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疗 第3022页

治疗 第3022页

  • 温阳法治疗下肢发冷案

    温阳法治疗下肢发冷案

      编者按: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原院长李恩宽教授,对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多有研究阐发,临证之时,辨证准确,治法精当,大剂量运用附子、肉桂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其学生总结其医案3则,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   李某,女,78岁。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发冷一年余,伴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喜热饮,饮后则感舒适,有慢性咽炎病史,二便调,舌淡苔薄,脉弦细。九制附片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20克,肉桂20克,桂枝20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出汗,量少,口苦等上部不适减轻,怕风...

  • 真武汤治疗面肌痉挛

    真武汤治疗面肌痉挛

      真武汤在《伤寒论》通行本中有两条方证,即太阳篇第82条和少阴篇第316条。黄元御的《伤寒悬解》太阳篇32条,大青龙证第1条(通行本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太阳去阳明去路,黄氏夹注)。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以真武汤救之(太阳去少阴去路,黄氏夹注)。”《伤寒悬解》与通行本所不同处在“以真武汤救之”一语,究竟是《伤寒杂病论》版本在漫长历史沿革过程中有所遗漏,还是黄元御著《...

  •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关节疼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综合症状,属中医“发斑”与“血证”范畴。   《医宗金鉴》载:“感受疫疠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大小青紫斑点。”对于紫癜的形成原因,中医认为除“血热妄行”外,多存在“瘀”的现象。紫癜乃皮肤出血,其实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不仅阻碍新血化生,且可致经络瘀阻,而致新血难...

  • 泻黄散治疗脾中伏火

    泻黄散治疗脾中伏火

      泻黄散出自宋代医家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治脾热弄舌。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去芦,切焙)。上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尚有两处见到泻黄散,一处是“目内证”下:“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另一处是“弄舌”下:“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用冷药及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

  • 胰腺炎合并囊肿 加味四逆散治疗

    胰腺炎合并囊肿 加味四逆散治疗

      钟某某,男,46岁。2008年5月就诊。3个月前因腹痛腹胀严重,经当地县、市、省医院检查确诊为胰腺炎合并囊肿,但治疗效果不佳。刻诊:面黄无华,形体消瘦,神倦乏力,腹痛腹胀,痞满拒按,胁肋不舒,欲呕而纳少,四肢凉而不温,口苦而黏,大便薄而不利,小便黄浑,舌苔薄黄而腻,脉象沉弦。实验室检查:淀粉酶及谷丙转氨酶偏高;CT检查示:胰腺炎合并胰尾囊肿。辨证属肝郁气滞,克伐脾土,气机不畅。方用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10g,枳实10g,芍药10g,蒲公英15g,半枝莲20g,银花15g,连翘10g,佛手10g,醋延胡索1...

  • 中医治疗恶寒方

    中医治疗恶寒方

      何某,男,38岁,于2010年6月就诊,以恶寒为主诉就诊。自述恶寒3年,尤以背部恶寒为甚,观其形体肥胖,面色白润,语音洪亮,但口中有秽浊之气。舌质暗红,舌下静脉略有迂曲,舌苔白腻而厚润,脉象沉弦而细。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曾在省市级医院治疗,多按阳虚论治,服用附子、干姜温阳剂数十剂,附子曾用到30~60克,但恶寒症状未见好转。笔者仔细分析,认为此属痰湿与瘀血互结证,应以健脾化湿与活血化瘀并用,佐以辛温通络之味,以求络脉通畅,阳气温运,恶寒症状或可减轻。   方选桂枝茯苓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茯苓15克,桂...

  •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呼吸疾病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呼吸疾病

    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的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作用,适用于虚证易感风邪者。临床研究表明,玉屏风散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不亚于丙种球蛋白。以玉屏风散加味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几组组方如下: 1.生黄芪9 克、白术6克、防风3克、陈皮6克、山药9克、生牡蛎 9克,该方即玉屏风散加陈皮,山药,生牡蛎。该方主治体弱儿反复感冒,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能提高体弱儿童的机体免疫功能。 2.黄芪12克、葛根、淮山药、茯苓、白术各6克、防风4克,即玉屏风散加葛根,淮山药,茯苓。适用于脾肺气虚常感冒患儿,证见...

  • 代谢综合征选用中药疏肝健脾治疗

    代谢综合征选用中药疏肝健脾治疗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当以疏肝解郁健脾为首要原则,兼以祛痰活血。仝小林等在代谢综合征初级阶段(郁热),郁以解郁为主,这阶段可有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表现。(方用六郁汤为基本方加减)。热证阶段以肝胃郁热证为主,治以开郁清热法(方用大柴胡汤加减)。瘀热互结证,治以清热活血法,方用加味三黄汤(生大黄、黄芩、黄连、水蛭、赤芍)为基础加减。在虚损阶段,本虚标实为基本特点,本虚的一面主要有气阴两虚、肝肾不足、阴阳两虚、脾肾阳虚等,标实的一面主要是夹热、夹痰、夹湿、夹瘀等,治疗标本兼顾。徐远认为治疗以健脾(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

  • 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行如和,其脉微微。”由此可见,百合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是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证候;其二是脾胃内伤所引起的饮食失调证候。发病的基本原因多为热性病之后,阴液耗损,或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灼阴液。阴虚内热是其基本病机。   对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指出:...

  • 中医治疗低热案

    中医治疗低热案

      编者按: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杨牧祥教授,从事医、教、研至今近五十载,理论功底坚实,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于舌诊,长于内科,尤擅治咳喘病、慢性胃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痤疮等疑难杂病,法严、方活、效著。其学生于文涛和史奎竹总结并详析了跟师所见十则医案,本版今起将陆续刊出。      张某,男,66岁,已婚,2009年7月12日初诊。患者午后低热月余,体温在37.5°C~38°C之间,曾在某医院诊为不明原因发热。治疗一周未见改善,故前来就诊。就诊时...

  • 治疗内伤杂病

    治疗内伤杂病

      有学者认为,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就是为治疗内伤杂病而设。实际上,内伤病和杂病并不完全等同,《金匮要略》中所治为杂病,与李东垣所构建的“内伤学说”中的内伤病是不同的。对小青龙汤治疗内伤病有必要特意拈出。   “青龙为神物,最难驾驭。”(喻嘉言语)用得其宜,可收桴鼓之效;用不适宜,坏事也竿影相随。《金匮要略》中即记载了小青龙汤动冲气之变证纷出。   刘渡舟教授在《伤寒论诠解》中明确指出:“本方麻桂并用,又配细辛,虽有芍药、甘草、五味子相佐,...

  • 升降散治疗外感温病

    升降散治疗外感温病

      升降散为表里双解之方,如在外感温病过程中出现表里热盛证候时可以取用。即使里热不盛,通过适当加减,加用凉散表热之品,也可随宜取用。   笔者在治疗以发热为主症的上呼吸道感染时,除外伤寒、食积等证候,如果是常见的外感温病,多采用升降散合银翘散,或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取效颇捷。   如治疗赵某,男,15岁。2011年6月19日初诊。主诉发热2天,伴咽干、咽痛,头痛,口干喜饮,有汗,无恶寒,纳食尚可,大便日1次,偏干。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证属外感温病之风热外侵,治以疏风清热为法,方用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

  • 痰饮病中医治疗验方

    痰饮病中医治疗验方

      痰饮病属中医学范畴,《金匮要略》中就早有记载,并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苓桂术甘汤系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饮证所立的处方,只要把握病机,辨证恰当,疗效显著。   患者范某,男,52岁,农民。背部恶寒月余,口干,但饮水少,喜热饮,晨起口微苦,痰多易咯,饮食尚可,小便可,大便溏,舌淡白、胖大,有齿痕,苔白,脉弦滑,以手触其肩胛下角偏上处,约手掌大的范围有冰凉感。否认近期感冒病史,无发热。听诊显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因患者口干少饮,喜热饮,痰多易咯,便溏,舌胖大有...

  • 偏头痛治疗三方

    偏头痛治疗三方

    1.鲜白萝卜适量,冰片少许。先用干净的布将萝卜捣烂包信,拧出汁液适量;加入冰片少许,调匀即成。以消毒过的脱棉浸药汁塞入鼻孔内,左侧痛塞右鼻孔,右侧痛塞左鼻孔。 2.柴胡15克,白芍20克,川芎15克,香附10克,蔓荆子15克,白蒺藜15克,玄胡15克,丹参20克,栀子10克,地龙15克,僵蚕10克,牛膝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白芷12克,荆芥120克,日1剂。水煎服。 (新滔)...

  • 麝香痔疮膏可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麝香痔疮膏可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麝香痔疮膏由麝香、珍珠、琥珀、牛黄等名贵中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通过多年临床应用发现,它除了能治疗痔疮、肛裂及肛周湿疹外,还可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防治日光性皮炎用棉签将麝香痔疮膏涂抹于晒伤部位,敷药层厚薄以隐见皮肤为度。对直径大于0.2N米的水疱,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挑破水疱下部,放出疤液,以消毒干棉球拭净,再行涂药。另外,对易晒伤但尚未受损部位,可涂药防晒。涂药时间最好在早晨日出前。每天涂药1~2次,保留全天。 治疗鼻出血若患者仅有少量鼻出血,先用棉签加压片刻,待出血停止后,将麝香痔疮...

  • 癫痫病 羊角风治疗方

    癫痫病 羊角风治疗方

    【简介】癫痫是由于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细胞产生过度放电引起反复发作脑功能暂时性于乱的综合征。 【组成】代赭石、白胡椒按2:1的比例取药(如代赭石100克,白胡椒50克),共研细末备用。 【制法】14岁以下儿童,每次2克,成人每次服5克,每日3次,用白萝卜汤或米汤送服。 【用法】6个月为1个疗程。若无效,可休息15天,再服1个疗程。2个疗程无效者,请另寻它法。 【疾病】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脑功能异常,如意识障碍、肢体抽动、感觉异常、特殊感觉现象或行动碍碍,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 罗天益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

    罗天益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

      在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中,有“初为热中,末传寒中”之说,李东垣对“热中”论述多而对“寒中”较少论述。   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载一案,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可供参考。   “真定府武德卿,年四十六岁。至元丙子三月间,因忧思劳役,饮食失节得病,肢体冷,口鼻气亦凉,额上冷汗出,时发昏愦,六脉如蛛丝……今德卿形证,乃阴盛阳虚,苦寒之剂,非所...

  • 结核性腹膜炎的中医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中医治疗

    我最近腹部胀痛,上医院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请问能否用中药治疗?如何治疗? 广东信宜 周 强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按病理改变分为渗出性、粘连性、干酪型三种。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盗汗、腹痛、腹水、脐周块状物和腹泻,属中医“腹痛”“积聚” 等范畴,辨证施治如下。 1.肝虚湿郁证:患者腹部胀满,腹诊有水,食欲差,神疲乏力,便溏尿少,舌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肝利湿。 处方:猪苓、泽泻、大腹皮、百部各 10克,白术...

  • 乌鸡白凤丸治疗多科气血两虚病症

    乌鸡白凤丸治疗多科气血两虚病症

      乌鸡白凤丸来源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七的“乌鸡丸”。本方主药以乌骨鸡为主方,又配以人参、黄芪、当归、白芍、川芎、地黄、熟地、丹参、鹿角胶、鹿角霜、银柴胡、牡蛎、桑螵蛸、制香附、芡实、山药、天冬、甘草等20多味中药制成。本方主药乌骨鸡乃“血肉有情之品”,能补肝益肾,健脾益胃,补气养血,清虚热。又配伍地黄、熟地、当归、白芍、丹参、川芎、香附以滋补肝肾,养血调经;还配人参、黄芪、山药、甘草以补气健脾;又用鹿角胶以温肾助阳,益精养血;还用鹿角霜以固肾收涩,固经止带,更...

  • 水肿症可用肾气丸治疗

    水肿症可用肾气丸治疗

    肾阳不足,脾阳虚惫,寒湿之邪上侵,肾阳虚衰,引起水肿之症。 病例:王某,男,57岁。头面、四肢浮肿15天。头面、四肢浮肿,小腹有麻木感,两足萎缩无力,舌胖嫩,脉沉缓。处方:茯苓12克,熟地、山药、山萸肉、车前子.、泽泻、牛膝、附子各 9克,丹皮、肉桂各6克,炮姜3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16剂,诸症均瘥。 按:肾脉起于足而人腹,肾阳虚衰,外湿内停,以致头面部及四肢浮肿。治当肾气丸温肾阳而逐寒湿之邪。肾阳振奋,浮肿也随之而退。 以上则病例,虽消渴为小便较多,而虚劳、痰饮、浮肿均见小便不利,然而四...

  • 介绍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介绍毛德西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临床善于“抓主症、选主方、用主药”。在选方用药方面,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症加减,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毛德西教授,侍诊其身,耳濡目染,受益良多。今就其常...

  • 感冒的治疗+预防 中药验方

    感冒的治疗+预防 中药验方

    组方:藿香6克,桑叶10克,板蓝根30克,银花12 克,连翘15克,贯仲12,桔梗12克,射干10克,生甘草6克。 主治:流感所致恶寒,发热,咳嗽,流涕,头痛,肢体酸痛,并有一定预防作用。 服法: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剂,连服三日。...

  • 治疗热入血室的专用方

    治疗热入血室的专用方

      《伤寒论》中提到“热入血室”这一特定概念,后世医家把小柴胡汤作为治疗热入血室的专用方。   《伤寒论》论小柴胡汤治热入血室   《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提到热入血室的还有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第...

  • 治疗关节炎11便方

    治疗关节炎11便方

    【简介】本病又名肥大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病等,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治法】 1。 取新鲜的桑叶,用水洗净,放笼内蒸熟,凉干,平时用开水泡当茶饮。用蜜蜂蜇关节部位,每次蜇2-3针,隔2天蜇1次,轻者一般3次即可。 2。桑树枝、杨树枝、松树枝、柳树枝、国槐枝各100克,加适量水煎煮,即成“五枝汤”。每日1剂,分2次至3次服,连服3剂。 3。鸡屎白、麦麸各250克。共入锅内慢火炒热,加入适量酒精,混匀后用布包好,趁热敷患处,热散后取下。次日可再炒热后加酒精使用,连用...

  • 肺结核的中医治疗17验方

    肺结核的中医治疗17验方

    本病是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中医认为,本病外因即“痨虫”传染,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指下体气血虚弱,阴精亏损,正气不足。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偏、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党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8克,沙参9克,陈皮5克,百部、杏仁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健脾益肺,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的肺结核,常见于肺结核的早期。 [方二] 百合、生地、人参、熟地、麦冬各9克,白芍、贝母各10克,百部9克,橘梗1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所...

  • 治疗湿温疫疠名方——甘露消毒丹

    治疗湿温疫疠名方——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原载于《续名医案》引叶天士名方.又名普济消毒丹。 药物组成: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等11味中药组成。共研成细末,每次服9 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也可以神曲糊热,如弹子大,开水化服。 功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湿热并重。证见发热肢软、无汗神烦,或汗热不退,胸腹闷胀,咽痛项肿,口渴便秘,或泻而不畅,小便淋涩,或身目发黄、舌苔白腻而厚或干黄者。 方中连翘、薄荷辛凉疏表,清热解毒;射干、贝母清泄肺气,利咽喉,与黄芩清泻肺火于上;滑石、木通、茵陈清利湿...

  •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

    虫类药由于其药力峻猛走窜止痛效果卓著,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它具有搜剔风邪、祛瘀通络、宣痹止痛、消肿散结等功效,对治疗疑难杂症有显著疗效,现将病案列举如下。 病案一:陈某,女,40岁,头痛3年余,偏左侧,烦躁眠差,便秘、舌黯、苔薄白、脉弦,CT检查正常,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诊断为头风。辨证属肝风夹火上扰清窍,兼气滞血瘀。治以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处方:地龙、僵蚕、藁本、枳壳、白芍各15克,桑叶、菊花、蔓荆子各12克,蝉蜕、桃仁、红花、柴胡各10克,麦冬、白芍各20克。每日1剂,水煎服。6剂后头痛除,余症消。...

  • 朱良春“培补肾阳汤”治疗多种慢性杂病

    朱良春“培补肾阳汤”治疗多种慢性杂病

      ●肾中真阳是生命活动的生化之源,倘肾阳衰,肾气虚,则百病丛生。同时慢性久病,也“穷必及肾”、“久必及肾”。故许多慢性久病治疗,培补肾之阴阳,常能有显著疗效。   ●朱良春创制了“培补肾阳汤”,由仙灵脾、仙茅、山药、枸杞子、紫河车、甘草组成,治疗多种慢性杂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肾中真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中医所称的慢性杂病包括多种病程较长、体气偏虚的疾患。这些疾病在辨证论治上虽涉及的脏腑较多,但在久治不愈、缠绵难愈...

  • 小金丹可作为治疗乳腺结节(类似痰核)的常用药

    小金丹可作为治疗乳腺结节(类似痰核)的常用药

    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徐大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主编的《我们在香港做中医·医案辑》,由香港灵兰阁中医药文化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并于4月13日举行了规模颇为隆重的首届粤港中医医案专题学术研讨会暨《我们在香港做中医·医案辑》新书发布会。笔者有幸被邀参与此会,会期虽仅有两天,但感触颇多,现略陈一二。 从1983年到1994年,笔者曾在国内参加了多次学术会议,几乎每次会议均有近1/4的代表并未出席。即使是坐在台下的代表,也常与邻座不停地交谈。而这次会议不仅准点开始,尤其让人佩服的是,...

  • 呃逆治疗验方

    呃逆治疗验方

    呃逆治疗方:赤芍、当归、白芍各12克,桃仁、枳壳、木香、苏子、郁金、炮姜各9克,红花、灵磁石、川朴、牛膝、炒麦芽各15克,丹参18克,生赭石末30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连服2~3剂。 打嗝掐按法 按压少商穴:在打嗝发作时,用拇指按压少商穴,使酸痛感持续半分钟,打嗝即可停止。 掐按中指:分别用自己的左右手指,用力掐住中指顶部,大约过1~2分钟以后,打嗝即可被制止。 掐按内关穴::用手指掐“内关穴”,此穴位于手腕内侧6~7厘米处,即第一横纹下约2横指的距离,其止打嗝的效果也比校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