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试 第3页

试试 第3页

  • 落枕颈椎病 试试颈部火罐疗法

    落枕颈椎病 试试颈部火罐疗法

    秋季是落枕、颈椎病、咽喉炎症等疾病的高发季节,专家建议读者朋友不妨试试颈部的火罐疗法。 落枕——走罐+艾灸 秋季是落枕频发时节,对于风寒阻络型的落枕,使用火罐疗法较好。这类患者一般是晨起出现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转侧受限,尤以旋转后仰为甚,头歪向健侧,肌肉痉挛酸胀,可伴有恶寒、头晕、精神疲倦、口淡不渴等症状。 对这种情况可采用在颈部及落枕周边部位走罐、留罐和艾灸综合疗法来治疗。先在疼痛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采用走罐的方法,直至皮肤红晕为度;之后再在风门、风池、大椎穴等穴位...

  • 肩周炎试试三七藕蛋橘络羹

    肩周炎试试三七藕蛋橘络羹

    天气转凉,很多肩周炎患者又开始犯病,今天就介绍两个食疗偏方,帮助大家缓解不适症状。   山楂玫瑰花茶 山楂50克,玫瑰花10克,枸杞子15克,茉莉花10克。先将山楂、枸杞子煎汁,然后冲入装有茉莉花、玫瑰花的容器中,再稍煮后即可饮用。 适用于急性损伤后日久不愈,局部隐隐作痛,活动不利,遇天气变化或劳累则疼痛复发加重者。本方补益肝肾,温经活血通络。 三七藕蛋橘络羹 三七粉3克,鸡蛋2只,鲜藕汁50毫升,橘络1克,食盐、猪油各少许。鲜藕汁加水适量,煮沸后将三七粉、生鸡蛋(打破后)冲入鲜藕汁内搅匀,放入橘络、食盐及油煮沸2...

  • “老寒腿"试试药浴方

    “老寒腿"试试药浴方

    “老寒腿”患者可试试下面的药浴方:威灵仙、鸡血藤、伸筋草各30克,桑寄生、当归、川牛膝、透骨草各20克,苏木、独活各15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 将上药用 4000毫升水煎煮沸后换小火煎15分钟,将药液倒入一个高度过膝的桶内浴腿,一次30分钟左右,每天1次,每剂可连用2 天。 文侣...

  • 腰酸背痛试试以下3法

    腰酸背痛试试以下3法

    如今,对于现代人来说,腰酸背痛已是常态,要找个时间特意去锻炼、健身对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不如在平时生活中试试以下3法: 抖腿先站好,一腿维持重量,另一腿放松下来,将手掌放在大腿后面按住,然后将腿部肌肉左右地抖动,大约抖动1到2分钟。每天都可以这样抖动多几遍,能起到缓解腰痛的作用。 逆行找个平整的地方倒退走,走的时候尽量不要让膝盖弯曲,腰部放松,两手握拳,用四指手指包住拇指,走的时候手臂自然摆动。每次逆行大约100到200步,每天走2到3次。 爬行可以在床上或者是在地面上,向前方、后方、转圈爬行运动。...

  • 颈椎病 试试专家推荐的颈椎操
  • 腰酸背痛 试试以下3法

    腰酸背痛 试试以下3法

    对于现代人来说,腰酸背痛已是常态,要找个时间特意去锻炼、健身对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不如在平时生活中试试以下3法: 抖腿 先站好,一腿维持重量,另一腿放松下来,然后将腿部肌肉左右地抖动,大约抖动1-2分钟。每天都可以这样抖动多几遍,能起到缓解腰痛的作用。 逆行 找个平整的地方倒退走,走时尽量不要让膝盖弯曲,腰部放松,两手握拳,用四指手指包住拇指,手臂自然摆动。每次逆行大约100-200步,每天走2-3次。 爬行 可以在床上或者是在地面上,向前方、后方、转圈爬行运动。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做1次,连续做几天能...

  • 老腿病试试扎马步

    老腿病试试扎马步

    老爸腿脚不好,他年轻时一次上山砍柴,扭伤了右腿,虽然及时进行了治疗,但还是落下了病根。一到阴雨天气,就会发作,让他痛苦不堪。 怎样治好老爸的腿病,也是我的一块心病。最近,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报道,说英国人在公共汽车站利用等车的时间,纷纷扎起了马步,对锻炼腿部非常有效。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年过六旬的老爸,他一开始不相信,瞪大了眼睛:“你净瞎说,扎马步能治腿病?”我劝他:“老爸,不管有没有用,你先练上一段时间,如果有效,就坚持下去,如果真的没用,再放弃也不迟呀。&rdquo...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试试
  • 关节痛试试蜂蜜醋

    关节痛试试蜂蜜醋

    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令人痛苦不堪,寝食难安。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很多患者服用了大量的消炎镇痛药都无济于事;“苹果醋+蜂蜜”的食疗方,治疗关节炎疼痛,效果却立竿见影。 专家建议,每天4次,用开水冲服苹果醋和蜂蜜,一周后关节炎疼痛明显减轻,如服用时间再长一些,疼痛则会消失。 不过一些专家表示,土方虽然灵验,还是应该采取谨慎态度,因为患者情况不同,个性差异大,一旦有病,应该及时就医。 吃鲜紫苏治关节痛 紫苏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近日,在英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吃新鲜的紫苏可解除关节疼...

  • 颈肩痛试试耸肩伸颈

    颈肩痛试试耸肩伸颈

    颈肩痛主要痛点在肩关节周围,多因肩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滑囊等受凉、外伤、感染所致。其主要症状为颈肩持续疼痛,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如不及时治疗,拖延日久可使关节粘连,患侧上肢变细无力,甚至形成废用性萎缩。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青年人也有发生。疼痛特点是胳膊一动就痛,不动不痛或稍痛,梳头、穿衣、提物、举高都有困难。 发生颈肩痛的人,可以直身跪坐于软垫上,将两肩头尽量耸起,头颈尽量缩进(似乎感到两肩头要碰上耳朵),然后将两肩尽量用力下落,将头颈伸长。这样反复耸肩、伸颈各30下...

  • 尿失禁试试按摩

    尿失禁试试按摩

    尿失禁,就是不能由意识来控制排尿,尿液从膀胱经尿道自动流出。常见原因为脊髓排尿中枢有病变或支配膀胱的神经遭到损伤,致使尿道扩约肌松弛或麻痹而排尿功能失去控制。实践证明,按摩效果较好。 方法是:按揉下腹部,患者取仰卧位,双手叠加置于下腹部中央,按顺时针方向按揉5分钟,以下腹部有微热感为宜,每日1—2次,10天为一个疗程。 {李敏)...

  • 治慢性肾炎试试玉米须

    治慢性肾炎试试玉米须

      玉米须,又称棒子毛、玉蜀黍蕊,含有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质、树脂、皂苷、生物碱、谷甾醇、维生素C、维生素K及多种有机酸等成分,具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的功效。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能促进肾功能的改善,使浮肿消退或减轻,尿蛋白消失或减低。   用法:取干燥玉米须(药店有售)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约得300~400毫升药液,过滤后内服作1日量代茶饮,渴即饮之,不拘次数。具体疗程,请咨询医生或遵医嘱。...

  • 治蛋白尿 试试中医

    治蛋白尿 试试中医

    “蛋白尿”就是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是慢性肾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当大量蛋白质被“尿出”人体后,人就会变得十分虚弱。 蛋白尿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肾脏的过滤、重吸收以及排泄功能均会减弱,肾脏血管逐渐硬化,肾脏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着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代谢和排毒功能明显—F降,很容易出现蛋白尿,特别是患有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更是蛋白尿的高发人群。 蛋白尿如果长期出现,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不仅会使人变得十分虚弱,...

  • 尿频 夜尿多 顽固尿急症试试膀胱灌药

    尿频 夜尿多 顽固尿急症试试膀胱灌药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多症状,有时甚全有急迫性尿失禁现象。当患者经过延迟排尿和定时排尿等训练方法仍不能解决症状时,就需要结合药物治疗。特别是那些顽固性尿道综合征女性病人,采取膀胱灌注药物的方法,可降低膀胱感觉传人过敏,对严重的膀胱感觉过敏者可试用。 方法是:排空膀胱后,以每分钟30毫升的速率输入浓度为100微摩尔/升叫毫摩尔/升的辣椒辣素100毫升,保留其溶液在膀胱内30分钟,然后排空膀胱。有研究显示,94%的尿急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维持时间最长超过12个月,3--6个...

  • 治乙肝试试苦参素

    治乙肝试试苦参素

    山东医科大学济南市传染病院王子骥等,通过临床随机分组对照治疗证明,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一般症状如纳差、乏力的复常率为94.4%,肝痛及腹胀的复常率为100%。肝脾肿大也有不同程度的回缩(30%-33.3%),对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有一定的升高作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SB血清总胆红素的复常率分别为71.4%、61.9%和100%。乙肝E抗原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分别为50%和30.8%,与对照组的7.6%和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研究证明,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有较好疗效,无明显毒...

  • 老人尿频试试抵腭缩肛法

    老人尿频试试抵腭缩肛法

    生活中不少老人为尿频所困扰。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气不固、身体虚弱所致。患有尿频的老人,不妨试试抵腭缩肛法。 方法:用舌头抵住上腭,用气提缩肛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每晚睡觉之前,舌抵上腭,目内视头顶百会穴,提缩肛门,咽唾液一口,行数次后再卧床休息。(郭旭光) 玩拼图唱歌可延缓痴呆症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痴呆症患者每天花两小时玩拼图、打保龄球、做园艺工作以及唱歌,有助于延缓痴呆症的恶化。如果多做动脑活动,就可帮助患者多争取至少一年时间。研究人员指出,上述活动有助...

  • 颈部不适试试“米”字操

    颈部不适试试“米”字操

    颈椎病是多发病、常见病,不仅见于中老年人,白领阶层的人、司机等患病率也不少。至今对此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而米字操则是预防颈椎病的简易良方,对于经常坐办公室的人,不妨试一试,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做“米”字操时,取立位姿势。先用手掌轻柔颈部,使肌肉放松。然后以颈为中轴,配合头部,按米字笔画顺序及方向,依次做点、撇、横、竖、撇、捺的动作。要注意,每写一笔画,都要从起点始发并回归到起点,例如做横画“一”的动作,要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这样才算完成“一...

  • 大便不顺畅 试试穴位与经络疗法

    大便不顺畅 试试穴位与经络疗法

      平常生活中可能有一些我们不经意间做的小动作,对身体却有着大影响,所以说我们想要养生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些什么。那么你平常没事的时候不妨转手腕,可以帮助你改善身体的很多症状,长期坚持就能收获到好的效果。   人体十二正经有6条经过手腕,分别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慢慢地转手腕,不用力,不着急,却会对身体有很多改善。   以前大便不顺畅,后来发现转手腕后,就会有便意,可能是转的时候对小肠经和大肠经有一个活动疏通的作用,并且大便时如果解不出来也可以立...

  • 肛肠病折磨的患者不妨试试“妙锋针”疗法

    肛肠病折磨的患者不妨试试“妙锋针”疗法

    饱受肛肠病折磨的患者不妨试试“妙锋针”疗法。日前,“妙锋针”特色疗法被确定为2015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痔疮是人类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自古便有“十男九痔”之说,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生活痛苦,还会诱发贫血、直肠癌等疾病。尽管已有手术切除、药物熏洗、注射药物、结扎、挂线、枯痔、激光、冷冻等多种治疗方法,但也存在着出血、感染、复发、肛门失禁等问题。而治疗中的疼痛、疗程长和高费用,也让患者心有余悸。...

  • 得了结肠炎 试试温针灸

    得了结肠炎 试试温针灸

      近日,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师何邦广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钱火辉通过对60名患者的治疗发现,温针灸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比较理想。      慢性结肠炎易恶化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可能与感染、环境、遗传、免疫、精神因素等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比较大,并可发生恶变,形成结肠癌。有报道显示,不考虑年龄及病程,一般其恶变的可能性为3~5%,病程越长,恶变危...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 缓解疼痛试试热敏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 缓解疼痛试试热敏灸

    曾经有人戏言,工作不突出,业绩不突出,反而腰椎间盘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原来的重体力劳动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坐着工作,比如看电脑、伏案、开车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随之成为了常见的疾病。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江西省中医院针灸三科主任中医师焦琳介绍,腰椎间盘突出是如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近些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有年轻化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因为固定椎间盘的肌肉变得松弛了,就是说肌肉的功能下降导致。如今上班族工作时长时间坐在椅子上,不工作了也每天守着电脑,不注...

  • 降血压试试按摩和足浴

    降血压试试按摩和足浴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即全国每5个成人就有1 人患高血压。持续过高的血压会引起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肾衰竭等心脑肾疾病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积极有效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切入点。 患者可结合使用头部按摩法、足部按摩法、足浴疗法,帮助控制血压。 头部按摩法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聚会于头部。梳头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脉、流畅气血、调节大脑神经、刺激皮下腺体分泌...

  • 治疗中风 试试民间醋疗法

    治疗中风 试试民间醋疗法

      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醋为血管活性物质,对于防治中风后遗症有着较好的效果。以醋配合药物,临床效果更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治疗中风的醋疗法吧。      黄芪参归汤   中风是脑血管病变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病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言语蹇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变。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明显动脉硬化者。中风为当今老年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中风、心脏病和癌症)之一。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二大类。缺血性中风又可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

  • 燥咳试试杏仁粥

    燥咳试试杏仁粥

      中医认为,燥为秋令主气,肺喜润而恶燥,故秋天多发燥咳。   杏仁为止咳平喘类中药,入肺、大肠经,有润肺止咳平喘及润肠通便之功效,最擅长润肺止咳。秋燥咳嗽时,吃些杏仁粥经济实惠,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杏仁粥杏仁10克,略捣碎;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共置锅内,加水熬煮成粥,分早晚两次食用。有止咳平喘、宣肺化痰之功效。   杏仁百合粥杏仁10克,百合3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共捣碎,置锅内,加水熬煮成粥,粥将成,再加蜂蜜适量即可,早晚两次食用。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之功。   杏仁芝麻粥杏...

  • 风寒咳嗽试试生姜水擦背

    风寒咳嗽试试生姜水擦背

    咳嗽包括风热咳嗽、风寒咳嗽和食积咳嗽等,而在冬春季节,孩子最常见的就是风寒咳嗽,而风寒咳嗽很容易判断,那就是孩子受凉了,且伴有流清涕、咳吐清稀痰、舌苔白等症状。 针对风寒咳嗽,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生姜汁擦背”。具体方法如下:用生姜榨汁,兑一半温开水,生姜汁与温水的比例是1:1。取兑好的生姜汁在孩子背部肺俞穴(第3胸椎旁开1.5寸)、大椎穴、风门穴(第2胸椎旁开1.5寸)擦拭,直到背部发红为止,事后用温水洗净,如孩子不能耐受,请随时用温水擦干净。频率可视孩子的耐受情况而定,但至少3天...

  • 中风后遗症 试试中成药

    中风后遗症 试试中成药

      中风后遗症为突发性的急性脑血管病,多为高血压或脑血栓所引起,不少患者经救治虽存活下来,但却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工作能力,表现为半身不遂、手足瘫痪、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虽然近几年来研发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新药品种很多,但传统中成药治疗本病毫不逊色,现将几种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成药介绍如下,供患者选用。   大活络丹:由白花蛇、乌梢蛇、黄连、天麻、虎骨、全蝎、人参、龟板、麝香、犀角、牛黄、朱砂、安息香等50余味中药组成,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等多种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痰厥而致的瘫痪、足瘘痹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

  • 高血压患者试试中医外治法

    高血压患者试试中医外治法

      治疗高血压,除内服药物外,还可选用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现介绍几种方法,供选用。   吴茱萸外治法:取吴茱萸2克,研成细末,用白醋适量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洗净双足,取吴茱萸醋糊适量,敷于两足心处,敷药面积如1分硬币大小,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起床后除去。每天1次,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显效。此法对各期高血压患者均有效。   药枕外治法:取杭菊1200克,川芎500克,白芷、丹皮各250克。将上药晒干,装入棉布料做的枕袋内,缝好袋口。于晚上睡觉时枕用,每个药...

  • 天热睡不着 试试倒数法

    天热睡不着 试试倒数法

    夏天闷热的天气,是否让你很难快速进入梦乡?那就试试睡眠心理学家总结的“快速入睡7招”吧。   1.从300倒数,每次递减3。很多人入睡难是因为无法分散注意力,而这种复杂无趣的数数方式却是一种有效的分心技巧。   2.下午2点后别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作用可持续8小时以上,50岁后,它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超过10小时。   3.睡前冲个热水澡。睡前1小时洗澡,水温不低于38℃,时间不少于20分钟。   4.睡前4小时停止锻炼。否则会令大脑兴奋,难以入睡。   5.降低卧室室温。当卧室温度在18℃~2...

  • 失眠试试戴“失眠帽”

    失眠试试戴“失眠帽”

    失眠,中医叫不寐。中医认为,神安则寐,神不安则失眠。所以中医同西医一样,也需应用安眠镇静药。临床发现,用中草药朱砂、琥珀、磁石、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制成个“失眠帽”戴在头上,对失眠有良效。 取朱砂3克,琥珀、磁石各6克研成细粉,将酸枣仁、柏子仁各40克捣碎,再将远志30克研碎,然后将它们装入布袋中,用线缝在帽子里面,昼夜戴在头上。症状好转后,只在睡觉时戴在头上就可以了。 方中朱砂具有镇静安神、镇心定志、清热解毒、催眠定惊之功效,常用它治疗心悸、失眠、惊风、怔忡、癫痫等。现代药...

    精品偏方 2024-03-08 12 0 失眠试试
  • 被失眠困扰的不妨试试睡前捶背

    被失眠困扰的不妨试试睡前捶背

    不少老人存在睡眠问题.长期失眠不仅会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还会导致心悸、胸闷等不适,甚至诱发心绞痛、中风。 被失眠困扰的老人不妨试试睡前捶背。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还能放松背部肌肉,缓解腰酸背痛和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有助于更好人眠。提高睡眠质量。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方法.可以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站或坐均可。用空心掌沿脊柱两侧轻轻拍打背部.若用击法则要虚握拳轻轻击打,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自上而下或...

  • 试试中药中的“思密达”

    试试中药中的“思密达”

      中药中有些酸涩的药物含有大量的鞣质,具有涩肠止泻的作用,相当于西药中的“思密达”。临床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而致泄泻、久泻、久痢、脱肛等症。   五味子味酸、性温;入肺、肾经。五味子具有涩肠止泻作用,用于治疗脾肾阳虚的五泄泻,可配合温脾固肾的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等同用。常用量为3~10克。   肉豆蔻味辛,性温;入脾、胃、肾经。肉豆蔻具有温中收敛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肾虚寒引起的久泻不止,或黎明(五更)泄泻等症,常与温补脾肾、收敛止泻的药物如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等同用。此外肉豆蔻性味辛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