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第9页
-
脑中风并黄疸 用化瘀退黄汤治疗
王某,男,56岁,某地区金属回收公司干部。患者于2007年11月3日因脑中风出现左半身不遂,在某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经治月余,左侧肢体仍活动受限,经服经验方瘫痪康复丹3个月,下肢可独立行走,上肢肌力Ⅱ级,仍在治疗中,复因患乙肝8年,因肚腹胀大,脘腹挛急,纳食量少,下肢浮肿,食后腹胀,小便短少,胁肋疼痛曾住院,经中西医治疗后,诸症缓解。最近其腹大如鼓,下肢浮肿,面目发黄,全身黄染,右肋下痛,肋下肿块大而坚实,胸腹壁静脉怒张,肝大在肋下1.5厘米,脾大6厘米,质地较硬。造影为食道静脉曲张。B超、肝扫描均提示:肝硬...
-
中医黄疸简易疗法
黄疸,是一种遍身发黄,眼白、指(趾)甲都带黄色的疾病。祖国医学称为湿热发黄,是因为消化道里有病,胆汁流到血分里去了,所以全身到处发黄。有黄疸病的人,阳气旺湿从热化的就表现为阳黄证,阳气虚湿从寒化的人就表现为阴黄证。 阳黄证 发热, 口里发苦,经常要喝水,全身黄色很鲜明,和橘子色一样,心里嘈杂不安,小便色红,短少。舌上有很厚的黄苔,脉象数而有力。治宜清利湿热。 处方 (1)茵陈30克 栀子10克 大黄10克 水煎服。若消化不 好,可加炒麦芽、神曲、山楂。 (2)茵陈30克 金钱草30克 海金沙15克 水煎服...
-
黄疸,阳黄,病毒性肝炎,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戴某 ,男,36岁,湖南长沙人,公务员,因身目黄染10天入院。 首诊:2013年07月10日 患者于10天前因醉酒后呈现虎头蛇尾,心中不适,厌恶吐逆,发热无汗,身重心烦,两胁隐痛,上腹胀满,就诊于当地医院,确诊为胃肠道伤风,予泰诺林退热,阿莫西林抗感染,健胃消食片助消化,奥美拉唑抑酸医治。病况无好转,3天后呈现面貌及皮肤黄染,身痒,咽干,大便结,小便黄,就诊于长沙市一医院,确诊为“病毒性肝炎 乙型 中度”予以护肝等对症医治后一周,病况仍无好转,为寻求中西医结合医治,随来我院。现症见:全身...
-
经方治疗急性阻塞性黄疸案
唐某,女,56岁。因腹痛、身黄伴下肢浮肿半月,于2013年10月11日就诊。 患者半月前右上腹疼痛,胀满不适,口苦,不思饮食,渐至全身皮肤发黄。曾在某西医医院输液及中药治疗(用药不详),病情加重,下肢浮肿。遂来余处求治。原经治医院检查资料彩超示:胆囊未探及;胆总管结石伴扩张,胆总管上段内径1.2厘米,查见多个强回声团伴淡声影,最大约1.1厘米;右肝内胆管内径约0.7厘米,内见多个强回声堆积,最大约0.8厘米;脾大(脾门厚5.4厘米),脾静脉增宽(0.8厘米);腹腔积液(4.7厘米)。血液生化:丙氨酸氨基转...
-
黄疸辨治思想 除泄行化解为李家庚常用治法
李家庚五法三辨治疗黄疸经验 黄疸,古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症的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癌等,治疗较棘手。李家庚是第六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与教学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对肿瘤、病毒性肝炎等并发黄疸的治疗亦有独到之处,治疗常用除、泄、行、化、解五法,李氏退黄汤乃其经验方。现将李家庚教授治疗黄疸经验总结如下。 辨治思想 1. 湿、热、滞、瘀、毒乃主要病理因素 李家庚教授认为现代人衣食多丰,体质多偏湿热,黄疸...
-
乙型黄疸型肝炎中医养肝汤
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是由于肝细胞在受到肝炎病毒破坏后, 造成胆管堵塞, 胆汁排泄障碍, 导致总胆红素增高, 引起黏膜、皮肤等部位发黄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对于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而近年来中医在肝炎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笔者通过对82例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对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采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
-
黄疸麦苗退黄 治慢性乙型肝炎方
处方:生地、黄芪各15克,白 芍、沙参各12克,当归:麦冬、川 楝子、枸杞子、五味子各8克,柴胡 7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功效:滋阴补肝肾。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 属肝肾阴虚型。症见乏力困倦,面色 憔悴或黧黑,头晕目眩,齿龈出血, 腰膝酸软,两胁隐痛,手足心热或盗 汗骨蒸,失眠多梦,舌红少津,或光 剥无苔,脉弦细数。 肝炎黄疸麦苗退黄 民间退黄方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 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现介绍如下。 处方:小麦种子0.25公斤,以清水 浸泡24小时后捞出,放...
-
治慢性肝病黄疸方
治慢性肝病黄疸方 处方:瘦猪肉0.25公斤,鲜白茅根60克。用法:将白茅根洗净,切段;瘦猪肉洗净,切块;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文火慢炖,至肉熟烂即可调味食用。每日1次。功效:清热利湿。主治慢陛肝病黄疸。 赵敏敏 治慢性肝炎方 处方:鲜芹菜、萝卜各o.1公 斤,鲜车前草30克,蜂蜜适量。将 前3.味捣烂取液,加蜂蜜煮沸后, 温服,每日1次。 主治:慢性肝炎。王季兴 治黄疸方 处方:薏苡仁30克,茵陈25 克,蒲公英、麦芽、谷芽、茯苓各 15克,金银花、连翘、柴胡、赤芍、车前子(包煎)各...
-
治慢性肝炎黄疸验案
病例:王某,女性, 58岁。有血吸虫病史。 4 年前发现HBsA2、 HBeAg和抗HBc阳性, 近1年多来因腹胀,食欲 减退,常在某中医处服中 药,所用多为清热解毒、 疏肝理气之品。 近半年来 腹胀益甚,嗳气痞满.不 能平卧,大便溏薄。3天 前上述症状加重,并见黄 疸,遂来就医。入院时身 黄色暗,腹部胀大。不能 平卧,头晕乏力,口渴欲 饮又不敢饮,饮食减少,便溏日2~3次。诊见患者巩膜及全身皮 肤轻度黄染,腹部膨隆,腹壁静脉隐见, 腹无压痛,腹水征阳性。肝下缘在剑突 下约6厘米,圆钝,无明显结节,质中 等,舌...
-
黄疸 难治性辨证施治 选取临证病案两则
姚希贤临证治疗黄疸病经验浅析 黄疸是指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的症状和体征,根据实验室指标分为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根据黄疸的病因分为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4种类型[1]。黄疸是肝炎肝硬化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提示肝细胞坏死,预后不佳,肝炎肝硬化的其他并发症还包括顽固性胸(腹)水,电解质紊乱等,常与黄疸合并出现。中医学对黄疸病的认识,历经沧桑,逐步深入。《黄帝内经》首创黄疸病名,并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描述:“溺黄赤安卧者,...
-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黄疸治疗方法中医大全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病因与症状】 新生儿黄疸包括新生儿血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以巩膜、皮肤黄疸为特征。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疽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于生后24小时之内即可出现,2~3周后仍不消退,甚至继续加深,或消退后复又出现。 或于生后1周至数周后才出现。生后喂养延迟、呕吐、缺氧、寒冷、胎粪排 出较晚等,可加重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征、败...
-
黄疸病 辨分类阐病因 明病位述病机
张仲景对黄疸病的证治探述与临证发微 黄疸病名虽始见于《黄帝内经》 , 但确立黄疸病 辨证论治体系, 追其渊薮, 当首推张仲景。 黄疸病在 《伤寒论》中有散在论述, 《金匮要略》则立专篇讨 论。 全篇论述黄疸22条, 出方10首, 内容系统全面, 丝丝入扣, 翔实可依, 实为诊治黄疸病之指南。 历代 医家对张仲景有关黄疸诊治理论, 多有研究阐发, 但对黄疸的分类、 病机、 病位, 治疗立法的理解, 能真正合符仲师本意者盖寡。 笔者多年来从事肝病 的临床实践, 浸馈于仲景之学, 深有领悟, 现阐述 于下。 辨分类,...
-
治慢性黄疸验案 饮酒所致湿热蕴结之证
病例:患者,男,41岁。患者半月前出现全身黄疸,巩膜黄染,伴有恶心、呕吐。肝功:ALT236单位/升, Asl'278单位/升。彩色超声显示:脂肪肝,胆囊炎。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静脉滴注药物(具体药名不详)半个月无效。查:皮肤、巩膜黄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病人发病前有大量饮酒史。中医诊断:慢性黄疸。给予茵陈蒿汤加减:茵陈、败酱草各20克,栀子、砂仁、郁金、川楝子、虎杖、葛根花各 15克,甘草、大黄(后下)各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药7剂后,皮肤黄染消失,巩膜黄染减轻,再进7剂后诸症消失,肝功能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