长期卧床不起,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形体消瘦如削,畏寒肢冷,甚者夏季热天覆盖衣被而不知热,但神志尚清而气息低微。 肺主气司呼吸为声音之主,肺气不足则发出的声音嘶哑而低微。肾主纳气为声音之根,肾之精气亏耗,真元虚损,命门火衰,致肾不纳气,则很难发出声音,即使能发出声音,声音亦嘶哑低微而不能接续,故有音出于肺,而根于肾之说。形体畏寒,四肢不温,为脾肾阳虚不能充达四肢。命门之火为人身体内的真源之火、生命之火、动力之火,如没有命门之火,则声音无主、无根、无力,人...
-
治慢性咽炎用伤湿止痛膏
取伤湿止痛膏1张,外贴于天突穴处(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每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最短者2个疗程,最长者5个疗程,平均为3.5个疗程。经临床验证,治愈率(咽部检查正常,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为79.7%;显效者(咽颊部稍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减轻,症状消失)占14.8%;有效者(症状明显减轻,咽部检查无改善)占3.9%;总有效率可达96.7%。 伤湿止痛膏含有生草乌、生川乌、乳香、没药、生马钱子、丁香、肉桂、荆芥、防风、老鹳草、香加皮、积雪草、骨碎补、白芷、山柰、干姜。具有祛风除湿、散瘀消肿、舒筋活络...
-
黄柏石膏治腮腺炎
应用黄柏、生石膏研粉外敷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6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取黄柏、生石膏各适量,研粉,按3:7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治疗时取适量药粉,用水或米醋、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以纱布、塑料薄膜等覆盖固定。每日敷1次,一般连续敷用2~3天。 二、治疗效果 患儿多于敷药2天后开始见效,体温渐降至正常,腮腺肿胀消失。62例中敷药2天治愈者51例,3天治愈者8例,4天治愈者 3例。 三、典型病例 陈某,男性,12岁。因高热达39℃,伴发冷、双侧腮腺肿胀1天来诊。诊为流行性腮腺炎,予黄柏、生...
-
牙痛,阳明火郁,石膏和生甘草药物
升降散为温病名方,见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组成为白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其成效为升清降浊,散风清热。笔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上薄荷、麻黄、石膏和生甘草四味药物,治疗牙痛的效果更为明显。 患者张某,男,40岁,右下颌第一、二磨牙苦楚一周余,引起脸颊肿胀,口腔检查未见龋齿,只要牙龈红肿,口服消炎药和止痛药略有好转,但苦楚仍旧剧烈,牙龈及脸颊肿胀不消,现已影响作业和歇息,遂来进行中治疗疗。就诊时症见:右侧脸颊肿胀,按之即痛,不时呻吟,问诊小便黄,大便略干,舌诊舌红而苔略黄腻,脉诊略弦数。...
-
起搏器术后中医膏方缓治“消补”兼施
心动过缓属缓慢性心律失常范畴,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有胸闷、心悸、头晕、气短等症,重者可引起晕厥甚至猝死,属中医学心悸、眩晕,甚至厥证范畴。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特效药物,但起搏器的植入解决了药物无法治疗的难题。起搏器虽可马上缓解患者诸多不适,但其终属创伤性手术,且“异物”植入对人体脏腑阴阳均有影响,术后更需长期服用抗栓药等维持性药物,日久耗损人体气血,导致患者身心俱疲。而膏方以调整阴阳、剂滋相应、久留效长的特点更适合用于起搏器术后的长期调治,且...
-
牙龈炎处方:竹叶石膏汤
凌某,女,72岁。2018年4月11日初诊。诉平时性情急躁,舌尖自我感觉热,舌边破皮,牙龈冒火肿痛,口唇冒火红肿、疼痛,苔薄黄,脉数。 诊断:牙龈炎(上焦热火炽盛)。 治法:清胃泻肺、平肝泄火。 处方:竹叶石膏汤、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生石膏50g(先煎),知母10g,芦根20g,炒山栀10g,地骨皮10g,露蜂房6g,白芷10g,骨碎补10g,竹叶10g,藿香10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2018年4月18日二诊:药后诸症渐减,牙龈肿痛亦除,前方既...
-
失眠不寐,扰乱神明之象,竹叶石膏与玉女煎加减
王某,女,57岁,衡阳市人。 患者自述3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失眠,每过午夜即不能交睫,直至天明,次晨头目昏沉,精神恍惚,烦躁易怒,口渴喜饮,舌绛无苔、尖赤,脉来浮大偏数。 中医诊断:不寐 中医辨证:心火内炽,扰乱神明之象。 西医诊断:失眠 治法:清心以泄热,宁心以除烦 处方:竹叶石膏与玉女煎加减。 生石膏15克、熟地15克、麦冬15克、党参15克、知母10克、牛膝10克、五味子8克、鲜竹叶30片、珍珠母20克、枣仁15克、 夜交藤15克、甘草5克。 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
-
肠易激综合征 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排便性状改变、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其中以腹泻型IBS占据比例最大。IBS 发病率调查显示,全球发病率为 2%~15%,欧美国家为 9%~20%, 我国为 7%~12%,可见各地发病率基本相仿。腹泻型IBS病机复杂,目前认为常由多因素致病,与菌群失调、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相关。IBS治疗难度大,病情常反复发作,西医治疗效果有限。本病隶属于中医“泄泻”范畴,疾病日久不愈,加之失治误治,患者常表现为脾胃虚寒证。长蛇灸有温阳散寒、扶正通络功效,是中医常用外治法。...
-
秋梨膏治疗什么样咳嗽
秋梨膏也叫雪梨膏,是以白梨(鸭梨、雪花梨)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止咳、生津、润肺药物,如生地、葛根、萝卜、麦冬、藕节、姜汗、贝母、蜂蜜等中药加工熬制而成的膏剂。秋梨味酸甜、性寒凉,能生津、止渴、润肺、清心、利肠解毒。对热病伤津所致的烦渴、胸中热闷、肺燥干咯、大便秘燥等症有较好治疗作用。临床上常用秋梨与其它具有生津降火止咳、润肺的药物配伍,用以治疗因燥热伤津所引起的诸症。 秋梨膏是由秋梨与其它药物共同熬制而成的,具有生津、降火、养阴、润肺、止咳血等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热燥伤津所致的肺热烦渴、便干燥闷、劳伤肺阴、咳...
-
方解补肺止咳膏方 治慢支支气管哮喘
茆俊卿,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扬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名中医,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扬州市中医学会会长。主持、参加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临床善于整体综合调节、求衡性防治、个性化诊疗和多样化治疗等,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组成:潞党参450克,炒白术250克,茯苓250克,炙甘草150克,炙黄芪300克,淮山药300克,当归200克,干地黄250克,炒白芍250...
-
治外感发热100例“柴芩石膏汤”
外感是指人感受六淫、疫疠之气等外邪。病邪或先侵犯人体皮毛肌肤,或从口鼻吸入,均自外而入,初期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外感发热。对于此类发热虽不算什么大病,但其发热会导致一系列不适,诸如头痛、乏力、呕吐、口渴等,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如心肌炎、关节炎、肾炎一类变证。因此,应及早治疗。自2002年来,我们以经方小柴胡汤为基础,自拟“柴芩石膏汤”,具有退热解毒、外透内清之功,用治外感发热100例,退热效果良好。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0克,石膏30克(先煎),连翘15...
-
胡椒膏外敷葱姜水治感冒
将胡椒15克、丁香9克、白芷9克研成细末,加葱白6克捣成膏状,平均分成3份,分别敷在大椎穴(颈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脖子后面最为突出的骨头处)、两侧风池穴(后颈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耳垂齐平的位置),用纱布、胶布固定。 每晚1次,每次30 分钟,一般使用2~3 次,感冒即可治愈。 胡椒能温中散寒。丁香可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白芷可祛风解表,葱白能发汗解表、通阳。此方能辛温祛风、发汗解表,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症状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全身酸痛等。(吴长虹) 葱姜水烫脚治感冒 取葱白60克(切...
-
外感热病要解表清里两施 刘惠民重用生石膏
刘惠民先生(1900~1977年),名承恩,字德惠,号惠民,山东沂水人,毛泽东主席保健医生,全国名老中医。刘老从医近60载,研读大量经典医籍,博采众长,临证时审证求因,尤其在处方用药方面力求精准,全面兼顾,且尊古不泥,善于突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特点。刘老精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特别是在治疗感冒、流感等外感热病中,在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等方面,确有独创见解,论述如下。 1 学术思想 1.1 勤思敏求,师而不泥 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是确保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