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汤 第8页
-
喝中药汤 可防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病机为气道对各种刺激的高反应性。常应用糖皮质激素降低气道反应治疗本病,但该药副作用多,易复发,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党参、黄芪对免疫功能有缓和和持久的综合作用;甘草所含甘草次酸有类似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诸药配合,能提高患者抗病能力,抑制变态反应,使气道反应性降低,肺功能稳定,有效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 方法:取黄芪20克,党参15 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3 次服。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哮喘20 例,服药后经1年观察随访,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12例患者未再发作,3例患者...
-
百日咳中药汤 热毒咽痛饮
痰热蕴肺型百日咳,表现为病起7~10 天后咳嗽剧烈,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声短促,伴面红目赤,泪涕交流,深吸气时,发出一种特殊的鸡鸣样的回声,呕吐粘痰或食物,舌红苔黄,脉数。发病日少夜多,延续 2~6周不等。用中药治疗本病效果好。 方法:取蜜炙百部15克,胆南星6克,炙麻黄、炙甘草各3克,硼砂1.5克。前四味水煎2次,混合后,将硼砂溶于药液中,分3次口服,每日1剂。此方为3~5岁患儿用量,其他年龄酌情增减,但硼砂量不得超过3克。据介绍,用本方治疗百日咳180 例(服药3~9剂),总有效率为95%。 胡慧娟 热毒...
-
阴虚便秘饮中药汤 阴囊湿疹苏叶外治
阴虚便秘饮中药汤 处方:桑葚、枸杞子各20克,玄参 15克。 用法:上药加水300毫升煎煮30分 钟,于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分2次服, 每日1剂,连续服用3~5剂。治疗期间 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少食油炸、辛辣 及刺激性食物。 主治:阴虚便秘(症见:形体消瘦、口 燥咽干、手足心发热、大便干燥如羊屎, 舌红少苔,脉细数)。 刘 晗 阴囊湿疹苏叶外治 处方:取紫苏叶(干品)150克。 用法:将紫苏叶其中的50克研为细 粉备用,剩下的:100克加水煎煮。先用紫 苏煎液浸洗患处(可待药液变温后使 用),再用...
-
中药汤剂在治疗贫血症中的运用
血液是维护人的肌体生命重要因素,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无机盐类、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具有营养组织、调节人体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 当一个人血液的生理功能失常,就会出现病理现象,临床上常见的有血虚。血虚是人体内血液不足所出现的病理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失血过多或生血不足所致导贫血。因各种原因失血过多后,体内新血一时未能补充;消化吸取机能减退或发生障碍,或因为“气化”功能不足,以致食物中的精华物质不能吸收以化生血液;淤血不去,新血不...
-
饮中药汤治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儿童,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引起者,表现为耳内流脓,耳内有胀闷感,耳痛耳鸣,或有发热恶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多见于急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若持续流脓,脓液多而黄稠,有腥臭气、耳痛、易怒等,则又多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宜利肝胆,清湿热。用中药治疗效果好。 方法:取金银花、败酱草各25 克,防风10克,白芷7克。水煎分3 次服。小儿用量酌减。 洪锦富 冰片桃油 治中耳炎 我今年72岁,前段时间患有中耳炎,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始终不见好转,每天从耳...
-
视神经损伤 针刺治疗加中药汤热气熏眼
视神经损伤 女,72岁,2016年9月10日初诊。白内障术后双目失明半月余。 病史:患者自述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目视物不清,于当地医院行白内障术治疗,术后眼眶后部疼痛,双目胀感,视物模糊不清,渐致视力完全丧失,视野全盲,于当地医院行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VEP)、球后彩超检查,诊断为双眼视神经损伤,住院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效不佳。 现症见:双目失明,视野全盲,双目偶有胀感,无目干、目痛。 查体:双侧瞳孔不等大,左眼瞳孔直径约2.8 mm,右眼瞳孔约3.2 mm,双目无光感,...
-
下肢静脉曲张中药汤剂煎汤放凉以后泡洗
很多养生节目和书籍都会推荐观众(读者)泡脚,这种疗法简单易行,在家就可以轻松操作,睡前泡脚也确实能够解乏,改善睡眠。有老话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这样一种便宜方便的养生方式在人群中有多受推崇。对于大部分离开家在外的吃土少年,在冷冰冰的冬天接一盆热热的温水把双脚泡得暖呼呼的再钻进被窝,简直不能更幸福~~ 但是也有一些人群是不适合泡脚的,比如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指病变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者,其病变范围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绝大多数病人都发生在...
-
反复心悸 中药汤剂活血通络法
刘某某,男,73岁,退休职工,2013-01-15初次来诊。 主诉:反复心悸2年余,再发半年。 现病史:患者2余年前于安静状态下出现心悸心慌,伴胸闷气促,与活动无明显相关性,无黑朦晕厥,无胸痛、肩背部放射痛等不适,外院查心电图提示阵发性房颤,2011年6月16日于省人民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双侧肺静脉前庭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术后服用可达龙、莫雷西嗪、华法林等药物。患者诉间断心悸不适,2011年10月26日曾在外院查心电图提示房颤。近半年患者自觉心悸较前加重,呈阵发性,无胸痛、肩背部放射痛。胃纳尚可,睡...
-
中药汤剂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概况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又称孤独症,是引起未成年人在幼童期情志发育不全或受限的神经精神类疾病[1]。现代医学主要将ASD的临床表现归纳为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和兴趣狭窄[2]。目前,西医多以精神类药物治疗,并以心理干预与康复训练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取得一定疗效。中医在治疗ASD方面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主要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拿和耳穴贴敷等方法治疗,疗效肯定[3]。本文对中药汤剂治疗儿童ASD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开展中医药对儿童ASD的治疗与研究...
-
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合理中汤,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指不同疾病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且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1]。慢性胃炎按照胃镜形态学观察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及伴随其他疾病的胃炎。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对胃炎的研究更加深入,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是肠道慢性疾病,多数与冷饮、冰镇食物进入肠胃后由于温度太低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有关。研究认为,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是抑酸止痛、保护胃黏膜、抗菌,但疗效一般,复发...
-
用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埃博拉病毒阳性患者
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从2014年2月开始暴发于西非各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虽然2014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及时组织专家对中医药防治埃博拉出血热进行了专题研讨,但目前中医药如何有效防治埃博拉病毒病的研究仍是空白。 解放军第三零二医院作为全军唯一的传染病医院,于2014年9月接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派遣,组建第一批医疗队到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塞中友好医院,开始专门接收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笔者...
-
泄泻方用芍药汤加减 尿频方用济生肾气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
梁继荣系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内科、儿科疑难杂症的诊治。2008年,梁继荣以中国中医专家身份行医英国。笔者曾跟师学医,获益颇多,现将其在英国行医验案四则整理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泄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古某,女,48岁,中国人,2008年6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每天排便3~5次,里急后重,便血。刻下:饱胀嗳气,腹部压痛,舌质淡红,苔少,脉沉弦。 诊断:泄泻(湿热伤中)。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和血。 方用芍药汤加减:芍药15g,当归9g...
-
科学服用中药汤剂是确保疗效
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病人都不知道如何正确服用汤药(汤剂),所以说,汤剂服用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汤剂作为中医疗疾的最古老最传统的方法之一,其能够充分适应病情的需要,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科学服用汤剂是确保疗效得以实现的重要法宝。 科学的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病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所谓空腹服...
-
服中药汤剂有讲究
病情决定服药时间病在心、肺部,宜饭后服;病在膀胱、肠,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所谓空腹即指晨起后早饭前这段时间。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药与进食都应该间隔一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一般汤剂宜温服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凡属理气类药,活...
-
欧阳荣教授介绍中药汤剂到底该怎么喝
一碗中药汤,闻着都是苦苦的,怎么喝?什么时候喝?能不能加糖喝?我们来听听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欧阳荣教授介绍中药汤剂到底该怎么喝。 欧阳荣介绍,中药汤药的服药时间特别有讲究,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可增加疗效。中药的服药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来决定,如果疾病在胃部以下(如肝病、肾病等),一般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用于治疗胃以上(如心、肺、胸膈等处)的疾病,最好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在遵循这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还应考虑药物的药性,如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
-
中药汤剂时宜热服或者温服 需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需热服
随着中药代煎及代煎药配送业务的发展,许多病友们有了新的疑惑:代煎药拿到手上已经冷了,到底是直接喝还是加热喝?加热到什么温度喝? 其实,服药的温度都是要根据病证来决定的,主要分为温服、热服及冷服三种。凡热病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宜冷服,患寒性病的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宜热服或者温服,需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需热服。 1 温 服 温服是指把煎好的汤药冷却到35℃左右服用,以接近人体内环境温度为宜。这样一方面不至于因温度过高造成口腔及胃肠黏膜烫伤; 另一方面温服与肠胃之性相合,减少药液偏冷偏热,对胃...
-
中药汤剂的特殊煎法
1、先煎先煎的药物一般多为矿石类,如生龙骨、寒水石等,贝壳类如生牡蛎、生石决明。这些矿石及贝壳类药物,质地多坚硬,组织结构致密,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需打碎后先煎,有效成分才能充分煎出。 另外,有毒性的药物也需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 此类药物需先煎30-40分钟后再与其他药物混合煎煮。 2、后下某些芳香药、解表药、清热药不宜久煎,如辛凉的薄荷叶、行气的木香等。若煎煮时间过长,有效成分易于散失,会降低或损失药效。 后下一般是在其他药物快...
-
中药汤剂治病要心细
中药汤剂是从古至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剂型,正确使用中药是发挥中药疗效的关键。为了使中药的应用能够更合理、疗效更可靠,在选用中药治病时一定要心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药物剂量 药物剂量是药物取得疗效的关键。许多人认为中药药性缓慢,加大剂量就能见效快。其实,药物随着剂量的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如有些人经常嚼食人参,或用来炖肉、煲汤,以达到保健作用,殊不知,人参吃多了可产生头痛、失眠、心悸、烦躁、便秘、血压升高等毒性反应。 脚注 一些常服中药的患者,由于不重视中医处方上的脚注(先煎、后下、...
-
煎制中药汤储存别过夜
对于老药罐子来说,吃药不分冬夏。不过专家指出,天气炎热,中药材的煎制和储存与冬季大不相同,如果不注意方法的话,药材和药液一旦变质发霉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危及患者健康。 尽管医院或者药店代煎的中药一般采用真空密封包装,但夏季气温比较高,最好是将药液放在冰箱里储存,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七天。如果药液袋鼓起或者药液变味、有气泡时,药液很可能已经变质,最好不要服用。 如果是自己煎制中药,时间上也是有讲究的。自行煎药时,一服药一般一天煎两次,早上煎一次,药渣到晚上再煎一次,但夏天不能这样煎药,而是应当煎出一次后,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