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第292页
-
穴位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
居家辅助治疗高血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用手指或者按摩棒、笔帽等分别按压上述穴位,不拘泥于时间和次数,方便的时候就多揉揉,能够缓解高血压引起的诸多症状。 也可以用穴位贴敷的方法辅助治疗高血压。取吴茱萸15~30克,研成细末后用食醋调整糊状药泥,然后将药泥涂抹在双脚的涌泉上,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晚上睡觉前贴敷上,每天换药1次。这个方法能够比较快速地降压止晕,对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尤其好。涌泉在脚底(去掉脚指头)前1/3凹陷处。 用穴位辅助治疗高血压,有5个穴位效果很好,它们是:百会穴、曲池穴、合谷穴、太冲穴、三阴交穴...
-
脑血管出血继发角膜炎病案治验
2012年11月2日,有一妇人用轮椅推进我诊室一位一侧肢体瘫痪的男性患者,侯某,62岁,寻其病因,嗜酒如水,吸烟频频,并有高血压病史。患者于2011年6月患脑血管出血,即行破颅术,术后恢复良好,但遗有左侧上下肢功能基本丧失,行动困难,终日以轮椅为伴,但精神好,语言自如,食欲尚可,血压维持在150/85mmHg左右,大便干,3~4天一次。相继一右眼继发角膜炎,视物不清,怕光,流泪。曾用西药抗生素和抗病毒等药均无良效。时轻时重,延至年余病情如故。其友人劝其曰:“你的眼病用西药无效,何不改用中医中药治...
-
人参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
原发性低血压病又称体质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较瘦弱的人,女性较多见,多数人无自觉症状,体检中偶然发现低血压,少数人有头晕、精神疲倦,头痛、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甚至晕厥。采用单味人参浸酒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方法:生晒参150克,切片放入500毫升的白酒内,浸泡一个月后每次饮用10毫升—20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经服用20天,血压、自觉症状可完全消失。 人参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味难得的天然绿色补品。中医认为,人参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吓、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延...
-
睡眠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
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由于交感神经功能的下降,血压也会相对降低。因此高质量的睡眠不仅仅可以使人精力充沛,还有助于降低血压。那么什么样的睡眠才能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秦海凤给出了4点建议。 适当午睡:调查显示,没有午睡习惯的人,高血压发病率远远高于有午睡习惯的人。白天午睡可以促进夜间的深度睡眠,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当然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不然晚上就睡不着了,一般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宜。另外午睡不可将就,不要随随便便靠着椅子或趴在桌子上小憩。头部若不与身体平位,...
-
夏防血黏度增高有良方
中老年人夏季容易发生心肌缺血、脑缺血、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与血黏度增高有一定关系,6—8月份是该病高发季节,最易引发意外,应引起重视。 血黏度是血液黏稠度的简称,其变化对健康影响甚大。生理学测试发现,中老年人血黏度在夏季是最高时期,原因是夏季天气炎热,排汗较多,饮水较少,体内缺水,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增多,从而引起血黏度增高。由此造成心肌血流阻力加大,流速减慢,血小板、血红细胞凝集和血球沉积,导致发生血栓栓塞的前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肺心病、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等。 ...
-
患高血压 黑豆巧治
将黑豆洗净装于罐内,倒人米醋浸没黑豆。放置阴凉处或冰箱冷藏保存10-20 天后即可食用。如豆将醋吸干,可再加醋。每次吃10粒黑豆,1日3次,饭后嚼碎咽下。醋泡的黑豆超过10天豆腥味就没了,且豆体软化膨胀增大,好吃无异味。 黑豆中含有大量能降低坏胆固醇的大豆球蛋白、亚油酸、卵磷脂以及降低中性脂肪的亚麻酸等,这些有效成分能软化血管、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通。日本科学家试验发现,让高血压患者饮用黑豆汁可显著降压,且对治疗糖尿病、白发、过敏症等都有一定疗效。用醋泡黑豆能使有效成分从黑豆中溶出,促使机体全面吸收,从而有效降低血...
-
验方巧治高血压
治更年期高血压方:白芍10克,生地20克,川芎8克,钩藤12克,生赭石13克,菊花10克,川断10克,枸杞子15克,仙灵脾10克,夏枯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老年人高血压病:毛冬青15克,肉苁蓉11克,川断10克,甘草6克,党参12克,丹参15克,巴戟12克,菟丝子12克,茯苓12克,石决明30克(先煎),女贞子10克,杜仲15克,白术12克,稀莶草18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高血压病伴眼底出血食疗方:鲜芹菜500克,黑木耳15克。芹菜用冷开水洗净,捣烂取汁,加蜂蜜50毫升调匀。分3次,冲开水服。黑木耳洗...
-
病毒性脑炎 按卫气营血辨证治疗
病毒性脑炎是指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属于中医痉病,温病,暑温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或湿热病邪外袭,逆传心营所致。中医对于本病,按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具有较肯定的临床效果。 卫气同病证 症见面色红赤,突然发热,微恶风寒或但热而不恶寒,自汗出,唇红略干,头痛项强,嗜睡,口渴喜饮,恶心呕吐,四肢躁动,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苔白黄或黄厚而干,脉浮数或洪数,指纹浮露色红或深红或青紫,透达气关。 治宜清气透热,芳化透邪。用石膏知母汤加减:石膏25克,黄连6克,黄芩9克,黄柏6克,知母9克,银花连翘各9克...
-
食疗治年轻人血脂高
近年来,高脂血症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对于年轻高脂血症者来说,饮食治疗效果较老年患者更明显。但大多数年轻人对食疗降血脂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存在误解。 小刘今年34岁,身高1.76米,体重87公斤,有车有房,年纪轻轻可谓事业有成。然而,前不久单位体检的报告却让他吃了一惊:血脂多项指标超标,被诊断为高脂血症。 小刘平时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经常陪客户吃喝到深夜。喝酒自然是免不了的,而吃饭小刘更是一点不含糊,哪个饭店好就去哪儿吃,绝不亏待自个儿。细想想除了爱吃点儿甜食,生活中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身体结实、连...
-
中老年慢性低血压的辨证施护
中老年慢性低血患者根据临床表 现和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护,能取得 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清阳不升型。症见头晕,平卧或头低足高时头晕减轻,站立或劳累 时头晕加重,气短自汗,易感冒,体倦, 乏力,食少腹胀,面色苍白或萎黄,大 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虚大或虚缓。 饮食宜清淡可口,少食生硬煎炸之品。 注意休息,宜避风防寒,预防感冒。 二、血虚不足型。症见头晕目眩, 劳累易发,唇甲无华,发枯不泽,心悸 少寐,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妇女月经 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饮食宜富 于营养,常食血肉有情之物。注意休 息,避免过劳...
-
补阳还五汤治缺血性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的益气活血代表方,由黄芪、当归、芍药、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笔者多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合涤栓散加减治疗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的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病人,疗效满意。脑梗塞在急性期过后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笔者根据有关文献,结合自己30余年的临症观察到,本病后遗症期多数病人有气虚血瘀的症象。灵活加减辨证运用补阳还五汤,多数可获得比较明显的收效。 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次症:神疲...
-
脑出血中医疗法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病死率高。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对中风脑出血闭证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口眼歪斜者,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选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等穴。半身不遂者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2)选穴:水沟、十二井、风池、劳宫、太冲、丰隆、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其他穴针用泻法,不留针,用于阳闭痰热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