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第36页
-
更年期皮肤瘙痒的治疗
李某,女,51岁,1969年3月,因全身皮肤瘙痒而求诊于吾祖父。自诉其全身皮肤发痒,以腰部以下为甚,下肢驱干可见线状抓痕,皮肤干燥失润,并有大量糠皮状肤屑。月经先期而至,量或多或少,心情烦躁易怒,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祖父诊断后云:此妇人正值更年期,肝肾始衰,阴血不足,阴虚则血燥,阴血俱虚易生风,有风则痒。中医有“治风先治血,血和风自灭”之论。此症当治以养阴血,润肌肤,适加止痒之品。处方:当归15克,炒白芍10克,生地18克,首乌10克,元参15克,白蒺藜10克,丹参12克,女贞子12克,沙苑子9...
-
升降散治疗火郁肌肤皮肤病的机理
升降散治疗火郁肌肤皮肤病体会 升降散源于明代张鹤腾的《伤暑全书》 , 后经杨栗 山在 《伤寒瘟疫条辨》 中阐发, 成为治温名方。方中“僵 蚕、 蝉蜕升阳中之清阳, 姜黄、 大黄降阴中之浊阴” [1 ] , 功在升清降浊, 宣散郁火。其配伍药少而精、 结构严 谨, 有寒温同用、 升降兼施、 透泄并举等相反相成的 特点 。 《素问·六微旨大论》 载 : “非出入, 则无以生、 长、 壮、 老、 已; 非升降则无以生、 长、 化、 收、 藏。是以升降 出入, 无器不有。 ” 因而“出入废, 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 则气立...
-
皮肤瘙痒症:养血滋阴治方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临床上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据了解,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皮肤瘙痒症患病率达10%以上。特别是秋冬季节,不少老年人夜晚脱衣上床时,身上的皮肤就会痒起来,且越挠越痒,越痒越挠,如此恶性循环,直至皮肤被抓破或掐痛,才能稍稍止痒。 皮肤瘙痒症食疗方:胡萝卜100g、白芨10g、杞子20g、海参20g、肉皮100g、粳米100g,煮粥。或者可用熟地当归粳米粥:熟地黄30g.当归20g,粳米40g。陈皮末少许。每日服2次,中晚各1次。 该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多认为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糖...
-
皮肤瘙痒需要“认知+疏导”
心理因素可引起神经免疫变化,使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导致痒觉调节机制发生紊乱,引起中枢痒觉。心理因素也可致神经内分泌紊乱,产生P物质等致痒物,引起周围皮肤瘙痒。因此,认识瘙痒是神经性皮炎产生的根源,了解瘙痒的心理学特征,对缓解瘙痒症状非常有好处。 (1)瘙痒明显受着情绪的影响,人们处于愤怒、厌烦或兴奋的状态下,有时可有瘙痒感。 (2)瘙痒还明显与注意力有关。很多患瘙痒性皮肤病的人,在白天工作时没有瘙痒感觉,而在晚上,尤其是睡前常有瘙痒感觉。 (3)瘙痒使病人烦恼、厌恶,甚至痛苦。经过一阵剧烈搔抓之后,往往会产...
-
四川名医治皮肤瘙痒方
四川名医治皮肤瘙痒(外感风寒)方: 处方:麻黄、桂枝各6克,蝉蜕、炙甘草各5克,黄芪30克,地骨皮、白芍、茯神、大枣各15克,当归、川芎、熟地、杏仁、防风、远志各1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血,调营卫,祛风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外感风寒型。这类证型多因气血不足,营卫失调,卫外不固,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症见每遇冷风、冷水刺激后,全身起风团,成片,以头面、四肢裸露部位多见。风团常多白色,抓后变红,同时瘙痒难忍,在温暖的环境中逐渐消失。病程较长,常年难愈。体质虚弱,畏...
-
藤类风药理论的应用范围 治皮肤病咳喘泄泻痛证
•《本草便读》云:“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藤类药如络脉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取象比类,多具通络之功。因此,藤类药既能驱除络脉病邪,又能走行通利,引诸药直达病所,此类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其基本功效均与“风”有关。 •《本草纲目》谓:“风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用蔓藤之品搜剔不克为功。”笔者认为藤类药的应用,不能简单局限于风湿痹痛类,应把其从理论角度上升到风药,并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笔者在跟随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炳厚学习期间,每见他运用五皮五藤饮化裁治...
-
基于“玄府理论”浅论“开玄通府”治疗皮肤病的临床思路
“玄府” 理论由 《黄帝内经》 学术体系提出, 建立于 金代刘完素 《素问玄机原病式》 , 经过后代医家不断完 善, 成为中医基本理论一部分; 近来, 玄府理论在指导 中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指导 眼科疾病、 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常获佳效。但在皮 肤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对其研究不甚多见 。“玄府” 不 仅是水的进出渠道、 气的门户, 更是无处不在的“神 机” 所在。因此, 可基于此, 于临床上通过 “开玄通府”的办法调理皮肤疾病。 1 玄府涵义 “玄府” 概念最早可追溯《黄帝内经》 , 作为...
-
中医治皮肤瘙痒症 凉血祛风汤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症多因素体不足,阴血亏损,又感风邪,郁于皮肤腠理,邪正交争,邪盛正衰,则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不适。治宜活血凉血,清热燥湿,疏风止痒。笔者采用凉血祛风汤治之,收效颇佳。 方法 生地30克,白鲜皮、玄参、苦参、金银花、连翘各15克,地肤子、牡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荆芥、防风各10克,升麻、薄荷、生甘草各6克,蝉蜕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药渣再加水煎汤反复擦洗患处。一般用药两剂后即可。 上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止痒;玄参滋阴凉血,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
皮肤溃疡麻油膏治
临床用煅石膏甘草麻油膏 治疗皮肤溃疡疗效显著,现介 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褥疮、外伤性皮肤溃疡26 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均无 合并症(高血压、支气管炎等) 及并发症(骨髓炎等)。 二、治疗方法 煅石膏20克,甘草15克。 两者研成细粉混匀,加入适量 芝麻油调和成膏。使用时先将 皮肤溃疡处清创,去除坏死组 织后,外敷药膏,无菌敷料包 扎,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用 1~2个疗程。 三、治疗效果 一期愈合(创面无分泌物, 无炎性浸润,皮肤完整)20例; 创面明显缩小者4例;溃疡无 改善者2例。总有效率92.31...
-
治疗老年人皮肤瘙痒
中医学认为风、湿、热均可引起皮肤瘙痒症。但在秋冬季节。燥邪当令,燥则生风,再加上老年人肝肾阴血逐渐亏虚,阴津亏损,阴虚火旺,易生风化燥,内燥与外燥相合,以致肌肤失养,生风发痒。中医典籍称之为“痒风”或“血风疮”。如果在出现冬季皮肤瘙痒症的时候,症见皮肤干燥,抓后血痕累累,兼见面色萎黄,头晕,心跳,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等,那就可辩证为血虚不足所引起的。宜用中医滋阴养血祛风之法治疗,通过滋养阴血,使化生有源,精微充足,肌肤得养,营卫调和,卫外坚固,营卫得调,风痒自然除。 治疗方:猪皮250克,薏苡仁、怀山药各5...
-
瘙痒性皮肤神经症外治验方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神经症。它是由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引起的。该病因顽固难治,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 药物制法:食醋500 毫升(山西瓶装老陈醋最佳),放人铁锅内用文火煮沸浓缩成50毫升即可。装入干净大口瓶内。再将苦参打碎20克,花椒15克,用水冲洗干净后,放入醋糊剂内,浸泡 1周后可用(浸泡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治疗方法:搽药之前,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清洗,然后用消毒棉球蘸食醋糊剂,直搽病变部位。每日早晚各搽1次,一般搽药3至4次见效,最多 15次可愈。经实践证明,食醋糊剂外冶神经性皮炎效果较佳。时间短...
-
已故老中医李可的经验方 治疗多种皮肤病
组成:生地(酒浸)、当归各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定风丹60克,白鲜皮、乌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甘草1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 这是已故老中医李可的经验方,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如重症药疹、玫瑰糠疹、结节性红斑、白塞氏综合征、红皮病型银屑病等。(刘维忠) 升压方 组成:红参15克(如果气短头晕换炙黄芪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葛根30克,牡蛎20克,黑豆20克,竹茹20克,伸筋草15克。水煎服,用于治疗低血压。(王世彪)...
-
浅谈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皮肤病经验
禤国维教授(以下尊称 “禤老” )是 “第二届” 国 医大师, 在中医皮肤病学研究颇有建树, 继承先贤理 法, 吸取现代新知, 长期致力于皮肤病的临床实践, 疗效显著, 医德高尚, 深受患者爱戴; 禤老对待学生 和蔼亲切, 无私地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后辈们。 笔者 有幸能跟随禤老学习, 收获颇丰, 现将禤老治疗皮肤 病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用药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以 期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谨守病机,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 任何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均遵循着 一定的机理, 即为 “病机” , 而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抓 住病...
-
皮肤瘙痒分部位用药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临床上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有泛发性和局限性之分。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最初仅厨限于一处,进而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皮肤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由于不断搔抓,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化等继发损害。局pa性皮肤瘙痒症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常见的有肛门瘙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头部瘙痒症等。 瘙痒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在治疗上首先应去除可能的病因(如内脏疾病),同时应减少洗澡、用碱性洗浴晶对皮肤的刺激,不吃鱼、虾、蟹等致过敏或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当然,用一些对症的外用...
-
治炎症性皮肤病方 治盗汗方
治炎症性皮肤病方 处方:金银花、连翘、 黄芩、生地、丹皮、赤芍、丹 参、当归、白芷各10克,白 鲜皮12克,浮萍、川芎、白 蒺藜各8克,苦参、荆芥、 防风、蝉蜕各6克,甘草5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主治: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辨证属血瘀风热型。 常为发病中期,皮损红褐 色或暗红色,伴瘙痒,舌质 红或暗红或有瘀斑瘀点, 脉涩。 贺贵博 治盗汗方 处方:党参、牡蛎(布包) 各15克,柴胡、黄芩各lO 克,法半夏、甘草、麻黄根各 6克,大枣6枚,生姜3片。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盗汗,中医辨证 属肝气郁...
-
桃花治皮肤病五方
桃花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花,每年初春桃花绽放,不仅供人们观赏,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每年3月间,桃花将开时采收,阴干即可入药。桃花味苦,性平。具有利水,活血,通便的功效。可以治疗水肿、脚气、痰饮、积滞、二便不利、妇女经闭等症。 1.治头癣(秃疮) 桃花适量阴干,与桑椹各等份,研为末,熟猪油调和,洗净疮痂,涂于患处。 2.治雀斑 桃花50克,冬瓜仁(去壳)50克,共研细末,加蜂蜜调匀,涂于患处,每日数次。 3.治便秘 鲜桃花瓣4克(干品2克),漂洗沥干备用。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再加入桃花瓣拌匀煮沸即食,隔日...
-
皮肤瘙痒擦点自制药酒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症多是气滞血瘀导致,患者常因搔抓使皮肤出现抓痕、湿疹、血痂、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及苔藓样变等继发性损害。治疗宜采用活血凉血之方,如此才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在此介绍一自制药酒方,坚持涂抹有望治愈。 方法:取百部、土槿皮、当归各10克,加入高度白酒浸泡,以没过药物两横指为度,浸泡7 天后,用药液涂擦患处,每日涂药2次。直至痊愈。 方中百部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抗菌、杀虫、止痒功效;土槿皮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根皮,具有祛风除湿作用,经酒浸泡后,浸出的土槿皮酸对致病真菌有抗菌作用;配以当归活血化瘀,三味协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