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76页
-
灰指甲“鹅爪风”甲癣 中医秘方
灰指甲即甲癣,中医称“鹅爪风”,是由一大类称为病原真菌的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甲癣病变始于甲远端、侧缘或甲褶部,表现为指甲颜色和形态异常。一般从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会失去光泽,多呈灰白色,日久甲板变脆而破损脱落。甲板增厚显著,表面高低不平。其质松碎,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有时,甲板可与甲床分离。下面介绍治疗灰指甲的四个验方,供参考使用。 1.涂鸦胆子油:先将灰指甲用温热盐水浸泡20~30分钟,使其发软,再用小刀将灰指甲的萎缩松软部分刮净,揩干后将鸦胆子去壳取仁放在病甲上...
-
治疗疖痈的中成药
疖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多发生于皮脂腺丰富的头、面、颈、背等处;痈则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者由多个疖融合而成,一般好发于较粗厚的皮肤部位,比如颈、背部,多见于成年人。临床上采用中成药外治法巧治疖、痈,往往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药源丰富、价格适宜的优点,现详细介绍如下: 六神丸:取六神丸20粒,鱼石脂软膏适量,将六神丸研为细末,与鱼石脂软膏混合均匀备用。局部常规消毒清洗后,将药膏摊于敷料上外敷患处,并用胶布固定。每天外敷一次,连续用药4~5天可愈。该...
-
褥疮不愈中药巧治
褥疮是指长期卧床不起患者因躯体的压迫及摩擦引起的疮疡,中医又称“席疮”。 药物组成:血竭、制乳香、珍珠母、冰片各50克,鸡蛋黄熬油适量。将珍珠母煅制后与余药共研成粉过100目筛,加入鸡蛋黄油成膏,装瓶备用。 使用方法:将患者褥疮部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剪除脓苔及坏死组织至有血液渗出,压迫止血后将血竭生肌膏擦涂创面,厚度2毫米,干净敷料敷盖创面,每隔1天用上述方法换药1次,使该部位悬空不再受压,并注意增加全身营养,加强褥疮护理,预防新的褥疮生成。1周为1疗程。 点评:本方抗感染,加入冰片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
-
手足皲裂中药外浸治方
1.甘草50克,75%酒精100毫升。将甘草切片浸入酒精内,48小时后滤出浸液,加入与浸液等量的甘油及凉开水各1份,用时先将患处用盐水洗净,再取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次。 2.白蔹、白及各30克,大黄50克,蜂蜜适量,将上药炒焦研成粉。用时局部洗净拭干,取上药少许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每日3~5次,涂抹患处,必要时包扎,治手足皲裂愈为止。 3.当归60克,紫草60克,忍冬藤10克,麻油500毫升,将上药共浸麻油内,浸泡24小时后小火煎熬至药枯焦,滤出药渣,留油待凉,棉签蘸涂患处,每日1次,手足皲裂至...
-
结节性红斑病因病机与中医诊治
结节性红斑是由于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常侵犯下肢伸侧,为对称性鲜红色结节性损害,压痛明显。春秋多见,好发于青年女性。 本病与中医学文献中所记载的“湿毒流注”、“瓜藤缠”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湿毒流注、附瓜藤缠记载:“此证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顶形似牛眼,根脚漫肿……若绕胫而发即名瓜藤缠,结核数枚,日久肿痛。”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有蕴湿,郁久化热,湿热下注,凝滞血脉,经络阻隔;或因脾虚湿盛,阳气不足,腠理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
中药冶儿童手足脱皮症
方法:取黄芪、白芍各12克,当归10克,陈皮、甘草各5克,桂枝、生姜各3克,大枣4枚,饴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其药渣加水适量,煎后温洗手、足15~20分钟,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疗程即收效。 此方适用于儿童手足脱皮症。初起形似空疱的针头大白点,渐扩大易自然破裂脱屑,其下皮肤正常。中医认为,此症外为风燥入侵,内为气血虚弱。本方仍黄芪建中汤加味,有温中健脾,益气养血,润燥祛风之功效。中阳得运,可以化生气血。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药黄芪可以补气升阳,托毒生肌。本方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小,异...
-
盛夏话汗斑:中药治方
每到夏季,有些人的皮肤上就出现许多斑点,好像出汗后留下的汗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汗斑”,医学上称“花斑”。常见于多汗或肥胖的青壮年,以及运动员、渔民、农民、建筑工人等。汗斑虽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但却严重影响美观,令人烦恼。 花斑,是感染花斑癣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非炎性的皮肤浅表角质层真菌病。花斑癣菌喜温暖潮湿,有嗜汗的特性,所以炎热出汗时发病多。汗斑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如黄豆大小的斑点,可融合成片,不高出皮肤,表面略具光泽,常附以糠皮样细小鳞屑,鳞屑镜检可见许多弯曲呈弧形的菌丝和圆形孢子。此病好发于颈、胸...
-
中药糊剂治疗褥疮
褥疮是对长期卧床病人威胁较大的并发症之一。轻者给病人增加痛苦,重者会引起败血症,因此及早治疗十分重要。笔者采用中药糊剂治疗褥疮可获满意的效果。 药物配制方法:取侧柏叶100克,艾叶75克,小桉树叶150克。将上药用水冲洗干净后,用剪刀剪碎,放人大的砂罐加水适量,煎煮4—5小时后,滤取药汁,再用文火煎煮浓缩至100毫升(稀糊剂),装入消毒好的大口瓶内备用。 治疗方法:在搽药之前先用氯化钠注射液清洗病变部位,将疮面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按常规将伤口进行消毒。按创面的大小用消毒棉签蘸三叶糊剂摊于患区,再...
-
中成药巧治皮肤溃疡
皮肤溃疡是由于真皮或皮肤深层组 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缺损,是 一种皮肤慢性感染性溃疡。现介绍几种 治疗皮肤溃疡有效的中成药: 紫草油。先用75%酒精消毒患处 (有坏死组织用30%双氧水擦洗,再用 生理盐水冲洗拭干),随后涂上紫草油, 每日2次,直到愈合。 如意金黄散。将此药用醋调成稀糊 状敷患部,每日2次。也可将如意金黄散 与凡士林按2:8制成膏剂,外敷。如溃疡或分泌物多,先清洗伤口后再用此药。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此药虽是痔疮用药,但用于皮肤溃疡十分有效。先用 75%酒精消毒局部,用干棉签擦干,涂上此膏适量...
-
汗斑防治方 中医紫白癜风
汗斑即中医的紫白癜风,相当于西医的花斑癣。花斑癣是由正圆形糠秕孢子菌(俗称花斑癣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真菌病。这种菌为正常人皮肤上常见的腐物寄生菌,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在某些特殊体质或条件下才会发病,如易发于多汗、多油脂的青壮年男性。好发于颈项、肩胛、胸背,尤其是多汗部位及四肢近心端。皮损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无炎症性斑块,为淡褐、灰褐至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可有少量糠秕状细鳞屑,常融合成片状,有轻度痒感,常夏发冬愈。应与白癜风相鉴别,白癜风皮损为纯白的色素脱失斑,白斑中毛发也白,边...
-
几种行之有效的中草药治疗脓疱疮方
随着夏季高温潮湿季节的到来,脓疱疮(又名黄水疱)病人日渐增多。当那些体质较差,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患有痱子、湿疹、荨麻疹等瘙痒性皮肤病的人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时,病菌便乘虚而入,引起脓疱疮。儿童发病者居多。脓疱疮多见于脸、颈和口周围等处。发病初起为一块块小红斑,很快变成水疱,渐渐变大,水疱先是透明的,以后变成脓液,很容易破裂,流出黄水或脓液。黄水里面有细菌,沾在旁边的皮肤上,可以传播开来。 此病预防在于保持皮肤清洁,常剪指甲,及时治疗各种引起瘙痒的皮肤病。患脓疱疮的儿童具有传染性,毛巾和脸盆要专用,日常用...
-
生了痱子 选用以下中药验方外洗
生了痱子,切忌挠抓,轻者可每日用温水清洗数次,然后扑上痱子粉;严重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搽,内服金银花露、绿豆汤等清暑气、解热毒。此外,还可选用以下中药验方外洗。 1、鲜葎草、黄菊花各100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放入薄荷20-30克,再煎2-3分钟,等冷却后取药汁洗浴。一般连用3-5天后痱子可消退。 2、紫花草(又名痱子草)3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20克,薄荷6克,藿香15克。每日1剂,水煎洗浴,每日2次。一般用药当天即可止痒,连洗5-7天可愈。 3...
-
中药外治脚湿气
脚湿气,俗称“臭脚”,“香港脚”,初起为足趾间瘙痒难忍,抓破后血水流出,其瘙痒稍微能好转。此病一般夏天加重,冬天好转,有传染性;若经久不愈则潮湿糜烂,脚趾浮肿流脓水。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现用中草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取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木瓜各等量,上药共煎熬 30分钟后,滤取药液,待温,浸泡双脚10~15分钟,每日2次。 2.露蜂房50克,食用红醋500毫升。将露蜂房浸泡食用红醋中,用慢火煎熬3分钟后待温,用纱布块蘸上药液涂抹患处,每日3次。 3.炉甘石,氧化锌,滑石粉,赤石脂,明矾各30 克,冰片5克...
-
扁平疣 适宜的中成药
中医认为,扁平疣是上焦肺胃蕴热,或血虚肝旺及肝郁血瘀所致。在治疗上针对病因,进行辨证施治,选择适宜的中成药,往往可取得佳效。 肺胃蕴热:以鼻尖及鼻翼两侧多见,疣赘为扁平丘疹样,疣体较大,周围皮肤红润,有时面部伴有粉刺。此型扁平疣多发生在青春期。治疗上应选普济消毒丸,该药有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的功效,亦可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栀子金花丸。 血虚肝旺:疣赘多发生于面部及颈部。有时伴有头晕、失眠、心悸、目眩、舌红少苔等症状。治疗上选用清肝胆、利湿热的龙胆泻肝丸,同时加服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的血府...
-
手足皲裂症采用中药外治
手足皲裂症中医认为是风寒血燥、肌肤失润所致,治宜养血、润肤、除燥。采用中药外治常常有效。 1.生大黄15克.甘草30克,香油250毫升。先将大黄、甘草切细碎后放入香油中,以文火煎熬,待炸至药成焦黄色,过滤去渣备用。用时取药油适量外搽皲裂处,每天 3次,连用10天。 2.白及30克,生地 30克,香油120毫升,黄蜡120克。先将香油放入锅中加热,加入生地、白及炸枯,去渣,放入黄蜡制成膏状。治疗前先用温水泡洗患处,擦干后,将药膏涂于患处,每天2 次,连用10天。 3.补骨脂15克,赤芍10克,蜂房20克,地肤子10克...
-
乍暖还寒 中药来治皮肤病
真菌,是和植物界、动物界平行的一个种群,它体内不含叶绿素,要通过寄生的方式才能存活,也就是说,它要靠别人养着才能存活。清明节一过,南宁的天气也开始热起来了,专家指出,22至36摄氏度,是最适合真菌生存的温度,加上时下南宁空气潮湿,真菌已经悄悄爬上了人们的身体,湿疹、皮炎、脚癣、座疮等开始蔓延。如果害怕西药内含有激素,那么,来看看哪些中药能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吧。 草药 紫草:可治青春痘、婴儿尿布皮炎 紫草种植普遍,在全国大多省份都有生长,是一味“物美价廉”的好药材。“物美”在哪里?《本草经疏》中说:紫草...
-
中药外洗治皮肤病
夏日来临,天气渐热。如能在水中加一些药物,不仅会让人更觉浑身凉爽,还有健肤美容、消湿祛热的功效。中药浴是根据中医辨证,将中草药煎成汤液,稀释后进行沐浴的一种水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清朝著名外治大师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药浴法。下面介绍几个中药浴疗常用验方: 痱子:金银花10克,连翘30克,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去渣取汁,兑人温水即可,每次浸泡30分钟,每剂药可用2次。 湿疹:苦参、白鲜皮、野菊花各30 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加水适...
-
中药外洗治疗跖疣
跖疣是常发于足底部的病毒性皮肤病,亦与汗多浸 渍、足跖受磨擦密切相关,皮损数目不一,行走时有压痛 感。西医治疗虽然采用冷冻、激光疗法,但仍可反复再现。 临床中笔者采用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此病,获效明显,现 介绍如下。 处方:地肤子、苦参、板蓝根、薏苡仁各50克,白矾、 三棱、莪术、皂角刺、赤芍各30克。 用法:水煎,待温度适宜时浸泡患处,每次半小时,每 日两次。每次擦干后可用刀片稍削表面角质,以利下次泡 洗时药液易浸入疣体根处,发挥效用。春冬季每剂药用3, 日,夏秋季每剂药用两日。 河北保定 张广发 点评:方中地肤...
-
主治喑痱中药方
1980年秋天,我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张琪老师进行临床实习。一天,一个重症患者求诊。患者20多岁,1米85的大个,在一次火灾中救火时被浓烟薰倒,昏迷不醒。经抡救,保住了生命。但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小脑萎缩,出现失语,步履蹒跚,需两个人扶持,才能勉强走几步。在上海、北京等地多方求医而未能见效。西医诊为不治之症。患者家属执意让张琪治疗。张琪先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服用数月后,未见丝毫效果,便改投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立的地黄饮子。服用半年后疗效渐显,一年后,患者康复,结婚生子,创造了奇迹。我...
-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分3种类型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而发生出血症状。除了皮肤紫癜(皮下有瘀点、瘀斑)以外,常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关节及肾脏方面的症状。血液检查可无异常发现。与过敏性紫癜发病直接有关的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起病前可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振,少数病例先出现胃肠症状或关节症状,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学的“发斑”、“肌衄”、“葡萄疫”等范畴,其病机多属气火逆乱,血不循经,脉络损伤,血溢于外所致。中医治...
-
治疗毛囊炎中药酒方
毛囊炎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类似中医的“发际疮”、“须疮”之类。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型脓疱,继而干燥、结痂。此症好发于头、面、项、胸背部。 中医认为,毛囊炎多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湿热之毒郁于肌肤所致。苦参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是治皮肤病的常用药物,能治瘙痒、脓疱疮、疥癣、阴道炎等;藤黄有消肿、化毒、止血、杀虫等功用,善治痈疽肿毒、顽癣恶疮、损伤出血等。药理研究证明,苦参、藤黄成分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极佳。酒精有助溶解药物,也有较强杀菌作用。苦参酒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