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疗 第3021页

治疗 第3021页

  • 快速治疗扁桃体肿大疼痛

    快速治疗扁桃体肿大疼痛

    让我们一起认识“咽喉”。 细分的话,咽和喉是两个概念,咽通食道,喉通气管。《黄帝内经》的《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咽与喉相连而有别。咽在后,下连食道,直贯胃腑,为胃之系;喉在前,下通气道,连于肺脏,属肺之系。《灵枢·忧恚无言》篇中说:“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如果咽喉并称的话,应该是指会厌以上舌根以下这块地方,俗称嗓子眼,古称嗌(yì...

  • 基于中气升降论探讨痞满的治疗

    基于中气升降论探讨痞满的治疗

    痞满是一种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主要症状表现为自觉脘腹胀满,按之柔软,触之无形,压之无痛。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胃下垂等疾病均可纳入“痞满”范畴。中医学发展史上最早并无“痞满”这一病名,其名源于《黄帝内经》,称“否”“满”“否满”等。《素问·五常政大论》载:“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其气平,其性顺…...

  • 略论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症的治疗

    略论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症的治疗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学因此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症方面,在抢救急危症方面,中医药仍显示着其独特的疗效。   1 历代中医学家对急危症的认识与治疗   远至两千多年以前,我国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有阐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灵枢通天:“(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都指出亡阴亡阳为垂危之候。《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记述:“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

  • 席汉氏综全征的中医治疗

    席汉氏综全征的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秘方网: 我在生小孩时行的是剖腹产,产后出现闭经,医院诊断为“席汉氏综合征”,请问此病如何用中医药治疗。 四川成都 何玲 何玲读者: 席汉氏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等引起垂体前叶组织缺血坏死,致垂体功能减退,出现以闭经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本病属于中医“血枯闭经”、“虚劳”范围。中医一般分以下三则辨证施治。 1.肾阳虚型:患者闭经,子宫偏小,腰痛,形寒肢冷,毛发稀落,性欲淡薄,大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 处方:熟附子、...

  •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湿热型)方 处方:滑石10克,黄芩、茵陈各12克,栀子、藿香、连翘、石菖蒲、白豆蔻、薄荷、射干各8克,砂仁、黄连、通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化浊。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型。症见吞咽不利,胸膈胀闷或疼痛,口苦吞酸,纳差,呃逆,发热困倦,小便短赤,或大便溏泻,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热盛型)方 处方:黄连、大黄各4克,栀子、杏仁、桃仁、芒硝各8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气泻火。用...

  • 乌鸡白凤丸新用 治疗数疾

    乌鸡白凤丸新用 治疗数疾

    乌鸡白凤丸是传统调经之良药,主治妇女气血两虚,身体瘦弱,食少乏力,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临床新用治疗以下疾病。 1.慢性肝炎:近年来的药理实验证明,乌鸡白凤丸对肝损伤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促进肝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从而对肝起保护作用。用乌鸡白风丸治疗慢性肝炎,每日2—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疗程半年。 2.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乌鸡白风丸治疗再障,每日2次,每次2丸。患者头晕乏力、心慌气短、面白少华、腰酸耳呜及出血倾向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

  • 半夏泻心汤治疗内伤病

    半夏泻心汤治疗内伤病

      清代医家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指出:“痞因寒热之气互结而成,用黄连、干姜之大寒大热者,为之两解。”考寒、热二邪皆为无形之邪,必赖有形之邪始可互结。有形之邪为何?   清代医家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指出:“夫痞之为病,皆由表邪乘虚陷里,与胸中素有之湿浊交相互结所致……然邪既互结于胸次,必郁而为热,所谓痞坚之处,必有伏阳……”论中所说仍拘于外感,实符合内伤痞证之成因,即在中焦虚(寒)的基础上湿浊化热,壅滞成痞。...

  • 单味石膏治疗高热 收效甚佳

    单味石膏治疗高热 收效甚佳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单味石膏治疗高热,收效甚佳。 治疗方法   只要见高热,体温达39℃以上、汗出、口渴三症俱备, 即可使用大剂量石膏, 其中以高热和汗出的程度为主要指标。若只见高热,不见汗出,则不属其适应症。   石膏当用武火速煎,待药温频频饮服,不拘时限, 热退为止。   笔者用此法治疗36例患者,其中27例体温在39~40℃间, 9例在40℃以上;5例曾用西药治疗3天以上而热不退,12例用药3天以内热未退,19例未用西药直接使用大剂量石膏。使用石膏的剂量超过120g者4例。 典型病例 王某,男,8岁。两天前受凉...

  •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血管病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以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为主,可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   本病属中医“血证”、“肌衄”等病证范围。   辨证分型   1.热毒炽盛证:急性起病,皮肤青紫斑点或斑块,色红或红紫,皮肤瘙痒,以下肢多见;发热面赤,咽喉肿痛,口干口渴,便秘溲赤,有时伴有尿血、腹痛、便血、关节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2.阴虚火旺...

  •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中医方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中医方

    治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方: 处方:水牛角30克,生地20克,赤芍、金银花各12克,连翘、荆芥、淡豆豉各10克,丹皮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过敏性紫癜是由于变态反应,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同时有血浆和红细胞渗出,血小板计数正常,此种皮疹即呈丘疹样,又伴出血,故可称为“出血性丘疹”。属于中医学血风疮、葡萄疫等范畴。 本方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属风热伤络型。症见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色泽鲜红,大小不一,...

  • 温阳散寒通络治疗雷诺氏症

    温阳散寒通络治疗雷诺氏症

      雷诺氏症,亦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由寒冷激发的一种阵发性的肢体末端小动脉的痉挛性收缩。发病时皮肤即现苍白、发凉、紫绀和疼痛症状,得热则舒适。笔者认为此乃机体阳气虚弱,不能温煦肢体末端,血液循行不畅,导致上述症状出现。据其发病机理,在临床中用自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汤治疗此病,获效显著。   组方:熟附子9克,桂枝9克,干姜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9克,鸡血藤20克,当归12克,红花9克,丹参15克,水煎服,日1剂。外用:红花15克,威灵仙15克,桂枝15克,75%酒精300毫升,浸泡1周后过滤,棉签蘸搽患肢,一日数...

  • 感冒 治疗二验方

    感冒 治疗二验方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的感冒范畴。西医学认为当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则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为鼻病毒。 1、取麻黄、桂枝、甘草各3克,羌活、荆芥穗、辛夷花各6克,防风、淡豆豉各9克,苇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辛温解表之效。适应于风寒感冒,症见恶寒或微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2、取桑叶、桑枝、苇根各30克,连翘、金银花、淡豆豉各15克,菊花、...

  • 治疗胰腺病的足疗方

    治疗胰腺病的足疗方

    胰腺疾病:胰病往往与胆病相关,胆为甲木,胆汁郁结,疏泄不利,可以犯脾,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脾运失健,湿浊内生,郁而化热,又可以影响胆汁排泄。徐老治疗胰腺病的足疗方常由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药组成, 常用方:红花、虎杖、苍术、川芎各15克,败酱草10 克。如为胰腺癌则加用仙鹤草50克,龙葵30克。 病案:杨某,女,62岁。2009年3月 18日初诊。患者患尿路感染已8年,少腹外阴胀痛不适,久治未愈,服药甚多,药物伤胃,形体肥硕,湿热逗留于中下二焦,中气不足,胃气受戕,肝胆失疏。5年前因患胆囊结石而行胆囊摘除术。1月前因...

  • 超级细菌感染 中西医治疗方(4)

    超级细菌感染 中西医治疗方(4)

      2010年11月3日四诊:患者服前药2次后,精神渐佳,夜间体温正常,晨起体温37.4℃,后全天体温正常,上半身微汗出,扪皮肤湿润,以头颈部显著。咳嗽、咳痰明显缓解,痰质清稀,色白,量中等,易咳出,右下肺呼吸音低,且闻及少许湿性罗音。胸片提示渗出较前明显减少,纹理增粗,血象稍偏高。略口干,觉头痛,有食欲,面目四肢水肿消失,小便量2030ml,色黄,有便意,但大便未解,可自控。患者服药4次后,上述症状均缓解,但头颈部仍汗出,偶觉心慌,心率109次/分,嘱减药量至20ml,汗出、心慌症状稍微缓解。伸舌灵活,舌质淡嫩,...

  • 自汗多汗2年 桂枝汤加味治疗

    自汗多汗2年 桂枝汤加味治疗

      王某某,男,40岁。2007年5月初诊。患者自汗、多汗2年。经深圳多家医院体检、化验正常。B超报告轻度脂肪肝。先后服中西药皆不能止汗。刻诊:面白体胖,动则汗出,额头及颈皆见汗出,口渴欲饮,心烦气燥;神倦思卧,喜饮凉茶,大便干结。舌肿苔薄,有齿痕,脉象浮缓。辨证为气虚肺卫不固,腠理疏松而自汗。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黄芪30克,炒枣仁20克,煅牡蛎30克,龙骨30克,浮小麦20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服。   二诊:汗出减少,心烦平,神倦乏力有好转,守原方再...

  • 增液汤 治疗各种鼻出血

    增液汤 治疗各种鼻出血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温病条辩》增液汤,治疗各种鼻出血:①原因不明性鼻出血;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出血。效果满意。方剂:玄参、生地各30克,麦门冬15 克,用于大量鼻出血 400毫升以上者。玄参、生地各15克,麦门冬5 克,用于小量鼻出血 50~100毫升左右者。本方有滋阴降火,生津润燥的作用。用法:每天 1—2剂,每天服 2—4次,水煎服。典型病例:患者陈某某,男, 60岁,原因不明性鼻出血。患者于一天夜间9 点就诊,原因不明性大量(约400毫升左右)鼻出血,当时服用了“增液汤&r...

  • 脚茧

    脚茧"老茧 胼胝"治疗验方

    脚茧 俗称"老茧",古称"胼胝",常出现在手掌和脚底突出部位,为淡黄色或黄褐色,坚硬干燥的斑片,扁平或稍隆起,中央厚,周边薄,界限不明显,发病缓慢,长时行走,可引起压疼。 取大葱头三个、荸荠三个,共捣烂,敷脚茧处,用洁净布包住,胶布固定,每日换一次,数次见效,半月可愈。 脚茧是由于足部皮肤与鞋之间长时间摩擦而形成的“老茧”,临床上,应与“鸡眼”区别。...

  • 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补中益气汤系李东垣《脾胃论》名方,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药物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获奇效。现举验案二则,介绍如下。 一、盗汗:秦某,男,45岁。患者夜间盗汗已1年余,前医予知柏地黄丸治疗近半年,未见好转。近期因工作繁忙,盗汗日甚,每于睡中汗出,至睡衣湿透,醒后方止。刻诊: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少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中医诊为“盗汗”,辨为中气不足,卫外不固,营失内守之证。予补中益气...

  • 治疗外伤后综合征汤剂(健脑散)

    治疗外伤后综合征汤剂(健脑散)

    组成: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克, 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功效:养血益气,化淤通络,疗伤定痛。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淤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一般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侯,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

  • 手术后发热临床用清骨散加减治疗

    手术后发热临床用清骨散加减治疗

      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一些严重创伤和较大手术治疗一周后的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其发热特点为夜热早凉,午后体温逐渐升高,体温常在38℃~39℃之间,并伴有手足心发热,至凌晨则降至正常。手术刀口局部多无炎症反应,复查血常规多正常或血象较高,持续应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该类患者舌质多淡、苔薄白,脉细数,笔者老师李引刚临床常应用清骨散加减治疗,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薛己《正体类要·序》指出:“肢体损于外,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

  •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中药治疗

    病案:患儿,男,12岁。双上肢远端、大腿、小腿、踝足部较密集的紫红色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20余日。诊为过敏性紫癜,经西药常规治疗,当时紫癜有所消退,但过后仍不断反复再现。 诊见其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述其肢体倦怠乏力,纳差,舌质淡苔白,脉弱无力。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均无异常。辨证为脾气虚弱,固摄无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瘀滞于皮下呈现紫红色瘀点瘀斑。治宜补脾益气摄血,佐以化瘀消斑。 处方:黄芪、党参、茜草各 15克,白术、茯苓、山药各10克,炙甘草、砂仁、牛膝、赤芍各9克,丹参12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

  • 治疗六种慢性疾病验方

    治疗六种慢性疾病验方

    治过敏性鼻炎 白芍15克,生黄芪20克,白术、防风、当归、辛夷子、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治慢性肾炎 椒目60克,炒后研细,车前子、草劳子等份共研细,枣肉为丸,每次服3~6克,一日2次。 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鹿衔草、白术各12克,泽泻9克,水煎服。 治口腔黏膜白斑熟地黄20克,山药10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茯苓20克,肉桂3克,麦门冬10克,石斛15克,半夏10克。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服两次。 治心烦失眠 合欢皮9...

  • 治疗淋巴结核汤剂(消瘰汤)

    治疗淋巴结核汤剂(消瘰汤)

    组成:鲜泽漆10克(干品减半)、大茯苓30克、黄精30克、夏枯草30克、连翘15克、山楂15克、枳壳12克、甘草3克。 功效:解毒散结,行气和胃。 主治:瘰疬(淋巴结核)。 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200毫升,煎3次,将药液混匀,分3次温服,1日1剂,连服1—2个月,一般可愈,不愈再服,服药期间加强营养。 方解:本病由瘵毒侵袭少阳之经,导致痰凝气滞而成。方中泽漆、土茯苓、夏枯草、连翘解毒化痰,其中泽漆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冶结核性瘘管有专长;夏枯草《本经》谓“主...

  • 治疗胰腺炎的中药方剂

    治疗胰腺炎的中药方剂

      辩证:对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腹胀如鼓、拒按,黄疸,频繁呕吐,高热,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相当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者,给予疏肝健脾;清利湿热。   方药:其方剂有大柴胡汤加减:柴胡、白芍、木香各15克,茵陈50克,桅子、龙胆草、延胡索、生大黄(后下)、枳实、黄芩、制半夏各9克,芒硝6克(冲服)。   辩证:腹痛拒按,阵发性绞痛,呕吐蛔虫,相当于胆道蛔虫症并发胰腺炎,属蛔虫上扰型。   方药:方剂用疏肝清热、安蛔驱虫法:柴胡、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川椒各9克,摈榔、苦楝皮、乌梅、枳实各15克,水煎...

  • 脾虚四证的识别与治疗

    脾虚四证的识别与治疗

    特约专家、河南辉县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尚学瑞 中医学的脾脏与解剖学脾脏的概念不同,脾的功能也更宽泛。概括讲,脾主运化,能化生气血,维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输;脾主运化水湿,维持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脾主统摄血液,维持血液循行于经脉之中而不溢出脉外。脾还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同时,脾发挥这些功能依赖脾气,而脾气有上升的特点。因此,人若平素体虚,或疲劳、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或大病久病失养,或冒雨涉水,或过吃生冷寒凉及辛辣厚味等,均可伤脾或困脾,使脾的功能无法发挥,形成脾虚。临床上,脾虚常见有四证: 1.脾气虚:主...

  • 当归四逆加吴茱英生姜汤治疗胸痹

    当归四逆加吴茱英生姜汤治疗胸痹

    患者,女,43岁。初诊,左胸闷痛难忍20余日,心烦眠差,疲倦乏力,四肢冷,平素经期小腹冷痛难忍,胸但闷不痛,烦躁甚,舌质淡,脉沉细。中医诊断:胸痹。证属阳气虚衰,寒痹血脉,治以温阳祛寒,温经通脉。处方: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50克,大枣30克,炙甘草20克,北细辛30克,吴茱萸30克,砂仁20克,白酒70毫升,川乌20克(先煎两小时)(编者按;《中药大辞典》中川乌用量1.5—6克,此处用量为作者经验,请读者慎重),黑豆20克(先煎两小时),3剂,水煎服。二诊,药后痛止,但仍闷胀,四肢冷...

  • “养阴清肺汤”治疗慢性咽炎

    “养阴清肺汤”治疗慢性咽炎

    【摘要】笔者从2002年8月-2003年1月期间,应用养阴清肺汤治疗慢性咽炎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慢性咽炎;养阴清肺汤;中药治疗?    一、一般资料?   38例慢性咽炎患者均为门诊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5月出版的《中医耳鼻喉科学》教材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1.6岁。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1.9岁。?    二、治疗方法?   1.治疗组:采用《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其方...

  • 老年脏器下垂的中医治疗

    老年脏器下垂的中医治疗

      脏器下垂,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疾患。老年人由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亏损,中气下陷,出现肝肾等脏器下垂。   一,肝下垂 肝血不足,脾胃气虚。症见右胁不适,或胀痛,劳累加重,伴头昏乏力,苔白,脉细等。B超检查:肝下垂。治宜益气补肝。药用黄芪20克,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柴胡8克,升麻8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配合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服用。如胁痛较甚,加玄胡10克。   二、肾下垂 肾气不足,气虚下陷。症见腰部酸痛,时有坠胀,劳累加重,腿软怕冷,尿频,舌淡白,脉细弱。B超检查:肾下垂...

  • 治疗声带息肉验方

    治疗声带息肉验方

    声带息肉是指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部边缘的灰白色,表面光滑的息肉样组织,多为一侧单发或多发,有蒂或广基,常呈灰白色半透明样,或为红色小突起,有蒂者常随呼吸上下移动,大者可阻塞声门发生呼吸困难,影响发音。主要是声嘶,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类型而异。小的局限性息肉仅有轻微的声音改变,基底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而单调,不能唱歌,甚至失音。大息肉可致喉鸣和呼吸困难。 治疗方:柴胡12克,白芍药12克,当归10克,栀子12克,枳实12克,桔梗10克,射干12克,蝉蜕9克,苏子15克,半夏12克,前胡10克,白芥子9克,甘草10...

  • 治疗一夜间烦热案

    治疗一夜间烦热案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   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中忿郁。近日出现脐腹夜间烦热,自述覆被热,揭被凉,夜间辗转不能成寐,白日却心平身凉。兼有心悸、气逆,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舌红紫边有瘀斑,脉弦。此乃肝郁日久,血瘀气滞,结于胸中,故称灯笼热是也,处以血府逐瘀汤原方: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枳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