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疗法 第7页

疗法 第7页

  • 敷脐疗法“脐疗”治小儿疾病

    敷脐疗法“脐疗”治小儿疾病

    敷脐疗法又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脐疗方法简便,无痛苦,特别适合小儿。 腹泻:取白胡椒2克,木香、丁香各1.5克,研成细末备用。先将患儿的神阙穴、长强穴(在尾骨尖下0.5寸处,相当于尾骨尖与肛门的中点)清洗干净,然后分别将以上粉末1克置于穴位上,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好。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 便秘:取生大黄、厚朴各5克,烘干后研成细,末,用适量的白酒将其调成糊状,敷在患儿的肚脐上,盖上一块无菌纱布,并用胶布...

  • 简、便、廉的绿色疗法治小儿病

    简、便、廉的绿色疗法治小儿病

      夏天因为天气热,许多孩子吃多了冷饮,或者在空调房间待久了,容易出现一些小毛病,此时可采用简、便、廉的绿色疗法,孩子容易接受,父母也省心。   一、夏季腹泻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阳气外出,脾胃内阳气相对不足,导致消化功能差,孩子容易拉肚子。可以给孩子适当吃一些杨梅。杨梅具有生津止渴、消暑开胃、收敛止泻的作用。另外,马齿苋也有清湿热、止痢的作用。夏天给孩子吃点马齿苋也不错,鲜的30~50克煮汤或炒菜就可。   二、夏季上火 孩子有上火的症状,可以用马齿苋、西瓜皮一起煮水(加点冰糖)给孩子喝。如果发现孩子的舌尖发红...

  • 汗多自汗 食疗汤方 敷脐疗法

    汗多自汗 食疗汤方 敷脐疗法

      白天稍一活动就出汗过多称自汗;夜间睡眠时汗出较多,醒来即止称盗汗。中医认为,出汗多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腠理不固,使汗液外泄所致。自汗多属阳气虚弱,卫气失职;盗汗多为阴虚内热所致。以下为常用的内服外治方。   一、内服食疗汤方   1.乌梅糯麦方 乌梅6枚,糯稻根30克,浮小麦30克。 水煎20分钟,喝汤,早晚分两次服,每日1剂。本方具有敛液,止汗之功效。   2.当归六黄汤 当归9克,黄芪20克,黄芩9克,黄柏9克,黄连5克,生地9克,熟地9克。水煎20分钟,早、晚分两次服,每日1剂。具有养血清热,...

  • 新生儿头皮血肿 在家治疗法

    新生儿头皮血肿 在家治疗法

    新生儿头皮血肿是由于宝宝出生时,母亲的骨盆和小儿的头部不相称即“不配套”导致,当胎头到达骨盆壁时,头颅骨受压迫,或使用产钳助产时,牵拉力量过大引起。 对新生儿头皮血肿,一般情况下在家治疗就可以了,需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有感染时可加用消炎药,出血初期可服3天维生素K。生后前一周可以冷敷,用一条小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于局部,每隔1-3分钟更换一次,持续15-20分钟。也可以用冰袋裹上毛巾敷于局部。经常观察皮肤变化如发现皮肤苍白、青紫,表示静脉血淤积,应停止冷敷,...

  • 新生儿败血症中医疗法

    新生儿败血症中医疗法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   病因病机   内因多与新生婴儿的形体不足,尤其早产和未成熟者、产时受损的婴儿,正气虚弱,御邪之力低下相关。外因则为邪毒侵袭。邪毒盛于体内,化热化火而见发热烦躁,哭闹不安,热极生风可见惊厥,热深厥深,手足逆冷。邪入心包,症见昏迷,邪毒入营伤络,气不摄血,血溢肌肤可见面色青紫,皮肤、黏膜出...

  • 饮食自疗法2

    饮食自疗法2

    大蒜1头(煨熟)、乳香2克,将上述2味药共研成细末,制成药丸如芥子大。每次7粒,用乳汁送服。...

  • 验方自疗法3

    验方自疗法3

    砂0.3克、奶汁15毫升,先将砂研成极细末,与奶汁调匀,1次服完, 每日1次,连服3-5天。...

  • 宝宝蛲虫病 中医疗法大全

    宝宝蛲虫病 中医疗法大全

      蛲虫病是由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回肠、盲肠和结肠等处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多见于小儿,以肛周瘙痒、烦躁不安为主要表现。潜伏期2~6周。局部表现肛周与会阴部奇痒,以夜间为甚,常影响睡眠;腹部隐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肛门胀坠感;儿童可有烦躁不安、失眠、夜惊、惊厥或癔病发作。可出现蛲虫性阑尾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膀胱炎、皮肤损害、前列腺炎、结肠炎等异位损害表现。患儿入睡1~3小时后在肛门皱襞、会阴等处可找到乳白色小线虫。清晨未大便前蛲虫卵检出率高。   主要治疗方法为驱虫治疗。并发蛲虫性阑尾炎者,在进行驱...

  • 中医穴位疗法治小儿遗尿

    中医穴位疗法治小儿遗尿

      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睡眠中以不自主排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儿科常见病,俗称“尿床”。该病常反复发作,虽然预防后较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致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三经之气不固,膀胱失约而成。少数患儿因肝经湿热,疏泄失常,火热内迫,热迫膀胱,膀胱不藏而引起。   西医学认为兴奋、惊恐、过度疲劳,或对新环境不适应而精神紧张,或缺乏照顾及训练,或膀胱容量小等原因均可导致膀胱括约肌功能失调而发生遗尿。...

  • 验方自疗法1

    验方自疗法1

    蝉蜕3克、薄荷1.5克、灯芯1.2克,水煎服,每日2次。...

  • 小儿遗尿的针灸疗法捏脊疗法按摩疗法

    小儿遗尿的针灸疗法捏脊疗法按摩疗法

      针灸疗法   取肾俞、关元、膀胱俞、中极为主穴,三焦俞、委中、委阳、三阴交、阴陵泉为配穴。每日选配穴各1~2个。易汗加肺俞、尺泽。   捏脊疗法   患儿裸露脊背,腑卧床上,医者先用手掌按摩背部,然后沿小儿脊柱自长強穴开始,用两手食指及拇指将皮肤提起,沿督脉上升,边推边捏至颈部风府穴,反复五遍,每遍捏推三下时,将两手之间的皮肤向上提一下(走三提一),当推至风府穴时,再用两拇指在每个椎棘突处按摩三下,尤在肾俞、关元俞、膀胱俞重点按揉。每日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   按摩疗法   1.揉丹田...

  • 小儿秋季腹泻的实证推拿经络通畅疗法

    小儿秋季腹泻的实证推拿经络通畅疗法

    秋意渐浓,早晚温差变大,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率在逐步增高。 轮状病毒肠炎传染性较强,可以表现为发热、呕吐,1-2后出现腹泻,大便表现为黄色稀水样或者蛋花汤样。 孩子腹泻,家长不仅感同身受,更因患儿服药不配合而发愁。 我院儿科倡导绿色医疗,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肠炎,方法简便、经济实用,直达病所,缩短病程,奏效快捷,免除小儿服药的痛苦,也深受家长们推崇。 推拿疗法是外治法的一种,具有促进气血循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秋季腹泻病程早期以实证多见。 下面介绍...

  • 小儿夜啼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夜啼中医推拿疗法

      夜啼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的一种病证。有的阵阵哭啼,哭后仍能入睡。有的通宵达旦,彻夜不眠,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一般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持续时间数日至数月不定。   病因病机   小儿夜啼多由脾寒、心热、惊恐、食积所致。   中医认为由于中焦脾寒,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胎热结于心脾,邪热上乘于心而扰乱心神;偶见异物,暴受惊恐,以致心志不宁,神不守舍;或食积胃脘,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致使患儿阴阳失调,不寐而啼。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安神宁志。中焦脾寒者温中散寒,健脾安神;心经积热...

  • 小儿轻微腹泻 不妨尝试贴敷疗法

    小儿轻微腹泻 不妨尝试贴敷疗法

    小儿腹泻是多发疾病,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莫艺璇表示,小儿轻微腹泻,不妨尝试一下贴敷疗法,或作为配合治疗方法使用。 中医认为,腹泻是由脏腑功能不合、邪气入侵所致。出现腹泻,可以试试药物贴敷方法——将药物贴敷到肚脐旁,脐部皮肤会把药物吸入人体,直达病所,从而达到调整脏腑、祛邪强体愈病的作用。贴敷药物通常包含哪些?莫艺璇说,主要有茴香、丁香、白胡椒、五倍子、吴茱萸、白术、茯苓等。“这些药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和抗菌、抑菌作用。” 专家表示,一般8岁以下小儿腹泻都...

  • 敷脐疗法治小儿遗尿

    敷脐疗法治小儿遗尿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儿童,仍 不自主地排尿而尿湿了裤子或床铺,无明显器质性病因 的一种疾病。自2001-2007年,笔者运用中药敷脐加温 熨法治疗小儿遗尿4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取丁香、干姜、附子、益智仁、芡实、煅龙骨 各等份,研细末,装广口瓶内密封备用。先以温开水清洗 小儿脐部及其周围,然后取药末适量,以醋调成糊状,敷 于脐,以填平或略高于脐部为准,以一次性无菌纱布外敷 固定,用盛满热水的茶杯旋转温熨脐上纱布30分钟。8 小时后取下纱布,隔2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河...

  • 全身性局部异常汗出 针灸疗法

    全身性局部异常汗出 针灸疗法

    出汗既是一种生理表现有时又是病理表现,病理汗出即异常汗出。异常汗出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并发症状出现于其他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既可以是全身性的异常汗出,也可表现为某一部位局部的异常汗出。   全身性异常汗出   全身性异常汗出可分为自汗、盗汗。   自汗:中医学认为自汗是由于营卫不和、脾肺气虚、胃热炽盛等致卫气不固,津液外泄而出现的现象。临床常见症状为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常伴面色白,肢体欠温,气短乏力,恶寒恶风等。《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言:“夫自汗者,朝夕...

  • 口疮的自治疗法

    口疮的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杞菊地黄丸,每次9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5)维生素E,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金银花10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2)决明子10克、知母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野蔷薇根30克、生甘草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4)麦冬15克、生地20克、石斛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

  • 外治自疗法

    外治自疗法

    (1)砂3克,取薄纸1张,表层涂上浆糊,再撒上砂药末,外敷于两足心。 (2)理中丸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夜敷晨揭。用于脾寒型。 (3)理中丸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夜敷晨揭。用于脾寒型。 (4)山栀子仁1粒,研细末,面粉9克、白酒5毫升,共混合后捏成面团,敷在 患儿双手挠动脉搏动处,24小时后取下。用于心热型。 (5)吴萸10克、五倍子15克、砂5克,面粉15克,共研细末,水调成糊状, 敷于两足心,每日1次。用于惊骇型。...

  • 饮食自疗法3

    饮食自疗法3

    雪梨汁30毫升、灯芯草2克、冰糖10克,先将灯芯草煎汁与雪梨及冰糖混匀,再隔水蒸化,1次服完,每日1次,连服5-7天,用于心热型夜啼。...

  • 发汗哲西疗法的临床应用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发汗哲西疗法的临床应用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发汗是一种反射性活动,下丘脑的发汗中枢是发汗的主要中枢,小汗腺主要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位于手、足、前额处的小汗腺受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汗出增加,交感神经抑制时汗出减少。自汗、盗汗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人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国医大师尼玛擅长藏医药炮制与神经性疾病的诊治。现将尼玛运用藏医哲西疗法治疗神经性自汗、盗汗经验介绍如下。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藏医认为自汗、盗汗是三大基因失调引起阴阳失衡的一种典型表现。尼玛认为神经性自汗、盗汗主要是体...

  • 饮食自疗法1

    饮食自疗法1

    葱白1根、胡椒3粒、艾叶3片。先将胡椒研末,艾叶揉绒,再与葱白共捣 烂,加入热白饭中,趁热(以小儿能够承受为度)放小儿肚脐上,用布扎紧固定, 每日换药1次。夜间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

  • 治鹅口疮外敷疗法

    治鹅口疮外敷疗法

    鹅口疮俗称“白口糊”,中医叫“雪口症”。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心脾积热或虚火上浮所致。 遇有此症,患儿家长可取中药细辛2.5克(研末),加适量面粉,温水调成黏稠饼状,直径3厘米~4厘米,厚0.5厘米,直接敷脐,盖以塑料薄膜,纱布贴膏固定。早晚各换药一次,一般3天内溃疡愈合,疼痛、流涎、拒食消除。 小儿高热或泄泻后,满口糜烂,流涎特...

  • 饮食自疗法4

    饮食自疗法4

    黄花菜15克、莲子心3克、冰糖15克。共熬汤,每日服1次,连服5- 7天。...

  • 厌食症单验方 小儿厌食饮食疗法

    厌食症单验方 小儿厌食饮食疗法

    什么是厌食?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或厌恶进食的一种病证。 类似西医学的“神经性厌食”、“厌食症”。 什么情况下易发生厌食? 1.城市儿童发病率高。零食多,长辈溺爱,跑动少等。 2.夏季较重。常因苦夏(疰夏)影响,导致脾胃虚弱加重。 3.1-6岁儿童多见。脾胃发育不健全。 怎么导致的厌食? 1.饮食喂养不当。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肉食、蛋类过多等,伤脾胃。 2.脾胃虚弱。先天脾胃弱或其他疾病导致的脾胃弱...

  • 治疗小儿厌食偏方 按摩疗法

    治疗小儿厌食偏方 按摩疗法

      小儿厌食,多因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损伤脾胃,导致食欲减退或不思饮食;或食之无味,甚则拒食。日久则致饮食停滞,脘腹胀满;或伴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或吐泻,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下面介绍几种按摩法以改善、解除小儿厌食。   方法一   取穴:天枢穴(双)、四缝穴(双)、脾俞穴(双)、足三里穴(双)。   天枢穴在腹中部,平脐旁开2寸。四缝穴位于两手2~5指的掌面,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之中点处,每侧四穴。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处。   手法:术者以双拇...

  • 中药含漱疗法治口疮

    中药含漱疗法治口疮

    口疮又称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属中医的口疳、口疮、口舌生疮等范畴。多因脾胃积热、心火上炎,或素体阴虚、虚火上浮所致。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中药含漱疗法,供患者选用。 1.茵陈蒿30克,加开水250毫升浸泡取液,每日漱口数次。一般 3~4日即可治愈。此法适用于单纯性口疮。 2.硼砂2克;薄荷5 克,用沸水冲泡后漱口,每目数次。一般2~3日即可见效。此法适用于脾胃积热之口疮。 3.黄连3克,甘草9 克,煎水频频含漱。一般 2日即可收效。此法适用于心火上炎之口疮。 4.生地黄、麦冬、玄参各等份,煎水含漱...

  • 慢性前列腺炎坐浴疗法

    慢性前列腺炎坐浴疗法

    一法:川乌、草乌、艾叶各20克,白芷、细辛、乳香、没药各10克。上述药加水 3500毫升,浸泡2小时,煎至约2000毫升药液。先趁热熏蒸肛门会阴部,待水温降至40℃左右坐浴。每次20分钟,早晚各 1次,每剂药可用2日,10日为1个疗程。本方温阳散寒、活血止痛,对于下焦寒湿、瘀1虹内停引起的小腹冷痛、睾丸抽痛治疗效果理想。 二法:野菊花、马齿苋、败酱草各30 克,延胡索、当归、槟榔各15克。加水 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药液.水温降至 40℃左右温热坐浴20分钟,每日1次。本方利湿、解毒、止痛。对湿热下注引起的...

  • 慢性前列腺炎运动疗法

    慢性前列腺炎运动疗法

    慢性前列腺炎常伴有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腰痛、会阴部放射痛、性功能障碍等。专家认为,在药物的基础上,辅助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运动,能增强体质,缩短病程。以下动作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以及身体条件任选2—3 种,每天1—2次,坚持练习。 1.仰卧位,以头部和两脚跟为支点,抬高臀部同时收缩会阴部肌肉,然后放下臀部,放松会阴部肌肉。反复做20次。两腿伸直,连同腰部像鱼儿在水中一样左右摆动,反复做10次。 2.仰卧位,双腿伸直抬高50 度,然后两腿向内交叉和向外伸展,反复做10次。屈...

  • 口疮怎么治面 茶饮疗法

    口疮怎么治面 茶饮疗法

      处方组成:太子参5克,麦冬3克,玄参3克,金银花3克,甘草3克,通大海1枚。   服法:每日1剂,水煎5分钟后当茶饮之,后加开水即可,以药味尽为度,一般情况连服3~5剂可愈。   张景岳云:“口疮连年不愈者,虚火也。”根据临床观察,口疮属阳虚火旺者为多;常年复发性口疮以气阴两虚为多,故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茶饮自拟方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服用方便,无任何副作用。...

  • 前列腺增生自我疗法

    前列腺增生自我疗法

    患了前列腺增生,采用一些自我疗法,能帮助减轻症状。 1.提肛。①双脚分开同肩宽,向前伸臂,手心朝下,吸气提肛,向后甩臂,手心朝上,呼气松肛,早晨和傍晚各做 100下。②仰卧,双腿伸直,双手放身侧,一只小腿搭在另一只小腿上,吸气提肛,呼气松肛,入睡和起床前各做50下。 2.洗肛。每天晚上以热水洗阴茎、睾丸,再重点洗肛门及半食指深的肛门深处。可保持前列腺环境卫生良好、肛门洁净。 3.热敷。洗肛门之后,以热开水先熏肛门、睾丸、会阴1分钟左右,再以专用干净毛巾在温水中浸泡、拧干,趁热先敷睾丸至肛门间的会阴穴,再敷肚脐、中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