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流 第3页

流 第3页

  • 脾胃湿热证理论源流考

    脾胃湿热证理论源流考

    脾胃湿热证是以湿热侵袭脾胃, 导致脾胃生理 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类湿热证候。 理论渊源可 以上溯自 《黄帝内经》 , 之后历代医家均有所阐发, 对于脾胃湿热的认识不断深入, 渐趋完善。 需要指出 的是 “某某证” 的称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医界进行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才出现的。 “脾胃湿热 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历代医学文献一直 称为 “脾胃湿热” 。 本文通过对脾胃湿热证的古今文 献系统梳理考证, 追溯脾胃湿热证的历史源流及发 展演变的学术脉络, 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文献 学依据。 脾胃湿热...

  • 民间流传滋补食方

    民间流传滋补食方

        “三两半”炖鸡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道有滋补作用的菜肴,“三两半”是取中药当归、党参、黄芪各一两(50克),牛膝半两(25克),加在一起刚好是“三两半”而得名。     具体做法是:取母鸡一只,宰杀褪毛洗净后切成小块(也可以用全鸡),连同内脏、“三两半”同入砂锅,锅内加老酒500克,盐适量,糖少许,再注入清水,以淹没鸡身为度。密封砂锅盖,将砂锅置于小火上慢炖至酥即可。     其中,党参鼓舞气血、健脾生津、安神益智;黄芪补气固表、利尿升肌;当归补血活血、润燥滑肠;牛膝补益肝肾、强腰膝、活血、引血下行...

  • 秋冬进补时下最流行吃膏方

    秋冬进补时下最流行吃膏方

    秋冬进补,时下最流行吃膏方。   药店柜台上,摆满包装精美的固元膏、阿胶膏。想要实惠的,网上还有李大妈黄大姐出售的自制阿胶糕,称“纯手工、料足、无添加”。   都说膏方补血益气养颜,可蒋柠身边却有朋友,吃了膏方,反而肚子胀、牙肉痛、喉咙痛、流鼻血。怎么回事?   蒋柠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她说,不是膏方不好,是很多人吃错了。 阿胶膏、固元膏、龟鹿二仙膏,经典膏方人人皆宜? 正解:属温补膏方,湿热的、阴虚火旺的人吃了易上火 蒋柠指出,膏方其实远远不止人们常见...

  • 补益气血名称源流 补益气血作为正名的理由

    补益气血名称源流 补益气血作为正名的理由

    补益气血正名考证及相关名称辨析 补益气血在现代文献中有补气养血、补养气 血、益气养血、气血双补等多种名称,如 《中医 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 [1 ]27 称为补益气血 ,《中 医药学名词》 [2 ] 称为补气养血 , 《中医药常用名词 术语辞典》 [3 ] 称为补养气血 , 《中医大辞典》 [4 ]1478 、 《中医辞海》 [5 ]1157 称为益气养血 ,《中国医学百科全 书·中医学》 [6 ]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7 ] 称为 气血双补。通过对本名词相关名称的源流考释,结 合科技规范名词的定名原...

  • 流食助减肥  要看吃哪种

    流食助减肥 要看吃哪种

    不少人认为,只吃牛奶、米粥、蔬菜汁之类的流食怎么也长不胖。是否天天吃流食,不吃其他食物就能达到减肥的效果?          流食助减肥  要看吃哪种     在相同重量的情况下,把食物加工成流质的形态要比固体形态热量更低,比如一碗粥的热量肯定要低于一碗米饭。这是因为粥里加了很多水,而水只会在胃里暂时起到填充作用,不会给身体增加能量,无法让人长胖。所以,那些“喝凉水都长胖”的人,很可能在喝凉水的同时吃了太多食物或是运动过少。     既然流食热量相对较低,会不会有助于减肥呢?这要看吃...

    精品偏方 2024-03-08 11 0 减肥
  • 当下很流行的一种美容妙方

    当下很流行的一种美容妙方

    一日三餐所离不开的食盐,可是当下很流行的一种美容妙方。下面就推荐几款“盐”的美容妙法。 亮肤 控油战“痘”明目 洗脸之后,把一小勺细盐放在手掌心加水3-5滴,再用手指仔细将盐和水搅拌均匀,然后沾着盐水从额部自上而下地涂抹,边涂边做环形按摩。几分钟后,待脸上的盐水干透呈白粉状时,用温水将脸洗净,涂上保湿乳液或继续正常的护肤步骤。持续进行,每天早晚洗脸后各一次。 【功效】有很好的清洁和去污效果,对于毛孔中积聚的油脂、粉刺、甚至是“黑头”都可以去掉。不过按摩时应避开眼部周围的皮肤,而且敏感性皮肤要谨慎...

  •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学术特点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学术特点

        赵炳南(1899年~1984年)是我国中医皮外科学界的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燕京中医皮外科四大家之一,为发展中医皮肤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赵炳南勤研中医经典,汲取前人经验,结合临证实践,在诊治皮科疾病的理法方药方面有许多创新:创立了中医皮肤科疾病辨证论治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湿滞”“顽湿”“血燥”等学说;研发了拔膏、薰药、黑布药膏等独特疗法;创制出115个疗效显著的经验方。赵炳南的传承者众多,许多已成为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大家。       重视整体 首辨阴阳  ...

  • 独树一帜的岭南皮肤病流派

    独树一帜的岭南皮肤病流派

    禤国维(中)与弟子范瑞强、陈达灿(右一) 流派特色技术-划痕疗法...

  • 治小儿流涎方

    治小儿流涎方

    1、生白术、益智仁各9克,加水煎30分钟,剩一小碗药汁,放入适量的白糖,每日1剂,分2-3次服,约3-5天即可治愈。 2、白术12克,甘草3克,绿茶2克。前2味加水600毫升,煮沸10分钟,后加入绿茶,分3次温服,复泡再饮,每日1剂。 3、竹叶7克,陈皮5克,大枣5枚。将上药煎水,每日1剂,分2次服。 4、桑白皮10-20克,加水100毫升,煎至60毫升,每日l剂,分2-3次服,5剂为1个疗程。 5、鸡内金、生黄芪各10克,益智仁、白术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4剂为1个疗程。 6、吴茱萸3份,天南星1份...

  • 治小儿流涎验方

    治小儿流涎验方

      1.生白术9克,益智仁9克,加水煎30分钟,剩一小碗药汁,放入适量的白糖,每日一剂,日服2~3次。治小儿流涎   2.绿茶2克,白术12克,甘草3克。后两味药加水600毫升,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分3次温服,复泡再饮,每日一剂。   3.竹叶7克,陈皮5克,大枣5枚。将上药煎水,分两次服。每日一剂。治小儿流涎   4.桑白皮10~20克。将上药加水100毫升,煎至60毫升,分2~3次口服。每日一剂,5剂为一疗程。   5.鸡内金、生黄芪各10克,益智仁、白术各8克。将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3次口服。4剂为一疗...

  • 燕京金氏皮科流派后学景慧玲辨治湿疹经验

    燕京金氏皮科流派后学景慧玲辨治湿疹经验

    景慧玲,系西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景慧玲为燕京金氏皮科流派传承人(金起凤先生第2代再传弟子),师从当代名医瞿幸教授,擅长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治疗皮肤科各种疑难杂病,重视燕京金氏皮科流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与创新。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因皮损总有糜烂、渗液、结痂而得名。临床上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期。急性期多见皮损红肿,常有渗出;慢性期皮损以肥厚、苔藓样变为主。景...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方

    【简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儿童发病为多,多发生于冬春两季。潜伏期为2~10天。发病后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期,可见咽痛、咳嗽等症 【治法】 方一   [药物组成] 生石膏12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金银花12克,连翘9克,赤芍6克,丹皮4.5克,生栀子6克,淡豆鼓9克,生甘草6克。  *昏迷,剧烈头痛,呕吐,先服至宝丹1/2粒(不能口服,用鼻饲);  *体温下降后,去石膏。  [适应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用法 ] 上药加水45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次服60毫升,每日3次。...

  • 流涎症

    流涎症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以液为涎;脾气虚弱,固摄失职,水液不循常道而从口中流出以为涎。方中白术、山药、黄芪健脾益气;猪苓、泽泻健脾渗湿,使水道通调,水液循其常道;益智仁摄涎止唾。全方共奏健脾益气,摄涎止唾之功,故而取效。 治疗方法:采用自拟摄涎汤,药物组成:猪苓4克,茯苓6克.白术9克,泽泻6克,益智仁9克, 山药12克,黄芪12克(药物剂量为4岁患儿剂量,随年龄及体质酌情增减)。加减:纳差加焦三仙、石菖蒲;腹胀者加木香、厚朴。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7天为1个疗程。 ·小儿流涎症_中药方集 &middo...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 治小儿流口水偏方

    治小儿流口水偏方

    处方:葛根15克,党参、茯苓、白术、藿香各10克,佩兰、香附、泽泻、砂仁各7克,木香5克,甘草3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燥湿。 主治:脾气虚弱、寒湿内生之流口水,症见爱流口水,胃怕冷,舌苔厚腻,脉滑。 于志翔...

  • 小儿流涎症外敷方

    小儿流涎症外敷方

    取胆南星1克,吴茱萸3克。此为1次量。以上二味中药放微波炉里烘干,待冷,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备用。将药粉加少量面粉用米醋少许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小儿足心处,外用纱布包扎,每次敷12小时,第二天早晨弃去,每晚1次。连用3~4次即愈。 快速退热外敷方 燕窝泥适量,生山栀(粉)15克,板蓝根(粉)10克,加水调糊状,摊布上,外敷涌泉穴(两足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敷1次,一般用24小时热退(感染例外,需加用抗生素治疗)。...

  • 小儿指纹名词源流考

    小儿指纹名词源流考

    “小儿指纹” 是指3岁以下小儿食指掌侧靠拇指 侧浅表络脉的形与色, 观察小儿指纹的变化可用来 替代诊寸口脉诊察小儿病情。 该方法为王超在 《仙人 水镜图诀》中首提, 从 《灵枢 ·经脉》手鱼际络脉诊 法演变而来。 先秦两汉——小儿指纹发端 《黄帝内经》 首提手鱼际络脉诊法, 并论述了络 脉诊法的原理, 认为百病之始生, 必先本于皮毛。 由 于络脉较浮浅, 脏腑经脉气血的改变, 常通过体表络 脉反映出来。 手鱼之络, 也是察络脉的常用部位。 其 中 《...

  • 流涎齘齿 处方:保和丸加味

    流涎齘齿 处方:保和丸加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晨峰 范亚兰 陈淑敏 李晶   医案   患者李某某,男,18岁。2015年7月1日诊。诉自幼说话时口水多,白天尤甚,夜眠磨牙。同时见腹胀、纳少、易腹泻、大便稀等症状。曾患病毒性肠炎史。   检查:营养发育中等,舌质红,苔薄黄,脉缓滑。   诊断:中医:(1)流涎;(2)齘齿。   辨证:此属脾阳不足、胃肠湿热。脾阳不足,则腹泻,口涎自流;脾失健运,湿热积于胃肠,则夜间磨牙、纳少。   治则:消食导滞、清热利湿、温脾开胃。...

  • 肉桂外敷治小儿口角流涎

    肉桂外敷治小儿口角流涎

      流涎,常见于3岁以下小儿,尤以未满周岁小儿为多见。中医认为“涎为脾之液”。小儿流涎者,多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由此看来,本病病因有冷、热、虚的不同,病位在脾脏,故有脾冷多涎、脾热多涎、脾虚多涎等。可用肉桂外敷治小儿口角流涎属脾虚有寒者,能取得满意疗效。   取肉桂10克(一次量),研为细末,用醋调至糊饼状,于每晩在小儿临睡前,将药料匀摊于二块纱布上,分别贴敷双脚涌泉穴上,然后用胶布固定,早晨取下,连敷3~5次,基本可愈。但是,此法用于因脾冷多涎有效,若属热邪壅滞则非所宜,...

  • 小儿流涎中药敷脐

    小儿流涎中药敷脐

    笔者临床用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流涎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益智仁9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用时将适量药末用少许食醋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儿肚脐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敷药期间可间断用热水袋热敷肚脐处,每天换药一次。 广西柳州 赵 威...

  •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及技法特色介绍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及技法特色介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已故名老中医张汉臣先生是国 内著名小儿推拿专家, 通过著书、 讲座、 录像片等培 养了大量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的学习者, 为小儿推拿 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其创始的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 学术思想及技法特色鲜明, 本文介绍及探讨其学术思 想及技法等特色, 旨在传承和发展张汉臣小儿推拿流 派, 以期 “深刻认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 [1] 。 该流派传承链代表人物: 张汉臣 (1910年-1978 年) 、 李安域、 侯英祥、 王乐慈、 苏蕴芳、 姜佩玉、 田 常英、 范作云、...

  • 治小儿流涎 小儿盗汗 小儿疝气方

    治小儿流涎 小儿盗汗 小儿疝气方

    治小儿流涎方 处方:鲜丝瓜根(切片)50 克,瘦猪肉0.2公斤。加水共煮至肉熟烂,分3—4次服,每日1剂,连服3.剂。 主治:小儿流涎,中医辨证为脾胃积热型,症见患儿时时流涎,口涎粘浊,下巴赤烂,烦躁不宁,小便黄,大便干结,唇舌红赤,苔黄,脉数。 张菁 治小儿盗汗方 小儿夜间睡着时出汗,醒后即止,称为盗汗。取赤小豆60克,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熟后加红糖10克,混匀后一天内一次或分次吃完,连服半个月,治疗小儿盗汗有较好疗效。 治小儿疝气经验 方法:取香附、宣木瓜、苏叶、橘 红各10克。上...

  • 小儿流涎治疗简便方

    小儿流涎治疗简便方

      1.薏苡仁100克,生山楂20克。加水650毫升,文火煮1小时,浓缩汤汁,每日分3次空腹服,连用5天为1个疗程。治疗小儿流涎   2.太子参12克,薏苡仁15克,大枣7枚。加水600毫升,文火煮40分钟,去渣取汁,每日分2次空腹服,连用5天为1个疗程。治疗小儿流涎   上海市曹家渡地段医院副主任医师佘明德...

  • 补肾摄涎 治小儿流口水

    补肾摄涎 治小儿流口水

    处方:土炒白术12克,益智仁8 克。 用法:上方研成细粉,平分成12 包,每次1包,每日2次,温开水调 服,1周内服完。 功效:健脾燥湿,补肾摄涎。 主治:小儿流口水,中医辨证为 脾胃虚弱型,症见口水清澈,小便清 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弱, 指纹淡红。 陈 嵩...

  • 小儿情志异常源流与“肝常有余”探讨

    小儿情志异常源流与“肝常有余”探讨

    情志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集中阐 释了外界事件影响与机体内环境改变所产生的情绪 情感反应, 及其致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充分体现了中 医学天人相应、 形神一体, 精气神和谐有序维持生命 存在的哲学观。 在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加大引发 大量心身疾患的情况下, 情志学说在此类病症防治 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 [1] 。 事实上, 不良情志病证的 形成不单纯体现在发病结果上, 在生命早期(儿童 期或青少期) 即已发生改变, 邪郁于内、 伏而后发。 儿童期与青少期情志异常在中医称为 “小儿情志异 常&r...

  • 小儿流涎外治验方

    小儿流涎外治验方

    取胆南星1克,吴茱萸3克。将以上两味药放微波炉里烘干,待冷,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备用。 使用时,将药粉加少量面粉、少许米醋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小儿两足心(涌泉穴)处,外用纱布包扎,每次敷12小时,次日清晨弃去。连用3-4次可获良效。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博恩献方...

  • 治小儿流涎 小儿慢性腹泻经验

    治小儿流涎 小儿慢性腹泻经验

    自制药饼治小儿流涎 炒白术、益智仁各30克(均研末),新鲜生姜(捣烂绞汁)、白糖各50克,面粉适量。将上述混合均匀后,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常法烙熟即可,早晚各1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10天。 江西省彭泽县中医院 刘国应 献方 治小儿慢性腹泻经验 方法:取吴茱萸12克,研成粉末,与半生熟的大米饭适量,温热时混合成饼,直径约10厘米,温度适中时敷于肚脐上,表面用软布覆盖,每日敷12小时,为1个疗程,连续用3~5日。 主治:小儿慢性腹泻,中医辨证为脾虚型,症见久泻小愈或反复发作,大便溏薄...

  • 敷脐法治小儿流涎 小儿惊风夜啼

    敷脐法治小儿流涎 小儿惊风夜啼

    敷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方便等优点,可减少小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非常适合家庭使用。 小儿流涎:益智仁、滑石各10 克,车前子、冰片各6克,甘草3克。共研为细末,填满脐眼,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10天为1个疗程。 小儿惊风:鲜爬山虎叶60兜,鲜芙蓉花嫩叶10片,鸡蛋2枚。将上药共捣烂,加入鸡蛋清调匀,做成 2个药饼,蒸热,每次用药饼1个,趁温敷于患儿脐上,冷则换另1个再敷,交替使用。 小儿夜啼:牵牛子7粒,研为细末,用温水调成稀糊状,临睡前敷于患儿脐上,以纱...

  • 一听流水 小便自遗 中药方

    一听流水 小便自遗 中药方

    李某某,男,47岁,2013年4月13日就诊。 患者主诉一听到流水声,则小便自遗2年加重3月。患者2011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偶尔听到滴水声音就想去排小便,渐渐加重,凡听到水声,即小便不能控制,尿液排出,十分苦恼,影响正常生活。平时喜饮酒,性情急躁,梦多,睡眠深度不够。饮食、大便均可,体重无明显改变。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此乃肝经湿热,治以泻肝经湿热。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猪苓10克,山药10克...

  • 小儿流涎小儿厌食挑食 数唾汤

    小儿流涎小儿厌食挑食 数唾汤

    李乃庚,1939年生,江苏省盐城市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其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8年,精于儿科杂病,善用外治疗法。主编出版《小儿外治疗法》等学术专著8部,参加编写《实用中医儿科学》等医学著作5部,发表论文50多篇,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专利2项。 组成:党参10g,麦冬10g,石斛10g,橘皮6g,竹茹3g,神曲10g,茯苓10g,制半夏6g,生姜2g,大枣10枚。 功能:益气养阴,清热和胃。 主治:胃热阴虚,脾虚不运,数唾白沫,或伴...

  • 治小儿厌食 遗尿 流涎验方

    治小儿厌食 遗尿 流涎验方

    治小儿久咳验方 取大蒜6瓣,去皮,用刀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冰糖10克,水50克,放在锅内蒸熟,每晚睡前服下,连用3天。 治小儿厌食验方 取焦山楂、炒麦芽、槟榔、牵牛子、大黄各1克,炙鸡内金5克。上药共研细末,均分3包,每次1包,用食醋调匀,敷于小儿脐部,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2-3次症状即有改善。 小儿退热方 石膏、玄参各10克,研末后加入燕子泥,制作成饼,临睡前贴于患者内关穴(双侧),外包纱布,再用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一次。一般用药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