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汤 第26页

黄汤 第26页

  • 鼻黏膜炎(鼻腔充血)生地大黄汤

    鼻黏膜炎(鼻腔充血)生地大黄汤

      1983年盛夏之际,有刘姓妇人因鼻出血求诊。诉其反复鼻衄已3月余,曾在地市级医院检查,诊为鼻黏膜炎(鼻腔充血),服中西药效不佳。月经正常,但经期常患衄,故有医者以倒经治之罔效。今日晨起,鼻衄又发,且量多如涌,色红而稠。   家父观其形瘦颧红,舌红苔白,脉滑数,实乃阴虚火旺之体。阴虚无以制火,虚火上炎,灼伤血络,络伤则血外溢。立方以滋阴降火,以图血得寒而凝。又思,此案鼻衄出血之多,络损之处血流脉外,定有瘀结内停。若瘀积不去,则新血难复,故中医有“行血则血行经络,不止自止”之论。...

  • 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患者武某,男,30岁。因外出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颈项部尤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伤寒证,治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方选麻黄汤加减,用药如下:麻黄10克(先煎),桂枝10克,葛根2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2剂,水煎服。嘱其温覆取汗,暂避风寒。2天后,患者复诊,述以上诸症一剂而减,两剂即愈。与此同时,多年的过敏性鼻炎也明显减轻,望继续治疗其鼻炎,遂在原方基础上减麻黄5克,加用细辛3克,白芷15克。3剂,水煎服。服后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并按此法治疗多例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

  • 常发口疮 犀角地黄汤合栀子大黄汤加减

    常发口疮 犀角地黄汤合栀子大黄汤加减

      刘某,女,22岁,学生,门诊病例。   2006年6月6日初诊:诉常发口疮6年,红汗半年。患者有口疮病史约6年,但近半年来不仅常发口疮,而且身上出红色汗,其色淡红,兼见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秘。望其面颧部略见红肿,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心胃火热汗血证。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合栀子大黄汤加减。   处方: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白芍10克,丹皮15克,炒栀子炭10克,生大黄5克,生石膏20克。10剂,水煎服。   2006年9月1日二诊:诉服上方...

  • 口腔扁平苔藓 杞菊地黄汤加二仙汤加减

    口腔扁平苔藓 杞菊地黄汤加二仙汤加减

    陈某,女,48岁。2012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主诉口腔溃疡2年余,兰州空医院病理活检为口腔扁平苔藓。曾使用激素、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病情好转,但停药半年后再次复发。5年前因车祸致脾破裂,行脾切除术。体查口腔两侧见鸡眼形状溃疡两处,玉米粒大小,周边有白色细丝样黏膜生长,附有白苔。 刻下口腔溃疡疼痛遇冷热刺激加重,平素怕冷腰痛,眼睛干涩,口臭便干。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口腔扁平苔藓。中医辨证属阴阳两虚,瘀毒内结。治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药:杞菊地黄汤加二仙汤加减。...

  • 治胸痹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

    治胸痹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

    病案:患者,年7旬有余,女。 主诉: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1 年余,伴后背疼痛1’月余。患者1 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发作 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 喘,口服“丹参滴丸”后缓解。近1 月心慌,左胸前区不适,伴后背疼 痛,为胀痛。现症见:发作性心慌, 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喘,伴后 背疼痛(胀痛),胃胀,小腹胀痛,时 有盗汗。食可,眠差,入睡困难,眠 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二便调,舌 淡红苔薄白,脉弦。高血压病史30 年余,最高血压180/90毫米汞柱。 诊断:冠心病...

  • 杞菊地黄汤治肾阴虚型高血压疗效好

    杞菊地黄汤治肾阴虚型高血压疗效好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 管疾病,表现为心、脑、肾靶器官之 损害。有原发和继发之分,一般临床 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即可诊 断此病。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属之“眩 晕”“头痛”范畴。高血压肝肾亏虚是 本,瘀血阻络是标,本虚而标实是本 病之病机特点。此病属肾阴虚型临 床用杞菊地黄汤加味有较好疗效。 病案一:王某,男,45岁。患者近 三月明显感觉头晕眼花,耳呜耳聋, 腰膝酸软,盗汗乏力,心烦急躁,舌 红苔少,脉沉细。化验血脂增高。血 压:140/90毫米汞柱。诊断:...

  • 经方治疗心脏病 厚朴麻黄汤 炙甘草汤 真武汤

    经方治疗心脏病 厚朴麻黄汤 炙甘草汤 真武汤

    •经方中君药用量小于方中他药者,非炙甘草汤一方也,如桔梗汤、白头翁汤、竹叶石膏汤、甘草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百合类方等,即是明证。 •茯苓与白术配伍,为健脾利湿之良剂;而桂枝与甘草配伍,为桂枝甘草汤,具有温阳化气作用;仲景又常用茯苓与桂枝相伍,起到温化水饮的作用。 近年来,应用经方治疗心脏病的文章屡见报端,笔者从中受益匪浅。今结合临床实践,将十首常用经方的应用经验叙述于后,以冀扩大应用。 厚朴麻黄汤 方药: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

  • 失眠处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失眠处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失眠是指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感受,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以往多从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和心胆气虚五种证型论治。然诚如《素问·逆调论》所言“夫不得卧者,是水气之客也”,临床上亦有不少因水饮而致不寐的患者。本案从温化水饮入手辨治一不寐案,现整理如下。 患者女,49岁,2022年3月31日初诊,主诉“眠差3年余”。刻下入睡困难,甚至彻夜难眠,每晚需服思诺思1片辅助睡...

  • 肖相如应用地黄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经验

    肖相如应用地黄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经验

    肖相如教授主要从事肾病和中医基础的临床、科研和教学, 善于应用地黄汤加减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肖教授应用地黄汤治疗偏头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病案举例 案1患者某, 男, 46岁, 2016年5月11日初诊。患者20年前从单杠上坠落, 自诉背部着地, 具体过程不清, 无法描述出是否摔到头部, 意识丧失数分钟后自行清醒, 当时无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其后开始间断发作头痛头晕, 具体头痛位置不固定, 发作频率为2~3日发作一次, 每伴恶心呕吐, 呕吐后可自行缓解, 半年后发作频率程度...

  • 中医治眩晕 处方用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

    中医治眩晕 处方用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

    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是古方之一,是在大柴胡汤基础上,加玄参、地黄而成,意在除少阳阳明之燥结热,并能甘寒养益下焦津血、濡养清热,是为阴精耗损伴实热结燥而设。现结合此方理法,整理案例如下。 龙某,男,53岁,2022年8月29日入院。主诉:左足趾坏死切除术后2月,头晕1月余。患者2个月前出现左足趾疼痛、色暗黑,无溃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糖明显升高,诊断为糖尿病足,遂行左侧足第2、3、4足趾切除术,予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仍有波动。1月余前患者出现头晕,少许昏沉感,与体位变化有关,视力较前模糊,伴上肢及...

  • 狂病药用防己地黄汤合礞石滚痰丸加味

    狂病药用防己地黄汤合礞石滚痰丸加味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方柏长期致力于疑难病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已诊病人70余万人次,著有《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刘方柏临证百方大解密》《刘方柏疑难证治20法》等学术专著。今特选刘方柏诊治狂病验案1则,以飨读者。 左某,男,24岁。2021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因“突发狂躁暴打他人半月”就诊。半月前患者乘火车出差,于车上突然冲动无法控制,胡言乱语后,跳起挥拳暴打同车乘客,经乘警控制后移交派出所,后由某特区医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经治...

  • 肺心病首选厚朴麻黄汤医治

    肺心病首选厚朴麻黄汤医治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云:“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此条文字简略,单凭“咳而脉浮”是不大简单选用厚朴麻黄汤的,由于“咳而脉浮”能够见到许多病证,如小青龙汤证、麻杏石甘汤证、越婢汤证等。张仲景的弦外之音是,咳嗽是内有水饮,脉浮是外有风寒之邪,水饮久居,风寒外袭,引动水饮而作祟。但详细光临床上,不仅仅是“咳而脉浮”四个字。对此唐代孙思邈解说的比较明晰,他说:“厚朴麻黄汤治咳而大逆,...

  • 治疗喘证麻黄汤证 小青龙汤证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治疗喘证麻黄汤证 小青龙汤证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喘证,是以呼吸急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喘,有“喘息”“喘咳”“喘呼”“上气”等名称。喘证既是自觉证,又是他觉证。笔者临证中用《伤寒论》太阳病篇经方治疗喘证,每获良效。现分享总结如下: 《伤寒论》太阳病篇中的喘证有五: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葛根芩连汤证、麻杏甘石汤证。 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 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证的临床观察

    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证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为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点的 异质性疾病,主要特点包括多变的呼吸道症状( 如 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 和可变的呼气气流受 限 [1 ] 。该病是一种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各个年 龄段的人群皆可发病,各国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 占人口的 1% ~18% [2 ] 。其发病的主要基础是慢性 气道炎症。即使哮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气道炎 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依然存在,从而引起临床症状 的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导致气道重塑和不可逆 肺功能损害 [3- 4 ] 。同时本病具有反复发作性,西药 能够较迅速缓解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症状...

  • 四逆散与射干麻黄汤合用辨治慢性咳嗽案

    四逆散与射干麻黄汤合用辨治慢性咳嗽案

    四逆散出自 《伤寒论》 第 318 条 : “少阴病, 四逆, 其 人或咳, 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 四逆散由柴胡、 芍药、 枳实、 甘草各等分 组成, 具有透邪达表、 宣通郁阳的作用, 为治疗阳郁厥 逆和肝脾不和的常用效方。笔者以四逆散与射干麻黄 汤、 桂枝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及石韦汤组成合方, 治疗 内、 外科多种疾病, 取得良效。兹摘录验案 4 则, 供同 道参考。 与射干麻黄汤合用辨治慢性咳嗽案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 射干麻黄汤异病同治哮喘 肺炎喘嗽 鼻鼽

    射干麻黄汤异病同治哮喘 肺炎喘嗽 鼻鼽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该方具有温肺化饮、降逆平喘的功效,故凡肺中有寒、气机不利之证均可采用射干麻黄汤治疗,该方在儿科临床中可用于多种疾病。现介绍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运用该方治验三则。 哮喘 孙某,女,6岁。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本次因受凉而发咳嗽气喘,喉间痰鸣,鼻塞,流清涕,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浮滑。两肺满布哮鸣音。治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选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6...

  • 糖尿病消渴病阴虚热盛型 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

    糖尿病消渴病阴虚热盛型 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

    全国名中医林兰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三型辨证理论是林兰结合中医消渴病病机理论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病理认识总结出的辨治分型理论,涵盖了2型糖尿病发病的早、中、晚期三个阶段的病理病机特点。早期包括糖尿病前期和初发糖尿病,此时患者大多症状较轻,一般无并发症表现,中医辨证以实证为主,伴有肺胃阴虚热盛。中期患者多病程较长,出现并发症,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受损,正虚逐渐加重,气阴亏虚转变为主要矛盾。晚期患者糖尿病病史长,年龄偏大,并发症较重,同时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胰岛β细胞功能接近...

  • 治耳鸣 黄玉地黄汤(自拟方)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治耳鸣 黄玉地黄汤(自拟方)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张士舜教授为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验案一则介绍如下。 靳某,男,18岁,2015年5月22日就诊。患者自诉夜间耳鸣5月余,偶有口干,剧烈活动后头晕,手足麻木,纳可,腰酸,舌红,脉弱,尺脉不足。 诊断为耳鸣,辨证属于肾阴虚,治宜滋补肾阴。方选黄玉地黄汤(自拟方)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处方:黄精40克,玉竹40克,熟地40克,砂仁10克,淫羊藿10克,石斛30克,北沙参10克,川断10克,杜仲10克,木瓜30...

  • 耳鸣 双耳如击鼓之声 杞菊地黄汤加味

    耳鸣 双耳如击鼓之声 杞菊地黄汤加味

    潘某,女,39岁,2013年10月23日初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鸣,双耳如击鼓之声,诉声音与心跳同步,伴腰部酸痛,无头晕、头痛,月经量少,有血块,色略暗,每月经期错后2~3天,伴小腹痛,喜温,大小便正常,既往甲亢病史8个月。刻诊:耳鸣,双耳如击鼓之声,夜间尤著,舌红,苔薄白,脉沉弦细,舌下血管略粗迂曲。血压110/80mmHg,脉搏71次/分。 辨证:肾精不足,血行不畅。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化瘀。 处方:杞菊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熟地24克,山茱萸12克,山...

  • 厚朴麻黄汤:脉浮咳喘此方当

    厚朴麻黄汤:脉浮咳喘此方当

    •厚朴麻黄汤是治疗肺痿的代表方之一,现在常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其方药效应为“宣上焦之阳,降逆上之饮”。 •厚朴麻黄汤证的病机应当是饮邪上迫于肺,肺气失却肃降功能。其证当属饮留于肺,肺气开合不利,虚中夹实(饮邪),偏里不离表,寒多而热少。 厚朴麻黄汤是治疗肺痿的代表方之一,现在常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心病等,其方药效应为“宣上焦之阳,降逆上之饮”(陈修园《金...

  • 干眼症治疗以肝肾为入手 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

    干眼症治疗以肝肾为入手 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

    患者,女,50岁。初诊为2021年3月初,确诊干眼症一年余。刻下症见双目干涩,畏光畏风,迎风或视见强光后就流泪。发病前就有头项部疼,口干,善太息,不寐的症状,发病后诸证加重。眼部气、风两轮浑浊不清澈,其余三轮无明显异常。舌体瘦,中间凹陷。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诊见左尺心脉弦细,右尺肺脉平和,双关肝胃脉弦硬,双尺肾脉则偏弱。 诊断:(肝郁化热,肝阳上亢,肾精不足)干眼症。 分析:患者思虑过度以导致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热,日久则脾胃积热,肝阳上亢,肝开窍于目,必受肝阳热扰;《灵枢·五癃...

  • 姜良铎解读射干麻黄汤

    姜良铎解读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始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方药组成: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笔者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姜良铎对该方有深刻的理解,今总结如下。   主治   本方证为痰饮内停,外感风寒,肺失宣降,痰瘀互阻,症见咳而上气,喉中痰鸣,痰多清稀,胸膈满闷,面色晦滞...

  • “当归六黄汤”止盗汗

    “当归六黄汤”止盗汗

    “当归六黄汤”是金代著名医家李东垣创制的一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兰室秘藏》一书中,称它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方药组成有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功效。 盗汗即夜间睡着后出汗,醒则汗止,一般由阴虚引起。阴虚有火之人,火热之气扰动;逼迫阴液,使之从毛孔外泄,就形成了盗汗。治疗宜标本兼治,滋阴止汗,当归六黄汤即是代表。此方配伍滋阴与泻火并用,滋阴是治本,泻火为治标;益气固表与滋阴泻火柜配,‘滋阴泻火是...

  • 六味地黄汤加味可治硬皮病

    六味地黄汤加味可治硬皮病

    处方:山药、百合、太子参、熟地各20克,茯苓、山萸肉各12克,泽泻、丹皮、阿胶(烊化)各9克。 加减: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者加酸枣仁、鸡血藤各9克;胃中嘈杂,干呕,易饥饿者加石斛、麦冬各9克;痰多咳嗽者加橘络、百部、紫菀、五爪龙各7克;面色暗淡,舌有瘀斑者加丹参、牛膝各12克;腰膝酸软者加鹿角胶、鳖甲各9克;神疲乏力者加黄芪12克;舌淡者加桂枝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补肾健脾,活血散结。 主治:硬皮病。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症见硬皮病表现外,尚有四肢乏力,食少腰酸,舌淡苔白,脉细弱。 万...

  • 盗汗气虚阴火用当归六黄汤

    盗汗气虚阴火用当归六黄汤

      在我们熟知、习用的名方中,较难理解的当推李东垣的方剂,当归六黄汤就是其中之一。   当归六黄汤见于《兰室秘藏》,由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份,黄芪倍量组成,原书指出本方为“治盗汗之圣药也”。后世医家对本方倍加推崇,认为本方为治疗盗汗之主方。当代医家也有将其主治范围扩大到自汗以及其他杂病方面。   对于本方的主治,历代医家几乎众口一词,认为主治“阴虚有火,令人盗汗者”(《医方考》)。对本方的功用,多认为是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对其方解,《医方集解》中...

  • 麻黄汤 应用了肺通调水道

    麻黄汤 应用了肺通调水道

      《内经》肺通调水道理论   通过宣发肺气达到利小便、消水肿的目的,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内经》讲的肺“通调水道”的理论。《内经》认为,肺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器官,在人体的水液代谢中,肺是负责将水液输送到膀胱,原文讲“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通,就是疏通的意思;调,就是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通调水道是指肺脏对人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是靠它的宣发、肃降来完成的,肺的宣发,可以将水液布散到全身,尤其是肌...

  • 什么是太阳病 使用麻黄汤

    什么是太阳病 使用麻黄汤

      麻黄汤是《伤寒论》里“太阳病篇”的主打方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剂。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主要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针对太阳伤寒类的感冒,当然,麻黄汤的用途不仅仅是外感表证,也用于水液代谢失常等疾病,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什么是太阳病   张仲景用麻黄汤来治疗太阳伤寒证。太阳病就是感受了自然界的邪气后所发生的疾病,也称太阳表证。我们现在叫“感冒”。自然界中有风、寒、暑、湿、燥、火(热),正常的情况下它们是不会导致疾病的,中医把它...

  • 六味地黄汤治溃疡性口腔炎

    六味地黄汤治溃疡性口腔炎

    【方名】六味地黄汤加减。 【辨证】肾水衰惫,虚火上炎。 【治法】滋肾养阴,佐以清虚火。 【组成】生地12克,萸肉6克,山药6克,丹皮6克,泽泻6克,茯苓9克,竹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裴正学主治紫癜 参芪三黄汤

    裴正学主治紫癜 参芪三黄汤

      裴正学,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首批名老中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专家,甘肃省文史馆馆员。   他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肿瘤、肝病、血液病、自身免疫病等疑难杂症;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已成为当前...

  • 续命汤的组成与方解 巨细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方

    续命汤的组成与方解 巨细青龙汤是麻黄汤的变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见《金匮要略》,原书云:“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唐突不知把柄,或拘急不得转侧。”笔者运用该方医治多种急慢性疾病,有的病例取得难以想象的优秀效果,深感仲景制方之微妙。《绛雪园古方选注》对该方评注云:“续命者有却病延年之功”。 续命汤的组成与方解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干姜、当归、甘草各9克、党参15克、生石膏30克、川芎6克。 本方是把大青龙汤中生姜改为干姜,去大枣,加党参、当归、川芎组合而成。大青龙汤为表里...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