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法 第6页
-
斑秃患者的三忌与自疗法
斑秃患者的三忌: 1.忌精神紧张。有的患者平素就容易着急,一旦出现斑秃,精神更为紧张,这样往往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应抱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2.忌治疗无耐心。有的患者治疗需要较长疗程,短期内疗效未显示出来,此时切忌急躁而中断治疗,也不要轻易更换药物。 3.忌忧郁寡欢。患者忧郁寡欢,终日闷闷不乐,也将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坚定治疗信心,坚持用药。这样斑秃就会逐渐治愈。 自疗三法: 1.大蒜治疗斑秃:蒜揉擦局部或蒜泥涂敷局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使皮脂腺血液循环改善,...
-
少儿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疗法
临床上,许多少儿支气管炎变成慢性,咳嗽、气喘反复发作,令家长担心不已。中医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 痰湿阻肺型:常以咳嗽痰多、痰稀薄色白或黏腻易咳出为特点。可伴有咳声重浊、气喘、头身沉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状。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半夏。橘红、茯苓、金银花、苍术、白术、厚朴、枳实各m克,香橼、制南星、苏子、车前子、莱菔子、虎杖各5克。随年龄增减药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止咳橘红丸、痰咳净、祛痰灵、矮地茶素片和化痰止咳糖浆等。 痰热蕴肺型:以咳嗽、痰液黏腻黄稠咳...
-
婴幼儿腹泻中药敷脐疗法
每年夏季是婴幼儿腹泻发生的高峰期。婴幼儿腹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症、轮状病毒感染及其他细菌感染,促使肠蠕动增强,大便次数增加,腹部不适等。中医学认为,腹泻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肠或感受暑湿,致使湿热阻于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因而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婴幼儿不慎患了腹泻,可试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取吴茱萸3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苍术3克,肉桂3克,五倍子10克。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细末,混匀后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严封固定,每两天换药1次。如腹...
-
小儿疑难脑病 中医综合疗法治解颅
李省让 刘玉堂 西安脑病医院 张某某,男,出生后16天,湖北人,2012年12月16日就诊。 主诉:头大伴吸吮困难,反复抽搐16天。 病史:该患者系双胎老二,32周早产,出生时体重1300克,有产后窒息史,生后至今,头颅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今为求中医综合治疗前来我院求诊,现症见:头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落日目,视物不清,食纳差,睡眠欠佳,二便可。 查体:头围4...
-
治疗盗汗贴脐疗法
盗汗是指入睡后出汗、醒来即止的临床常见病症,多因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所致。笔者行医多年,采用伤湿止痛膏贴脐治疗盗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先用温水适量,将肚脐正中的神阙穴及脐周洗净、拭干,然后取新拆封的伤湿止痛膏,将1面或1/2面平贴在肚脐即可。每天贴12个小时,3次为1 疗程。运用本法时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若出现过敏反应(肚脐及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等),应立即停用。最好选用新拆封的伤湿止痛膏,药香味浓,效果较佳。 伤湿止痛膏原为治疗风湿及跌打损伤所制,它具有较浓的芳香气味。通过贴脐刺激后,可使经络疏通,气血...
-
小儿腹泻试试中医推拿疗法
1.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先逆时针按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按摩1分钟。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以顺气止呕。摩腹时要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2.揉脐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在孩子脐部按揉,力量可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l~2分钟。注意按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
小儿推拿疗法适应证 禁忌证
推拿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推拿疗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更是体现了其独有的优势。小儿推拿虽然运用广泛,但有些情况下也是不能使用的,今天的这篇文章就为您介绍小儿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收好不谢! 小儿推拿疗法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1 适应证 小儿推拿适应证较广,常用于感冒、咳嗽、发热、腹痛、腹泻、呕吐、咽炎、肥胖、消化不良、少食厌食、疳积、哮喘、支气管炎、夜啼、梦呓、惊风、肌性斜颈、脑瘫、佝偻病、近视、盗汗...
-
小儿初现腹泻采取家庭自疗法
前几日,宝宝出现腹泻的症状,一天拉几次,都是清水呈喷射状,常出现在喝奶后,还伴呕吐,反反复复一周多,孩子瘦一大圈儿,于是找到了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该院主任中医师何高星介绍,小儿腹泻很常见,原因有两种,一是饮食不当,喂养不合理所引起的腹泻,叫消化不良;二是食物或奶具被细菌或病毒污染,食入后所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中医将婴儿腹泻分为四型。脾湿泻多发于暑天,大便呈水样,臭味不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好,无烦躁口渴,舌苔白腻,舌质淡红。脾虚泻多发生于久病之后,身体虚弱消瘦,面色发黄,皮舒服肌肉松软,...
-
小儿腹泻怎么办 中医疗法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虽然由于儿童营养情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由腹泻病引起的死亡率明显地下降,但其发病率仍高。小儿腹泻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肠炎、小儿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同时根据腹泻性质不同可分为单纯型(轻症)和中毒型(重症)。中毒型症...
-
小儿伤食的常用疗法
小儿一旦出现伤食现象,应从调整饮食入手.可暂停进食或少食1~2餐.适当吃些容易消化的粥、蛋花汤、面条等。若症状较重,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捏脊疗法:让孩子俯卧在床上.操作者沿脊柱两旁两指处.用食指和拇指从尾骶部的长强穴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采用推、捏、提、按的手法,向上至颈部.反复做3次。在推捏过程中.每捏3下.需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推捏后.再用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俞穴点按几下。此法宜在晨起进行.每日1次,连用 7天为1个疗程。 对症选用中成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消积丸、疳积散、肥儿丸、保和丸、健胃消食片、小儿...
-
儿科疾病中药敷脐疗法
敷脐是中医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肚脐在经络学说中属任脉的神阙穴,为人体元气之海。脐部皮肤又有薄且多皱的特点,最利于药物的吸收,故敷脐疗法具有疗效好、方法简单易行等特点。以下介绍几种常见儿科疾病的敷脐疗法。 新生儿脐炎:取云南白药适量。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等溶液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清洗干净,然后将云南白药敷在患儿的肚脐部,并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再用绷带将其包扎好。隔日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取鲜葱白10段(两寸长)与硫磺12克捣烂成饼状,在小儿睡前将药饼敷在肚脐中,纱布覆盖固定,两日换药一次,可连用...
-
治小儿急性腹泻敷脐疗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药颗粒剂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取免煎中药颗粒苍术、黄连、苦参、石榴皮、葛根、炮姜、焦山楂各1 包,上药和匀装入小纱布袋中贴敷在脐部(神阙穴),每次贴敷20小时,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颗粒剂吸湿性强,能自行潮解,外敷时无须加赋形剂。 河南许昌 文 华 点评:方中苍术味厚气雄,运脾化湿为君:黄连、苦参性寒味苦,寒能清热,苦能燥湿,为臣;炮姜一则用于温阳止泻,再则因其辛热,热能佐制黄连、苦参之寒,辛能助他药透皮吸收,为佐使之品。石榴皮涩肠止泻,葛根...
-
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两侧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5遍,每日1次。 此外,调整饮食对防治婴幼儿腹泻也很重要。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