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78页

中 第78页

  • 秋季皮炎的中药治疗

    秋季皮炎的中药治疗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干燥,加上花粉飞扬,风沙四起,故是皮炎的多发季节。患上皮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心情,严重者可转为慢性者甚至导致心身疾病。为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常见秋季皮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皮肤瘙痒症 指仅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痒风”、“风瘙痒”等范畴。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特点是仅有全身性瘙痒和伴有继发性抓痕、血痂、脱屑和色素沉着,而无原发性皮损。对于长期瘙痒者应排除内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存在。 用药参考1.内服法:可口服乌蛇止痒丸,每次...

  • 带状疱疹 一味中药可治

    带状疱疹 一味中药可治

    带状疱疹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采用菟丝子粉治疗本病26例,获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26例中,男性10例,女性16例;年龄25~66岁。患者均于一侧腰部或胸部、头面部、颈部出现云片状红斑,继而出现成簇疱疹,小如粟米,大如绿豆,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周围有红晕,各簇疱群之间皮肤正常,自觉患处痛如火燎。患者多曾用其它方法治疗无效而来诊。 二、治疗方法 到药店购买菟丝子炒至表面呈黄色,微鼓起时取出,摊凉后立即研磨成细粉,备用。用时将菟丝子粉用芝麻油调成糊状,外涂于患者疮面,每日6~8次,3 日为1疗程。...

  • 日光性皮炎中医日晒疮治方

    日光性皮炎中医日晒疮治方

      日光性皮炎中医称日晒疮,是由于机体禀赋不强,皮肤腠理不密,皮肤暴露部位经日光过度照射后,暑毒内侵,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多发于春夏季节,表现为身体暴露部位如颜面、颈部、手背等出现不同形状的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伴局部瘙痒、灼热刺痛,严重者可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其发病特点是日光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剧,避光后症状减轻。   近治患者徐某,女,37岁,2011年6月25日就诊,诉近月来日晒后反复发作颜面及手背起红色丘疹,伴灼痛瘙痒,西医诊断为日光性皮炎,给予克敏能10毫克口服,日1次,...

  • 带状疱疹_中药方集

    带状疱疹_中药方集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 位,但以腰背为多见。病人感染病毒后,往往暂不发生症状,病毒 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时才引 起发病,如感染、肿瘤、外伤、疲劳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等。本病好 发于三叉神经、椎神经、肋间神经和腰底神经的分布区,初起时患 部往往有瘙痒、灼热或痛的感觉,有时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 振等前驱期症状,随后有不规则的红斑、斑丘疹出现,很快演变成绿 豆大小的集簇状小水疱,疱液澄清,周围绕以红晕。数日内水疱干 涸,可有暗黑色结痂,或出现色素沉着;与此同时...

  • 老年红斑狼疮应当坚持中成药调理善后

    老年红斑狼疮应当坚持中成药调理善后

    老年红斑狼疮 一般而论,系统性红 斑狼疮多发生在18~40岁 之间,对发病较晚,年龄在 50岁以上的红斑狼疮,往 往被忽视或漏诊,因而,老 年红斑狼疮应运出现。 老年红斑狼疮除具备 系统性红斑狼疮共同的临 床证候外,对老年人要特 别重视下列证候的诊查: 关节病变主要侵犯手部的 小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 内脏损害,以肾损伤、胸膜 炎、心包炎、肺实质病变以 及肝脾肿大较为突出,其 发生率在23%~55%之间。 人进入中老 年,脏腑功能衰 退是其共有的生 理现象,然其施治又以阴 阳偏虚者居多,故老年性 红斑狼疮分肺阴虚损...

  • 中医缠腰火龙 中药外治法

    中医缠腰火龙 中药外治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中医称缠腰火龙,主要以身体一侧皮肤出现红色斑疹,继之呈簇集水泡,伴明显神经痛为特点,中药外治法可收到较好疗效。 方一 仙人掌(鲜)50克,去刺,去皮,捣为泥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方二 黄连、半边莲、明矾各10克,白芷、细辛、川乌、雄黄各6克,冰片3克,将上药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方三 生白石灰500克,大黄片100克,麻油适量。将生石灰用水泼成末,和大黄片同炒,当生石灰变为桃红色时,去大黄,将石灰过细筛,用麻油调成膏...

  • 中成药治疗女阴瘙痒疗效甚佳

    中成药治疗女阴瘙痒疗效甚佳

        阴部瘙痒为妇科常见病,其临床特征为外阴及阴道内瘙痒。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成药治疗女阴瘙痒疗效甚佳,不妨一试。     痰咳净  临睡前洗净外阴后,先取本品0.2克外涂局部瘙痒处,继用0.1克塞入阴道,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六神丸  每晚临睡前清洗外阴后,取本品15粒塞入阴道内(经期停用),6天为一疗程,连续1-2个疗程。     锡类散  每晚清洗外阴后,用消毒纱布条蘸取锡类散,而后塞入阴道内,次日取出,隔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1-2个疗程。     ...

  • 慢性单纯苔藓外治中药方

    慢性单纯苔藓外治中药方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苔藓,是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该病发病初期仅有自觉患部间歇性瘙痒,夜间尤甚,常致失眠,经搔抓皮肤出现淡褐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糠皮样鳞屑,密集成群,随病情发展,丘疹渐融合成片,形成苔藓样变。此时病变皮肤干燥、增厚、皮纹加深,互相交错,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好发于颈后、肘窝、腘窝、股内侧、尾骶及腕、踝等处。临床可选择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取老黄瓜500克,冰片10克。将老黄瓜捣烂如泥,取其汁加入冰片充分摇匀后涂搽患部。每日3次。   ...

  • 皮肤病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皮肤病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过敏性皮肤病同病异治初探 皮肤病病种甚多, 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在明确 病性的前提下, 中医皮肤病的辨证以整体观念为核心, 审查内外, 整体察病。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有良好的中 医思辨能力。中医思维方法包括经验思维、 取象思维、 逻辑思维、 辨证思维、 整体思维、 直觉思维、 灵感思维、 正向思维、 反向思维等 [1 ] 。由于皮肤病学是一门以皮 损形态学为特征的临床学科, 直观性较强, 故以取象思 维方法指导皮肤病中医治疗 。“象思维” 是通过取象 比类的方式, 在思维过程中对被...

  • 中医验方治带状疱疹

    中医验方治带状疱疹

    经验方:青黛、水飞雄黄各10 克,冰片日克。 用法:将以上三药分别研成细粉末,混合均匀,浸入75%酒精175毫升中备用。每日3次外涂于已净洗之疮面上。 疗效:本方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S例,治疗3-5日,患者疼痛消失,疱疹涸缩,4-8 日皮损消失告愈。...

  •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带状疱疹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强烈的疼痛。此病造成的疼痛有几个特点,一是周期长,疹前、疹期和疹后三个疼痛期衔接;二是“先痛后肿”,“肿而又痛”;三是疼痛剧烈。如果病毒侵犯了三叉神经的第一支或第二支,不但可引起眼部的广泛损害性疼痛,而且还会出现剧烈头痛,所以,《诸病源候论》将带状疱疹的疼痛形容为“惨痛”。 如能早期应用中药外治法,对治疗...

  • 蚊虫叮咬导致的皮炎 中药方

    蚊虫叮咬导致的皮炎 中药方

    白花蛇舌草10克,苦参10克,薏苡仁10克,苍术10克,蒲公英10克,半枝莲10克,水煎到冷,涂搽皮肤。 适用于儿童因蚊虫叮咬导致的皮炎。若皮炎导致流黄水症状,可在药水中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混匀涂搽,按每公斤体重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5毫克,每2日1剂。(梅松政)...

  • 中医辨治“蛇串疮”

    中医辨治“蛇串疮”

    一天,门诊来了一位面容痛苦的老年患者,他说“医生我生蛇串疮了,听说长满一圈就会死了”?我安慰他别紧张,帮他详细检查,确诊是带状疱疹,给他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三周后痊愈,无后遗病症发生。带状疱疹是一种好发于春秋季节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临床上以成年患者多见,因其皮肤上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民间又有“腰缠火丹”、“蛇串疮”之称。由于该病60%以上皮疹发生于胸腰部位,且沿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故称为“带状疱疹”。而实际上,该病亦可发生于头、面、耳及上下肢部位,且侵犯头面部神经而致的带状疱疹还可影响视力、听力功...

  • 神经性皮炎 中医论治牛皮癣 摄领疮

    神经性皮炎 中医论治牛皮癣 摄领疮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牛皮癣”、“摄领疮”,与精神因素有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生活环境变化、衣领摩擦以及局部刺激,均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湿、热三邪蕴阻肌肤或血虚风燥,皮肤失养所致。   本病多发于颈部、上眼睑、肘窝、腘窝、会阴、大腿内侧、小腿伸侧等部位,称局限型;也有头、四肢、肩、腰等多处发病者,称播散型。常有对称性分布。皮损初起为扁平丘疹,干燥结实,久之丘疹融合斑块,逐渐扩大,皮肤增厚,干燥,发展成苔藓样皮损。自觉剧痒,夜间更甚。病程缠绵,常迁延数年。笔者几年来共收治神经性皮炎患者...

  • 治痈疽 中医大师张灿玾内外合治托毒外出

    治痈疽 中医大师张灿玾内外合治托毒外出

    张灿玾教授简介 张灿玾(1928年7月一2017年9月),男,汉族,中共 党员,山东荣成人。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华 诗词学会会员。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 省名中医药专家。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 点课题多项,出版《针灸甲乙经校注》、《素问吴注》、《松峰 说疫》、《经穴解》、《石室秘录》校点等10多部中医古籍。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痈疽是一种毒疮,发生于体 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 患。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 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 色暗,多属于阴症...

  • 孕期皮肤痒中药外洗治

    孕期皮肤痒中药外洗治

    在孕期因生理原因,引发皮肤瘙痒,医生给我开了一剂中药洗浴方,用过了后皮肤瘙痒症状果然明显好转。现将此方介绍给广大“准妈妈”。 黄柏、连翘各20克,白鲜皮30克,渗出液多可加地榆10克,上药加自来水2500毫升,大火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取汁待温备用。用两条毛巾交替外洗湿敷患部,每次15-30分钟。 此外,医生还提醒我:孕妇要勤换内衣,尽量穿棉质柔软的衣服,常用湿热毛巾擦身或淋浴冲洗,如果出现皮肤破损发炎的情况,洗澡时不要用太烫的水,也尽量不要用沐浴用品,用清水清洗即可。...

  • 春季肤痒中药有方

    春季肤痒中药有方

    春季,很多人的皮肤都会变得干燥、敏感、瘙痒。这时人们往往会在脸上涂抹一些无刺激性的润肤霜,也不少人会选择使用一些药膏。但是,专家提醒,药膏,特别是激素类药膏,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病。临床中有不少患者想通过抹药膏滋润皮肤,反而将脸“整”得像张“关公脸”的女性。经皮肤科医生检查后得知是因长期外用激素类药膏,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春季气候普遍是干燥多风,空气中播散的花粉,易致皮肤过敏,出现脱屑、瘙痒等症状。不少人养成了只要哪里痒,就用药物软膏来对付的习惯。但这样做如果不对症,反而会加重病情,特别是激素类药物...

  • 治带状疱疹中药与成药

    治带状疱疹中药与成药

        带状疱疹多发于春、秋两季,好发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的一些中药或成药都有很好的疗效。     当归 将当归研粉,依儿童年龄大小,每服0.5-1克,4-6小时服1次。成人亦可用0.5克当归浸膏片内服,每次2-4片,4小时服1次。一般服药后第3天疱疹部分枯萎,第4天可结痂。     马齿苋 鲜马齿苋捣烂,外敷于局部,每日换药2-3次。一般敷药的次日疼痛即可减轻,连续使用3-7日即可结痂痊愈。     鱼腥草 取鱼腥草干品30-50克,加水适量煎汤,温服。每日1剂,分3次服...

  • 防治过敏中医有招

    防治过敏中医有招

    过敏性体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有针对性地选择中医食疗方,不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还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一、阳虚型:整天易感疲劳、四肢冰冷、面色苍白、怕冷喜饮热水、舌苔多白润且舌质偏淡、脉象多迟弱。可用五味子、党参、麦冬、当归各10克,黄芪30克,连同羊肉150克,加适量水及葱、姜炖服,喝汤食肉即可。 二、阴虚型:常容易打喷嚏、坐不住,且心烦口干、失眠、四肢温热、喜饮水、舌苔多呈黄色、脉象浮。可用荷叶、枸杞子、黄芪、生地各15克,当归10克,连同莲藕200克,加适量水炖服。 三、脾胃两虚型:自觉胃口差,身体瘦弱,...

  • 皮肤瘙痒怎么办 中医治方

    皮肤瘙痒怎么办 中医治方

    皮肤瘙痒怎么办 (血热)治方     处方:当归、知母、苦参、紫草、凌霄花、牛蒡子各8克,防风、生地、丹皮各10克,蝉蜕6克,白鲜皮15克,槐花12克,薄荷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血热型。发病多急而进展快,肌肤灼热,皮肤瘙痒较剧,遇热加重,得凉痒减,可见抓痕、血痂。全身症状可有身热心烦,口渴咽干,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或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等。此为风热相博,客于肌肤所致。     专家点评:瘙痒是多种皮肤病的自觉症状...

  • 中药益母草治疗脂溢性皮炎

    中药益母草治疗脂溢性皮炎

    笔者用中药益母草治疗脂溢性皮炎,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益母草100克,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400毫升,加入10毫升食醋,用消毒纱布蘸湿后,温敷患部f如为头皮部皮炎,应洗净头发后,用上述药剂均匀淋于头皮部,用手轻轻按摩,保留10~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每天2次,每次10—20分钟。 江苏连云港赵桥...

  • 尿布皮炎溃烂中药外治效佳

    尿布皮炎溃烂中药外治效佳

    尿布皮炎是婴儿在尿布遮盖部位发生的潮红和湿烂现象,俗称“红屁股”,又叫“婴儿臀部红斑”。婴儿的皮肤既薄又嫩,如不及时更换被尿、粪浸湿了的尿布,就可能引起皮炎。有些年轻的父母常在尿布外面再裹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更不透气,更容易发生皮炎。另外,尿布太粗糙、残留在尿布上的肥皂没有漂洗干净、潮湿结了块的爽身粉等均可引起尿布皮炎的发生。中医称尿布皮炎为“猴头疳”。认为是由于婴儿皮肤娇嫩,湿热蕴结皮肤所致,治宜清热燥湿。笔者临床用中药外治尿布皮炎已溃烂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在介绍如下: 取地榆、紫草各10克,冰片1克,共人植物油中炸...

  • 治皮炎中药湿敷

    治皮炎中药湿敷

      褚某,女,60岁,右腹部因开水烫伤后,外用红花油、红汞药液等致皮肤过敏已3个月余。其间经派瑞松、艾洛松、氯氟舒松乳膏等激素类药外搽,只能止痒1~2小时,过后皮损仍痒难忍。查见上述部位有15×10平方厘米大潮红的皮疹,稍高出皮肤表面,触之灼热,无渗出,无鳞屑,痒感剧烈。诊断:烧伤后继发皮炎。辨证:烧伤后火热之邪未得及时清解,加之外用药物过敏所发。   治则:清火热解毒止痒。处方:牡丹皮30克,地榆30克,赤芍30克,大黄3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连翘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苦参30克...

  • 多形红斑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多形红斑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 周涛 周冬梅 北京中医医院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疾患,皮疹多形,可伴有黏膜损害。重症型有严重的黏膜和内脏损伤。皮损多形性,好发于春秋季,年青女性多见。   本病与中医学文献记述的“雁疮”“猫眼疮”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雁疮候记载:“雁疮者,其状生于体上,如湿癣疬疡,多著四肢乃遍身,其疮大而热疼痛。得此疮者,常在春秋二月八月雁来时则发,雁去时便瘥,故以为名。”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猫眼疮记载:“初起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但痛痒不常,久则近胫。”已故著名皮肤病专家赵炳南先生...

  • 中药内服治疗面部激素性皮炎

    中药内服治疗面部激素性皮炎

      愈来愈多的激素类外用药,应用不当,会给患者尤其是面部肌肤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不少患者面部只要有痒感,便用激素类外用药外搽,久而久之导致激素性皮炎,症见面部红色斑片,自觉干燥、灼热、发痒等。笔者临床体会,中药内服治疗本病,获效良好。   组方:生地黄15~30克,牡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赤芍10克,玄参15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第3煎药液待凉后,用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至皮损完全消退,热痒感症状消失。    方中生地黄味甘苦寒,可清热滋...

  • 治疗冬季痒 中医有良方

    治疗冬季痒 中医有良方

    医常依急、慢性期诊治。临床上,病程常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以疏风清热、利湿为主要治法,慢性期依体质又分为气血虚弱、寒凝血脉、肝肾阴虚等三类型,治疗宜对症用药。 疏风清热法一般是用在冬季痒的急性发作期,或是因为搔痒过度,进而产生伤口而发生感染时,会以具有改善体表血液循环的消炎性药物为主,如消风散就是临床常见的处方之一。 中医治疗冬痒症主要以滋阴养血、祛风止痒为主。 临床上多用滋燥养营汤加减: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秦艽10克,何首乌30克,胡麻仁10,地肤子10克,蝉衣6克,...

  • 药疹的中医治疗

    药疹的中医治疗

    凡口服、注射或皮肤粘膜直接用药而引起的机体异常反应叫药物反应。其中反应以皮肤粘膜发疹为主者则叫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中医统称“药毒”。中医治疗分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一、风热型:患者皮肤相当于麻疹样、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型的初起阶段。患处皮肤为丘疹,红斑,风团,来势快,多在上半身,分布疏散、或密集,发热作痒,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散风清热。     处方:桑叶、菊花、牛蒡子、黄芩、蒲公英、白鲜皮、连翘、地肤子各.10克,山栀9克,荆芥、防风、甘草各6克,蝉蜕5克。     用...

  • 特应性皮炎中医刮痧配放血疗法治之

    特应性皮炎中医刮痧配放血疗法治之

      特应性皮炎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表现为剧烈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并伴发哮喘及过敏性鼻炎。   笔者常采用中医刮痧配放血疗法治之,对于患者体质较好者,皮损呈苔癣样变者,采用刮痧疗法,手拿刮痧板在皮损处顺着血管神经走向来回刮100次,用力要适度,每3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对于急性期红肿渗出及瘙痒较为明显者,行耳尖放血适量为宜,每3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 中药治方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 中药治方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安者,称为“阴痒”,亦称“阴门瘙痒”、“阴 ?ni?”等。病因多由脾虚肝郁、湿热下注,或阴血亏耗,生风化燥,或感染虫 ,虫扰阴部,发为阴痒。若湿热较重者,可波及后阴以及大腿内侧。治疗方面,如因湿热引起的,当清利湿热为主,血虚生风化燥者,则宜养血祛风。   一、湿热下注阴痒:症见外阴及阴道内瘙痒,甚则奇痒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白或黄,或有秽气,伴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泄肝胆湿热。...

  • 中药治疗秋季五大常见皮炎

    中药治疗秋季五大常见皮炎

    皮肤瘙痒症指仅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痒风”、“风瘙痒”等范畴。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特点是仅有全身性瘙痒和伴有继发性抓痕、血痂、脱屑和色素沉着,而无原发性皮损。对于长期瘙痒者应排除内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存在。 用药参考1.内服法:可口服乌蛇止痒丸,每次3-5克,每天2次;或口服湿毒清丸,每次3粒,每天3次;或六味地黄丸,每次5克,每天2次;或安神祛痒冲剂,每次1包,每天3次。2.外治法:可外涂祛风止痒霜,每天2-3次;或涂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