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 第7页
-
梁德权治神经性皮炎方
梁德权治神经性皮炎(肝郁化火)方 处方:柴胡、枳壳、栀子、丹皮、赤芍、当归、钩藤、防风各10克,龙胆草6克,生地15克,首乌藤30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患者在口服汤药的同时,留取部分药汁擦洗患处,同时嘱患者忌食辛辣、腥发之物。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清热散风。用于神经性皮炎,辨证属肝郁化火兼感风邪型。症见皮疹色红,肥厚角化,边缘不整,皮嵴、皮沟明显,表面有抓痕,心烦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弦滑。女性多有月经不调,皮损多泛发。 专家点评: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癣,属...
-
秋季皮炎的中药治疗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干燥,加上花粉飞扬,风沙四起,故是皮炎的多发季节。患上皮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心情,严重者可转为慢性者甚至导致心身疾病。为此,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就常见秋季皮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皮肤瘙痒症 指仅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一种皮肤病。在中医属于“痒风”、“风瘙痒”等范畴。多见于年老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特点是仅有全身性瘙痒和伴有继发性抓痕、血痂、脱屑和色素沉着,而无原发性皮损。对于长期瘙痒者应排除内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存在。 用药参考1.内服法:可口服乌蛇止痒丸,每次...
-
日光性皮炎中医日晒疮治方
日光性皮炎中医称日晒疮,是由于机体禀赋不强,皮肤腠理不密,皮肤暴露部位经日光过度照射后,暑毒内侵,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多发于春夏季节,表现为身体暴露部位如颜面、颈部、手背等出现不同形状的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伴局部瘙痒、灼热刺痛,严重者可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其发病特点是日光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剧,避光后症状减轻。 近治患者徐某,女,37岁,2011年6月25日就诊,诉近月来日晒后反复发作颜面及手背起红色丘疹,伴灼痛瘙痒,西医诊断为日光性皮炎,给予克敏能10毫克口服,日1次,...
-
治虫咬皮炎 用中成药直接作用于局部
虫咬皮炎是指被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虫体的粉毛而引起的皮炎。较为常见的有蚊、蜂、蜈蚣、臭虫等,多见于害虫孳生的夏秋季节。中医认为,本病为外邪侵袭,邪毒积聚所为,当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消肿止痛为治,用某些中成药直接作用于局部,可较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1、南通蛇药片 取本品3-5片,研为细末,用温水调成稀糊状外搽患处,轻者每半小时1次,重者见药液干后即搽。一般用药2-5次,局部红肿、瘙痒、灼痛等可见明显减轻,一般用药3-5天可痊愈。 2、新癀片 取本品5-10片,研为细末,用凡...
-
炎夏当心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暴露部位因在阳光下晒的时间过长而引起的皮肤急性光毒反应。中医认为,身体较弱,皮毛腠理空虚,不耐暑热、体内蕴积湿热,再受到风热之邪侵袭,导致风湿热邪郁于肌肤而引发日光性皮炎。常见的有: 1.日晒伤。中医称为“日晒疮”,皮肤在日光强烈照射后4-6小时发病,12-24 小时达到高峰,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水肿,甚至出现水疱,患处有明显的烧灼样刺痛感,瘙痒,严重者伴有发热、头痛、心悸、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2.多形性日光疹。多发于肤色白皙妇女和不常晒太阳的人群。在晒太阳后30 分钟到几小时,暴露部位...
-
北京名医治连续性肢端皮炎方
北京名医治连续性肢端皮炎(气滞血淤)方 处方:萆薜20克,土茯苓、鱼腥草、车前子、川芎、栀子、降香各10克,三棱、莪术、黄连、黄柏、黄芩、泽泻各9克,鸡血藤、当归尾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连续性肢端皮炎,是一种以指(趾)末端的慢性、局限性、无菌性脓疱为特征的少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其发生常与指趾外伤或感染有关。本病初发于一个指(趾)末端的末节背侧皮肤,表现为化脓性甲沟炎,后出现指(趾)末端的群集小脓疱,常伴有甲损害。缓慢发展逐渐向近端蔓延,其...
-
日晒皮炎验方巧治 血虚脱发洗桑叶水
日晒皮炎验方巧治 日光性皮炎患者皮肤出现红 斑、无水疱,或有细小水疱未破溃, 可用中药湿敷治疗。 方法:野菊花20克,蒲公英、地 榆、马齿苋各30克。诸药水煎去渣, 待药液冷却后用毛巾蘸药液冷敷 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2次,1日 1剂,7日为一疗程。 郑玉容 服香薷饮治空调病 夏日出现恶寒、无汗、发热、头 痛、头重身倦、胸闷恶心或腹痛吐 泻、舌苔白腻、脉浮等“空调病”症 状时,可服用香薷饮治疗。 方法:香薷15克,白扁豆、厚朴 各12克。将上述三味药入砂锅中, 加水600毫升,浸15分钟,旺火煎 沸后改用小火煮1...
-
异位性皮炎 自拟方治疗
异位性皮炎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发病与遗传和变态反应有关。常见的过敏原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以及昆虫叮咬也可诱发;精神因素、气候变化、寒冷刺激及出汗等易使本病加重。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先天不足,禀性不耐,湿热蕴结于肌肤所致;或久病耗血,以致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形成。皮疹为红斑、丘疹或苔藓样丘疹,微有渗液。也可呈斑片而伴有鳞屑及色素沉着,多为局限性,瘙痒剧烈,抓后渗液,扩展为大面积弥漫性苔藓样变。好发于肘、腘窝、颈前、颈侧部,以及面部、眼周围、手背等处。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养血祛风止痒的方法予以治疗,获得了...
-
儿童易患『沙土皮炎』
学龄前儿童易患的“沙土皮炎”,医学上称之为摩擦性苔藓样疹。喜欢玩沙土、积木或肥皂泡沫的儿童容易发生。 此病多发生于春末至秋初,其皮肤损害为正常皮色或淡红色,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散在或密集分布但不融合,可早轻度苔藓样变,不发生水泡和渗出。皮疹多对称,但两侧损害数目不均。好发于手背、手腕和前臂,偶可见于足踝和小腿。自觉轻度瘙痒,常渐自愈,历时1月左右,预后良好。 为了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儿童游玩的场所应尽可能减少不良刺激。一旦发病,可对症治疗,局部用3%硼酸溶液清洗,可调节患处皮肤的酸碱度;发生皮炎后如瘙痒严重的可口服...
-
四味汤治脂溢性皮炎
现代医学认为,脂溢性皮炎是因皮脂分泌增多、化学成分改变,使寄存于皮肤上的 正常菌群如卵圆形糠 秕孢子菌等大量繁殖, 侵犯皮肤而致病变部 位皮屑增多及瘙痒。而 中药白鲜皮、苦参、皂 荚、透骨草对多种致病 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 制作用,治疗脂溢性皮 炎疗效满意。 取白鲜 皮、苦参、皂荚、透骨草 各30克,用2000毫升 水浸泡1小时后,持续 煮沸30分钟,关火过 滤药液,待药液温度 降至45~C左右时,加 入食醋150毫升混匀。 用药液洗涤或湿敷患 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洗后晾干,每臼1次,15次为1疗程。 (温鸿儒)...
-
神经性皮炎 中医论治牛皮癣 摄领疮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牛皮癣”、“摄领疮”,与精神因素有关。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生活环境变化、衣领摩擦以及局部刺激,均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湿、热三邪蕴阻肌肤或血虚风燥,皮肤失养所致。 本病多发于颈部、上眼睑、肘窝、腘窝、会阴、大腿内侧、小腿伸侧等部位,称局限型;也有头、四肢、肩、腰等多处发病者,称播散型。常有对称性分布。皮损初起为扁平丘疹,干燥结实,久之丘疹融合斑块,逐渐扩大,皮肤增厚,干燥,发展成苔藓样皮损。自觉剧痒,夜间更甚。病程缠绵,常迁延数年。笔者几年来共收治神经性皮炎患者...
-
“土招”治神经性皮炎
这几天做房地产销售的王先生精神憔悴,哈欠连天,一问才知道,他近来一直被腿部的剧烈瘙痒所折磨。白天工作一忙还好,夜晚痒得十分厉害,根本无法入眠。 实在忍无可忍去医院一查得知自己得的是神经性皮炎,原来是近期工作压力太大加上父亲脑中风入院,过度紧张、疲劳和焦虑所致。 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赵连皓指出,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慢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为特征。多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肘窝、前臂、大腿、小腿等。其病因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过度紧张、兴奋、忧郁、疲劳、焦虑、急躁以及生活环境的改...
-
辨治“摄领疮”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摄领疮”,多分以下三型进行辨治。 一、血虚风燥型:皮损处色淡或 灰白,肥厚粗糙,奇痒难忍,伴头晕 目眩,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妇女可 见月经量多。舌淡无苔,脉沉细。治 宜养血驱风润燥。处方:熟地20克, 黄芪15克,首乌、白鲜皮、防风各 12克,白蒺藜、川芎、当归、荆芥、地 肤子各10克,蝉蜕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二、肝郁血燥型:皮肤奇痒,粗 糙肥厚,纹理加深,伴精神抑郁,失 眠头晕,口干咽燥,舌边尖红,脉弦 细。治宜疏肝养血润燥。处方:当归、 白芍各12克,鸡血藤、夜...
-
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外治法
中医认为,脂溢性皮炎是由外感风邪,内蕴温热而引起的,其治疗方法有两法,外治法以清热燥湿止痒为主,内治法则补益肝肾气血,培本固元气为主。 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内服方药有:何首乌、黑芝麻、野菊花、地肤子、白藓皮、生地、白蒺藜、羌活各15克,丹皮、赤白芍各12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外治法有: 1.药粉洗法:用珍珠母、青黛、冰片、海螵蛸、明矾各15克,同研成细末。每次洗头前先将头发蘸湿,然后撒上药粉,以双手轻揉按摩头皮,5~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并用硫磺香皂洗头,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即可。...
-
四川名医治再发性皮炎方
四川名医治再发性皮炎(肺经风热)方: 处方: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僵蚕、蝉蜕各10克,生地15克,白芍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泻热祛风止痒。用于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中医辨证属肺经风热型。症见皮损多表现为明显红斑上覆少许鳞屑,患者自觉颜面皮肤紧绷灼热,伴轻度瘙痒,二便调或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专家点评:颜面再发性皮炎为在颜面反复发生红斑鳞屑性皮炎,多发生于女性,属于中医学“桃花癣”范畴。方中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牡丹皮、生地凉血清热而不伤阴...
-
治神经性皮炎对症选药
神经性皮炎以皮肤苔藓样病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病因不明,一般认为系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搔抓、摩擦、日晒、多汗、饮酒等因素或其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以及胃肠、血液循环或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或病灶感染等,对本病的发生可能都有影响。中医认为本病与肝郁、湿蕴、血虚有关,用中成药辨证治疗效果较好。 肝郁化火型:皮疹颜色红,瘙痒不休,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两胁胀满,心悸,口干,舌边红,舌苔黄或黄腻。治疗宜清肝泻火,可选用加味逍遥丸,口服。一次6 克,一日2次。 风湿蕴阻型:皮疹颜色淡褐色,相互融合成片,肥厚粗糙,瘙痒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