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105页
-
盗汗 中药用自拟方定志止汗饮加减
女性更年期: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更年期综合症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女性更年期一般在45—55岁,其中15-25%的妇女无明显异常感觉,75-85%的妇女可出现或轻或重或多或少的临床症状,但只有15%的人因症状严重需要治疗。各人就诊的症状不一,但涉及到身体各个系统,故称为更年期综合症。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生殖系统功能失调可出现月经周期及经期不规则直至完全停止,月经量改变;阴道分泌物减少,干枯,瘙痒等不适;性欲减退,性生活困难,...
-
小儿神经性尿频用单味首乌方
何首乌 中文别名 :首乌、夜交藤、赤首乌、铁秤砣、红内消、首乌藤,野苗、交藤、交茎、夜合、地精、桃柳籐、赤葛,九真藤、芮草、蛇草、陈知白、马肝石、九真藤、疮帚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王豪点评:何首乌性微温,味苦、甘、涩、主要功效是补肝肾、益精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何首乌具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有抗过敏的效果。服用该药可缓解尿酸对患儿膀胱三角区神经组织的刺激,因而可缓解患儿尿频、尿急等症状。 神经性尿频属于中医“淋证”(气淋)的范畴。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治疗该病的特效方法。近年来,...
-
自幼患汗闭证,烦热不汗出,中药治方
李某,女,17岁,湖南株洲人,因烦热,不汗出16年入院。 首诊:2013.05.24 患者自幼患汗闭证,暑天烦热难忍,皮肤灼热、干燥、粗糙,低热,口干,肢体麻木,甚则疼痛,食纳可,小便不黄,大便一日一行,质软。在西医院诊断为鱼鳞病,经中西治疗无效,长期使用润肤膏外涂。体查:颜面潮红,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双下肢可见密集红色皮疹,摸之碍手,皮温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证属肺热亢盛,腠理闭塞。 桑白皮10g 地骨皮10g 茯苓10g 甘草3g 黄芩9g 玄参10g 天花粉10g 石膏20g 葛根30g 石斛1...
-
小儿夜啼治疗经验和方法
编者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应麟,擅治小儿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尤对小儿肝炎、小儿多动症、小儿癫痫、小儿皮肤病的治疗拥有独特的治疗经验和方法。本版今起将分4部分介绍其临证经验。 小儿夜啼多为日间精神如常,入夜则惊哭啼闹不安,食欲欠佳,大便偏干。素有脾寒、心热、惊骇等致病之说,治疗有别。 笔者在诊疗时,不论其为寒、为热、为惊、为滞,概从肝、胃、肠人手用药治疗,总可见效。治小儿夜啼,取昼鸣夜息之意,应用钩藤10克,清热平肝;蝉衣3克,散风解痉;木香3克,温中和胃,下气宽中;槟榔...
-
开腠发汗 方药:麻黄汤
郭某某,女,24岁。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曾查血沉25mm/h,其他如白细胞和基础代谢均正常。注射卡那霉素后,热暂退,但始终呈间歇性发作。自1978年初以后,每日皆发热2次,体温在37.5℃上下。虽经治疗,未愈。1979年3月来诊,按太阳伤寒证发热论治,两诊热退。 1976年3月1日初诊:晨起自觉畏寒发热,测体温37.4℃,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
-
婴幼儿夜间烦躁哭闹不睡 中医治方
张炜,男,1962年出生,主任医师,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南阳张仲景医院业务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1985年8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儿科工作37年,潜心于仲景学术研究,致力于中医儿科经方临床应用研究。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黄连、黄芩、白芍、炙甘草各2~3g,生龙牡各6~9g,甜叶菊0.5g。(此为中药颗粒剂1剂之量。体重3kg用2g,体重5kg用3g,可视婴幼儿体重、月龄、病情增减。)...
-
治小儿尿布疹 遗尿方
小儿尿布疹方一:葛根苓连汤加味葛根、连翘各5克,黄苓、甘草、茯苓各3克,黄连2克,大黄1克。每日1剂,水煎50毫升,分4次服。 小儿尿布疹方二:小米清汤取小米50克放入1000毫升水中,用小火煮至小米烂即可,取上层清汤备用(待温,以不烫皮肤为宜)。取消毒棉球蘸米汤涂患处,涂后局部撒一层滑石粉即可,每日3-4次,以愈为度。 小儿尿布疹方三:二妙散加味苍术、黄柏、牛膝、茵陈、知母、白鲜皮、白矾各10克,苦参30克,土茯苓、地肤子、金银花各20克。将上述诸药加水煎至200毫升,待药液冷却后,用洗净的旧软布叠为4层,用药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