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第256页
-
治疗血脂血液黏稠度高的偏方
关闭口袋小管家:想永久保存这文章吗,+创建一个口袋随时把喜欢的文章保存下来治疗血脂血液黏稠度高的偏方[原文地址]分类:秘方偏方|转自|被18人转藏|2009-10-2516:11:24一、治疗血液黏稠度高:偏方:一斤生姜,洗净凉干,切成薄片(如信封纸厚),装在一个大口瓶内;再放入半斤冰糖;然后倒入一斤白醋(注意:白醋一定要真正的米醋,千万不要醋精兑的和各种添加剂勾兑的醋,一定要切记!切记!),白醋没过姜面即可。最后将瓶口封死。8天后,开始食用。食用方法:每天早上空腹吃5―8片姜(视姜片大小而定)喝一小勺醋。(注...
-
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特点 癌因性疲乏与瘀血内阻的关系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常见的、感受颇为痛苦的、持续存在的、且没有有效药物控制的一类症状,文献报道在癌症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60~90%。有学者认为,疲乏对癌症患者的影响比癌症引起的其他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精神压抑等更加严重且难以缓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特点 疲乏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可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癌症及其他急慢性疾病。有关癌因性疲乏的概念,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中心(NCCN)《癌因性疲乏指南(2018版)》将其定义为:一种...
-
阵发汗多 清热活血调治之
该患病情复杂,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相兼,阴阳失调。看似虚证,其实主要为实证。为了缩短疗程,将外感风邪、脾胃湿热、阴虚阳亢、痰气郁结四个病机同时兼治,但每次治疗的重点不同。 张某,女,45岁,1985年8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出汗多已20余日。患者于1983年8月行甲状腺癌切除术,术后作钴60照射一疗程,体质虚弱一直未能恢复。二十余日前人流术后,阵发自汗频频,汗流不止,到市几个医院中医治疗,都认为是气虚不固,采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剂以补气敛汗,但效不著,汗流如故。后来余处诊治。 患者现为阵发汗多,腰以上出...
-
甲状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 云南白药治疗
云南白药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消炎散肿之功效;适用于创伤出血,跌打损伤,血肿疼痛等症。现代临床研究证实用此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病、白血病、肝癌及胃癌等症有较好疗效。 典型病例:易XX,男,52 岁,军人。2000年12月26 日始发现右侧颈部肿物,外观稍红疼痛。查:右侧甲状腺上外方可触及核桃大样的肿物,质硬活动,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无其他自觉症状,经当地医院确诊为甲状腺囊肿合并出血,建议手术治疗,本人不同意,遂前来求治。用本法治疗1疗程后,囊肿明显缩小,2疗程后完全消失,随访3年未复发。 讨论:本病属中医“瘿病。”范畴...
-
基于血瘀证探讨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中,扶正祛邪、以毒 攻毒、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法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 的主要治法 [1 ] ,其中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褒贬 不一。对此,结合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学对于恶性肿 瘤患者血瘀证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并举例说明。 1 血瘀证与肿瘤 肿瘤归属于中医学 “癥瘕” “积聚” “石瘕” “岩 ” “石疽”等范畴,从病因病机分析古代不少 医家认为血瘀是 “癥瘕”形成的基础,如唐容川 在 《血证论》中明确指出 : “瘀血在经络脏腑之 间,则结为瘤瘾,瘕者或聚或散,气为血滞,...
-
血液淋巴肿瘤从伏邪温毒论治
李达从毒辨治血液肿瘤思路与临证经验 血液淋巴肿瘤泛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或淋巴结、淋巴组织或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系类血液疾病。李达教授, 从事血液病临床实践30余载, 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 广东省名中医, 师承梁冰、薛伯寿名老中医。李达教授将此类疾病总称为癌瘤病证, 认为其发病特点乃因毒致病, 因病致虚;病机本质为邪毒内蕴;基本治则应从毒论治。 病因病机:因毒致病, 因病致虚 1. 白血病 (血癌) -“温毒”致病 因白血病呈现“血虚、血热、血毒、出血、血积”等“血病”征象,...
-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辨证防治
化疗是目前各种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 之一 [1] , 因为广谱抗肿瘤药物具有无选择性的杀伤作 用, 化疗过程中极易出现骨髓抑制, 比如吉西他滨、 卡 铂等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2-3] 则是最难处理的, 患者因此被迫减少用药剂量、 延长化疗间期、 甚至终 止化疗。近年来, 防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成为临床 研究热点。西医对由于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 造成血 小板下降的患者可输注血小板, 但因反复输注外源性 血小板会出现抗血小板抗体, 且血小板在体内维持时 间短, 费用昂贵, 除急危重症以外, 临床上不推荐常...
-
甲状腺肿瘤 临床“痰浊、郁火、瘀血”治疗
甲状腺肿瘤属中医“石瘿”“肉瘿”等范畴,有良、恶性之分,其临床表现为颈前喉结两旁出现大小不等坚硬结节,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当肿瘤增大压迫、侵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时可出现吞咽困难;侵犯喉返神经时可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中医传统认为本病是由饮食、水土失宜,情志内伤,导致肝气郁滞,痰湿内蕴而成有形之积,日久肝郁化火,气血瘀滞,痰热、瘀血内蕴而成。传统中医治疗多根据患者病程及肿瘤质地分为气瘿、肉瘿、石瘿论治,分别予疏肝理气,化痰利湿,化瘀散结治疗。导师曾定伦教授认为甲状腺肿瘤一旦确诊,形成结节,则痰浊、...
-
治癌症贫血方 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治疗方
经验方:鸡血藤、黄芪各30克,茯苓、当归、阿胶、花生衣各10克,党参、白术、熟地、白芍各12克,紫河车、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大枣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癌症引起贫血患者36例,治愈13例,显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9%。 经验方:黄芪、薏苡仁各30克,白术、生地、谷芽、麦芽各15克,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茯苓、鸡血藤各20克,陈皮、鸡内金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肿瘤后放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34例,显效(周围末梢...
-
国医大师颜德馨对中医治疗白血病的贡献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上海地区血液病发病率升高,由于缺乏有效的医治手段,各单位都展开了血液病医学攻关,为此上海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血液病小组。颜德馨教授加入了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小组,对血液病研究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 •颜德馨教授在父亲颜亦鲁思维的启迪下,用中医药取类比象的思维,尝试使用雄黄来治疗白血病。临床证明雄黄治疗各型急性白血病,能降低白细胞,对红细胞和血小板无影响,结合化疗能起协同作用,亦可作为维持缓解期的药物。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他把雄黄制剂化,做成0.5g/颗的胶囊,在相关文献中使用...
-
周霭祥青黄散治白血病 古方祛“毒瘀”
周霭祥,1926年4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原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医60余年,是我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在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周霭祥,从事血液病研究60余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在单纯使用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给后人留下...
-
治肿瘤 活血化瘀方药满意疗效
肿瘤,属于中医学的癥瘕、积聚、瘿瘤范畴。究其病机,多与气滞血凝,痰瘀聚结有关。因此,笔者遵奉《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瘀者行之”之旨,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把活血化瘀作为该病主要治则,用下列方药取得了满意疗效。 脑肿瘤 天麻12克,钩藤、半夏、浙贝母各10克,川芎15克,穿山甲、全蝎、僵蚕各10克,川牛膝15克,龟板20克,白花蛇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甲状腺瘤 水蛭10克,海蛤粉、昆布、海螵蛸各12克,丹参20克,地龙12克,桃仁10克,...
-
三七茅根治膀胱癌尿血
方药: 鲜白茅根60克(干品30克),三七粉(中药店有售)6克。 制法及服法: 先将新鲜白茅根洗净、切小段,放入沙锅,加水煎煮30分钟,过滤后去渣取汁,用小火在沙锅内浓缩至200毫升,备用。每日2次,每次取白茅根药汁100毫升冲服三七粉3克。可清热凉血,活血止血。 说明: 白茅根擅长凉血止血,利尿清热。医学研究发现,三七是理想的防癌抗癌药物,日本学者从中国的三七中提取三七多糖A,移植给有皮肤癌的小鼠,结果小鼠皮肤癌全部消失;三七的热水提取物,对人子宫癌ITC26细胞抑制率高达90%以上。本方对各期膀胱癌病人及...
-
黄世林论治白血病经验
黄世林是第一、二、三、 四、五批全国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全军 “国医名 师”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医60余年, 致力 于血液病中西医结合诊治, 承担了国家与全军多项 课题, 获奖29项, 著作6部, 论文百余篇。 白血病是造 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排在恶性肿 瘤发病顺位的第17位, 病死率则排在恶性肿瘤死亡 顺位的第8位 [1] ,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 黄世林 教授中西医结合、 辨证分型论治白血病积累了丰富 经验, 现总结如下。 病名 “白血病” 是19世纪40...
-
白血病的中医饮食调理推荐食疗
白血病是原发于造血器官的白细胞系统病理性增生,并浸润到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和脏器,白细胞数增高,且出现幼稚的白细胞,伴有严重贫血和明显的出血倾向。根据白血病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前者发病急骤,病程短促,很快危及生命;后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但慢性白血病亦可急性发作。另外,按白细胞形态尚分为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等白血病。白血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贫血、出血、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与中医文献的“虚劳”、“血证”、“温病”、“癥积”等疾病相似。 白血病的中医饮食调理原则,在急...
-
当归龙荟丸治白血病
当归龙荟丸是由当归、 龙胆草、芦荟、栀子、黄连、 黄柏、黄芩、大黄、青黛、木 香、麝香等组成,有清肝胆 实热,润肠通便之功效;适 用于由肝胆实热引起的头 痛,耳鸣,咽喉肿痛,大便秘 结,小便黄少等症。经临床 实践发现,当归龙荟丸治疗 粒细胞型白血病,尤其是对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一 定疗效。 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 院内科肿瘤组治疗20例慢 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全部均 未用过抗白血病及其他已 知能抗肿瘤的中西药,经服 用当归龙荟丸治疗,总有效 率为95%。中国医学科学院 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单独 应用当归龙荟丸治疗31例慢...
-
急性白血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辨证要点辨证选药
在急性白血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辨证应用中成药。常见证型有邪盛正虚、邪热炽盛、痰瘀互结、脾胃不和、肝郁脾虚的不同。 1. 邪盛正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慌气短,或发热出血骨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无力或沉细。 【辨证要点】疲乏,发热骨痛,舌质淡,脉虚大无力或沉细。 【辨证选药】宜选用有扶正兼祛邪的药物,或两种中成药联用。正气虚为主者可选用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知柏地黄丸、人参养荣丸等。邪气偏盛者可重用祛邪解毒药物,例如大黄蟅虫丸(胶囊)、新癀片、...
-
中医治疗白血病
杨某,男,52岁。2004年6月12日就诊。2003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住院化疗3个月,获完全缓解。2004年5月29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复发,经输血,抗感染治疗2周,未见好转。刻诊:体温39.9℃,烦躁,面色淡暗苍白,汗出,齿龈出血,四肢皮肤呈斑丘疹、结节状,色泽青紫。手足心热,心悸,口干渴不欲饮,胸中烦闷,睡眠不宁,舌质淡紫,苔黄腻,脉弦细数。证属气阴两虚,血热妄行。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凉血解毒。处方:西洋参20克,灵芝15克,冬虫夏草3克(研末煮沸冲服),天然牛黄1克(分2次...
-
血痨,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清解祛邪处方
刘某某,男 45岁 衡东县人 患者因罹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当时病人高烧,体温40℃以上,经连续输血4800ml、化疗等效果不显。现症见:体温40℃,面色晄白,两颧泛红,精神委顿,神识恍惚,语言低微,口腔有多处粘膜溃疡,皮肤有散在血斑。诉口干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眩晕。腰膝酸软,乏力不支。舌质淡红而干,苔黄糙,脉细数。查血常规:WBC 23x109,单核细胞 20% 中医辨证:血痨 中医辨证:气血虚损,复感外邪,邪热炽盛,灼阴劫液。 西医诊断: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治 法: 滋肾益...
-
治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兰州方
裴正学,男,1938年出生,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首批甘肃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研究》杂志总编辑,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等职。 裴正学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载,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学术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由他拟定的治疗白血病专方1974年在全国血液病会上定名为“兰州方”,多年来在国内各地医院广泛使用,疗效显著。 组成 生地12克,山药10克,山萸肉...
-
鹅血用于消化道肿瘤治疗的研究
鹅血营养价值丰富,古代即已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现代更是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疗效确切,服用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鹅血,又名家雁血,来源于鸭科动物鹅的血液,性味咸平,无毒,入心、肝、胃三经;有通膈解毒、化瘤软坚、补益元气、温胃开津等功效。鹅血中富含免疫球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临床可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治疗。中药学古籍早就有鹅血药用性能的记载,《本草从新》述其“愈噎膈反胃”,《本草求原》言:“苍鹅血,治噎膈反胃;白鹅血,能吐胸腹诸血虫积”。《本草纲目》记载其能“解药毒”。近年来报道,鹅血用于各种疾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