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97页
-
中药熏洗治疗腕关节扭挫伤
腕关节扭挫伤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外伤疾病,大多因外力造成腕关节背伸、屈曲、尺偏、挠偏或旋转过度而致腕关节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害。笔者采用熏洗治疗,疗效满意。 药物组成 桂枝12克、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苏木10克,红花10克,木瓜10克,三棱12克,大黄炭9克。 将上述中药用纱布包裹,放入砂锅内,加水2000毫升,浸泡一小时,然后加热煮沸,趁热熏蒸患处,待水温下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将患部浸入药液20分钟左右,用毛巾浸药液洗揉按摩患处,每日早晚熏洗2次,3天一剂。 方中桂枝温通...
-
关节损伤中药熏洗
处方:血竭、乳香、没药各20克,红花、桃仁各15克,栀子、伸筋草、鸡血藤、桂枝、透骨草各30克,香樟木50克,附子10克。 用法:上药水煎后,先用煎液熏,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将患处放入盆中浸泡。每次熏洗30分钟,每天2-3次。 点评:方中血竭、红花、桃仁、乳香、没药、透骨草、伸筋苹、鸡血藤等药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作用;栀子具有凉血止血,消肿去热的作用;桂枝有温通筋脉,通阳化气的作用;附子有散寒止痛,祛寒除湿温经的作用;香樟木含有挥发油,加热后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之,功...
-
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详解
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或肥大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僵硬、肿大伴活动受限。本病与中医学的“痹证”相似,可归属于“痹证”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精亏虚为本,还与外邪侵袭、劳损过度、外伤等有关。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虚、瘀、湿、热,而精血亏虚、肝肾阴虚是发病的关键。病位在筋骨,与肝、肾密切相关。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
-
中药药饼治足跟痛
取川芎、桃仁、红花、威灵仙、地龙、炮穿山甲、乳香、没药各10克,川乌6克,鸡血藤15克。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用前以食醋及50度白酒各半,调药粉至干湿适中(手握成形、不淌流),摊纱布上约厚3毫米,稍压成饼即可。 晚上临睡前,将药饼置纱布上,外敷患足跟部,以胶布固定,再以热水袋热敷患处30分钟。每晚1次,30天为1疗程。 本法适用于足跟痛单侧或双侧,晨起下床或久坐起身后行走疼痛或负重后更甚,经X线摄片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骨刺)者。 点评:足跟痛病源肾虚,肾虚则骨失所养,骨髓空虚,骨质疏松,为风湿瘀血...
-
郭剑华治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中药洗疗
患者右踝扭伤致肿胀、疼痛,经外敷内服中药、夹板固定后虽有好转,但仍动则肿胀、疼痛七月余。诊断为“右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右踝关节骨质疏松症”,住院治疗。后因右外踝后侧肿胀,负重行走则右外踝周围疼痛乏力。查:神志清楚,精神正常,面色如常人,形体适中。舌淡红,舌下脉络稍显淤滞,苔薄白,脉平。右外踝皮色较瘀滞,皮温略低,外踝周围轻度肿胀,外踝后缘轻度压痛,右踝关节跖屈功能较左踝减弱,背屈、内外翻功能正常。踝关节推拿,先以舒筋、理筋手法放松下肢肌肉,继以踝关节摇曳法被动活动关节功能,以改善受限...
-
自制中草药护膝
冬天戴护膝是保护膝关节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如果能选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自己做一个药物护膝的话,效果会更好。 要制作药物护膝,得先到正规的药店或医院买质量好、药性好的当归、红花、乳香、没药、制川乌、制草乌等中药,药物各等份,把它们捣成碎末,装到纱布袋中。为了防止戴护膝的时候药末向下沉积,做的时候要把药末摊薄,然后用针缝成小格。 这样一来,关节炎病人戴上这种药物护膝后,随着膝关节处体温的升高,药物会慢慢变热,药性也会不断地挥发出来进入机体内。 当归、红花、乳香等药物都具有温经、活血、散寒、消肿、止痛、祛湿的作用,对...
-
腰椎间盘突出 中药验方
黄芪120克,当归30克,熟地30克,制川乌30克,制附子 30克,黑小豆30克,麻黄15克,细辛18 克,桂枝45克,白芍 45克,防风30克,蜂蜜150克(后下),鲜生姜45克,枣21枚,杞子30克,菟丝子 30克,补骨脂30克,仙灵脾30克,加水 2500毫升,制川乌、制附子先煎半小时后,加入余药,武火煮沸,改文火煎3小时,煮至600毫升,分3 次饭后服。 7日为1 个疗程。可连服1—2 个疗程。 (杨荣兵) 治脚抽筋验方 熟地24克,当归12克, 白芍30 克,川芎9克,甘草 10克, 酸枣仁2...
-
肋间神经痛毛巾浸药液热敷
肋间神经痛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者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 醋炒青皮30克,栀子30克,蒲公英50克,生甘草20克。诸药放入砂锅中,水煎两次,约合药液2500毫升,滤渣取汁备用。 用时以毛巾浸透药液热敷患处,热度保持在40~50摄氏度左右,以皮肤能够耐受为度。每晚一次,每次30分钟。注意:热敷后必须避风。本方清热解毒,理气止痛,适用于肋间神经痛。轻者两三次即愈,重者可以多次热敷直至痊愈。 痛甚于胀...
-
外科手术创面不合 选择中医药
如今外科手术日益增多,很多人遇到创面不合的情况,长时间换药和抗炎也没有效果,加重了病患的痛苦。这时候选择中医药可能事半功倍。 若是单纯气血亏虚导致创面持久不能长合,可以用生黄芪30~60克,炖农家养老母鸡,有益气养血,生肌敛疮的效果。若是合并感染,则需加用清热解毒、化湿敛疮的中药。 一位朋友的妈妈,因为胆结石、胆囊炎手术,刀口感染,渗液流水,多日不能愈合。故来电咨询。笔者嘱其购买干净药材生大黄10克,白术20克,熟附子20克,生黄芪20克,打粉后外敷,西医仅以消毒换药。后电话询问,两天后伤口...
-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置于质地柔软的鞋内,穿着行走。7天更换鞋垫1次。一般1次见效,2-3次即可痊愈。 点评: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性热,味辛、苦。有散寒止痛、镇痛、升高体温的功效。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性温,酸、甘。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固精止泻的功效。花椒:为芸香科植物。性味辛、温,果含挥发油、淄醇、不饱和有机酸,有温暖强壮作用。花椒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气味芳香...
-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中医称漏肩风、冻结肩,是肩周肌、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因气血不足、筋失所养、外感风寒湿或劳作过度等所导致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临床以肩关节内、外粘连,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女多于男,与动作、姿势有明显的关系,伴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后伸等活动障碍。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敷的方法治疗,通常可获满意的疗效。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4型:风寒侵袭,寒湿凝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 风寒侵袭 内服方:姜黄10克,羌活12克,当归12克,黄芪1...
-
关节痛食疗药酒
独活乌豆酒 独活30克.乌豆60克.米酒500毫升。将独活、鸟豆放入锅加清水煎,去渣存液500毫升,将液兑入米酒.每次 20-50毫升.每日2次温服。 白花蛇酒白花蛇1条.防风30克.羌活60克,五加皮60克,当归60克.秦艽60 克,天麻330克,糯米酒3000毫升。白花蛇以酒洗并润透,去骨刺。取肉:将诸药洗净切碎,以纱布袋盛之,放于坛内.用酒浸泡10 日即可,每次50毫升,温服。 (荣兵) 治疗子宫肌瘤方 王不留行30克.当归尾、三七参各15克.乌药12克.三棱、莪术各5克,海藻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
防治痛风用药验方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加之年过中年,脏气日衰,脾肾两虚,湿浊停聚,因为饮酒、饥饿、暴食、受寒、劳倦、情志、创伤、锻炼过量等因素诱发,导致痰浊瘀血凝滞,络脉不通,发生痛风。 痛风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起居调理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须禁食含嘌吟丰富的食品,限制蛋白摄入量,增加碱性食物摄入量和水分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冷、受湿、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注意保暖和避寒。此外,须定期复查血尿酸及肾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只要能坚持到这些,痛风复发的机会就会大...
-
风湿病的传统医药治疗
风湿治疗主要是凉血清热,其中怎样区分血热、血虚、湿热还是肝肾两虚?风湿有风寒湿热之分,而平时风寒讲的多,湿热讲的少,能否增加湿热方面的相关内容?中医和民族医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吗?针对读者关心的问题,笔者经查阅相关资料并采访风湿病方面的专家,整理出以下内容,供读者参考。 中医学对风湿病的认识 风湿病是西医病名,属中医痹症范畴,它的发生主要与正虚、邪侵及痰浊瘀血有关。中医治疗风湿病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首当辨明虚实寒热。病属实者,以肢体关节肿胀、疼痛、麻木为主证,无正气虚弱的表现。病属虚者,伴气血损伤、脏腑...
-
中药熏洗治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
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又称骨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等,俗称骨刺。该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笔者采用中药熏洗疗法,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基本方:伸筋草、透骨草、木瓜、鸡血藤各30克,威灵仙、海桐皮、五加皮、当归各20克,三棱、莪术、川芎、生川乌、生草乌、川牛膝各lO克。随症加减,灵活运用,不必拘泥。 使用方法:上药加水适量,煮沸10 分钟后倒人盆中。随即往药液中加入食醋、白酒各20毫升左右。裸露患膝,先让药物蒸汽熏蒸,待药液温度降到患者能耐受时,用毛巾浸药液烫洗患处。每次治疗时间40分钟左右...
-
中药熏洗巧治退行性膝关节病
退行膝关节骨关节病是由于关节的局部损伤,急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关节软骨面变性,软骨下骨板增生,骨刺形成,中老年患者为甚。膝关节是人体活动量最大的关节,最易退行性改变。临床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本病6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方药组成:透骨草10克,海桐皮、红花、三棱、莪术、防风各7克,桂枝3克,冰片2克。其中冰片研细末,其余各药烘干拌匀后混合打粉,过40目筛后再与冰片末拌匀即成。每次取上药粉50克包煎,先行熏蒸患处,熏蒸时外用毛巾覆盖,温度适宜后外洗及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二疗程...
-
中药注射治疗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迁延反复。其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其中中药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 当归注射液: 取穴肩髑、肩贞、肩髎,注射当归注射液,配合肢体功能锻炼。 黄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治疗肩周炎时取肱骨小结节与肩胛骨喙突连线中点处垂直刺入关节腔内,将黄芪注射液加灭菌注射用水注入,每周1次,并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 红花注射液: 推拿手法治疗隔日1次,1周为一疗程;用红花注射液4支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周为一疗程。 复方丹参注射: 液选用肩关节局部穴位进行注射,取穴肩髑、巨骨、肩贞...
-
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中成药
追风活络丸:能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每日3次,每次3片。 疏风定痛丸:能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强筋壮骨。适用于关节肌肉酸痛,遇寒加重,关节屈伸不利,肢体重着,四肢麻木,腰膝酸软者。每日2次,每次1丸。与疏风定痛丸功用相类似,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而偏于风寒的中成药还有风湿骨痛片、九味羌活丸、复方小活络丸(同仁堂)、祛风舒筋丸、换骨丹、稀莶丸等,临床均可选用。 寒湿痹冲剂:能温阳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肢体冷痛沉重,或肿胀,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沉迟者。每日2~3次...
-
酒调白药治扭挫伤
小关节扭挫伤以手部多见,其病程长,治疗较为困难。采用酒调白药外敷治疗小关节扭挫伤48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法:将适量云南白药用30%的酒精调为稠糊状,根据关节部位将调好的药糊均匀涂于受伤的小关节四周,并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固定,最后用硬纸板或邻近健指固定患指,24小时换药1次。可用热水袋行局部热敷。 疗效标准:显效(疼痛消失,小关 节活动正常);有效(疼痛缓解或消失, 劳累后稍有疼痛,休息及对症治疗后 好转,小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无效(症 状减轻不明显,小关节功能未恢复)。 治疗结果:患者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