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第40页
-
冬季皮肤瘙痒 内服外用食疗方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一到冬季皮肤就会瘙痒不止,特别是大腿外侧。小腿和胳膊外侧等处皮肤刺痒,夜间尤甚。中医药对防治冬痒症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内服方(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用) 1.何首乌26 克,当归、槐花各 10克,生地黄16 克,丹参12克,胡麻仁5克,全虫、蝉蜕各3克。 2.生地、熟地、当归、何首乌、钩藤各9克,天门冬、地骨皮、黄芩各4克,刺蒺藜15克。 3.党参、黄芪各20克,白术、茯苓各15克,当归、丹参各12克,升麻、柴胡各。10克。 4.马齿苋、瓜蒌叶、野香薷各15克。...
-
长期皮肤瘙痒用蝉蜕
许多患有慢性荨麻疹的老年人,经常会有皮肤瘙痒,起扁疙瘩,搔抓后堆积成片的症状。这些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急性发作时自觉剧痒、烧灼或刺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中医认为本病为老年人卫气不足不能固表,毛孔疏松或汗出受风所致。治疗宜疏风解表止痒。蝉蜕为蝉的幼虫变为成虫肘蜕下的壳,其味咸性寒;入肺、肝经,具有散风除热、透疹、解痉的功效,为治疗风疹瘙痒的常用药。 长期患有皮肤瘙痒的老人可用蝉蜕5 克,加水250毫升,水煎30分钟左右取汁饮用。或将其研末,每次取3克,每日 3次冲水服。(中医主治医师 罗旭)...
-
老人春天谨防皮肤瘙痒
进入春天.万物复苏.气温也逐渐回升.渐渐远离了寒冷干燥.但仍要注意预防皮肤瘙痒的发生.特别是老年人。 春季容易发生皮肤瘙痒的原因是:第一,春天的气温不稳定.尤其是初春时节.时暖时寒.早晚温差仍较大.老人的皮肤较难适应这种冷热交替的刺激。第二,春天仍较干燥.老年人由于激素水平下降、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使得皮肤水分减少、皮脂缺乏,从而加重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第三,春季人体皮脂分泌较冬季略有增加.人们会不自觉地增加洗脸及洗澡的次数.洗浴品也会选择去脂力较强的.会加重皮肤干燥而引起瘙痒。最后。春季的紫外线照射强...
-
皮肤瘙痒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陈某,女,68岁,2005年12月19日初诊。 患者自诉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已有6年多,双下肢瘙痒最重,冬季加重,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西医诊断为老年皮肤瘙痒症。经西医治疗多年,病情时好时坏,故前来求治。 患者就诊时症见皮肤瘙痒,尤以双下肢为重,可见抓痕、血痂及少许脱屑。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此属气血亏虚。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40克,当归30克,白蒺藜15克,白鲜皮15克,何首乌(制)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早、...
-
中药陈皮预防皮肤过敏 减轻瘙痒
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此许多过敏性体质的患者非常苦恼。中药陈皮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预防皮肤过敏、减轻瘙痒。 陈皮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其实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熟橘子的干燥果皮,由于人药以陈者良,故名陈皮。陈皮气香,味辛、苦√眭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陈皮中主要含黄酮类、生物碱等有效成分,有抗过敏作用,能够通过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而发挥抗过敏作用。 每目可选用陈皮6克,加开水600~ 800毫升,闷泡10分钟后饮用,喝完可续水,至味淡后嚼食陈皮。需要注意,陈皮虽然原...
-
皮肤起皱脱皮伴有瘙痒症状时按摩曲池穴
今日是大寒。大寒时天气寒冷干燥,皮肤的水分被户外干燥的空气吸收,加之冬天皮肤新陈代谢缓慢,易出现肌肤缺水现象。这时人们会觉得皮肤紧绷绷的不舒服,起皱脱皮、瘙痒干裂等症状也随之而来,所以大寒时节皮肤的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面部与全身的经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帝内经》中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的说法。若以按摩手法刺激面部经穴和皮肤组织,不仅可调节局部或全身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还可以加速身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达到补充体内的水分和...
-
白花蛇舌草治疗皮肤瘙痒典型病案
近年来,笔者用白花蛇舌草、槐花、地榆自制成外用剂,治疗皮肤瘙痒,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制备方法 鲜白花蛇舌草200克,鲜槐花100克,地榆100克,以上三味晒干,共研细末,加入25%酒精1000毫升,浸泡1周,取药液贮备用。根据瘙痒范围,取备用药液50~100毫升,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160~240毫克,利多卡因注射液2~4毫克,每次用2~6毫升涂擦瘙痒部位,每日1~2次,连用1~2周。8周岁以下儿童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另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典型病案 案1 赖某某,男,32岁。阴囊及两侧腹...
-
皮肤紫斑 中药化瘀消斑治疗
组成黄连10克,干姜5克,清半夏10克,炙甘草15克,桂枝5克,党参20克,白芍2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5克,大枣10枚,三七3克。 功能寒热并用,化瘀消斑。 主治过敏性紫癜(腹型),属寒热错杂血瘀证,症见皮肤紫斑,形状大小不一,胃脘或脐腹疼痛,黑便或便血,舌红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滑。 用法1日1,水煎分3次服,夜间可酌加一次。忌食辛辣、寒凉,易过敏食物。 方解本方以黄连、干姜为主药,清上热温下寒,寒热并用,清半夏、白芍、桂枝、延胡索、川楝子、三七降逆,化瘀消斑为臣,佐党参、甘草、大...
-
便方快速除皮肤小疹子
【简介】皮肤会出现零散的小疹子(属于湿疹类),严重的话还会连成片,最难受的还是难忍的刺痒感觉。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组成】新鲜的豆腐 【制法】将患处先清洗干净,然后擦干。把新鲜的豆腐,碾成渣备用,等到豆腐渣凉了以后再敷,取少量涂于患处,只要薄薄一层即可。 【用法】患轻微湿疹者每天可以敷2~3次,每次15~20分钟。这样敷两天即可,如果连用5~10天,效果可以更明显。 【出处】中医建议,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
-
小儿湿疹 过敏性皮肤炎症治方
小儿湿疹方 小儿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皮疹多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前胸、后背、四肢也可出现,多为对称性分布,反复发作,急、慢性期重迭交替,常因瘙痒导致婴儿哭闹不安。病因为禀性不足,脾胃运化失职,内生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致。 治宜益气固表,健脾燥湿,祛风止痒。方用小儿湿疹方。 方药组成: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防风5克,茯苓5克,土茯苓5克,荆芥5克,威灵仙5克,甘草5克。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温服,药渣再煎,擦洗患处。 功效:益气固表,健脾燥湿,祛风止痒。 调护:在治疗的同时,...
-
温成平教授治疗免疫皮肤病的理论思想及治疗经验
温成平论治免疫皮肤病临床经验 温成平教授致力于中医治疗风湿免疫病的临床和科研研究,擅长治疗各类免疫性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现将温教授治疗免疫皮肤病的理论思想及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治病求本,审证求因 温教授认为治病首需识病,尤其是治疗免疫风湿病等慢性病和难治性疾病。识病就是认识到每种疾病的基本矛盾,全面掌握疾病规律,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在此基础上辨治疾病。而证候之寒热表里虚实,仅是从属于基本矛盾的不同表现。病是本、是纲,证是标、是目,证依附于病。温教授在诊治免...
-
治足癣 老年皮肤瘙痒症经验方
经验方:白凤仙花30克,加米醋半斤,浸泡1天。 用法:每晚睡前用凤仙花醋泡脚20分钟,连用7天为1疗程,用药1~3个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足癣患者180例,痊愈168例,显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 经验方:生地、川芎、白芍、当归、黄芪、何首乌、刺蒺藜、防风各15克,荆芥10克,甘草6克。双目干涩加菊花15克,多梦失眠加茯神、酸枣仁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药期间禁酒,少食辛辣燥热、高蛋白、海鲜、鱼虾蟹类、牛羊肉等饮食,穿棉质内衣裤,皮肤干燥可用保湿润肤品。 疗效:本方治疗老年皮肤瘙痒...
-
皮肤遍起红疹中药治方
程某某,女,8岁,2010年10月10日初诊。患儿10月1日起发热,恶寒,咳嗽气急,体温40℃,曾住院多日未查明病因,多种西药治疗无效,迄今高热未退,伴时时畏寒,少汗,全身皮肤遍起红疹。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处方:荆芥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6克,炒牛蒡子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玄参20克,紫草10克,大青叶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青黛6克(冲服),柴胡24克,黄芩10克。3剂,水煎服。 10月13日二诊:3剂未尽,热即渐退,今来诊时全身红疹亦退,口微渴,舌偏红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