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 第26页
-
三方缓解风寒咳嗽症
天气乍暖还寒,容易受寒,引起咳嗽,下面三方可缓解风寒引起的咳嗽症。 红糖姜枣汤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水3碗一起煎至过半。趁热服用,服后出微汗即愈。功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等。 萝卜葱白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水3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下。功效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疗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白萝卜蜂蜜 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在碗里,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服...
-
小孩风寒咳嗽和食积咳嗽 一个止咳方法
由于小孩体质弱,免疫力低下,在寒冷的冬季如果不注意保暖御寒,易生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冬季小孩咳嗽一般是风寒咳嗽和食积咳嗽。当小孩咳嗽时,家长们不妨用生姜汁为孩子擦背。 风寒咳嗽很容易判断,那就是因为孩子受凉了,典型症状是流清水鼻涕、咯痰清稀、痰白稀薄、舌苔白。教家长一个止咳方法——生姜汁擦背。 具体方法为:用生姜榨汁,以生姜与温水为1∶1的比例兑温开水,用来擦孩子的上背部皮肤,背部的肺俞穴、大椎穴、风门穴有补益肺气、宣散风寒作用,因此用生姜汁擦背可温宣肺气、疏散...
-
偏方对风寒咳嗽疗效显著
风寒咳嗽,病证名。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证见咳嗽声重,头痛身热,甚则喘急。咳嗽频作,咽痒声重,咳痰稀白,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风寒咳嗽治方:甜杏仁12克,大蒜3克,枇杷叶9克,紫苏叶9克。先把甜杏仁、大蒜捣烂成泥状,再将紫苏叶、枇杷叶用水煎,滤取汁液200毫升,随即冲入杏仁蒜泥中,搅匀加盖,待沉淀后过滤饮用,1日3次,每日1剂,连用3天。对风寒咳嗽疗效显著。(胡佑志) 风寒感冒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
-
风寒型咳嗽 吃辛温散寒或化痰止咳食品
临近“小雪”,风寒趁机四伏,这时候体弱受寒最容易引起咳嗽。风寒型咳嗽一般症状是,初起咳嗽痰稀或咳痰白黏,或兼有鼻塞流涕,或兼头痛,舌苔薄白。饮食宜吃辛温散寒或化痰止咳的食品。 芥菜生姜紫苏肉片汤做法:芥菜150克,生姜10克,紫苏5克,瘦猪肉50克,精盐、味精等各适量。将芥菜、紫苏洗净,生姜去皮、拍破,猪肉洗净、切成薄片;先将生姜放油锅炒香,加适量水,放芥菜、瘦肉片,用武火煮沸,放入紫苏稍煮片刻,调味后,趁热食用。 功效:化痰止咳、开胃健脾。芥菜有宣肺豁痰、利气开胃之功,生姜可发...
-
外感风寒后头痛食用祛风寒鱼头汤
入冬天气寒冷,不慎感受风寒后往往出现头痛不适,此时,可以来碗川芎白芷鱼头汤。此汤具有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的特殊功效,尤其适用于外感风寒后头痛绵延者。 做 法 准备鳙鱼头1个,去腮洗净沥干水,切对半,擦干水,将鱼头放入油锅煎至微黄,铲起;准备川芎6克、白芷10克、生姜3片,分别用清水洗净。将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隔水炖2~3小时,调味食用即可。 功 效 红豆薏米粥具有祛湿健脾、排毒消肿的功效。湿气重、痰多便稀、头脸油腻、水肿肥胖、满脸痘斑更要吃它。本方尚有健脾养胃、补...
-
黄芪葛根汤 治感冒风寒之头痛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组成及用法:黄芪15克,当归9克,细辛4.5克,羌活6克,葛根15克,麻黄7.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桂枝6克。先下麻黄、葛根,煮二三沸,掠去上沫纳余药,日分3服。 主治:气血亏虚,感冒风寒之头痛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陆鸿宾的经验方。葛根汤本治太阳阳明合病,无汗恶风,头身肌肉俱痛者。其本有诸多加减之法,均系六经外感病种。今加黄芪、当归、细辛、羌活者,其所治必然营卫气血俱虚,复感风寒之邪,虽全身疼痛不适,尤以头部冷痛为甚,且怕冷畏...
-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风寒咳嗽:多由风寒之邪侵袭,内郁肺气,肺卫失宣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选用通宣理肺丸(由麻黄、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其它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小青龙合剂(冲剂)等也可参考选用。 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
-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与治疗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辛温解表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辛凉解表药,代表方剂为银...
-
风寒感冒 中医妙方
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之际,症状为恶寒、无汗、流清涕、打喷嚏、关节酸痛、咳嗽、咳稀白痰等,若不及时治疗或误治,一部分病人可转为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心肌病等,或诱发本身的慢性病,并使之加重。因此早期正确的治疗十分重要。 祖国医学在治疗外感风寒方面很有经验,认为服用温散之品可以取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一方供读者选用:桂枝5~10克,麻黄3~5克,白芍10~15克,大枣3-5枚,细辛1~3克,干姜5~10片,法半夏5~10克,炙甘草3~5克。服该方2~3剂,可奏解表散寒,温肺止咳之...
-
外感风寒之邪出现咳嗽 刘渡舟经验方
咳嗽是外感、内伤疾病中常见的症状,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伤及肺系,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而成的疾病,既可是单独的疾病,亦可为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有言:“咳嗽者,肺寒也。肺主皮毛,寒邪侵袭皮毛,连及于肺,故令人咳。宜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紫苏子主之。”风寒咳嗽多可遵此方治疗,取效颇佳,下为临床常见病案一则。 患者向某,女,33岁,咳嗽咽痒5天就诊。咳白色黏液痰,气急。初起曾有鼻塞流涕,自服感冒药后缓解,现唯有咳嗽而来诊,察舌苔薄白,脉浮。予处方如下:麻黄10克...
-
风寒风热感冒防治便方
感冒俗名“伤风”,是一种四季都可能发生的疾病,天 气时冷时热的时候,受凉受热,最容易得病,一般有头痛、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怕风怕冷、个身发烧等症。但由;于 气候的冷热和人体体质不同,又有风寒,风热的分别,治疗也应分别对待。 风寒 发烧怕冷,头痛,颈项活动不灵活,鼻塞,流清 涕,打喷嚏,咳嗽,吐痰稀白,浑身酸痛,不出汗,口不 干。脉浮有力,舌苔薄白。治疗宜用辛温解表,疏散风寒。 处方 (1)鲜葱头(切碎)5个 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水煎服。 (2)紫苏10克 路边荆15克 水煎服。...
-
风寒感冒不宜服抗病毒类中成药
中药对防治感冒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不少人易走入一个误区——只要感冒了,喝点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就行。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建华提醒说,目前常用的治感冒的中成药如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等均有抗病毒作用,但它们都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只对发热重、恶寒轻的风热感冒有效,属于风寒感冒的病人服用后效果欠佳,千万不能随便服用。 专家提醒说,抗病毒中药并非人人皆宜,更别指望抗病毒的药能包治各种感冒。一旦用药不当,还会贻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
-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有何区别?
读者马先生:我前天感冒发烧,烧退后出现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想买中成药吃,但感冒药的说明书上写的有的是治风热感冒,有的是治风寒感冒?请问二者有何不同? mifang.fuwenhao.com: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等。风...
-
艾灸擅治风寒感冒
冬季感冒多为风寒型,起初会出现头痛、身痛、颈项僵痛、怕冷、无汗、打喷嚏、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有时可伴有发热。中医认为,艾灸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一种好方法。 艾灸前需准备好艾条(药店有售,价格便宜),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熏烤,艾火距离皮肤应适宜,既要有温热舒服的感觉,又不可伤到皮肤。具体取穴如下。 大椎穴: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有升阳强壮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主治发热、感冒、疟疾、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精神分裂症、癫痫及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发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