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104页

方 第2104页

  • 治口疮两偏方

    治口疮两偏方

    1.蚕沙煎水:用蚕沙9—12克(中药店有售)加水适量,人沙锅中煎后滤出药液,代茶饮,每日1剂。据本草文献记载,蚕沙有祛湿化浊之作用。口腔溃疡临床以心脾积热证为常见,因湿热浊邪上逆而不下行所致。有医家认为,蚕沙人药既有化湿逐浊之力,又有引浊邪下行之功。现代医学认为,口腔溃疡,特别是反复发作的患者,为免疫机能低下及缺乏多种维生素所致。蚕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故治疗此病有效。 2.细辛敷脐:用细辛外敷治口疮是古代医家的一个经验,记载于《卫生家宝》一书,又被李时珍收录到《本草纲目》中,从此被广泛采用。方...

  •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3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3

    鲜苦楝根白皮:1岁左右15克,2-3岁20克,4-6岁30克,10-14岁60克,洗净剪碎,煎浓汁,加红砂糖适量煮为糖浆,分3次l天内服完,连服2-3天。...

  • 兰室秘藏 当归六黄汤 治阴火盗汗方

    兰室秘藏 当归六黄汤 治阴火盗汗方

    本期主讲者: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高建忠 李东垣笔下的阴火,其病因是饮食劳倦损伤中焦脾胃之气,病机是中焦脾胃之气不足,不能升浮外达,以中焦为中心的上、中、下三焦气机郁滞化火。治疗以补气、升清为主,兼以泻火。 当归六黄汤出自金元医家李东垣所著的《兰室秘藏》。本文将介绍该方的方证解读、辨证释疑及临证应用等要点。 主治及方解 原方组成:“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以上各等分,黄芪加一倍。” 主治:盗汗。“当归六黄汤:...

  • 小儿遗尿症外用方

    小儿遗尿症外用方

    处方:何首乌、五倍予各5克。研未,以食醋调成软膏状。临睡前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晨取下,连用5夜为1个疗程。 功效:补肾固摄,治小儿遗尿症,效果较好。...

  • 汗证,自汗阳虚,盗汗阴虚,中医药方

    汗证,自汗阳虚,盗汗阴虚,中医药方

    汗证是指因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反常的病证。其间,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不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患血液耗伤的患者,不可再发其汗。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凹凸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可,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r...

  • 小儿夜啼 中医及时止啼方

    小儿夜啼 中医及时止啼方

    不少婴幼儿白天能安然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小儿夜啼。本病多见于初生婴儿和半岁以下的婴幼儿,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啼哭是婴幼儿的一种本能反应。因为婴幼儿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当出现饥饿、口渴、衣着过冷或过热、尿布潮湿、臀部或腋下皮肤糜烂、湿疹搔痒或虫咬等原因就会引起婴幼儿不适。此时婴幼儿表达要求和痛苦的主要方式就是啼哭。当不适因素解除后,婴幼儿就能及时止啼。以上所述这些还不属于病态。 临床上,小儿夜啼的常见原因主要有脾胃虚寒、心火上炎、惊恐伤神、食...

  • 小儿泄泻用以敷脐处方

    小儿泄泻用以敷脐处方

    熟料五积散出自《医学入门》卷八。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恶寒,拘急,呕吐腹痛;及伤寒发热,头痛恶风,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并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酸疼;及妇人经脉不调及腹痛带下。余变而用之于敷脐治疗小儿冬月泻泄,常收到良好和效果。 处方:白芷30克,川芎30克,芍药30克,甘草30克,茯苓30克,当归30克,肉桂30克,陈皮60克,麻黄60克,厚朴40克,干姜40克,桔梗10克,枳壳50克,半夏20克,苍术70克。上药除白芷、肉桂2味外,余13味,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桂、芷,用高压粉碎机微打成粗...

  • 钩虫病中医偏方

    钩虫病中医偏方

    钩虫病,也有叫做“桑叶黄”,“懒黄病”或“黄胖病” 的。多由于钩虫的幼虫由皮肤钻入人体所致。当人们赤脚在 菜园、桑园或果园等粪地上工作时,如被钩虫幼虫侵入,当 天晚上足部皮肤即发奇痒,接着出现红斑。搔痒时,红斑逐 渐突起,形成小水泡,甚至破溃化脓,随即出现喉痒,咳嗽, 吐痰或痰中带有血丝。经过五至六星期后,就会出现上腹部 不适,或感疼痛。大便一时秘结,一时泄泻,有时夹有血丝 或不消化食物。面色苍白,眼白有紫色云斑,一身浮肿带土 黄色。 本病后...

  • 小儿睡惊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睡惊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睡惊症是指在深睡眠期(或称非快速动眼 睡眠, NREM) 的第Ⅲ、 Ⅳ期, 儿童突然发出尖叫或呼 喊, 伴有惊恐表情、 自主神经症状和不自主的动作行 为表现的一种病症 [1-2] , 在中医被称为 “夜惊” , 对于 它的描述散在见于 “不寐” “夜啼” “客仵” 等疾病 范畴之中 [3] 。 本病常为家长所忽视, 认为只是亚健康 的一种表现。 但是长期而持续的睡眠障碍有可能会 造成严重后果, 逐渐发展为儿童明显的行...

  • 绦虫病怎么治 中药处方

    绦虫病怎么治 中药处方

    绦虫病,又叫做“寸白虫”病。多因为吃了染有绦虫幼叭的生牛肉,生猪肉或生羊肉而引起的。它的症状是从大便中排出约1寸长、一片一片的白色虫体为特征。它排出肛门时,在肛门周围能作短时间的活动,使病人感到瘙痒,不舒服。病轻的一般没有什么症状,病重的就会感到腹部隐隐作 痛,大便时干时稀,有时恶心,有时呕吐,饭后腹中胀闷, 消化不良,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日子久了就会出现 身体消瘦,面色萎黄,脚手无力等症。舌质淡红,脉细无力。 治疗宜以驱虫为主,佐以调补脾胃。 处方 (1)槟榔30~60克 水煎...

  • 厌食方八

    厌食方八

    蚕豆500克,红糖适量。将蚕豆用水浸泡后,去壳晒干,磨粉(或磨浆过滤后,晒干),即成。每服30--60克,加红糖适量,冲入热水调匀食。本方适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不下等所致的厌食症。...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厌食
  • 小儿厌食症 内外合治方

    小儿厌食症 内外合治方

    侗医认为小儿厌食症多为饮食内滞,脾失健运所致。治疗上以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为主。内服药中,西洋参甘苦微寒,气阴双补;松苓健脾渗湿、益气安神;穿山龙、坝朵扁、莲子、芡实补脾和中固肠;芹蜡花消食健脾理气止痛;使君子驱虫消积;焦三仙化食助胃;槟榔下气消食、宽气除胀。外敷药中,胡黄连除疳热;雷档丢理气开郁、温肾阳;草入木燥湿健脾;芒硝沉降善消、化积消食。诸药组方具有健脾燥湿、行气消滞的作用。 外敷雷连散:胡黄连、雷档丢、槟榔、草人木、芒硝,按一定比例共碾为细末,用时以热水和醋调成膏状,取蚕豆大小药丸置于伤湿止痛膏中敷于脐部,...

  •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2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2

    乌梅30克、川楝子15克、槟榔15克,花椒10克,上为基本方。偏寒者加附子、桂枝各6克,细辛3克,干姜3克;偏热者加栀子20克,黄莲、黄柏各9克。用法:水煎服,急性期一昼夜服2-3剂;...

  • 治疗夜啼的偏方7

    治疗夜啼的偏方7

    鎮心丸,治小兒驚百病,鎮心氣方o銀屑(十二銖)﹑水銀(二十銖)﹑牛黃(六銖)﹑大黃(六分)茯苓(三分)﹑茯右十六味,先以水銀和銀屑如泥,別治諸藥和丸,三歲兒如麻子二丸,隨兒大小增之,一方無牛黃一味o...

  • 治疗小儿遗尿方

    治疗小儿遗尿方

    猪小肚1个,洗净备用,将茯苓、桂圆肉各30克,研末,装入猪小肚内,入锅以文火蒸3小时,每晚临睡前1小时吃适量猪小肚。适用于小儿遗尿。...

  • 夜啼方二

    夜啼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精品偏方 2024-03-08 16 0 夜啼
  •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2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2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 治疗夜啼的偏方20

    治疗夜啼的偏方20

    治小兒驚啼方o取雞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o...

  • 治疗夜啼的偏方3

    治疗夜啼的偏方3

    治少小中風,狀如欲絕湯方o大黃﹑牡蠣﹑龍骨﹑栝蔞根﹑甘草o桂心(各十二銖)﹑赤石脂﹑寒水石(各六銖)o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一升內藥重半兩,煮再沸,絞去滓,半歲兒服如雞子大?大兒盡服,入口中即愈,汗出粉之,藥無毒可服,日二,有熱加大黃,不汗,加麻黃,無寒水石,朴消代之o...

  • 治小儿遗尿 痢疾脱肛2方

    治小儿遗尿 痢疾脱肛2方

    治小儿遗尿单方 处方与用法:补骨脂5 克,红枣15克,猪膀胱1 个。共加水炖至肉烂,饮汤吃肉,每周2次。 功效:补肾止遗,主治小儿遗尿症,多3—6次痊愈。 (寒文昌) 治小儿痢疾脱肛方 处方与用法:黄连 5克,槐花10克,灸黄芪20克,升麻5克,秦皮5克,太了参15克,白头翁5克,藿香5 克,木香3克(后下)。水煎服,日1剂,5天为 1个疗程。 功效:补气升提,清热利漫,主治小儿痢疾,脱肛不能自动回纳,舌红苔腻,脉数等。 (宫建平)...

  • 治小儿腹痛中医方

    治小儿腹痛中医方

      焉某,男,12岁。患儿因上课时感腹痛剧烈,在家长带领下来诊。   刻诊:形体瘦削,表情痛苦;触诊:腹软,腹部广泛压痛,以下腹部为甚,无反跳痛。舌淡红苔白干厚,边有齿痕,舌中心有黄苔。脉弦急。   经询问家长,该患儿2天未解大便,平素便秘,不思饮食,时有腹痛腹胀。故断为脾约之证,燥屎内结,腑气不通。   组方:党参10克,沙参15克,生地20克,石斛15克,枳壳10克,大黄6克(后下),玄明粉5克(烊化),厚朴3克,木香3克,生甘草3克。3剂,水煎服,日1剂,日服3次。   并嘱:如果大便次数...

  • 小儿遗尿中药敷脐二方

    小儿遗尿中药敷脐二方

    小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小便经常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俗称“尿床”。采用中药敷穴位治疗小儿遗尿效果不错,现提供二方。 1. 麻黄34g,益智仁17g,肉桂17g,五倍子17g,五味子17g。共研细末混合均匀,每次取10g,临睡前用食醋调成糊状备用。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脐部,再放入调好的药糊,用塑料布覆盖,外包纱布,胶布固定即可。24小时取下。间隔24小时再如法敷用,连敷4次之后,隔1周敷脐2次,时间同前,连续2周以巩固疗效。若患儿少气自汗加党参;畏寒肢冷加附子。在治愈(36...

  • 主治小儿肠虫证 张士卿验方详解

    主治小儿肠虫证 张士卿验方详解

    张士卿,男,1945年生,医学硕士,教授,主任中医师,首批甘肃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院长,现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中医儿科杂志》主编,出版《王伯岳儿科临床经验集》《于己百临床经验集》等论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组成:乌梅10克,花椒3克,细辛3克,槟榔6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胡黄连3克,炒白芍15克,炒使君子10克,...

  • 小儿腹泻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

    小儿腹泻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

    自拟葛根止泻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湿热型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小儿腹泻的发生与季节变化、病毒及细菌感染有密切联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状态异常、排便次数过多,并伴随恶心、发热、呕吐及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小儿脏器功能及免疫力尚不健全,对外来致病菌的抵抗力较弱,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继发感染性疾病[2]。蒙脱石散是临床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物,可在肠黏膜表层形成屏障,从而阻止病原菌的繁殖与扩散。中医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具有多靶向、多层次的治疗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拟葛根止泻汤联合蒙脱...

  • 治小儿遗尿单方

    治小儿遗尿单方

    方药:山药20克,益智仁、桑螵蛸、山茱萸各10克,五味子6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炙麻黄2克。 加减:怕冷加桂枝3克,食欲不振加鸡内金10克,倦怠体弱加党参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5天为1疗程。 主治:小儿遗尿。疗效: 治疗106例,治愈97例(其中1疗程治愈87例,2疗程10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2%。...

  • 小儿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和肌肉松弛,易惊、多汗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乳食失调,复感疾病,调护失宜,日光不足,以致脾肾虚损,骨质柔弱或畸形。临床常用的治疗小儿佝偻病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 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吃肝喝汤。一剂可分1顿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 本方适用于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小儿佝偻病...

  • 治疗夜啼的偏方2

    治疗夜啼的偏方2

    蝉蜕16个。 制用法:将蝉蜕去翅、头、足,洗净泥土,水煎服,日1剂。 疗效:1剂见效,3剂后不再复发。...

  • 治小儿尿频方

    治小儿尿频方

    处方与用法:川木瓜(中药店有售)100克,用米酒浸泡10天后,每次取10克.水煎服。 功效:养肝舒筋,治小儿尿频、尿急,但不痛,检查无细菌感染征象者。患儿一般素体虚弱,畏寒怕风,尿清,苔薄。...

  • 佝偻病方五

    佝偻病方五

    龟板(即乌龟的腹部甲壳)若干。将龟板用清水浸泡3日,但需每天换水。刮去污垢,放入砂锅内,加多量的水用文火煮,每天煮8—10小时,连煮3天,取出晒干,碾为细末。每次1克,每日2—3次,开水吞服。本方能有效地防治小儿佝偻病。...

  • 宝妈们揪心的是秋季腹泻开始了 简易的食疗方

    宝妈们揪心的是秋季腹泻开始了 简易的食疗方

    秋风渐起,终于摆脱了炎炎夏日,但让宝妈们揪心的是秋季腹泻开始了。秋季腹泻初期可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呕吐、腹痛等症状,约一天后,患儿出现腹泻,轻的每天5~6次,重的每天10~20次,呈蛋花水样便,病程可以用一句形象的话概括:“呕吐一天,稀里哗啦三五天。”由于频繁腹泻及呕吐、食欲低下,患儿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更甚者可合并中毒性脑病、心肌炎等,着实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下面,我们将教会家长如何“解忧”。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