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80页
-
尖锐湿疣治疗中药方
处方:木贼50克,桃仁、白矾各30克,川椒10 克,苦参、蛇床予、百部、板蓝根、土茯苓各50克。水煎2次,浓缩取汁1000毫升。先熏后洗患处,每次 30分钟,日2次,7天为1 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主治尖锐湿疣。 (刘少庚) 尖锐湿疣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要避免传染他人:首先要禁止性生活,配偶也应该一起接受检查治疗。其次,无论是有疣体长出者,还是无症状带病毒者,都具有传染性,因此个人的盆具、毛巾个人使用,不互穿内衣、内裤。每日清洗外阴1~2次,可采用坐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减少分泌物的刺激,换下的内裤要单...
-
脂溢性脱发较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往往较难治愈,用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湿热蕴结型:头发稀疏脱落、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治法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大黄(后下)、木通各5克,黄芩、炒山栀、泽泻、茯苓、车前子、六一散(包)各10克,生侧柏叶15克,水煎服。 血虚风燥型: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苔薄,脉细。治法宜养血祛风,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当归、首乌、丹参、鸡血藤各15克,川芎、大胡麻、苍术、白蒺藜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肝...
-
中药外涂治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暂时性皮肤黏膜局限性水肿,其病因复杂。近3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花斑叶、甘草、黄连、苦参各50克,冰片、樟脑各4克,酒精400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浸泡1个月,取汁备用。 用法:外用,涂擦患处,每日2—3次(注意:乙醇过敏者慎用,开放性伤口禁用)。 点评:急性荨麻疹常见病因有:1.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某种香料调味品亦可引起。2.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
-
脱发怎么办 老中医治脱发方
中医认为,脱发最根本的原因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因此,在治疗上应以补肝养肾为主—— 补好肝肾让脱发远离您 周仲瑛 著名中医专家介绍:脱发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是指头发正常的脱落;而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典型案例:2001年,周老曾接诊过一位女性脱发患者,37岁,有脱发史。1993年产后脱发加重,早晨起床梳头时一抓一大把,后来成片脱落。就诊时,头发稀疏、没有光泽,头皮有几块指甲大小的光滑皮肤,伴有身体消瘦、头昏、腰酸、怕冷、舌质黯淡、舌苔薄白等症状。经...
-
脂溢皮炎中药外敷
头皮脂溢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笔者自 2008年3月-2009年4月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五倍子10克,苍耳子、乌梅各40克,王不留行60 克,明矾、透骨草、川椒、黄柏、侧柏叶、紫花地丁、白鲜皮各30克,生甘草20克,苦参 100克。自行煎煮,大火烧开,小火煮20分钟,离火放凉,凉至20℃左右,先用药液把头发沾湿,后用毛巾蘸药液,拧至半干,外敷头部,刚敷时自觉温凉舒适,一会儿毛巾即被体温蒸热,取下再蘸再敷,每次敷20 分钟,每日敷2次。 河北保定 刘承忠 点...
-
全身性皮肤瘙痒 中医治“瘾疹”
患者刘某,男,75岁。2013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全身性皮肤瘙痒1周,伴加重2天。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突然发生全身性皮肤瘙痒,越抓越痒,前胸后背均可见满布的焮红色斑丘疹,抚之粗糙不平,发热感,更甚时头发内,四肢亦有瘙痒,尤以晚间休息时为甚。自述患此病已有20余年,每届春季必发。今春曾在当地村卫生室抗过敏治疗3天,一度皮疹完全消失。刻诊:患者一般情况可,无畏寒发热。胸部背部遍布焮红色斑丘疹,以手抚之碍手,有灼热感,无渗出及明显抓痕。经仔细追问病史,患者素有喜吃肥肉之嗜好。药用:荆芥10克,...
-
防治脱发 中医按摩脚部
我今年35岁,因工作压力大,出现了脱发现象。一位中医师告诉我,按摩脚部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人体毛发的生长功能和肾脏的功能有很大的关联。通常情况下,脱发意味着肾中精气不足或者血虚,而精血同源,因此,调理肾气对于缓解脱发至关重要。 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中;上向小腿内,出窝内侧,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位于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上的穴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 3趾趾...
-
胆碱能性荨麻疹 临床中釆用消风散加减治之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以青年患者为多,对于此病,笔者在临床中釆用《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中的消风散加减治之,效果较好。 如治孔某,男,23岁,2012年9月3日初诊。患者每于体育运动或一般活动后,以及身热出汗时,皮肤即忽然瘙痒,抓后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团块,略高起于周围皮肤,分布于身体各个部位,皮损持续1~2小时消退,平常上述症状遇冷则减,遇热则剧,反复发作半年余。其间曾服数种西药,如盐酸西替利嗪、赛庚定、息斯敏、氯雷他定等,疗效不著,仍痒难忍。述其口苦口渴,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
-
顽固皮疹中药洗治
顽固性皮疹是皮肤呈多形性的丘疹、疱疹,此起彼伏,瘙痒不断或瘙痒交作,或滋水流溢为主证的一类疾病。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多见于春末夏秋时节。笔者用治中药外洗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寒水石300—1000克,黄柏、苦参、青蒿、大青叶、地肤子、蛇床子各25克,黄连6克。 用法:取.自来水2000毫升浸泡药物,旺火浓煎,取汁500毫升,用棉签蘸药汁擦洗患处。 点评:该外洗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作用。寒水石,性大寒,具有清热泻火、缓解赤热疼痛之功,为方中君药;黄柏、黄连、苦参均苦寒,...
-
春天多见荨麻疹中医治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块,可迅速发生与消退。春天万物复苏,是荨麻疹的多发季节。 荨麻疹按照病期,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荨麻疹风团发生较快,数小时内逐渐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甚至1日可发作多次。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较轻,皮疹数目较少,躯干四肢有大小不等的风团块,有痒感。中医治疗荨麻疹,给以疏风清热,凉血止痒的方药。 脱敏汤: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桑叶15克,大青叶30克,白鲜皮20克,地...
-
治淋病 尖锐湿疣中药方
方一:马齿苋150克(鲜品用30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眼药1~3天。 疗效:本方治疗淋病患者13例,痊愈12例,无效1例。 方二:生地、土茯苓、银花各12克,淡竹叶、木通各10克,甘草、栀子各6克。发烧者加青蒿、银柴胡各10克;呕吐加藿香、半夏各10克;尿血加白茅根20克,重用栀子至10克;水肿加车前草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合药液约1000毫升,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淋病患者14例,痊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 治疗尖锐湿疣方 经验方: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60克,苦参、香...
-
中药散剂治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中丘疹性荨麻疹常见于婴儿与儿童,但青年与成年人也可见到。一般认为荨麻疹与外界环境、食物、蚊虫叮咬等引起的过敏有关。治疗上西医多以内服抗组织胺药及外用洗剂治疗,有一定副作用。笔者以中药散治疗150例丘疹性荨麻疹,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处方:炉甘石45克,黄柏、枯矾各37.5克,冰片15克,樟脑22.5克,滑石粉375克。上药共研细粉,过筛,混匀,贮瓶用蜡密封备用。用时将药物干粉直接撒敷于皮肤患处,适当揉擦。每日2-3次,持续用药1周。如有继发感染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点评:丘疹性...
-
荨麻疹发作期 治疗中注重和血养血
荨麻疹的病机关键是正气不足,卫气失固,阴血亏损,虚邪贼风侵犯皮肤腠理所致。治疗中注重和血养血,以滋阴润燥,配伍凉血散结、消风止痒之品,正如古人所云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由多因素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局限性水肿,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状皮疹,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有发病,老幼都可罹患。根据发病情况,在临床上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两种,一般皮损在短期内消失痊愈者,称为急...
-
风寒型荨麻疹中药验方
风寒型荨麻疹的特点是:遇风寒周身即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丘疹团块,痒感剧烈,以颜面四肢暴露部位尤甚,得暖则退,与《诸病源候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拆,则起瘙隐疹”所论相符。笔者以《金匮要略》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获效明显。 组方:黄芪20~30克,桂枝9克,白芍15克,干姜9克,羌活10克,防风9克,蛇床子10克,大枣4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至皮损消退,痒感消失。方中用黄芪为君,能助卫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寒邪之力;桂枝辛甘而温,功可温阳散寒;白芍配桂枝功可调和营卫;干姜大辛大热,...
-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中医辨证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疹块,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良好。 风寒型 皮疹呈白色或淡红色,瘙痒,遇风加剧,得暖则减,伴有恶风恶寒,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用麻黄桂枝汤加减。 麻黄6克,桂枝、羌活、独活、荆芥各9克,白芍、白鲜皮各12克,生姜、甘草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风块型 疹块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剧、日光照射更为明显,得冷则隐,伴有微热恶心、心烦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