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疸 第10页

黄疸 第10页

  •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二方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二方

    一方:茵陈、板蓝根、虎杖、车前草各 20克,栀子、黄芩、茯苓各10克,大黄5 克。 加减:胸脘痞闷者,加枳壳10克,木香8克,砂仁(后下)4克;胁肋疼痛者,加川芎、元胡各10克;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垂盆草20克,五味子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中医辨证为热重于湿型,症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腹胀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二方:茵陈、车前子、薏苡仁各20克,猪苓、茯苓、苍术、白术、泽泻各10克。 加减...

  • 难治性黄疸的中医药治疗

    难治性黄疸的中医药治疗

    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黄疸的发病,从病邪来说,主要是湿浊之邪,故《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有“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论断;从脏腑病位来看,不外脾胃肝胆,而且多是由脾胃累及肝胆。黄疸的发病是由于内外之湿阻滞于脾胃肝胆,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肝失疏泄,或结石、积块瘀阻胆道,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而成。病理属性与脾胃阳气盛衰有关,中阳偏盛,湿从热化,则致湿热为患,发为阳黄;中阳不足,湿从寒化,...

  • 麦芽治黄疸湿热并重型

    麦芽治黄疸湿热并重型

    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从医近70载,临床擅长运用针药治疗各科疾病,尤其是疑难顽疾屡见奇效,深受广大患者的赞誉。临床对麦芽的应用,得心应手。   麦芽为消食之品,性平味甘,功长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本品,法古而又创新,炮制有考究,用量有法度,煎服多样化,组方配伍,灵活自如,每收良效。 清泄肝胆 利湿退黄   郭诚杰教授认为,麦芽不仅善于疏肝,又有较好的清泄肝胆、利湿退黄作用,是治疗急、慢性肝胆疾病的良药,如甲型或乙型肝炎、阳黄或阴黄等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肝郁挟湿或肝郁...

  • 大黄非专泻胃肠 活血利尿消黄疸

    大黄非专泻胃肠 活血利尿消黄疸

    侍诊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陈国权老师门下不知不觉已3载,老师在学术上的很多见解非常独到。例如,关于大黄之用。笔者过去认为,用大黄多是为了泻胃肠之实热,如宿食、燥屎等。但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有顾此失彼之弊。《神农本草经》曰:“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甄权《药性论草木类卷第二》曰:“大黄……通女子经候,利水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八·治疮肿伤折》论大黄治跌打损伤,瘀血在内者。 重温《金匮要略》相关篇章,如...

  • 黄疸型肝炎中医治方的应用

    黄疸型肝炎中医治方的应用

    茵陈蒿汤临床应用八步法分析 茵陈蒿汤功能清热利湿退黄。该方由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组成,主治中焦湿热蕴结,入于血分引起的谷疸。其中大黄、栀子清热燥湿,茵陈蒿利湿退黄,药后小便通利而黄疸消退。现代临床中,该方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波及血分的各种以黄疸为主症的疾病,如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以及血分湿热引起的非黄疸性疾病,如多种皮肤病、崩漏、阴道炎等。 (一)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现代应用 茵陈蒿汤在《金匮要略》治疗的谷疸相当于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

  • 论黄疸阴阳转化《金匮要略》黄疸篇关于阴黄论述

    论黄疸阴阳转化《金匮要略》黄疸篇关于阴黄论述

    ▲吴鞠通(1758--1836),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享年79岁。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清代吴鞠通著《温病条辨》,提倡三焦辨证,对温病学说贡献较大,故与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世称“温病四大家”,即叶、薛、吴、王,已有不少文章对此做出评价。但对吴鞠通在杂病证治方面的经验却较少有人论述,故笔者以《吴鞠通医案...

  • 水肿性胰腺炎并发黄疸中医验方治之

    水肿性胰腺炎并发黄疸中医验方治之

    □ 王建强 董天宇 甘肃中医药大学 吴玉泓,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伤寒论》《中医诊断学》教学工作多年,临床及科研主要从事脾胃病研究。笔者跟师期间,观其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水肿性胰腺炎医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与读者共享。 马某,女,59岁,于2013年8月12日初诊。患者于2013年6月7日因饮食不慎致剑突下疼痛。遂前往某县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诊断为水肿性胰腺炎,并发黄疸。既往患高血压,慢性肾炎,胆囊炎,脂肪肝病史5年余。经二十余日治疗而不效,且逐渐加重,具体不详。后转至他院,见病情...

  • 熊继柏治高热、重度黄疸病案

    熊继柏治高热、重度黄疸病案

      孟某,女,26岁,教师。笔者到湖南省某医院会诊病例。   初诊:1999年1月26日,主管医师介绍病情:患者因发热畏寒5天,伴皮肤、巩膜发黄,于1998年12月26日住入该院传染科病房,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12月29日晚患者发热达39.3℃,伴明显畏寒,并出现鼻衄。此后持续发热,白天体温在38℃~38.5℃之间,每于傍晚时热势上升,从30日晚发热高达39.8℃以后,连续数日晚上体温均在39.8℃~39.9℃之间,黄疸亦逐步加重,伴有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   12月31日患者眉间出现0...

  • 治黄疸型肝炎9方

    治黄疸型肝炎9方

    1.马鞭草适量水煎服,常服有良效。 2.白藓皮10克,茵陈30克,水煎服,日3次。 3.鲜大蓟根30 克,水煎,日服3次。 4.鲜桑树根15 克,水煎,冰糖冲服,每日3次,数日其黄即退。 5.玉米须或玉米芯60 克,水煎代茶常服。 6.鲜马齿苋绞汁,每日 2次,每次30克,以凉开水冲服。 7.板蓝根30克,栀子 10克,茵陈12克,水煎服,每日3次,常服有良效。 8.鲜蒲公英、鲜车前草各60克,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以温开水冲服明矾末2克,约30分钟后再服药汁。无鲜品可改用干品,药量减半。 9.柳树叶6克,荸荠 (...

  • 《伤寒杂病论》黄疸诊治规律探要

    《伤寒杂病论》黄疸诊治规律探要

      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论及黄疸,又于《金匮要略》中设黄疸病篇,今据两书探讨黄疸病证治规律如下。   黄疸正义   黄疸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尤以湿热交蒸所致的黄疸型肝炎较为多见。《内经》说:“湿热交蒸,民当病瘅。”指出瘅(疸)病是湿热之邪所引起。《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说:“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小便黄...

  • 中医“黄疸”“胁痛”针灸诊疗

    中医“黄疸”“胁痛”针灸诊疗

      胆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胆囊炎是指由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呕吐,白细胞增高等。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与胆石症同时存在,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病证。本病患者女性多见,尤其是中年、肥胖者。本病属于中医的“黄疸”和“胁痛”的范畴。   病因病机   胁痛的产生有实证虚证之别,实证由于气滞、瘀血、湿热等实邪闭阻胁肋部经脉,不通则痛;虚证由精血不足...

  • 药名七绝诗《金匮要略·黄疸》

    药名七绝诗《金匮要略·黄疸》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第20条原文:“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本条用通脉四逆汤。   黄疸病一般为湿热相瘀而得,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会出现湿甚,近而里虚寒者,本条所述即是。“黄疸病,小便色不变”说明其内无热,“欲自利”也是属于太阴“自利益甚”之虚寒下利,非为热利,故文末直言“不可除热,热除必哕”。&ldquo...

  • 鳅鱼治黄疸的传说

    鳅鱼治黄疸的传说

    相传曹雪芹有一天正在湖边船上垂钓,忽见一年轻人纵身跳入水中欲寻短见,曹雪芹见事不妙,急忙撑船过去,将年轻人救上岸来。经抢救苏醒后询问,才知他不幸染上了黄疸,因无钱医治,不得已才走上了绝路。曹雪芹对年轻人说:“黄疸并不可怕,你若信得过我,每天早晨到我家里来服药,分文不取,保你不出三个月便可治愈。” 从此,年轻人风雨无阻,女口约而来,不出半月,身黄、眼黄等症状逐渐消退。于是他问曹雪芹:“您的药真好,到底是什么灵丹妙药啊?”曹雪芹笑笑说:“这药活蹦乱窜的,我怕你...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黄疸
  • 治黄疸喝茵陈粥 疗效好

    治黄疸喝茵陈粥 疗效好

    黄疸病人不妨喝碗茵陈粥。《粥谱》记载,“茵味粥,逐水湿,疗黄疸”。黄疸,主要由于湿热之邪熏蒸肝胆脾胃使胆汁失于疏泄而致,多见于甲型(黄疸型)肝炎。采用茵陈粥治疗,疗效满意。 取茵陈30克,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 100克,煮成粥。快熟时加入适量白糖,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需注意的是,粥宜稀薄,不宜稠厚。此为一日量,分两次服用,7天为一疗程。 茵陈味苦,性微寒;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为治脾胃湿热专药,古今皆以此治疗黄疸;其效甚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茵陈含有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茵陈酮...

  • 治疗黄疸型肝炎食疗方

    治疗黄疸型肝炎食疗方

    【疾病】黄疸型肝炎 【组成】干黄花菜50克洗净,用热水泡20 分钟,捞出摘净 【制法】粳米100克淘洗干净,入锅加水,煮至米粒开花时,加入黄花菜、精盐、麻油续煮至粥成 【用法】分2 次服食。每天1剂,连服1个月。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关注老年人黄疸

    关注老年人黄疸

    黄疸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症状,其 根本原因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增高超过 正常值,胆红素有两种:直接胆红素与 间接胆红素,二者之和称为总胆红素。 不同疾病升高的胆红素种类不同,不 论何种胆红素升高,都可出现黄疸。 最容易发现黄疸的部位是巩膜, 瓷样的白眼珠深浅不一被染黄了,或 出现皮肤发黄,甚至内衣、内裤也可染 黄,有的人发现尿变成浓茶色、大便色 变深、变浅。这些改变是因为组织被胆 红素浸染,和它从尿便排泄的缘故。 黄疸出现是一个重要信号,常常 提示有肝胆、血液疾病,尤其是前者。 黄疸虽然见于各种年龄的人,但老年...

  • 熊继柏诊治子痫痉厥案 持续高热并发黄疸、斑疹案

    熊继柏诊治子痫痉厥案 持续高热并发黄疸、斑疹案

    诊治子痫痉厥案 杨家岗女子杜某,女,20岁,农民。当时响应毛主席“626”批示,农村基层医院的医生们每天走家串户出诊。一天,熊继柏走到杨家大院,一位姓伍的支部书记在路上拦着熊继柏,他说:“熊继柏,这里死了一个人,请您帮忙看看。”熊继柏便跟他开玩笑说:“熊继柏是诊活人的,不是诊死人的,死了人找熊继柏干什么。”伍书记说:“这个人死了,还没冷。”熊继柏说:“什么时候死的?”伍书记说:&ldqu...

  • 栀子豉汤泻火除烦治胃食管反流 清热利湿治黄疸

    栀子豉汤泻火除烦治胃食管反流 清热利湿治黄疸

    栀子苦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其作用与栀子解热、抗炎、镇痛镇静、抗病原微生物等药理作用相关。经方中的栀子类方包括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枳实栀子豉汤、栀子柏皮汤及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等九首。栀子类方具有鲜明的辨证论治特色,主要以治疗局部炎症为主,如消化系统炎症,即病位在胃家。本篇主要总结栀子类方的组方与化裁规律,此类规律在经方六经辨证体系中是相通的。 泻火除烦治胃食管反流...

‹‹ 1 2 3 4 5 6 7 8 9 1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