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 第62页
-
顾中欣从痰瘀论治老年性痴呆验案
顾中欣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医五十载,精于内科疑难疾病诊治,临床效果显著。现将顾老从痰瘀论治老年性痴呆验案一例整理如下。 赵某,女,76岁,扬州人,2017年11月28日初诊。表情迟钝,健忘,渐至目不识人,进行性加重近一年。扬州市某三级医院诊断为阿尔兹海默氏综合征,经数家医院治疗乏效。刻下见,表情淡漠,行动迟缓,舌有紫斑,苔薄白,脉细涩。 处方:葛根30g,川芎15g,天麻10g,水蛭6g,丹参15g,覆盆子10g,益智仁1...
-
脘腹胀满不舒 培脾舒肝汤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培脾舒肝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中。主治因肝气不舒,木郁克土,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常常短气等症。其方药由于术三钱、生黄芪三钱、陈皮二钱、川厚朴二钱、桂枝尖钱半、柴胡钱半、生麦芽二钱、生杭芍四钱、生姜二钱组成。张锡纯解析此方说:“脾主升清,所以运津液上达。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方中白术、黄芪为补脾胃之正药,同桂枝、柴胡能助脾胃之升,同陈皮、厚朴能助胃气之降。清升浊降,满闷自去,无事专理肝气,而肝气自理。况桂枝、柴胡与麦芽,又皆为疏肝之妙品乎...
-
幽门螺杆菌胃病论治根除 谢晶日从“湿热”经验拾萃
谢晶日, 男,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名老中医 师带徒继承指导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 科带头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 主任。谢师业医 40 余载, 医术精湛, 屡起沉疴, 深谙经 典, 每以脏腑辨证为核心, 辨证准确, 遣方精妙, 提倡从 肝脾论治, 注重整体调护,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 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 是一种可定 植于人体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 具有抵抗胃 清除作...
-
头晕病服药后得气痊愈验案
得气,又称针感,指医者行针时患者自觉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常用于针灸获得理想疗效的描述。笔者在跟随赖宇老师临证学习时,偶见1例头晕病患者服中药后得气感明显验案,现介绍如下,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患者,女,45岁,已婚,2017年6月20日就诊。患者受凉后出现头晕项强、腹胀、小便短赤、右寸关滑紧、尺脉沉紧、略细等症状。处方:茵陈50g,栀子8g,生大黄15g,苍术40g,独活30g。水煎服,每2日1剂。患者自述服1剂后感觉后脑发热,并迅速往项部发散,有轻微针刺感,随后项强症状消失。服用2剂后痊愈,后随访患...
-
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验案举隅
钟永平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经验 钟永平,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6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其从事临床骨伤科工作30余年,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创伤、脊柱及关节等骨科疑难杂病,尤其对老年髋部骨折有深入的研究。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是在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精神混乱状态[1]。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以预防和对症为主[2]。钟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精神异常有独到见解,现将其治疗经验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 1.1 病因...
-
胃溃疡病多年久病必虚 治验案
病案:刘某,女,52岁。患有 慢性胃溃疡病史5年余,常空 腹嘈杂痞满,腹痛便溏,食后嗳 气多,吐黏白痰,胃脘痛喝开水 缓解,按之痛减,舌苔薄白,脉 沉细。胃镜检查示:慢性胃溃 疡,HP(+),伴多发性糜烂,胃 下垂。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证, 治宜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处 方:茯苓20克,炙黄芪、沉香各 15克,炒党参12克,苍术、诃 子、炒白芍、白及、元胡各8克, 甘松、炙甘草各5克,吴茱萸4 克,乳香3克。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 二诊:服用2个月,复查胃 镜示:慢性胃炎、多发性糜烂消 失。继用3个月,电话随访...
-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失眠(insomni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由于入睡困难或不能维持睡眠状态导致的睡眠质量或时间下降,无法满足人们正常的生理需要,进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种主观体验[1],通常包括以下1种或几种类型:(1)难以入睡;(2)难以维持睡眠,特别是频繁觉醒或醒后不能再次入睡;(3)早醒后不能恢复入睡[2]。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出现明显的月经失调开始到绝经1年后的一段时间,围绝经期开始的平均年龄为47.5岁[3]。围绝经期失眠即是发生在女性围绝经期的失眠。国外研究表明,有33%~51%的围绝经期女性存在睡眠障碍...
-
介绍施今墨治胃病的经验方
施今墨(1881-196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专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老在中医学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近代中医的领袖人物之一。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令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时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下面介绍施老治胃病的经验。 寒宜温: 溃疡病易见寒象,如胃脘冷痛,畏食冷物,后背自觉寒凉,遇寒则引发胃胀疼痛,治宜温药和之,用辛开温散之法。常用方剂如良附丸、姜附汤、理中汤之类。习用药品有荜茇、吴茱萸、刀豆子、附子、肉桂、蜀椒、荜澄笳、草豆蔻、干姜等。热宜清:胃中有实热,如...
-
两则治疗胃下垂验方
正常人的胃呈牛角形,位于腹腔上部。如果胃由牛角形变成鱼钩形垂向腹腔下部,出现食欲减退,饭后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即患了胃下垂。下面介绍两则治疗胃下垂验方。 方一: 先将三十克桂圆肉加水煮沸,待冷后将鸡蛋一至二只打入碗内,用煮好的桂圆肉水冲人蛋中搅匀,蒸熟食用。每天早晚各食一次,直至痊愈。 方二: 先将米糠五百克放入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褐色,再放人鸡内金五十克,炒至鸡内金胀发后,从火上移开,稍后除去米糠,将鸡内金碾成细未,每次用温开水送服一至二克,每日三次。此方有健胃消食的功能,治胃下垂可获满意效果。 在服上两方期间,每...
-
哮喘常用的偏方、验方
哮喘 本病是一种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系疾患。此病以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每因气候骤变而诱发,以夜间和清晨居多,往往迁延难愈。病程越长,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则越大。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罗汉果半个,柿饼2--3个,冰糖少许。将罗汉果洗净,与柿饼一起加清水二碗半煎至一碗半,加冰糖少许调味,去渣。1日分3次饮用。 本方清热,去痰火,止咳喘。 [方二] 川贝母、生名膏、橘红茶30克,杏仁20克,前胡15克,生甘草10克,雪梨6个,冬瓜条100克,冰糖150克,白矾适量。先将石膏...
-
江杨清辨治久泻学术思想及经验
久泻,短则数月,长则数十年,缠绵难愈,影响水谷精微运化转输,严重影响健康。笔者侍诊于侧,见江杨清教授治愈久泻患者众多,故对此经验作一总结,以飨同道。 辨病因、病机及脏腑 江老认为,久泻的病机有四大特征:一为多兼湿邪为患;二为多见脾虚或脾(肾)阳虚;三为寒热虚实并见;四为肝木侮土。前者为邪实,二者为正虚,三者寒热虚实错杂,末者属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其中脾胃气机之升降乃运化功能之关键,更为整体气机正常运转之枢纽,脾之清气不升而下陷则可为泄泻,故从他脏治泻亦应兼顾脾胃气机之升降[1]。把握住如上特征和标本主...
-
刘沈林治疗肠道病经验
全国名中医刘沈林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是著名脾胃病学专家,从医多年,经验丰富,建树颇多,在治疗脾胃病、肠道病、肿瘤疾病及疑难杂病方面学验俱丰。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病种众多,中医大体归于泄泻或便秘范畴,其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司,同时亦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兼见寒热虚实之别,初病久病之异,证情较为复杂,临证施治难度颇大。刘沈林治疗肠道病善用经方,审证求因,圆机活法,多方组合,多法组方,精心配伍,病证结合,临证屡获佳效。 从脾论治兼顾肝肾 脾虚湿阻,气机不利是关键慢性泄泻一证,可见...
-
吴耀持运用导气针法结合隔物灸治疗痛证经验
吴耀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海派 “陆氏针灸流派” 第四代入室弟子。吴教授在三十 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善于针灸与中药结合, 针灸与推拿结 合, 内外合治, 融会贯通, 精于古法而又不拘泥。在实践 中,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汲取精髓、 推陈出新。治疗病患 常点到即可, 中病则止, 不喜冗长拖沓, 过犹不及, 临证治 疗各种疑难病证力专而效宏。其平时所用导气针法, 既 是授于先贤经典, 又在点滴实践中得以传承发挥...
-
乐德行治疗慢性泄泻验案三则
全国名中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乐德行在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中有其独到之处,尤精于脾胃疾病,擅用经方,择药轻灵精炼。乐德行对慢性泄泻一病辨证细微,用药精当。乐德行将慢性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归纳为4类:肝旺脾虚型、脾虚湿盛型、寒热错杂型以及脾肾两虚型,认为该病以湿为主,虚实夹杂,从而拟定了四大治则:调和肝脾法、健脾胜湿法、升阳举陷法、补脾益肾法。 医案一 宁某,女,65岁,2015年5月28日初诊。一诊:诉泄泻1年余,常常自觉右胁胀痛间作,右侧腹痛,矢气后痛减,乏力,口干,恶心,纳差,大便...
-
食用火锅后腹泻 验方治下利案
下利案 靳某,男,29岁,2017年2月25日就诊。患者腹泻伴肠鸣4天。发病前2天腹胀,饭后加重,曾自行催吐,腹胀缓解不明显;食用火锅后腹泻,每日7~8次,水样便,偶有腹痛,不甚,无赤白脓血,无里急后重感。自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黄连素片、蒙脱石散等药,大便次数略有减少。2天前他医就诊,予葛根芩连汤加减,服用1剂后腹泻加重,自觉背部恶寒,鼻流清涕,双足瘙痒,遂自行停药。舌暗淡,有齿痕,苔薄黄,脉数,左关弱。血常规:白细胞 11.8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均正常;大便常规与潜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