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寒 第28页

风寒 第28页

  • 治风寒感冒 治虚寒型咳嗽

    治风寒感冒 治虚寒型咳嗽

    “五皮饮”治风寒感冒 鲜姜皮、桑白皮、茯苓皮各10克,1个梨的皮及核,1个苹果的皮及核。先将茯苓皮、桑白皮煮15分钟,再放入鲜姜皮、苹果皮及核、梨皮及核,再煮约10分钟即可。弃渣饮汤,每晚1次,服药后盖被至微出汗,感冒可迅速痊愈。本方适合于风寒感冒,症见咳嗽、鼻塞流清涕、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等。 核桃生姜治虚寒型咳嗽 核桃3枚,生姜2片,每晚临睡前将核桃仁取出,用核桃仁夹住生姜片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5-10天为1个疗程。该方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属虚寒型者(...

  • 风寒感冒外治二法

    风寒感冒外治二法

    方一麻黄70克,荆芥、防风、葛 根、桑叶、菊花、桑白皮、桂枝各50克,黄 芩、细辛各25克。 用法:先将上述药物放到锅里,加入 1500毫升水,煎煮20分钟后,将煎液倒 进盆里。余下的药渣加水继续煎煮。先用 首麒药液然汽熏脚,等温度合适后再泡 脚,为保持约水温度可以随时缓慢加入 二次煎煮的药液,每次20~30分钟,若药 液能没过小腿更好。药液可重复使用,只 需加热即可。 方二食盐100克,生姜70克。 用法:将食盐和生姜放入锅内,加水 煮沸30分钟。先用药液的蒸气熏双脚, 待水的温度适宜时,再泡脚,并且相互搓...

  • 风寒感冒捂汗最有效

    风寒感冒捂汗最有效

      近日气温反复多变,一日的温差较大,让我们在添衣加被时总显得猝不及防,有时少穿一件衣服不小心感冒就找上门了。这个季节的感冒总是反反复复,比较难受,这个时候家里的老人就会跟你说多穿两件衣服,盖上被子捂捂汗就好了,有些人确实在出完汗也舒服了很多,那么是不是感冒就这样好了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建博教授表示,感冒出汗确实能让不适得到改善,但要注意不可出汗太过。   指导专家   刘建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   风寒感冒捂汗最有效   秋冬天气...

  • 风寒型感冒 简单易行的方法

    风寒型感冒 简单易行的方法

      风寒型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及舌苔薄白等为特点。轻度风寒感冒,有时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便可治愈或缓解。   电吹风疗法   风寒感冒后,用电吹风对准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吹热风,每天数次,每次5分钟,出汗后,感冒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   刮痧疗法   取生姜、葱白各10克,切碎和匀,布包,蘸热酒后刮擦前额及太阳穴,然后刮背部脊柱两侧,也可配刮肘窝、腘窝,可促使感冒早愈。   艾灸疗法   风寒型感冒,点燃艾条,分别对准肺俞穴和大椎...

  • 风寒感冒粥方 冬吃红豆补心御寒

    风寒感冒粥方 冬吃红豆补心御寒

    患了风寒感冒,不妨喝碗“神仙粥”。“神仙粥”做法是:选用糯米60克,带须葱白5-7根,生姜5-7片,加水适量,文火慢煮,煮熟后再加入米醋100毫升和匀,然后把葱、姜捞出,即可食用。风寒感冒时趁热服下,盖被躺卧,略出微汗,效果更佳。 经药理实验和科学研究证明,米醋具有杀灭和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生姜为芳香性辛辣健胃品,有温中祛寒、回阳通脉之功,用于止血化瘀、恶心呕吐等症;葱内含有杀菌素,有杀菌健胃功能,并可轻微刺激呼吸道和汗腺管壁的分泌,从而起到发汗、祛痰、解...

  • 风寒型感冒后咳嗽 金沸草散

    风寒型感冒后咳嗽 金沸草散

    金殿春,男,1966年生,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中医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证善用经方,自创时方,集诸多名家之精华,疗效确切。临证擅长治疗肺系疾病和内科杂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次获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和科技进步奖。 组成:金沸草20g(包煎),炙麻黄6g,前胡10g,荆芥10g,姜半夏10g,白芍10g,蝉蜕10g,僵蚕10g,桔梗6g,炙甘草6g。 功能:外散风寒,宣肺降气,内通肺络。 主治:风寒型感冒后咳嗽。 用法:每日1剂,水煎...

  • 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集偏方

    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集偏方

    冬三月,天雨雪。 风寒侵,易感冒。 长者病,子心急; 幼者病,母担忧。 集偏方,专对治; 先收藏,做储备; 欢笑中,把冬过。 南瓜泥 适用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 感冒咳嗽多由风寒之邪侵袭、内郁肺气、肺卫失宣引起,南瓜性温、味甘无毒,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民间也有用蒸熟南瓜混合蜜糖吃治哮喘的方子。 原料:南瓜250克、蜂蜜15克 做法:将南瓜蒸熟后捣泥放凉,加蜂蜜拌匀备用。早晚饭前空腹吃50克。 蜂蜜生姜萝卜饮...

  • 风寒感冒足浴方 风热感冒外敷方

    风寒感冒足浴方 风热感冒外敷方

    风寒感冒足浴方 麻黄15克,胡椒20克,生姜10片。水煎取汁,药液与热水同入木盆中,先熏后浸泡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1次,用后微微汗出即愈。主治风寒型感冒,有价廉、方便、小孩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一试。 风热感冒外敷方 桑叶30克,菊花15克,生石膏50克,共捣成泥,敷肚脐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全身外盖棉被取汗。主治风热型感冒,也适宜于发热患者,一般用药30分钟后可退烧,对儿童效果尤佳。 感冒鼻塞饮荆防汤 处方: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各 10...

  • “神仙粥"专治感冒 风寒暑湿

    “神仙粥"专治感冒 风寒暑湿

    戊午金秋,笔者客寓西苑,有幸面聆岳美中、任应秋、董建华、方药中诸师教诲,茅塞顿开,渐悟学海无涯,惟钩沉于斯,临证触机,方能左右逢源,渐臻佳境。 癸亥初春,与友人台编《历代笔记医事别录》,披阅爬剔唐宋明清笔记杂著八百余家,沉耽其中,其乐融融。某日,偶检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中拾得“神仙粥”一条,其云: 神仙粥方,专治感冒风寒暑湿之邪,并四时疫气流行,头疼骨痈、发热恶寒等症。初得一二三日,服之即解。用糯米约半台,生姜五大片,河水二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次入带须大葱白五七...

  • 中医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中医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中医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荆芥粥 原料 荆芥5~10克,薄荷3~5克,淡豆豉5~1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 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煮沸5分钟(不宜久煮),取汁去渣。另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同煮为粥。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2~3日为1疗程。 功效 发汗解表,清利咽喉,退热去烦。适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心烦失眠以及面神经麻痹初期。 防风粥...

  • 消食止咳法治外感风寒兼胃有积滞

    消食止咳法治外感风寒兼胃有积滞

    散寒清热、消食止咳法治外感风寒兼胃有积滞 袁某,女,3岁,2005年4月30日诊。 咳嗽,咳甚则吐,发热,体温38.5℃,面浮,苔黄,脉数。 证属:风寒外束,肺热壅盛,胃有积滞。 治法:散寒清热,消食止咳。 处方:杏仁3克,金银花6克,半夏3克,槟榔3克,葶苈子3克,苏叶3克,羚羊角0.6克(分三次服)。1剂,水煎1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 二诊(5月1日):服药后下午热减,体温:37.5℃,至就诊时测体温:37.0℃。又取2...

  • 治风寒感冒方

    治风寒感冒方

    处方:白芍10克,桂枝、法半夏各7克,麻黄、炙甘草各4克,干姜 6克,大枣4枚,细辛2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症见恶寒,无汗,流清涕,打喷嚏,关节酸痛,咳嗽,咳稀白痰,舌淡苔白,脉浮紧。 注意:体虚及高血压、风热感冒者忌服。 陆宪政...

  • 治孕妇感冒 风寒感冒经验方

    治孕妇感冒 风寒感冒经验方

    治风寒感冒经验 方法:取鲜橘皮、生姜片各10克,加红糖适量,煎水喝下。 主治:风寒感冒引起的呕吐、咳嗽。 刘志新 治孕妇感冒经验 一方:带皮生姜10片,带须葱头10 根,红糖适量,加粳米少许,慢火煮粥,热服 1碗,每日1次,连服数日。 二方:生姜丝25克,萝卜丝50克,加水适量,慢火煎15分钟,再加适量红糖煎服。 三方:橘皮、生姜片各10克,加水煎,饮时加红糖10-20克。 四方:粳米50克,葱白2-3根,白糖适量同煮粥。 以上各方服用时均趁热喝下。 主治:孕妇感冒 李 军...

  • 风寒感冒 喝点紫苏水

    风寒感冒 喝点紫苏水

    体质弱的人在冬季更容易感冒。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师何邦广称,感冒的人可以泡鲜紫苏叶水喝,或煮水洗澡。 中医认为,紫苏叶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理气、止咳的功效。冬季受凉感冒后,如果出现怕冷,四肢僵硬、酸痛,鼻子不通、流鼻涕等症状,可以取几片紫苏叶泡水喝,一日三饮,几天后,症状会好转。值得提醒的是,紫苏叶对胃肠有一定刺激,不宜空腹喝紫苏叶水,可在饭后十几分钟后饮用。 另一种用法是,用紫苏叶煮水15分钟左右,让其药效充分渗出,然后擦洗身子,对感冒效果也好。但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 冬天风寒感冒喝粥能食疗

    冬天风寒感冒喝粥能食疗

      冬天感冒大都由风寒引起,其实,平时多喝粥能食疗,加了特殊食材的粥,尤利于防治感冒。   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畏寒、无汗等症状。对于老年人来说,平时不注意预防,或得了感冒不及时治疗,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加重其他疾病如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等。   冬季感冒时可多食热粥,有助于发汗、散热、祛风寒。同时,感冒后人胃口差,肠胃消化系统不好,喝粥促进吸收。另外,有些药对肠胃刺激大,喝粥可保护胃黏膜。   冬日煮粥以大米最好。大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功效,而其他米如小米、糜子米、薏米...

  • 自煎药液蒸汽熏脚 药浴疗法治风寒感冒

    自煎药液蒸汽熏脚 药浴疗法治风寒感冒

    方一 生麻黄70克,荆芥、防风、葛根、桑叶、菊花、桑白皮、桂枝各50克,黄芩、细辛各25克。 先将上述药物放到锅里,加入1500毫升水,煎煮20分钟后,将煎液倒进盆里余下的药渣加水继续煎煮。先用首煎药液蒸汽熏脚,等温度合适后再泡脚,为保持药水温度可以随时加入二煎药液,每次20-30分钟,若药液能没过小腿更好。药液可重复使用,只需加热即可。 方二 食盐100克,生姜70克。 将食盐和生姜放入锅内,加水煮沸30分钟。先用药液的蒸气熏双脚,待水的温度适宜时,再泡脚,并且相互搓擦。中医认为食盐具有清火、凉血...

  • 治风寒感冒姜去皮

    治风寒感冒姜去皮

    寒冷的冬季,很容易伤风感冒,很多人会自制一碗热腾腾的生姜红糖水,来发汗驱寒,减轻感冒症状。但是,你知道吗?制作生姜红糖水时,如果生姜没有去皮,不仅会影响疗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味辛,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而生姜皮性凉、味辛,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的说法。 冬季伤风感冒属于寒证,要用温热的生姜来散寒解表。若生姜不去皮,则凉性的生姜皮会影响生姜本身的温性,使得驱寒解表的功效大大降低。因此,用生姜治疗风寒感冒时,一定要去皮。 洪剑波...

  • 风寒感冒咳嗽民间一偏方

    风寒感冒咳嗽民间一偏方

    湖北老河口孟国提供:这段时间突然降温,老爷子出门遛弯,不小心受了风寒,感冒咳嗽,第二天就发烧了。退烧后还一直咳,有一点痰,而且越来越严重。用药两周后,咳嗽还没完全好。我以前听说过一个偏方,具体方法为: 取梨1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的核,放入20粒花椒、两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即可。去除花椒后食用,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请问专家,这个偏方是否可行?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杨力教授点评:偏方中的花椒具散寒功效,梨润肺,对于治疗受寒咳嗽有一定道理,不妨一试。 中医认为,咳嗽分寒咳和热咳,风热...

  • 感冒(风寒型风热型)穴位疗法

    感冒(风寒型风热型)穴位疗法

    验案1:感冒(风寒型) 李某,男,23岁,工人,2011年3月2日初诊。 头痛、流清涕两天。两天前,脱衣干活受凉,当晚即头痛、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脉浮紧。证为风寒型感冒。治宜祛风解表。选列缺穴针刺,用泻法捻转,约1分钟,头痛、恶寒、流清涕即可缓解,5分钟捻转1次,捻转3次,诸症悉除,次日用上方巩固治疗1次,其后告愈。 验案2: 感冒(风热型) 马某,女,37岁,干部,2011年7月14日初诊。 发热、咳嗽、咽痛两天。两天前,连续加班劳累,又加受凉,...

  • 风寒感冒阳气被压制吃大葱

    风寒感冒阳气被压制吃大葱

    风寒感冒虽然病因是感染了风寒之邪,但是人体抵抗力下降即中医常说的正气不足,阳气被压制,难以抗衡阴寒之邪是内因。 所以,天气寒冷的时候适当吃些益气通阳的食物,有助于预防风寒感冒。虽然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含量高得多,但是从通阳和食疗的角度来看,葱白的效用更大一些。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 除了用于防治风寒感冒外,对于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等症状也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张继东...

  • 感冒分风寒风热型中成药

    感冒分风寒风热型中成药

    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热型和内热外寒型四种。 风寒型感冒表现为身感头痛无汗、四肢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白,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中成药可选择感冒冲剂、小柴胡片等,还可用鲜姜切碎和葱白一块煮水,趁热喝下,微汗出病即可自愈。 风热型感冒表现为发热重、轻微发冷、头胀疼、鼻流黏涕或黄涕、咽喉肿疼、咳嗽、痰黄稠、口渴、舌苔黄或薄白,治宜宣肺清热、辛凉解表,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热冲剂。 暑热型感冒也叫胃肠型感冒,除有感冒症状外,伴有较重的胃肠腹泻...

  • 淡豆豉治疗外感风寒

    淡豆豉治疗外感风寒

      豆豉有咸淡之分,药用淡者。淡豆豉制法不同,则性味有异。用青蒿、桑叶发酵者,偏寒,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之证;用麻黄、苏叶发酵者偏温,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之证。使用时当明辨之。   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身热,咳嗽咽痛,口干等症,余常用《通俗伤寒论》之葱豉桔梗汤,疗效甚佳。方用:鲜葱白、苦桔梗、焦山栀、淡豆豉(麻黄、苏叶制者)、薄荷、连翘、甘草、淡竹叶。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用淡豆豉、葱白祛风解表,用山栀、连翘、薄荷清热解毒,用桔梗、甘草利咽止咳,用淡竹叶除烦止渴。药证相符,其效自显。...

  • 泡椒和生姜煮面条治疗外感风寒

    泡椒和生姜煮面条治疗外感风寒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祝焱   “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左河水这首七言绝句诗将我带进了回忆的漩涡。每当小雪时节到来,我仿佛就回到了童年,瞬间,慈祥、善良、聪慧的奶奶身影仿佛就在身边。   我和弟弟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记忆里,儿时的家在一个较为偏僻的小山村,爸爸妈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后,父母常外出务工,我们姐弟俩的成长,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奶奶“见证”的。生病时多半是奶奶带我们就医。...

  • 流感,风寒伤风感冒,荆防败毒散

    流感,风寒伤风感冒,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源自《摄生众妙招》,为人参败毒散方去人参,加荆芥,防风而成,用于风寒伤风。以恶寒,甚则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喉痒咳嗽,痰白淡薄,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征兆。笔者地处川南浅丘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春秋冬三季多遇上述征兆,运用此方随证化裁可谓奇效。现将临症经历与我们共享。 方药:荆芥15g,防风15g,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柴胡15g,前胡15g,枳壳15g,桔梗15g,茯苓20g,甘草5g,薄荷10g,生姜4~5片为引。 加减:畏寒肢...

  • 中医教你来辩证风寒风热感冒 食疗小贴士

    中医教你来辩证风寒风热感冒 食疗小贴士

    什么是感冒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中医认为是因风邪侵袭所致,临床上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该病全年都有,主要以冬末初春为多。流行性感冒又称时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认为是由感受温邪疫毒所致,症状较重,以头痛、发热寒战、周身痠痛、肢体乏力为主要特点。其流行的特征是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感染众多和流行过程短,一般冬春季节流行的机会较多。 如何自我诊断 √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

  • 巧用葱白解散外感风寒

    巧用葱白解散外感风寒

    外感初起发汗法,你有哪些呢?朱老巧用葱白有三法,神仙粥,要不要来一碗? 巧用葱白解散外感风寒 葱白,辛温而润,是一味发散表邪、宣通阳气之佳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谓其“主伤寒寒热”。晋代葛洪《肘后方》载有葱豉汤,治伤寒初起,寒热无汗。方中豆豉功擅解表透邪,与宣肺通阳之葱白相伍,对外感初起寒热身痛者,不失为简约速效之良方。 朱老用葱白治外感初起,有以下三法: 一法,用葱白一握,和米煮粥,粥成,加入食醋,趁热食之,可迅速收发汗解表退热之效。此方又名&l...

  • 防治风寒感冒 杏桃姜茶

    防治风寒感冒 杏桃姜茶

    民间有很多有关秋季的诗词和谚语:“天凉好个秋”、“一场秋雨一场寒”、“哪堪秋雨助凄凉”等。都是说秋天天气转凉,让人觉得冷飕飕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由于没有及时增加衣物,就特别容易得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不同,它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症状是浑身酸痛、鼻塞、流清鼻涕、咳嗽有痰。得了风寒感冒,要对证用药。尤其是不要乱服用抗生素,或者有点轻微感冒就去打点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轻微感冒可以在家调理,喝...

  • 风寒怎么办 紫苏生姜汤

    风寒怎么办 紫苏生姜汤

    感受了风寒怎么办?现在大家都有了这样的意识,不要动不动就吃药,特别是感冒药,剂量吃大了甚至有肾损伤的风险。其实不妨利用厨房中常用的食材,煲一碗热气腾腾的紫苏生姜汤,趁热喝下去,就好了大半。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易美容中药师介绍,紫苏全身都是宝,苏梗(茎)偏于行气宽中,亦可安胎。苏子(果实)则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不过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还是紫苏叶,广东人最爱的菜肴之一紫苏焖鸭是很有讲究的。紫苏性温,鸭子性凉,两者搭配,鸭子则不会太过寒凉而伤人脾胃...

  •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中医治宜分风寒分急慢

    小儿乳蛾扁桃体炎中医治宜分风寒分急慢

    乳蛾又名喉蛾,因其形似乳头或蚕蛾而得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和发病部位,该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扁桃体炎。发生于咽喉一侧者为单蛾,发生于两侧者则为双蛾。按其发病暴久,又可分为急性乳蛾和慢性乳蛾,多见于3~6岁小儿。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主任医师对乳蛾一病辨治颇具经验,现整理如下。 急性乳蛾治分风寒、风热 风寒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手足欠温,一侧或两侧乳蛾突起,Ⅰ~Ⅱ度肿大,色微红,或微痛或不痛,舌苔薄白、中根略厚,脉浮。此缘风寒之邪搏结咽喉发为乳蛾。方用苏羌达表汤合荆芥汤、甘桔汤加减。药用紫...

  • 外感风寒咳嗽,嗓子疼干泡胖大海

    外感风寒咳嗽,嗓子疼干泡胖大海

    前几天,我外感风寒,咳嗽、嗓子疼且干,很不舒服,遂找了位颇有经历的中医,他问明病情后,开了三味中药——甘草、桔梗和胖大海。让我每天用开水泡饮,说不过三五天就能好转。 我拿上处方,到中药房拿了四天的剂量。甘草、桔梗我较为熟悉,对其药性也略知一二。但面临呈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棕色或暗棕色,且浑身布满了不规则皱纹的胖大海,我一脸茫然。既然中医说了,那肯定有其道理,便将胖大海与甘草、桔梗一同冲进茶杯。 胖大海遇水后,很快胀大成海绵絮状,数分钟后,药力逐渐渗透到液体中,水也变了色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