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第56页
-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思路分析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腰酸骨楚、皮肤麻木刺痒或有蚁爬感、记忆力下降、浮肿便溏甚或情志异常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女性绝经前后性腺发生退行性改变,使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之间的平衡制约关系失调,进而导致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等病理改变。 西医认为本病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采用雌激素治疗在调节内分泌方面可起较好的调节作用,但对某些临床症状则疗效不佳,并且对服药的时限、禁忌等有较高要求,加上有致癌的潜在危险性及服药后...
-
更年期相关性疾病与中医优势
更年期是女性健康防护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分析中、西医对更年期女性的生理病理变化,首次提出更年期相关性疾病这一概念,以强调对中年女性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将更年期相关性疾病的防治目标提前。通过中西医治疗比较,探讨中医防治更年期相关性疾病的优势。 女性因生理差异,许多疾病都与女性独特的衰老过程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和绝经,部分妇女会出现血管舒缩性症状、老年痴呆、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和内脏下垂和萎缩等疾病。如何及早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更年期管理的重要任务。 1更年期与...
-
归地猪心汤治更年综合征
笔者近年来用药膳归地猪心汤治疗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46例,疗效满意,现 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46例均为门诊病人,女 性,年龄44~55岁,平均50岁,绝经前 期11例,绝经期4例,绝经期后31例。 治疗方法:生地、丹皮、当归、天麻、 淫羊藿、香附各10克,猪心l具,共置于 砂锅中文火炖熟,食猪心并饮汤,1日分 3次服完,连服3日为l疗程。 治疗效果:本组46例中,29例经治 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为痊愈,占63%;16例临床症状明显好 转,为有效,占34.8%;仅l例无效,占 22%。 典型病...
-
健脾益气治更年期乳溢
赵某某,女,52岁。2010年10月9日诊。诉近半年来两乳发胀,且有乳汁溢出,质稀,曾做多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刻诊:患者神倦乏力,头昏气短,寐差梦多,面色萎黄,纳谷不馨,大便溏薄,带下清稀,舌苔薄白,脉象细弱。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治以健脾益气,佐以回乳。用参苓白术散合归脾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砂仁3克(后下),薏苡仁20克,当归10克,酸枣仁15克,木香10克,陈皮6克,炒麦芽60克,红枣10枚。水煎服,日1剂。 服5剂后告之溢乳症状有减,遂守方...
-
中老年女性乳腺增生症 介绍几则外冶方
乳腺增生症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症状为 乳房疼痛、乳房肿块。 在中医里.该病属“乳 癖”、“乳核”范围,多 因思虑伤脾或恼怒伤 肝等所致。临床发现, 采用中药局部外治. 可使药物直达病所. 促使病灶消失。现介绍几则外冶方.供中老年人选用。 方法一取中成 药如意金黄散10克. 用凡士林或香油10 克调匀.外敷于乳腺 增生处。2日换药1 次.连续2~4周。可起 到活血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 方法二 取芒硝60克,天南星、蜂房各20克。上筠JL 研为细末,每次...
-
老年性阴道炎治疗方
老年性阴道炎多发于绝经期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性激素水平低下,阴道上皮萎缩,缺乏糖元,使阴道酸性降低,局部抵抗力减弱,致病菌得以繁殖引起炎症。临床表现为白带多,黄白色,稀薄,可混有血液,阴道有灼热感。可伴有头晕、耳鸣、心悸、心烦易怒等症状。 现介绍几则外治验方供选用: 1.苍术、蛇床子、地肤子、枯矾各15克,赤芍20克,苦参30克,红花、花椒各10克。用纱布包裹;放入沙锅,凉水浸泡1小时后煎20分钟,取出药包下次再用。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冲洗阴道或坐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1剂药可用4次,连用2天。...
-
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阴道炎
治疗阴道炎 本组用四妙散加味:黄柏、苍术各10克,薏苡仁、忍冬藤各20克,牛膝15克,秦艽12克。关节红肿痛甚加乳香、没药;血瘀甚加桃仁、红花;湿甚加茯苓、泽泻;热甚加金银花、夏枯草。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30例,均用秋水仙碱2片(每片0.25毫克),1小时后用1片,日2次;1—2日症状缓解后, 日1—2片;用1周。别嘌吟醇0.1克/日3次。均口服。均4周为1疗程。用1个疗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8、2例,好转31、20例,无效6、8例,总有效率86.7%、73.3%。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本方...
-
闭经半年 治法润心脾缓肝急
王某,女,29岁,2013年7月25日就诊。 主诉:闭经半年,患者月经13岁初潮,初规则,后于排卵期出血,经前小腹痛,血量多,有血块,每行经时流出膜样物即痛减,少量白带。纳欠馨,上腹胀,嗳气,泛酸,胃脘部有振水音(下午、夜间甚),眠差多梦,易醒,心急易怒,大便溏、1日3次,不成形,小便黄。既往有甲亢病史2年(甲功:TSA降低;血小板正常;FSH上升,LH上升)。望其形体中等,面色萎黄,偏暗,双目突出,舌体胖边有齿痕,苔暗黄厚干,诊其脉弦细。 证属:肝郁脾虚,冲任失调。 治法:益气健脾,疏肝调经,兼调冲任...
-
治习惯性便秘伴月经不调6年方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是调和肝脾的名方,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作用。临床上用来治疗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脉弦之阳郁厥逆证;还可治疗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之肝脾不和证,方证相应,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经方的普及和推广,四逆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在临证中用四逆散加味来治疗顽固性便秘,疗效明显,其典型病例如下: 赵某,女,34岁,习惯性便秘伴月经不调6年。 患者平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四肢常感酸麻胀重,冬日肢冷明显,夏日手足心汗大。大便...
-
老年性阴道炎中药灌肠方
治疗方法灌肠方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茯苓各15克,泽泻、丹皮各12克,熟地、山萸肉、红藤各30克,山药10克,墓头回20克加减。每日1剂,煎成灌肠汤剂,患者排尽便后,取侧卧位,经肛门插管,配合60毫升注射器进行结肠灌注,结肠灌注液温度尽可能与体温相同,每次100~120毫升保留,7天为1个疗程。 自拟止痒汤处方: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30克,黄柏、徐长卿、艾叶各15克,花椒、白藓皮、百部各10克。煎煮后取1500毫升倒入盆中熏蒸外阴,待药液温度适中后坐浴,直到药冷为止,每日2次,7日为1疗程。 分析:老年...
-
月经不调6年闭经三月 辨六经辨方证用药
李某,女,40岁,2014年5月22日初诊。 患者主诉月经不调6年,闭经三月余。患者2008年10月开始即出现月经不调,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效果,3月前出现闭经,于昨日查性激素六项:雌二醇降低,促卵泡生成素升高,遂求治于中医。刻下症见:月经不行,时感身热,盗汗出,面部双颊大片色斑,口中和,大便可,小便正常,思虑多而眠差、早醒,凌晨2点即醒,无恶寒,无腹痛,无四逆,舌暗淡苔白腻脉细。 辨六经:患者身热、盗汗,不恶寒,此为有热,即为阳也;又无头痛、身痛、恶寒等表证,亦无口干思饮、便干、尿...
-
月经闭止2年 现腰酸膝软乏力 拟健脾温肾之法为治
姚某,女,49岁,柳JJ、I、I 市人。 月经闭止2年。现腰 酸膝软,头晕,四肢乏力,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 水,无特殊气味,纳差,便 溏,脉细缓,苔薄白,舌质 淡嫩。此为脾肾阳虚,水湿 不化所致之带下,拟健脾 温肾之法为治。 药用:制附 子三钱,云苓四钱,白术三 钱,白芍三钱,党参四钱, 台乌药三钱,益智仁三钱, 淮山药五钱,桑螵蛸五只。 连服3剂,带下病解。 以上两例,病虽不同, 但其病情均属肾阳虚衰而 致,故皆用温肾助阳之法, 然例3之病变,其本在肾 而标在肺,肺主气而气之根...
-
经期呕吐腹泻半年余 立方以逍遥散加减
刘某,女,18岁,2004年春求诊。 主诉:经期呕吐、腹泻半年余。患者月经周期37天,行经5~6天,经量中等,有少量紫血块,痛经不甚明显。每遇经行第1天,即开始呕吐,频繁发作,难以进食。且伴有腹泻,日3~4次,多属稀烂便。患者呕吐甚时,除吐出食物残渣外,多伴有胆汁,甚至有血样呕吐物。故经期常发生脱水而入院治疗。其家人四处延医,终难获效。 刻诊:患者正值经期第2日,面色萎黄,倦怠神疲,时有烦躁,呕吐频作。舌淡苔白,六脉弦细。 辨证:呕吐者肝胃不和也,其心情急躁易怒,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故也...
-
老年妇女怎么乳房保健
也许有些人认为,老年妇女在绝经之后,卵巢功能已经退化,乳房已经萎缩,腺体已经进入了平静的老年期,基本完成了其一生的任务,而退出了“历史舞台”,还需要特别保健吗?其实,正是由于进入了老年期,才应该更加注意乳房的保健。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是在45岁以后,因此,老年妇女的乳房保健及防癌意识应该更强,任务更重。 绝经后的老年妇女,由于体内雌性激素的减少,其乳房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乳房体积变小、松软下垂,皮肤皱襞增加等。这时,应坚持每月一次的乳房自我检查,每年一次到专科医生处进行体检,随时注意乳房的细小...
-
妇科带下病 刘启廷多年临床经验方
带下病指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颜色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旺,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黏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霉菌、阴道滴虫、念珠菌等细菌感染后引发妇科炎症,常出现白带色、质、量、味的异常,引发带下病。 病因脾肾亏虚,湿热入侵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气虚弱,...
-
止痛清热川楝子 治老年阴道炎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外形类球形,直径2-3.2厘米。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外果皮革质,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川楝子性寒,味苦,能舒肝、行气止痛、驱虫,主要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的治疗。 1.牙痛:川楝子能清热泻火,杀虫止痛,生用有小毒,炒制品不但毒性大减,而且还是止痛上品,故多用炒品。牙痛患者可取川楝子80克,加水煎汁,频频含漱,每次让药液在口腔内停留5-8分钟后吐出。 2.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