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 第8页
-
呃逆之因系胃气上逆所致 治方验案
病案:张某,女,53岁。患呃逆3 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现见 患者身体消瘦,行动无力,步行至 二楼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 遏止。诊其脉沉细,寸不应指。辨证 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 气机升降失常,故呃声连连。投补 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当 归、炒鸡内金(打粉)、炒山楂各12 克,升麻、生姜各8克,黄芪30克, 党参、炒白术各15克,陈皮10克, 大枣8枚。共7剂,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药后患者呃止过半,体 力、精神、饮食亦较前好转。共服上 方30余剂,呃止体健。 体会:呃逆之因,多...
-
治呃逆 腮腺炎 尿路感染 神经性头痛
治神经性头痛 醋龟板30克,龙骨30克,莲子心15克,茯神5克,麦冬12克,枣仁12克,川芎15克,熟地24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次服4粒,每天4次。 治腮腺炎 大青叶(鲜品)100至300克,加白醋捣烂,敷患处,每天1次,必要时2次,药干后加醋,连敷5天为一个疗程。 治尿路感染 石苇、瞿麦、扁蓄、川楝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5天为一个疗程。 治顽固性呃逆 代赭石40克,丹参25克,磁石、厚朴、牛膝、红花、麦芽各20克,赤芍、白芍、当归各15克,桃仁、枳壳、木香、苏子、郁金、炮姜各12克...
-
治呃逆 癔症 面神经麻痹 神经衰弱
治呃逆验方 取大蒜瓣1~2片,去皮后放口中嚼烂成汁。轻者不必咽下即见效果,重者咽下蒜汁,呃逆立止。 治神经衰弱 酸枣树根(不去皮)30克,丹参12克。水煎1~2小时,分两次于午休和晚上睡前服。每天1剂。 治癔症 代赭石(先煎)40克,党参、生地黄各15克,旋覆花(包)、远志、柏子仁、延胡索、炙甘草各10克,酸枣仁20克,大枣30克,生姜3片。水煎,分早、中、晚口服,每天1剂,5剂为1疗程。 治面神经麻痹方 取蓖麻子30~50粒,去壳,捣烂,敷于患侧下颌关节与口角之间(厚约2毫米),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
顽固性呃逆处以降逆止呃汤
2003年夏,我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一80老翁患顽固性呃逆,一连数天打嗝不止,声音响亮,不能喝水,不能进食,不能睡觉,不能谈话,痛苦不堪,求余诊治。余察其脉洪滑有力,观其舌光红无苔。诊为胃火炽盛,气逆不降之呃逆。针刺双侧翳风穴,呃逆渐止。针刺以治其标,再服中药以治其本。处以降逆止呃汤。 方药:代赭石30克,陈皮、旋覆花、太子参、天冬、白芍、枇杷叶各15克,竹茹、丁香、柿蒂、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当夜10时许,呃逆又发,又针双侧翳风,立止。患翁...
-
睛明穴止呃逆“秽逆”
【穴性特点】 睛明,乃足太阳膀胱经之所起,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之交会穴。睛,指该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明,光明穴之意。膀胱经之血经本穴入于目,目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本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有宣泄太阳之经气,疏风清热,通络明目之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记载其“治攀睛,翳膜覆瞳子”。《针灸大成》认为睛明“主目远视不明、恶风泪出、憎寒头痛、目眩、内眦赤痛、眦痒…&helli...
-
京城名医秦伯未,宋向元,张志纯,胡希恕,陈申芝等治疗呃逆
本文介绍京城名医秦伯未、宋向元、张志纯、胡希恕、陈申芝等治疗呃逆的经验与病例。 秦伯未 秦伯未认为呃逆与嗳气不同。呃逆是气郁逆行,冲动横膈,使其挛缩,造成气吸入肺,使声门突然闭拢,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声音,患者感到难受。嗳气是胃气上逆,发出声音后反觉舒服。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轻者易治,用突然使其惊、喜、悲、怒的方法则可阻止呃逆,也可采用呼气后尽量停息的方法、按压咽后壁的方法、纸条刺鼻取嚏的方法等缓解,重者可服汤药治疗。辨证治疗如下。 若因情志不疏,木郁横逆,升降失司,横膈受冲而逆者,多有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