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月 第36页

月 第36页

  • 李素娟刘志超治月经不调方

    李素娟刘志超治月经不调方

    名医治月经不调(血分热盛)方 处方:丹皮、黄柏各12克,茯苓20克,地骨皮 15克,青蒿、白芍、玄参、竹叶各10克,山栀子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涮经。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中医辨证属血分热盛型。症见月经先期,或月经量多,颜色鲜红或紫黯,质黏稠,面色红赤,口干渴,喜冷饮,急躁易怒,或有鼻出血,尿黄或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创方者:李素娟 刘志超 名医治月经不调(血寒凝滞)方 处方:当归、党参各15克,川芎、川牛膝、于姜、甘草各10克,肉桂6...

  • 主治女性月经量少 经期后错 补元阴方

    主治女性月经量少 经期后错 补元阴方

    张士舜,男,1939年生,主任中医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河北省名中医,首届石家庄市名中医,196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中医治疗肿瘤53年,首倡“三辨治癌”理论,获显著疗效。 组方:当归30克,益母草30克,菟丝子30克,女贞子30克,沙苑子10克,蛇床子10克。 功用:补血活血,补肾调经。 主治:用于女性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烦躁易怒,心情郁闷,腰酸背楚,有胡须,体...

  • 中医辨治月经先期

    中医辨治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是妇女月经周期紊乱之一,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几天行一次经者,亦称之“经早”、“经水超前”、“经期超前”等。月经先期的主要病因是气虚和血热,其中血热又分实热、肝郁化热及虚热三种。气虚则冲任失固;血热扰动血海不宁,以致月经先期而至。月经先期的辨证,必须根据月经量多少、经色、经质,以及伴随症状、舌脉全面分析。   气虚   月经提前,经量增多,色淡质稀。伴有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或小腹空坠,脉虚弱,舌质淡,苔薄白。   ...

  • 月经不调用中医辨证治疗 疗效不错

    月经不调用中医辨证治疗 疗效不错

    月经不调主要是指月经周期,持续时间,月经色、量、质发生异常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主要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过少,经期延长、崩漏等,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不错。 月经过多:月经量明显增多,而周期正常者称“月经过多”,一般月经以30-80毫升为适宜,超过100毫升者为月经过多。 气虚月经量多,色淡红,质清晰;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坠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方药:人参、白术、升麻、地骨皮各10克,黄芪、海螵蛸、续断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 月经病方二

    月经病方二

    人参10克,净乌骨鸡1只,精盐少许。人参浸软切片,装人鸡腹,放入砂锅内,加盐、隔水炖煮至鸡烂熟,食肉饮汤,日2--3次。本方尤宜于气虚月经先期、质清稀等症。...

  • 食疗调理月经“综合症”

    食疗调理月经“综合症”

      月经期间,一些女性会伴有头痛、水肿、腹痛等情况,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主治医师申莉华向读者推荐了一些调理方法。      经期“感冒”可服黄芪汤   经期有发热、鼻塞、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情况,随着月经结束而自动消失,中医认为是“妇人伤寒”,可以服用黄芪汤。具体做法是用生黄芪10~30克(从量少逐渐增多),先用2000毫升的清水浸泡30分钟,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个小时,直到药汁浓缩到50毫升左右取出服用。一日一次,清晨空腹食用效果更好,服用时间...

  • 治习惯性便秘伴月经不调6年方

    治习惯性便秘伴月经不调6年方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是调和肝脾的名方,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作用。临床上用来治疗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脉弦之阳郁厥逆证;还可治疗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之肝脾不和证,方证相应,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经方的普及和推广,四逆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在临证中用四逆散加味来治疗顽固性便秘,疗效明显,其典型病例如下:   赵某,女,34岁,习惯性便秘伴月经不调6年。   患者平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四肢常感酸麻胀重,冬日肢冷明显,夏日手足心汗大。大便...

  • 无明显诱因闭经6个月 验方治之

    无明显诱因闭经6个月 验方治之

    彭某,女,32岁,已婚,2006年1 月16日初诊。患者自述月经一直有 规律,颜色、质、量均正常,末次月经 2005年7月15日,而后无明显诱因闭经6个月,每月中旬均有腰酸、下 腹部坠胀等症状,手足心发热,睡眠、 饮食、大小便均正常。诊见舌质红,舌 苔薄黄,脉细弦。笔者辨证为阴虚火 旺,热灼血瘀。治宜活血通经,引血下 行。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赤芍、白 芍、生地、熟地各15克,当归、桃仁、 红花、泽兰、茺蔚子、川牛膝、牡丹皮、 刘寄奴各10克。5剂,水煎2次合并 药液,分2次服用,每曰l剂。 二诊:服药5剂后,...

  • 月经不调 分类调理

    月经不调 分类调理

      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各种原因,月经不调的女性越来越多,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主治医师申莉华向读者介绍如何调理月经。      什么才是正常月经?   申莉华说,月经期间,每天75毫升左右,每个月五六天,一个月用一包卫生巾(20片装),这是正常的月经量。月经量每次超过100毫升,一个月要用两三包卫生巾(20片装),就是过量,月经过量,容易引起早衰。而低于30毫升,只来两三天就结束,表明体内的邪气无法正常排泄,体内邪气多,也容易引起各种疾病。      月经提前或是气虚和血热   月经提前...

  • 补肾活血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

    补肾活血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

    患者,女,23岁,未婚。3月28日首诊,主诉月经量少半年。既往月经规律,周期28—30天,经期 4~5天,量中色暗红,无血块。自半年前行人流术至今,经量明显减少,约为原量的仍。末次月经3月24 日,量极少,色黯,2天即净,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紫黯有小瘀点,苔薄白。脉细涩。妇检及阴超无异常。辨证属肾虚血瘀。治宜补肾养血,活血调经。 正值月经第5天,予口服补肾养血汤,方药组成: 杜仲 15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2克,川续断10克,全当归10克,熟地20克,山药10克,党参15克,白术 10克,白芍1...

  • 理顺月经周期 月月顺茶

    理顺月经周期 月月顺茶

      预防女性经期延迟,应避免经期过度劳累,作息正常,平时尽量不熬夜,饮食可吃核桃、黑芝麻、黑豆等补肾气,小米、山药、秋葵、四神汤补脾气,玫瑰花茶、佛手柑茶、乌梅汁、洛神花茶、决明子茶等疏通肝气。   药膳:核桃参须凤爪汤   材料:准备核桃仁30克、参须10克、鸡爪8~10支、红枣5颗、干香菇5朵、生姜5片。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瓷锅内,加水,水面应高过食材5公分左右。大火烧开后转文火炖煮50分钟,加入少许盐、胡椒即可。   功效:此方参须、红枣可补脾补气血,凤爪补肝并有天然胶原蛋白...

  • 月经淋沥不止3月余 验方

    月经淋沥不止3月余 验方

    董某某,女,18岁。2007年8月20日来诊。月经淋沥不止3月余,血色淡红,小腹坠胀,大便时溏,神疲倦怠,面色白光白,舌质淡白,苔白滑,脉沉细。曾服归脾汤、逍遥散等方均不甚理想,至今仍见经血漏而不止,即改投温经止血,补肾固经之《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服药10余剂,经血渐止,停药数日后,经血来潮,经后仍漏不止。 2008年1月14日再诊,细思前所用方,虽脾肾双补,温经止血,仍未十分见功。记得曾拜读安徽名医龚士澄《临证方药运用心得》一书,中有“补中益气汤加黄芩炭、仙鹤草、乌贼骨方治疗漏经”一证,...

  • 阴道出血1月 加减四物汤立方

    阴道出血1月 加减四物汤立方

      邓某,女,25岁,2009年3月10日初诊。   主诉:阴道出血1月,加重2天。患者新婚后月经来潮,延日不止,已1月余,经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均无异常,曾服多种中西药效不佳。近2天血下暗红,时断时止,渐成崩漏之势,少腹不适伴腰酸,面色无华,舌淡红脉细弱。   辨证:脾肾双亏,血不归经,加减四物汤立方。   组方:当归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0克,熟地30克,芥穗炭5克,山茱萸12克,川断6克,焦白术15克,生黄芪18克,升麻6克,海螵蛸10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

  • 治月经失调民间方

    治月经失调民间方

    处方与用法:棉花子250克,焙黄研末,分成14包。每日1包,红糖水送服。 功效:补益气血,补肾调经.治妇女月经失调,超前或退后,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失眠健忘,脉沉细无力者。...

  • 月经不调按摩奏效

    月经不调按摩奏效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如精神因素、劳累过度、生活规律改变、饮食改变、环境改变、寒冷刺激、使用激素等。中医认为,本病与。肾、肝、脾三脏有密切关系,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冲任不固有关。 预备式平卧床上,双目微闭,呼吸调匀,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轻轻放在下腹部,静卧1~3分钟。 按摩下腹左手掌心叠放存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适当用力按顺时针、逆时针作环形按摩l~3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可益气壮阳,交通心肾。 按摩脐周左手掌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肚脐下,适当用力按顺时针绕脐周摩腹部...

  • 月经过少治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

    月经过少治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

      赵某,女,40岁,家庭妇女,其夫经商,2013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近两年自诉与其夫不睦,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常感心烦易怒,月经不规律,经量减少,行经只一日,无血块,伴腹痛腰痛。面部渐生色斑、丘疹,有咽部阻塞感,时有口苦。自言情绪暴躁易怒,多疑伤感,胸闷喜叹息,乏力,便溏。舌质淡,苔白,舌边见齿痕,脉沉细。   处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杭芍10克,桃仁6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怀牛膝10克,川断10克,狗脊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嘱多户外运动...

  • 月经先期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好

    月经先期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好

    月经先期证又叫经期超前证、经早证、经行先期证。是指妇女月经周期至少连续两次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六、十七天潮者。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好。 肝气郁结型:症见月经提前,经行腹痛,经前乳房胀痛、常伴有情志抑郁,胸闷不舒,善太息,胸胁胀痛或窜痛,嗳气,头痛,失眠,烦躁,下腹胀闷不适,或咽间有异物感,舌苔薄自,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药:柴胡、菊花、茯苓、厚朴、枳壳、白芍、香附、青皮、陈皮、合欢皮、夜交藤、山楂、鸡内金、神曲、当归、丹参、旋复花各15克,半夏、川芎、郁金、代赭石、苍术、生姜、佛手各 lO克,甘草6克,水煎3次,合并...

  • 月经期则阴部坠胀疼痛 丹栀八味逍遥散加减

    月经期则阴部坠胀疼痛 丹栀八味逍遥散加减

      1992年5月,平遥城内潘某,24岁,中午门诊。诉其每月经期,则阴部坠胀疼痛,甚时痛如刀割,胀如坠石。经来血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常伴有胸肋、乳房胀满疼痛。其形消体瘦,烦躁易怒,经来更加情绪不畅,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多眠。察其舌淡苔白,脉沉而弦。   余诊以气滞血瘀,肝郁不舒。立方以丹栀八味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15克,炒白芍12克,云苓10克,焦白术15克,柴胡6克,薄荷5克,丹皮9克,栀子9克,香附6克,枳壳6克,川郁金9克,川牛膝10克。3剂水煎服。   患者药后有血块排出,但前阴胀痛...

  • 治月经色黄 月经挟瘀方

    治月经色黄 月经挟瘀方

    治月经色黄方 处方:天花粉9克,黄芩、白芍、当归各5克,苍术、川芎各3克,甘草2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色黄如泥,中医辨证属脾热经燥型,症见面色萎黄,肌肉消瘦,手足心烦热。 贝小倩 治月经挟瘀方 处方:当归、狗脊、续断、地榆各 12克,川芎、熟地、阿胶(烊化冲服)、茯苓各6克,肉桂3克。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3天可见效。 主治:月经挟瘀,中医辨证属血瘀型,症见经血色暗,条状或块状,小腹痛或不痛,面色青黄,不思饮食。 时璐晶...

  •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 辨治三案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 辨治三案

    ●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无论何种证型月经不调,陈宝贵常加益母草、当归二药,诚以益母草为调经要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也。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具体包括气滞、血瘀、寒袭、脏腑虚损等,病机主要是脏腑失调,气血不和,致冲任损伤。我们在辨治过程中,除时时照顾患者月经生理外,还应该行其气血,适其寒温。 陈宝贵认为,虽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对于月经不调的方药辨治,虚寒型,常用温经汤加减;气虚型常用归脾汤...

  • 摩擦“八髎”月经顺调

    摩擦“八髎”月经顺调

    病案举例:刘莉,一家大公司策划部的负责人,有名的“白领丽人”。“丽人”也有难言的“苦衷”,即近几年来,她不仅经常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心烦、乏力、食欲减退、便秘外,且常常月经不调,即每次月经来临小腹部便疼痛明显。 点评:看来,刘小姐的月经需要“通一通”了。那么,如何“通”呢?不妨自己或请家人经常摩擦“八醪穴”,亦有助于经络血脉的“通达”,明显缓解或消...

  • 治月经先期三方

    治月经先期三方

    治妇月经先期,甚至一月2次,经后身体困倦,面色萎黄,脉浮或沉细无力。 1:熟地30克,川芎5克, 白术(炒)、当归各15克,萸肉、黑荆芥穗各10克,续断、甘草各3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10剂后,加红参10克,再服10剂。 2:青蒿、丹皮各6 克,茶叶3 克,冰糖15 克。上药洗净,置茶杯中,沸水冲泡15~20 分钟。入冰糖令溶即得,不拘量,不拘时代茶饮。 3:生牡蛎30克,白芍15克,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各10克,柴胡5克。月经干净后连服5 ~7剂(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 月经期乳房的变化

    月经期乳房的变化

    月经期乳房的变化:乳腺在月经周期中随月经周期不同时期激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雌激素的水平逐渐升高,乳腺出现增殖样变化。排卵以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同时催乳素也增加到月经来潮前3-4天,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肥大,叶间和末梢导管内分泌物也增多,因此,月经前可感到乳房发胀,乳房变大,紧张而结实,甚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触痛,且有块状物触及,月经来潮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降低,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减弱,乳腺出现了复旧的变化,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减少,细胞萎缩、脱落、水肿消退,乳腺小叶,腺泡的体积缩小,这时...

  • 治月经后期方

    治月经后期方

    方药:党参、白芍、女贞子、益母草、枸杞子各12克,牛膝、当归、枳壳、白术、泽兰、川芎各10克,熟地、山药、鸡血藤、丹参各15克,香附8克。 加减:伴腰酸耳鸣,头晕等肾虚明显者改山药30克,加续断15克;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弱,血虚明显者加入炙黄芪20克,炙甘草 10克;伴小腹冷痛、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之血寒者去白芍加台乌药、香附各 10克;心烦、乳胀,小腹胀痛明显之气滞明显者加川楝子15克;体肥多痰之痰湿者去熟地加苍术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后期。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 疗效:治...

  • 辨证治疗月经过多

    辨证治疗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是妇科临床常见症和多发症,临床上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性子宫肥大、急慢性盆腔炎等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有血热、气虚、血虚、肝肾阴虚、血瘀等,治疗重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 诊断标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或经量超过100毫升,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血热迫血:月经经期第2-3天,阴道出血量多,有的高达200-400毫升;血色深红,质稠,伴血热兼证,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则:清热凉血止血,佐以益气固涩,方用丹栀逍遥散合生脉散加减:丹皮、焦栀子、生地、山...

  • 治妇女常见病月经不调

    治妇女常见病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女常见病,泛指各种原因引的月经改变,其表现为月经周期不准、超前、落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色泽紫黑或淡红,经血浓稠或稀薄等。 小方法: 1.芳香疗法 月经期间,每天用玫瑰精油、洋甘菊精油或甜杏仁精油按摩腹部和靠近腰的后背部,以促进内分泌灼平衡,从而建立月经规则。除了按摩靠近腰的后背,还可按摩腹部、大腿部等部位。此外,定期做香熏泡澡,即泡澡时加入 8-10滴精油,对缓解月经不调也很有帮助。 2.防寒 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月经期间应多穿一点衣...

  • 花草冶月经不调二方

    花草冶月经不调二方

    1.玫瑰花6克,月季花10克,益母草10克,丹参10 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2.牡丹花(以红色单层瓣者为佳)10 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可治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梁超)...

  • 月经不调6年闭经三月 辨六经辨方证用药

    月经不调6年闭经三月 辨六经辨方证用药

    李某,女,40岁,2014年5月22日初诊。 患者主诉月经不调6年,闭经三月余。患者2008年10月开始即出现月经不调,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效果,3月前出现闭经,于昨日查性激素六项:雌二醇降低,促卵泡生成素升高,遂求治于中医。刻下症见:月经不行,时感身热,盗汗出,面部双颊大片色斑,口中和,大便可,小便正常,思虑多而眠差、早醒,凌晨2点即醒,无恶寒,无腹痛,无四逆,舌暗淡苔白腻脉细。 辨六经:患者身热、盗汗,不恶寒,此为有热,即为阳也;又无头痛、身痛、恶寒等表证,亦无口干思饮、便干、尿...

  • 两款药膳适合月经周期不规则

    两款药膳适合月经周期不规则

      虽然妇女月经失调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常见的原因为气血不和。而归附杞墨鱼能补血通经,补气血土鸡汤能调补气血,这两款药膳都适合月经周期不规则的女性食用。   归附杞墨鱼   材料:准备当归3克、枸杞9克、香附3克、墨鱼身半斤、韭菜4两、米酒1大匙、盐酌量、生姜数片、橄榄油3大匙。   做法:先把香附、当归、枸杞等中药材放到锅里,然后加入2杯清水,用小火熬煮至剩约1杯后过滤备用。   把墨鱼洗干净、两面用刀切花、切成小块状,然后把韭菜洗干净、切成小段状;热锅入油,放入生姜爆香后放入墨鱼,等炒熟后加入...

  • 月经量过多崩漏 引血归经

    月经量过多崩漏 引血归经

      医云:“经者常也,月经有长度,经水有常期,其衍乎长者皆病也。”妇人月经失调者,多见经水先期,经量过多,月经持久不止,甚则崩漏等。临证对出血过多的治疗,古有塞流、澄源、复旧、止血、消瘀、补血等诸法。导致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是脏腑、气血、冲任功能失常,而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最为重要。治疗之法当以引血归经为大法。引血归经与止血塞流,目的都是为了止血,但方法有异,塞流者多以固涩收敛的炒剂炭剂一类药物,疗效尚欠理想,而引血归经则多辨其证而灵活用药。如崩漏证,因于寒者宜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