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 第4页
-
下肢痿软无力 遂以逍遥散立方加减
2011年初冬季节,一个34岁的张姓女子,因下肢软弱无力,由家人搀扶前来就诊。患者诉其半月前与人恚怒争吵后,渐感下肢麻木无力,两腿发软,不能步履行走,甚则站立也难。病后急送医院,经神经内科全面检查,诊断为癔病性瘫痪。经服中西药,效果难显。 笔者见患者下肢痿软无力,触之无疼痛感,双手颤动,易惊,精神不振,面色晦暗。饮食二便尚正常。舌边红,苔薄微腻,脉弦细。思此病起于情志不遂,必与肝郁有关。 观前医遍用补气益血及养肝肾之品未果,遂以逍遥散立方加减:当归、炒白芍、柴胡、焦白术、龙骨、牡蛎、珍珠母、...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陈可冀主张瘀毒并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老年人,是全身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在下肢的局部表现,可见下肢麻木、疲乏、疼痛、间歇性跛行,甚至肢端溃疡、坏死等。陈可冀院士治疗本病,主张通补兼施、寒温并用、瘀毒并治。 稳定期以益气活血化浊为常法,随证施治。他认为老年人罹患本病,多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痰结、蕴毒化热为标。 对稳定期证见患肢发凉、怕冷、酸麻、间歇性跛行者,常以益气活血化浊为基本大法,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减。 方药如:黄芪、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丹参、赤芍、地龙、金银花、玄参、藿香、佩兰等。痰湿较重者,可...
-
治脚气 下肢溃疡三验方
治脚气肿胀验方 千金藤根15 克,三白草根15克,五加皮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 剂,7天为1疗程。 (睡莲) 治下肢溃疡验方 珍珠粉、三七粉、枯矾粉、青黛粉各10克,龙骨粉15 克,冰片6克,共为极细末;用药前用淡盐温开水洗去创面污物,将药末撒于创面,用纱布包扎,每天1换。一般连用 5~7天,新肉芽生长,用药15天,结痂而愈。 (郭光) 治结核性胸膜炎验方 十大功劳 30 克,矮地茶30克,百部120克,共研成细末,加蜂蜜制成丸,每丸重15克,每次1丸,每日3 次,温开水送服。 (灵光)...
-
下肢静脉炎 冠心病心绞痛 用活络效灵丹
活络效灵丹源自于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书载:“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痛臂痛,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淹瘀。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5钱。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腿疼加牛膝;臂痛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痛,加生桃仁、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牛蒡子。”余在临证中加味使用,治疗多种疾病皆有效验。 下肢静脉炎 方药:当归、丹参、制乳香...
-
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 防范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下肢,很多患者对其症状不是很熟悉,以致误诊或延误诊断。一般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以下表现: 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博快。 3、后期血栓吸收机化,常遗留静脉机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4、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
-
消渴糖尿病,消瘦伴下肢刺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马某某,男,36岁,住址: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平和镇 主诉:消瘦伴左边下肢刺痛1月余 现病史:缘患者1月前呈现左边下肢刺痛,稍有口干,夜尿增多,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12.78mmol/L,尿常规:葡萄糖:3+,尿蛋白质:+-,尿隐血:2+;血常规未见显着反常;左边下肢动静脉彩超未见显着反常;脊柱核磁共振:L3/4,L4/5,L5/S1椎间盘轻度膨出,腰椎退行性变;予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甲钴胺口服。患者返家后未准时服药,左下肢痛苦未见缓解,消瘦显着,前来我院就诊,查骨盆及髋关节DR:...
-
治下肢慢性溃疡 糖尿病趾端坏死方
糖尿病趾端坏死治方 1.生黄芪32克.皂角刺、当归各18克。炮甲5克,川芎、苍术、知母、牛膝各12克.葛根 24克。水煎服.每日1 剂.本方可随症加减。 2.黄芪150克.金银花120克。生附片、桂枝、苦参各50克,乳香、没药、红花、桃仁各3() 克.甘草24克。上药加水适量.文火煮沸半小时,取液置木桶中。待温,浸患足至膝部,每次浸泡半小时.每晚临睡前浸泡1次.每剂使用 2日.3剂为1个疗程。 3.川芎、川椒各15 克。丁香、红花、小茴香各10克,藿香、当归、独活各15克,桂枝、艾叶各24克。此方可内服可外洗...
-
下肢静脉曲张中药汤剂煎汤放凉以后泡洗
很多养生节目和书籍都会推荐观众(读者)泡脚,这种疗法简单易行,在家就可以轻松操作,睡前泡脚也确实能够解乏,改善睡眠。有老话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这样一种便宜方便的养生方式在人群中有多受推崇。对于大部分离开家在外的吃土少年,在冷冰冰的冬天接一盆热热的温水把双脚泡得暖呼呼的再钻进被窝,简直不能更幸福~~ 但是也有一些人群是不适合泡脚的,比如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指病变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者,其病变范围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绝大多数病人都发生在...
-
中药外洗巧治下肢动脉硬化
痰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见 患肢肿胀、顽麻、疼痛、发凉,间歇性跛 行,皮色暗滞或见核硬结,肌肤甲错,头 晕头重,胸闷脘痞,食欲不振,泛吐痰涎, 久病而形体不瘦,舌胖色暗,或见瘀斑, 苔白腻,脉沉弦滑,趺阳脉、太溪脉搏动 微弱或消失。临床用中药外洗疗效好。 治疗方法 川芎、当归、金银花、生蒲黄、姜黄、 地龙、五灵脂、香附、秦艽各10克,艾叶、 红花各20克,鸡血藤、虎杖、大黄、瓜蒌、 石菖蒲各30克。将上药煎煮取汁3000 毫升,放入足浴盆中,加入适量温水。水 温保持在35。45~C之间,水位以浸泡至膝 以下...
-
陈淑长运用清肝芦荟丸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验
下肢静脉曲张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生于大隐静脉,也可以在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同时发病。该病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怒张,容易疲劳,可伴下肢沉胀、水肿,夜间小腿抽筋,皮肤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湿疹、溃疡。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浅静脉内压力升高,导致浅静脉壁扩张,近端静脉瓣闭锁不全,以致血液倒流,又逐渐破坏远端静脉瓣膜形成的[1]。有家族病史、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及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 陈淑长,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第4、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
四味健步汤加味治下肢静脉血栓一则
毛某,男,51岁。2004年11月底因左腿肿痛确诊为左下肢静脉血栓,血栓长度20cm,曾在当地住院治疗。医生欲手术去栓,患者畏惧手术,但用静脉抗栓治疗无效。希望服用中药试试。 2005年5月21日开始服用如下汤方:桂枝10g,肉桂5g,茯苓15g,桃仁12g,丹皮10g,赤芍15g,白芍15g,怀牛膝30g,丹参12g,石斛20g,红花10g。服用两月,复查B超下肢静脉血栓已消失。 静脉血栓绝大多部分发生在下肢,而且多为左下肢,患肢肿胀、增粗、疼痛,发病迅速。其并发症肺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美...
-
基于《外科正宗·脱疽论》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辨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外周动脉疾病。该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ASO患者多达2亿,且发病率和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该病属中医“脱疽”范畴,又称为脉痹、脱骨疽、脱痈、脱骨疔、脚疽等。我国对于脱疽的认识历史悠久。早期医家认为,该病属中医内科“痹证”范畴,故称为“脉痹”,后期中医外科医家认为该...
-
路志正治疗眩晕,耳鸣和下肢慢性溃疡医案三则
路志正学术以经典为宗,学兼各家,既不泥古,亦不废今,宗《伤寒论》而不囿于伤寒方,宗温病学说而不泥于四时温病,治伤寒、温病于一炉,而对清代叶、薛、吴、王等诸家的温病学说尤为服膺,并颇有心得。对汉以下的学术流派也勤求博采,撷英咀华,毫无偏见。尤其受李东垣、叶天士影响最深,最重脾胃,结合当今社会和人们的饮食起居情况,提出了湿邪常在,不独南方多见,北方亦多湿邪的观点。反对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主张对历代名家医著和临证经验,要融会贯通,验之临床,并加以发展,反对脱离实际,奢谈理论。临床诊病细致入微,常常灵活运用各家学说经验治疗...
-
辨治颜面及下肢浮肿5个月
潘某,女,40岁。1996年12月21日初诊。颜面及下肢浮肿5个月。患者5个月前某日因饮食不慎,突然发热、腹泻,给予抗生素后热退、泻止,但又出现肉眼血尿及浮肿,后入西安某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经化验检查,尿常规:隐血+++;血β2-MG4406μg/L;肾穿刺病理活检示:肾组织,18个肾小球中5/18全球性硬化,硬化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轻到重度增生,肾小管灶状萎缩。免疫荧光:lgM+。诊断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球硬化。给予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片等,治疗5个月,浮肿略减轻,余症如前。查:患者面...
-
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
患者宋某,男,48岁。2009年10月23日初诊。 左下肢间歇性跛行3个月,在某医院查下肢动脉彩超示:左侧腘窝动脉闭塞。腰椎CT:未见异常。给予口服“脉之灵”并静点头孢类消炎药和改善循环类中药“银杏达莫”2个疗程,症状无减轻,患者行走疼痛反而逐渐加重。就诊时症见:行走50~100米即出现左下肢腘窝憋胀疼痛、左小腿疼痛,停止行走休息几分钟后疼痛逐渐缓解,进食可,口干喜饮,饮水较多,夜间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脉沉。查双下肢无浮肿,腘动脉、足背动脉未能触...
-
治下肢静脉栓塞方
方药:黄苠30克,赤芍、薏苡仁、丹参、川牛膝、地龙各15克,当归、桃仁、丹皮、水蛭各10克,川芎、红花各 6克。加减:偏热者加知母、丝瓜络各 10克;偏寒者加桂枝10克;夹湿者加苍术、防己各10克;纳呆加鸡内金10 克,炒麦芽15克;气血虚弱明显者酌加党参、熟地各15克,枸杞子、白术、杜仲各10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下肢静脉栓塞。 疗效:治疗1疗程后,32例中,治愈5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行走);显效11例(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长时间行走后自觉患侧略有肿感,但无肿痛,休...
-
温阳法治疗下肢发冷案
编者按: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原院长李恩宽教授,对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多有研究阐发,临证之时,辨证准确,治法精当,大剂量运用附子、肉桂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其学生总结其医案3则,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 李某,女,78岁。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发冷一年余,伴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喜热饮,饮后则感舒适,有慢性咽炎病史,二便调,舌淡苔薄,脉弦细。九制附片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20克,肉桂20克,桂枝20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出汗,量少,口苦等上部不适减轻,怕风...
-
刘启廷教授在临床中善用鸡鸣散治疗下肢浮肿症
鸡鸣散具有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功效,主治脚气病。症见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用索悬吊,叫声不绝,筋脉肿大。所谓“鸡鸣”,是指服药时间。五更鸡鸣乃阳升之时,取阳升阴降之意。方药组成:槟榔7枚,陈皮、木瓜各1两,吴茱萸2钱,桔梗半两,生姜(和皮)半两,紫苏茎叶3钱。原方用法:上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三大碗,慢火煎,留一碗半,去滓;用水二碗,煎滓取一小碗,两次以煎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
-
下肢水肿 辨方证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
高某,女,42岁,2014年9月2日首诊。双下肢水肿1月,劳累后加重,自汗、盗汗,肩膀和膝盖发凉,手足心稍热,月经量少,口苦,平时口不干,吃东西时觉口干,纳可,小便不频,大便二日一行,苔白,脉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12mmol/L左右。 辨证:导师冯世纶教授云:从病性来看,患者口苦、吃东西口干、盗汗、手足心热,属于上热之象;肩膀膝关节发凉,属于下寒之象,病性寒热错杂;从病位来看,无明显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等太阴之象,无头项强痛而恶寒等表证,依据排除法,结合口苦为半表半里热郁之象,当在半表...
-
治疗下肢无力予静顺汤原方
静顺汤治疗下肢无力 李某,女,1969年11月11日出生。 2018年3月12日就诊。主诉:左下肢畏寒无力,走路跛行三天。去年11月底,因在寒冷处久坐,起立时突然感觉左下肢无力,欲摔倒,经人搀扶行走约5分钟,回家温水足浴后渐缓解。之后每遇气温寒冷变化时即感左下肢无力,偶有头晕感。三天前,又因气温突然变冷,左下肢畏寒无力,走路跛行,三天来不见好转。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示:双侧侧脑室周围内多发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可能性大;腰椎核磁共振检查示:腰椎退行性病变,余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多发性硬化?脑栓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