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盆腔炎 第2页

盆腔炎 第2页

  • 中医疗法治盆腔炎性疾病

    中医疗法治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本病与中医学的“带下过多”、“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等病证相似;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腹痛、包块、带下多、月经失调、痛经、不孕为临床表现,故又属于“瘾瘕”、“带下”、“痛经”、“腹痛&...

  • 慢性盆腔炎 腹疼痛治方

    慢性盆腔炎 腹疼痛治方

      李某,女,42岁,2009年5月8日初诊。   自诉少腹疼痛一年余,常有带下伴腰酸乏力,月经先期,量少色淡,延日不止。曾经医院妇产科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输液服中、西药,效不佳,望其面色萎黄,精神萎顿,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辨证为脾气不足,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冲任不畅,治以升阳除湿汤加减:生黄芪18克,焦白术15克,柴胡6克,升麻5克,木香6克,香附6克,白果仁5克,桂枝5克,炒苡仁12克,元胡9克,乌药5克,厚朴9克,车前子12克(包),甘草3克。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腹痛少有发作,白...

  • 盆腔炎分型论治

    盆腔炎分型论治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总称,为女性的常见多发病。临床可根据病因辨证治疗。 热毒壅盛型:症见高热寒战,下腹剧痛拒按,阴道或下腹内有灼热感,带下量多,色黄如脓,质稠有腥臭味,口干咽燥,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小便黄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干或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排脓。方用:金银花、鱼腥草、蒲公英、败酱草、石膏(先煎)各 30克,连翘、红藤、赤芍、丹参、紫花地丁、香附、知母各 15克,黄连、黄芩、栀子、大黄各10克。 湿热下注型:症见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少腹疼痛拒按,带下量...

  •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月经期发病可有白带增多。若有腹膜炎,则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慢性盆腔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

  • 盆腔炎验方二则

    盆腔炎验方二则

    急慢性盆腔炎是困扰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盆腔炎属于“腹痛”、“瘕积聚”范畴,多由湿热蕴阻、痰湿凝滞、气滞血瘀引起。采用以下两则验方治疗,安全可靠,中老年女性不妨试试。 苦菊莱菔汤 组成:苦菊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 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盆腔炎验方二则喝汤。每日1剂,连服1周。 功效主治:对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症见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

  • 治盆腔炎灌肠外敷方

    治盆腔炎灌肠外敷方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多应用西医抗炎治疗,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笔者多年来经临床实践,以中药口服、灌肠、外敷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内服药 苍术30克,黄柏10克,红藤20克,生薏米仁20克,白花蛇草30克,败酱草15克,延胡索12克, 红花10克,穿山甲10克,川牛膝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4天。   灌肠方 蒲公英、土茯苓各30克,蒲公英、鱼腥草、王不留行、苦参各15克,三棱、莪术、泽兰各10克,乳香、没药各6克,加水浓煎100毫升,药液温度在...

  • 清热化瘀治慢性盆腔炎

    清热化瘀治慢性盆腔炎

      组成蒲公英30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续断12克,刘寄奴12克,桑寄生12克,延胡索15克,柴胡9克。   功能清热化瘀,疏理冲任。   主治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腺病合并炎症性腹痛属热瘀交结,冲任气滞者。妇女下腹疼痛,痛连腰骶,劳累、性交、经期腹痛加重,或伴带多色黄,肢倦身重,低热起伏等,舌质红或见边尖瘀紫,脉弦数或弦涩。   用法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慢煎半小时,2煎半小时,两次煎液混合,分两份,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饭后半小时服药。可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

  • 慢性盆腔炎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

    慢性盆腔炎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

      慢性盆腔炎常伴发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在临床治疗中,宜疏导调理,治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笔者在临床自拟清经化滞汤,收到良好效果。   方剂组成:柴胡9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9克,红藤9克,忍冬藤12克,香附6克,甘草3克。方中柴胡有疏肝解郁之效,名医刘奉五先生曾言:“是气分药,又能入血而行血中之气,在气能调血,在血能调气,所以在调理月经时,多以柴胡配伍而组方。”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和营敛阴,二药合起养血柔肝之功。川楝子合延胡索名金铃子散,为行气活血、...

  • 妇产慢性盆腔炎治方

    妇产慢性盆腔炎治方

      赵某,女,42岁,2008年3月2日初诊。   主诉:腹痛3月有余,带下量多清稀色白。患者伴腰酸乏力,月经先期量多,色淡,延日不止,10余日方尽,经妇产科检查诊为慢性盆腔炎,曾服中西药多种,效不佳。   笔者观其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气不升,重浊之气聚于下焦而发,治当温阳益气,处方以升阳除湿汤加减。   组方:生黄芪18克,焦白术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木香5克,香附6克,白果仁5克,桂枝5克,炒薏仁12克,乌药5克,甘松6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连...

  • 慢性盆腔炎如何根治 祛湿泻浊

    慢性盆腔炎如何根治 祛湿泻浊

      钱某,女,35岁,2010年3月2日初诊。带下赤白,少腹胀痛不适2月余,伴腰酸乏力,经医院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曾服中西药多种,罔效。近几日,腰酸腹痛加重,带下黏稠,红白相兼,大便干结,食欲不振,观其面黄消瘦,触之腹部胀满,脉滑数,舌红苔黄,此乃下焦气滞,湿热壅结之故,治当祛湿泻浊,以调胃承气汤加减:大黄10克,厚朴9克,枳壳9克,芒硝6克,木香6克,炒苡仁15克,黄柏10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泻下烂便3次,腥臭,且矢气连连,腹胀痛明显减轻,带下减少,饮食增进,舌红苔薄黄,脉濡弱,下...

  • 治盆腔炎方“亚急性盆腔炎”

    治盆腔炎方“亚急性盆腔炎”

    药物.组成 金银花、蒲公英、车前草、丹参各12克,红花、黄芩、败酱草各9克,元胡6克,生甘草3克。 制法与服法 上药入沙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每日1剂,分3次服用,5—7天为1个疗程。 说明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验方中所用的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蒲公英、车前草有消炎利尿作用;丹参、红花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吸收;元胡能解痉止痛。故本方对于妇科常见病“亚急性盆腔炎”治疗有效,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之效。...

  • 慢性盆腔炎外敷方

    慢性盆腔炎外敷方

    慢性盆腔炎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之邪侵袭胞脉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 方用:千年健、川椒、羌活、独活、红花、血竭、钻地风各6克。白芷、艾叶各10克.赤芍、川续断、桑寄生、五加皮、防风、当归尾、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透骨草 100克。共研细末.装入纱布袋中干蒸后热敷患部. 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8 次为1个疗程.每剂可用8次。(郭旭光)...

  • 艾叶糕治盆腔炎

    艾叶糕治盆腔炎

    腰腹痛、坠胀感,常在劳累、排便时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量多、不孕等,都是女性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其病因主要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受到细菌感染所致,此病常迁延不愈、易于复发。中医认为其病机是外邪侵入,瘀积胞宫,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经络受阻、气血流通不畅而引发一系列不适。如果久病不愈,则会导致元气的损伤而加重病情。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一方面要活血化瘀止痛,另一方面则需要温补机体的元气,使正气充足,抗病能力增强。利用艾叶,做成艾叶糕食用,有助于改善慢性盆腔炎的症状。具体的做法是:取艾叶150克,蒲黄20...

  • 中医调治盆腔炎困扰

    中医调治盆腔炎困扰

      盆腔炎是指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韧带等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也常见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而无急性盆腔炎的病史;或因体质虚弱,抵抗力较差,而反复发作。其主要症状是下腹疼痛、坠胀、腰骶部酸痛,在劳累、月经前后或性交后加重,也可出现低热、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甚至不孕。   因人而异当辨证   从中医辨证,慢性盆腔炎主要有气滞血瘀、湿热、寒湿等类型。气滞血瘀型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下腹胀痛,经前或经期加重,月经量多,或经行不畅,经色暗,有血块,经前乳房...

  • 治疗盆腔炎试用中药方

    治疗盆腔炎试用中药方

      中医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常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外敷及饮食疗法,效果明显。  中药保留灌肠法常用败酱草、红藤、三棱、莪术各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刘寄奴、赤芍各15克。水煎取100~150毫升,待药液温度降至39~40℃左右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经行时停用。  中药外敷法常用胡椒6克,芒硝、桂枝各10克,小茴香、薤白、乌药各15克,葱须3~5棵。将上药用纱布包裹后煎煮,加水不多,以浸透药物为度,以皮肤能耐受的温度放于下腹部,上面可用热水袋保温。每日两次,每次30分...

  • 慢性盆腔炎所致病 验案举隅方

    慢性盆腔炎所致病 验案举隅方

      慢性盆腔炎是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该病属中医“癥瘕”、“腹痛”、“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证治要诀·妇人门》云:“经事来而腹痛,不来亦腹痛,皆血不调故也”。笔者有幸拜豫东民间老中医黄少峰大夫为师,根据黄老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

  • 慢性盆腔炎大青盐热敷

    慢性盆腔炎大青盐热敷

    笔者临床在中药煎服、盆腔封闭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用大青盐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大青盐(非食用盐,中药店有售)1000克,炒热后局部热敷下腹部,每日1次。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等范畴。多因正气虚弱,湿热及塞湿之邪乘虚而入,蕴结盆腔,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结成症瘕,形成包块。治疗上以健脾益肾祛痰湿、清热解毒消痈、活血化瘀散结为基本治法。大青盐咸寒无毒,取其咸能散结,以除五脏症结、心腹积聚,加热后外敷更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

  • 慢性盆腔炎怎么治?名医治方

    慢性盆腔炎怎么治?名医治方

    慢性盆腔炎怎么治(脾虚湿盛)方 处方:白芍、车前子、山药各15克,党参、苍术、炒白术、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乏力、下腹坠胀明显者,合补中益气汤;少腹痛伴浮肿者,合当归芍药散;病久白带如崩者,加乌贼骨、芡实、煅龙骨、煅牡蛎等。 功效主治:疏肝健脾,渗湿止带。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型。症见小腹坠胀,或隐隐作痛,经量增多或周期紊乱,白带清稀量多,绵绵不断,伴头晕、心悸、气短、面色不华,遇劳加重,舌质暗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慢性盆腔炎怎么...

  • 盆腔炎症包块 山楂当归治癥瘕

    盆腔炎症包块 山楂当归治癥瘕

      妇科癥瘕指的是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官部位长包块的疾病。相当于西医所称的各种生殖器肿瘤、盆腔炎症包块等。中医认为,该病多因各种原因致气滞血瘀而致,现介绍山楂配合当归治疗癥瘕的经验。   病案   陶某某,女,53岁,1998年12月21日初诊,患者因“小腹隐痛,有包块3月”来诊。患者48岁开始出现月经紊乱,腰骶时有胀痛,请多医诊断为绝经综合征,没有规范治疗,3年前,经停而闭。1年前,出现阴道偶有不规则的带下混血样,到综合医院妇科诊疗,诊断为“炎症”,服用2周...

  • 慢性盆腔炎如何根治 中药热敷下腹

    慢性盆腔炎如何根治 中药热敷下腹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一般是指除子宫以外的上生殖道炎症,包括附件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脓肿、盆腔血栓静脉炎。选择有效及适当的治疗方法很重要,笔者用中药热敷下腹部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药方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原则。基本方:千年健、透骨草、艾叶、川椒、羌活、独活、血竭、乳香、没药各60克,川断、五加皮、白芷、桑寄生、赤芍、归尾各120克。将上药加工成细粉末,搅均,每份 250克,装入布袋(布袋由纱布缝成20厘米x12厘米长方形,一边封口,一边为可收缩拉紧的开口),隔水蒸20...

  • 适于湿热血虚型慢性盆腔炎方

    适于湿热血虚型慢性盆腔炎方

    红藤20克,败酱草2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川芎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6克,丹皮10克。水煎服,连服7剂。 本方适于湿热血虚型慢性盆腔炎。...

  • 治慢性盆腔炎方

    治慢性盆腔炎方

    方药:川芎、赤芍、红花、红藤各12克,鹿角霜、杜仲、牛膝、当归、白术、路路通、薏苡仁各10克,蒲黄、乌药、皂角刺各9克,筋骨草20克,三棱、莪术各6克。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5克,腹痛加元胡12克,发热者加败酱草、连翘各15克,白带多者加黄柏、土茯苓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150毫升,早餐前半小时及晚饭的2小时温服。同时忌生冷、刺激性食物。14天为1疗程。 主治:慢性盆腔炎。 疗效:治疗38例,治愈2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 名医李德珍治慢性盆腔炎方

    名医李德珍治慢性盆腔炎方

    处方:山药、白芍、车前子各15克,党参、苍术、炒白术、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健脾,渗湿止带。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盛型。症见小腹坠胀,或隐隐作痛,经量增多或周期紊乱,白带清稀量多、绵绵不断,伴头晕,心悸,气短,面色不华,遇劳加重,舌质暗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创方者:李德珍...

  • 慢性盆腔炎伴积液 加减运用基本方

    慢性盆腔炎伴积液 加减运用基本方

    慢性盆腔炎类似于中医带下病、少腹痛等,常表现为下腹部坠胀或疼痛,甚至牵扯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以及月经前后加重,大多数病例伴有带下量多、异味,月经不规则等。本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年轻女性反复发作容易导致不孕证、输卵管妊娠等。笔者临证以来,常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基本方:杏仁5克,滑石8克,通草10克,砂仁10克,淡竹叶10克,薏苡仁30克,厚朴8克,苍术10克,白术15克,野菊花10克,甘草3克,将所有药物放入煎药袋内,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7剂为1疗程,...

  • 慢性盆腔炎 治疗方法效果 典型病例

    慢性盆腔炎 治疗方法效果 典型病例

    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48 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8例患者,年龄25。35岁者16 例,36~50岁者32例;其中合并盆腔包块者34例;病程6个月~4年。 临床表现:一般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在劳累、性生活后或经期加剧,常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体检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在子宫以及卵巢一侧或双侧可触及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患者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可扪及包块。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或滑。中医辨证为湿热血瘀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薏苡仁...

  • 盆腔炎 干蓝布蒲公英治方

    盆腔炎 干蓝布蒲公英治方

      干蓝布正10克,蒲公英15克,薏苡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7天为1疗程,急性盆腔炎服用1~2疗程,慢性盆腔炎服用3~4疗程。   伴少腹痛者加天台乌15克,白芍20克;伴带下量多者加黄柏10克,茵陈10克;伴纳差者加白术15克,山楂10克;伴消瘦者加黄芪15克,当归10克。(宋正)...

  • 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附件炎

    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附件炎

    盆腔炎、附件炎是由女性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脓肿、卵巢脓肿和盆腔膜炎。患者多以小腹疼痛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等并发症,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气滞血瘀型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时加重;白带多,色黄,月经先后不定,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经前乳房胀痛;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方药生地黄15克,柴胡、牡丹皮、延胡索、莪术、牛膝、安痛藤、桂心、连翘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寒湿瘀滞...

  • 化瘀止痛治慢性盆腔炎

    化瘀止痛治慢性盆腔炎

    处方:赤芍、蒲黄、苍术各12克, 小茴香、元胡、当归、没药、川芎、五灵 脂、茯苓各lO克,干姜、肉桂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主治:慢性盆腔炎,中医辩证为寒湿 凝滞型,症见小腹冷痛,痛处不移,得温 痛减,月经延后,量少色暗,带下量多, 色白质稀,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淡, 苔白腻,脉沉紧。 曲宝珠...

  • 慢性盆腔炎采用下法治疗有较好疗效

    慢性盆腔炎采用下法治疗有较好疗效

      慢性盆腔炎常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白带黄黏或脓性,该病易反复发作,并在劳累、性生活后、感冒及经期加重,采用下法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不妨一试。   蒲公英20克,败酱草20克,黄柏20克,元胡20克,丹参20克,刘寄奴20克,威灵仙20克,艾叶12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白芷12克,红花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独活12克,姜黄12克。   将上述药物研碎,装口袋,蒸20分钟,敷于下腹部,每次外敷30分钟,外敷时需注意温度,以免烫伤,如果温度过高,可在药袋下加棉布,...

  • 中药外敷内服同治盆腔炎

    中药外敷内服同治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差、病程迁延不愈所致。下面介绍内外同治慢性盆腔炎的方法。   中药外敷黄柏、透骨草、艾叶、当归、川芎各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千年健、刘寄奴、小茴香各12克,花椒10克。共装入布袋内,浸湿透后放锅内蒸30分钟,热敷下腹部。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0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中药内服红藤、败酱草、路路通各15克,丹参、赤芍、生地各10克,山药、制香附、土茯苓、薏苡仁、延胡索各12克,甘草3克。水煎两次,合并两次所煎药液约3...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