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 第3页
-
吴春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 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柯萨奇B组病毒最为常见, 以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要病理改变, 从而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和/或心律失常的一种疾病[1]。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前会有病毒感染的前驱感染症状, 如发热、咳嗽、倦怠乏力、咽喉肿痛等症, 随后会出现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 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 损害心肌结构和功能, 随之表现为心悸、胸闷痛、呼吸困难, 甚则会造成晕厥、猝死。中医根据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将其归属于“心悸...
-
病毒性心肌炎 中药验方
方药:川桂枝6~10g,赤白芍各10~30g,济阿胶(烊化冲服)10g,苦参10~15g,丹参10~15g,玄参10~30g,太子参30~60g,柏子仁10g,酸枣仁10~30g,全瓜蒌10~30g,马齿苋10~30g,山豆根10g,连翘衣10~30,金银花10~30g,大青叶10~30g,炙甘草20~40g,生龙骨、牡蛎各15~30g(先煎),红枣5枚,生姜5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养心宁神。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
-
糖尿病心肌病之中医病名以“消渴心瘅”为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地丰富和加深,《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中含有约5.5万个与损伤、疾病和死因有关的独特代码。现代医学疾病类别的丰富和疾病谱的变迁,为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指出:“要根据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做出研究策略调整,为诊疗现代疾病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中医药现代化中最核心的任务。”病名是临床实践中最基本的概念,准确的中医疾病名称是推进中医临床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是衔接理论与临床的关键路径,是沟...
-
心肌炎发热 处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心肌炎是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少数可完全无症状,轻者可表现为发热、咳嗽、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引发死亡。潮热是指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临床中部分心肌炎患者发热多为夜间发热重,表现为潮热之象。近日,笔者治疗一心肌炎所致潮热患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35岁,2022年9月9日初诊。主诉:发热伴头晕5天。患者5天前夜间8点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寒战、头晕、头痛,咽痛,间断咳嗽、咳白痰,体温39.5℃,无心慌、胸闷、胸痛,无端坐呼吸、咳粉...
-
喘证 扩张型心肌病 用大柴胡汤合四逆汤加减
扩张型心肌病原发病因往往不明确,西医也缺乏非常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因心脏呈进行性扩大,后期往往出现心力衰竭的反复发作,或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危及生命。中医针对该病的治疗报道也比较少,且多从心论治,多治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或益气养心等法,但往往限于心病一隅,而忽略了对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控。本案从圆运动六经辨证入手,强调整体辨治,扶正和祛邪兼顾,重点从少阳阳明入手,敛降相火、内泻湿热,虽未用所谓“心药”,但不仅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使得扩大的心脏回缩,心功能明显提升,疗效显著,现整理如下。...
-
炙甘草汤治心肌炎 早搏 病窦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患者,女, 19岁,1990年11月24日初诊。9年前患过病窦,经西医治疗获愈,近日劳累而复发,心悸,失眠,气促乏力,头晕目眩,查体:心率每分钟56次,心律不整。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面色萎黄无华,四肢不温,畏寒,自汗,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沉滑迟。西医诊断为病窦综合征。中医辨证为心阳虚弱,脾虚湿困。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佐以健脾利湿。方用:附子、阿胶、肉桂各10克,炙甘草、人参、麦冬、桂枝、生地、当归各15克,川芎、黄芪、炒薏苡仁各25克,苍术20克,补骨脂、石菖蒲...
-
病毒性心肌炎(秘方数:12)
病毒侵犯心脏后引起心肌炎症性改变,称为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以小儿易患,近年来发现成人发病率有渐趋增高之势。本病患者通常在发病前1-2周内有病毒感染史,可有发热、胸闷、胸痛、心悸、气急以及心肌功能减退或心律失常所致的症状。胸闷可类似心绞痛症状,含硝酸甘油后也可缓解。胸痛则又可类似急性心包炎,其痛在心前区,向咽喉部放射,在活动或呼吸时可加重。重症者可骤起心源性休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听诊时可发现有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也有听到心包摩擦音、第一心音减弱,舒张早期及收缩期前的奔马律对诊断具有重...
-
心肌病(秘方数:2)
本病基本病变在心肌并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收缩,但不包括心脏瓣膜病、先天性畸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循环或肺循环高压所引起的心脏病。本病可分为特异性心肌病(亦称继发性心肌病)和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亦称原发性或特发性心肌病)。特异性心肌病是发生在一些全身性疾病中的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则分成充血型原发性心肌病、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它们是缓慢发生而原因不明的心脏增大,最后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有泵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劳动后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偶可有肺水肿,心脏增大...
-
心肌炎(秘方数:6)
心肌炎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常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重者症状明显,轻者可无症状,往往在临床上不易认识。本病是感染性疾病,有细菌性和病毒性。病毒性心肌炎以柯萨奇B组及埃可病毒所致者最为多见。心肌炎症状可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或恢复期。典型病例在心脏症状出现前数日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可伴有发热、咽疼痛、腹泻、皮疹等症状,继之出现心脏症状。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重悬殊很大,轻者可无症状,极重者则暴发心原性休克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和摔死。其中约1/4病例表现恶心、呕吐、胸痛为主要症状而易误诊为消化道...
-
滥用药物可导致心肌病
心肌病,系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脏疾病。可由心脏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等而致。 心肌病有两大类之分:一、原发性心肌病(简称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限制型心肌病,其致病原因尚未十分清楚;二、特异性或继发性心肌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及药物性心肌病。 人们对滥用药物会伤害肺、肾、肠胃等器官已熟知,而对滥用药物会损害心脏,从而引发心肌病则知者甚少。在此,就滥用药物从而产生类似原发性心肌病及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疾病予以简介之,以...
-
冬天严防心肌梗死
天津市河西区读者王琴问: 冬季该如何防治心肌梗死? 答:冬季,中老年人要了解和掌握心血管病的预防保健方法。这样才能使心梗等疾病不发生、少发生,以利于健康长寿。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部分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有关。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心肌严重缺血,以致坏死。 此时,血管如同河流淤积了过多的泥沙,使河道变窄、水流不畅,若完全阻塞则造成下游断流,而心肌则好似下游所灌溉的田地作物。因无水干枯而死亡,且发病很急。临...
-
要警惕糖尿病性心肌病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心肌微血管病变引起的最严重的一种致命性并发症,由于心肌微血管病变会引起心肌肥大、心内膜纤维化、血管周围发生局灶性坏死,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加上糖尿病人常常有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心肌和其传导束发生病变。心肌早期病变轻微时,可无明显症状,有时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常误为神经衰弱。多发生于中老年糖尿病人,尤其女性多见,如果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易被误为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如果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病程的延长,微血管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日益加剧,病人渐渐出现心悸,活...
-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因多种原因导致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弱、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原发性病变。本病常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重视。 主要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本症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心功能下降、肺淤血所造成,随着心脏功能的下降,肺淤血程度渐渐加重,呼吸困难也更加明显;有的患者仅仅在运动、体力活动时发生呼吸困难;有的病情严重的患者即使在静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 2.踝部水肿:踝部水肿为体液潴溜的结果,常常出现在下垂部位如踝部。轻...
-
核素心肌显像发现心肌缺血
不少人冠脉造影正常,但胸痛等症状明显,这些病人往往通过核素心肌显像发现有心肌缺血。 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方法很简单,患者在特定的跑步机上运动到一定程度后,从静脉打一针显像剂,显像剂在心肌各部位的分布量就直接反映了该部位的心肌供血状况。作为“无创”的核素心肌显像,具有准确、无创伤、费用少等优点。核素心肌显像在患者预后及风险评估上准确性比冠脉造影更高,通过显像能直接反映心肌各部位的供血状况。 尽管如此,也不能把核素心肌显像作为冠心病唯一的检查方法。任何检查都有其不足之处,需综合运用心电图、冠脉超声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