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湿疹 第13页

湿疹 第13页

  • 湿疹分为4种证型予以论治

    湿疹分为4种证型予以论治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根据皮损特点、发病部位,又分为“浸淫疮”、“旋耳疮”、“肾囊风”等。其病因复杂,常与过敏体质、内外过敏原刺激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往往对称分布。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渗液、结痂、浸润及皲裂等。按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自觉瘙痒剧烈。特殊部位有特殊类型的湿疹,如耳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外阴湿...

  • 湿疹治以清热利湿 民间偏方大全

    湿疹治以清热利湿 民间偏方大全

    湿疹 【病因与症状】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炎症的反应性皮肤病,分急性、 亚急性、慢性三种。不分男女,任何年龄,任何部位均可能患病。发病原因 复杂,与体质、神经精神状态、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系统、代谢营养、 内脏功能改变以及各种内外致敏病原有关。皮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多 在小腿、肘窝、胸窝、阴囊、女阴、脐窝、乳头周围、头面部等处。常因外 界各种激发因素(海鲜、药物、慢性病、花粉)发病或加剧。中医认为本病 是风湿热侵入肌肤而成。急性、亚急性以湿热为主,慢性乃因久病耗血所致。 湿疹有哪些症状?...

  • 治皮肤湿疹方

    治皮肤湿疹方

    治皮肤湿疹方 处方:苦参60克,蛇床子、百部、益母草、野菊花、地骨皮各30克。煎水洗涤患处,每剂药可煎洗2—3次。主治:皮肤湿疹。 赵可成 治头痛方 处方:白僵蚕适量。晒干,研成粉末,每次服6—9克,开水送下。主治:头风头痛。 钱 发 治肺结核咳喘方 处方:太子参、百合各15克。每日1 剂,水煎每晚睡前服。主治:肺痨咳喘之气阴两虚型,症见头昏乏力,面色无华等。 莫天恩 治阴囊潮湿方 处方:枯矾60克,生牡蛎、铅丹各30 克。研粉外用。将阴囊温...

  • 湿疹乃湿热之毒:凉血祛风清热利湿

    湿疹乃湿热之毒:凉血祛风清热利湿

    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 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 湿疹乃湿热之毒,深入血分,化燥生风所致。本方故以丹皮、赤芍、紫草、生地凉血解毒为君药;银花藤、地肤子、白鲜皮清利湿热为卧药;全蝎、蝉...

  • 坐浴加外敷治肛周湿疹

    坐浴加外敷治肛周湿疹

    苦参、防风各30克,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各20克,苍术、花椒各15克,甘草10克,加水3000毫或左右,浸泡1-2小时,煮沸15分钟后离火,待水温适宜后坐浴20~30分钟,早晚各1次,日1剂。每次坐浴后用青黛散(青黛、黄柏各10克,煅石膏、滑石各20克,研细末,和匀)外敷,日2次。 点评:肛周湿疹是一种无传染性局限性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内生湿热,又兼外受风邪,内外相搏,风、热、湿邪浸淫肌肤;或病久耗血,血虚生风牛燥,风燥相结,肌肤失荣所致。苦参、地肤子、蛇床子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防...

  • 口唇湿疹 羊胡须治方

    口唇湿疹 羊胡须治方

    羊须疮为皮肤科常见病,表现为口唇上下湿疹,俗称“羊公须”。采用羊胡须治疗本病1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资料:18例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 龄3-56岁。 治法:取羊胡须适量,放在洗净的瓦片 上炙焦研末,调茶油敷患处,每日2次。 疗效:治疗18例均获愈,其中12例仅 治疗2日,6例治疗3日而愈。 本法操作简便,材料易取,且疗效佳, 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推广。刘小栋...

  • 用四藤煎外洗治阴囊湿疹

    用四藤煎外洗治阴囊湿疹

      王某某,男,60岁,2013年5月3日初诊。   患者诉患阴囊湿疹半年余,夜间瘙痒剧烈。经中西医治疗,症状未能减轻。查见患者慢性阴囊湿疹,阴囊表面皮肤干燥肥厚,皱纹变深,呈核桃皮状,常有薄薄的痂皮和鳞屑,皮肤色素加深。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处以调和阴阳、中和气血、滋血润燥之法。用四藤煎(天仙藤、钩藤、首乌藤和鸡血藤)外洗。   处方:天仙藤50克,鸡血藤20克,钩藤20克,夜交藤20克,蛇床子30克,北沙参20克,麦冬20克,马勃20克,山豆根10克,银花20克,赤...

  • 预防湿疹膳食汤点

    预防湿疹膳食汤点

      预防湿疹不仅可烹祛湿茶,还有制作一些膳食汤点。   龟苓膏:土茯苓10克,草龟1只(约250克)。将草龟壳破碎,同土茯苓加水慢火反复熬煮成膏,每次30毫升,每日2次,可加白糖调味,温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作用。   田螺塞肉:田螺1000克,肉酱200克,调味品适量。将田螺烫熟,挖出螺肉切碎,放入肉酱加盐、味精、黄酒、麻油、鸡蛋、葱姜末拌和上劲,再塞入田螺壳中。锅中放油用葱段、姜片煸香放入田螺喷入黄酒,加酱油、糖、胡椒粉、鲜汤烧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煨烧至酥,开大火收汁至稠,...

  • 湿疹外治验方集锦

    湿疹外治验方集锦

    方一:取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适用于急性湿疹。 方二: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适用于亚急性湿疹。 方三: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撤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撤药。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方四:取明矾、皂矾、赤石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将...

  • 夏季湿疹玉米须治

    夏季湿疹玉米须治

    湿疹是夏季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先出现红色丘疹,粟粒样皮疹或疱疹,继而伴有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灰白色或黄褐色痂皮,搔后易发生感染。玉米须性平、味甘淡,有清利湿热之功,湿疹多由湿邪所致,故用笔者用玉米须内服外敷治疗,有良效。 方法:取玉米须10克,放人800毫升水中煮沸20分钟后捞出,再放莲子50克(去心)、冰糖15克,用微火炖成羹即可,一日服用2次,每次200毫升。同时,取玉米须250克烧成灰,研为细末,以香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10天为1疗程。...

  • 外敷治阴囊湿疹 花椒水治阴囊湿疹

    外敷治阴囊湿疹 花椒水治阴囊湿疹

    大黄地榆治阴囊湿疹 生大黄、大黄炭、地榆、地榆炭各30克。将诸药研为粉末,用香油调成稀泥状后平摊于纱布上,再外敷阴囊处,外用胶带固定,卧床休息。每日早、晚各敷1次,每次敷1-2个小时,连用3天可愈。 胡佑志 献方 花椒水治阴囊湿疹 花椒250克,加沸水适量,浸泡24小时后弃花椒取水,涂于患处。用药期间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浴,避免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忌食辛辣食物及酒。 葱段外敷治阴囊湿疹经验 方法...

  • 清热祛湿 解毒活血 治湿疹方

    清热祛湿 解毒活血 治湿疹方

    山西名医治湿疹(湿热内蕴)方 处方:白鲜皮、浮萍、薏苡仁、土茯苓各20克,苫参、生地各15克,乌梅、黄芩各12克,龙胆草8克,丹皮、宣木瓜各10克,黄柏、蝉蜕、苍术、泽泻各6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外用方:马齿苋60克,枯矾、苦参、五倍子各20 克。 用法:水煎后待温度适宜时湿敷患部,每日1~3 次,每次10~15分钟,每剂可用5天。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解毒活血消斑,收敛止痒,用于治疗湿疹急性期、亚急性期,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型。症见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有渗出、结痂,...

  • 阴囊湿疹:清热燥湿 祛风止痒

    阴囊湿疹:清热燥湿 祛风止痒

    阴囊湿疹是一种男科的常见皮肤病,多由脾胃积热、湿热下注等因素引起。临床应用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1.双料喉风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双料喉风散喷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2.藿香正气水:清洗患处后,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涂抹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止痒的功效。 3.青蛤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青蛤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可连续用药5—7日。若...

  • 凉血解毒治小儿湿疹方

    凉血解毒治小儿湿疹方

    方药:黄连、黄柏各15克。加水 100毫升,小火煎20分钟,加入硫磺5 克,再煎片刻,候凉备用。以此药液涂 擦患处。每天5次以上。 功效:凉血解毒。 主治:小儿湿疹。疗效:治疗100 例,经用药7-15天,全部治愈。治疗期 间饮食宜清淡。 江必映...

  • 阴囊湿疹 中药熏洗治疗效佳

    阴囊湿疹 中药熏洗治疗效佳

    阴囊湿疹是男科常见病之一,尤其在南方潮湿炎热地区高发,临床以阴囊瘙痒、丘疹水疱、湿烂流液或局部皮肤肥厚粗糙,缠绵难愈为主要特点的过敏反应性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俗称“绣球风”,属于中医“肾囊风”范畴。笔者采用六皮汤熏洗治疗效佳。 治疗方法:取地骨皮30克,白鲜皮30克,土槿皮15克,牡丹皮15克,鲜石榴根皮50克,黄柏30克。急性期加苦参30克;合并感染者加蒲公英30克,慢性期加蛇床子30克,芒硝30克,以清水3000毫升,煎取药汁2000毫升,盛于盆中,趁热坐...

  • 婴儿湿疹民间偏方

    婴儿湿疹民间偏方

      婴儿湿疹是小儿常见皮肤病,初起皮肤发红,呈密集丘疹或丘疱疹,疱破后渗液、糜烂,液干结黄痂,好发于头额及眉间。1~3个月的婴儿多发,可选用下方治疗:   1、黄瓜皮适量,水煎代茶饮。   2、鲜马齿苋30克,水煎服,每次50毫升,分3次服。   3、炒槐米、香油各适量,将槐米研细,加香油调成糊状,涂患处。   4、红薯适量,捣烂取汁。用消毒纱布放在红薯汁内浸透,折成两层,贴患处,然后用干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5、僵蚕适量,去嘴研末,煎汤浴洗,每日或隔日一次。   6、活蚯蚓4条,白糖少许,共捣烂取汁液,擦...

  • 侧柏叶蝉蜕治老人湿疹

    侧柏叶蝉蜕治老人湿疹

    有些老年人夏季患有湿疹后,治疗不当,一直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到了秋冬季患处仍然好不好转。 方药:侧柏叶50克,蝉蜕10克。 用法:将侧柏叶剪碎,蝉蜕放入小纱布包里捏碎,加水1000毫升共煮,烧开后再煮10分钟。将纱布包取出,挤干水液,可重复使用2次。用汁液擦洗患处,有皮肤破溃者亦能擦洗。每次取汁液200毫升,每天擦洗3次,3~5天后即可止痒、消疹。 点评:侧柏叶能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蝉蜕能散风除热、透疹。两者合用外冼皮肤,能散去皮肤表层的湿热毒邪,从而起到止痒、除珍的疗效。...

  • 湿疹中医辨方证

    湿疹中医辨方证

      案例   陈某,男,76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   多年来失眠,腹胀,伴见纳差,时有心慌,发际生疮(湿疹),口不干,有口苦、大便干。舌苔黄腻,脉大。辨六经属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属黄连阿胶汤合外台茯苓饮方证。处方:黄连6克,阿胶珠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陈皮30克,枳实10克,茯苓12克,焦白术10克,黄芩6克,炮姜6克,三七粉(分冲)2克。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17日二诊:纳食、睡眠有所好转,腹胀减轻,心悸、心慌明显。舌苔白腻,脉细结。辨六经属厥阴病,辨方证属炙甘草汤方证。处方:...

  • 夏季湿疹地榆可治

    夏季湿疹地榆可治

    取地榆适量炙黄,研细末,以凡士林配成30%药膏,外敷患处。敷膏前依皮损的不同情况,先以油类擦洗或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此方有止痒、收敛、消炎等作用,每日敷药1—2次。...

  • 阴囊湿疹久治不愈 老中医推荐一验方

    阴囊湿疹久治不愈 老中医推荐一验方

    笔者曾患阴囊湿疹多年,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后经一位老中医推荐一则验方,只用药几天就收到明显疗效,在此推荐给大家。 具体方法是:取干紫苏叶共150克,其中100克水煎取液,浸洗患处;剩余50 克在铁锅上炒干,研为细末,涂擦患处,每日1~2次。一般用药3~5天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周后可获痊愈。 阴囊湿疹,俗称“绣球风”,属中医“肾囊风”范畴,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皮肤病。此病瘙痒严重,渗出流‘ 滋,常反复发作。患者常因搔抓、不适当刺激引起疼痛或继发感染。饮酒吃...

  • 婴儿湿疹 治宜疏风养血润燥

    婴儿湿疹 治宜疏风养血润燥

      婴儿在0~6个月内,经常会出现湿疹,因发生在婴儿喝奶的时期,且有些婴儿一喝奶就湿疹加重,所以俗称“奶癣”。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   方一:用乳汁擦拭,可治疗轻度湿疹。   方二:苦丁5根,干菊花10朵、金银花2~3克,煎水凉透后,用棉签擦洗患处。每天坚持涂3~5次,5天即可见效。每天坚持用蘸后剩余的药水稀释后,为婴儿洗澡,起到预防作用。洗澡水温在36℃~40℃。注意:洗澡水不宜洗...

  • 慢性湿疹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

    慢性湿疹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

    慢性湿疹 齐某,男,67岁,风疹反复发作7年余,曾多方治疗效果不显,每年冬末春初即易起病。2015年4月21日初诊,刻下症见:双上肢外侧对称性皮肤多发淡红色粟粒状湿疹,伴明显瘙痒,皮肤多处抓破结痂痕迹,颈后皮纹粗糙、增厚伴色素沉着,夜间因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伴手足凉,口淡不渴,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处方:《伤寒论》桂二麻一汤加减。蜜麻黄8克,杏仁12克,桂枝20克,炙甘草5克,干姜20克,大枣15克,茯苓10克...

  • 湿疹偏方 清热祛湿疏风活血

    湿疹偏方 清热祛湿疏风活血

      苏某,男,35岁。2008年9月2日初诊。患下肢皮肤瘙痒10余年,病情时轻时重,每因春秋天气变化时加重,下肢内侧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粟米状疱疹,肤色潮红,伴有抓痕,渗出、脱屑,局部可见皮肤增厚、硬结,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浮弦略数。中医诊断为湿疹,证属湿热内蕴,风邪外袭。治宜清热祛湿,疏风活血。自拟蒲丹饮加减,处方:荆芥10克(后下),防风10克,蝉蜕6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苦参15克,土茯苓15克,地肤子15克,生甘草15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4剂。嘱其保持心情舒畅...

  • 治肛周湿疹

    治肛周湿疹

    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紫草、土槿皮、白鲜皮、石榴皮各15克,黄柏、赤石脂各10克,生甘草6克。 将上药置于纱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中,加水5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取出药袋,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 每次20~30分钟,每天2次,3天1剂药。 轻者连洗7天左右可愈,重者洗1~2个月可愈。常青...

  • 紫苏叶散热止痒 治阴囊湿疹

    紫苏叶散热止痒 治阴囊湿疹

      紫苏叶又名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其味辛,性温,能发表散寒,行气宽中,清热解毒,外洗可散热止痒,收敛除湿。临床用以治疗阴囊湿疹,疗效颇佳。   取干紫苏叶150克,以50克在铁锅上炒干,研为细末,取100克水煎,浸洗患处。剩余部分可撒患处,每日1~2次。一般连用2~3天。...

  • 两型论治婴儿湿疹

    两型论治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是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中的湿疹,中医称之为“奶癣”、“胎敛疮”。多因乳母过食蛋白质食物,小儿消化不良所致,衣服摩擦、肥皂洗浴也可引发本病。中医认为多由禀性不耐,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二者蕴阻肌肤所致。本病好发于面部、头皮、颈、臀部及四肢屈侧,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慢性婴儿湿疹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及结血痂。自觉剧痒,患儿常挠抓、烦躁、哭闹。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胎毒湿热型...

  • 治肛周湿疹方

    治肛周湿疹方

    方药:苦参、马齿苋、蛇床子各30 克,地榆、黄柏、白芍、当归、川芎各15 克,地肤子10克。 先加水浸泡30分钟,再煎沸30分钟,滤取药液,待温度适宜时坐15分钟,每天2次。10天为1疗程。 主治:肛周湿疹。 疗效:治疗65例,治愈53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朱孝天...

  • 夏枯草 治疗新生儿湿疹 小儿痱子

    夏枯草 治疗新生儿湿疹 小儿痱子

    夏枯草是一味常用的清热泻火药,其主要功效是清肝明目,散结消肿。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的有效成分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临床验证,外用单味夏枯草煎液,对小儿痱子和新生儿湿疹均有极好的疗效,而且采用此疗法花钱较少,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现介绍如下。 一、治疗小儿痱子 取夏枯草(干品)25p克,加适量清水煎煮,煮沸后再煎15分左右,然后去渣取液。如果患儿周身的痱子较多,可将药液兑人到适量的温热水(38℃~41℃左右)中,然后给其洗澡(洗澡水不宜太多),每剂煎液可给患儿洗浴3~...

  • 治阴囊湿疹方三则

    治阴囊湿疹方三则

    方一取鲜鱼腥草100克(或干品15克),放入1000毫升水中煮沸3-5分钟,待其稍凉后,用纱布蘸药液温洗阴囊(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每天早、晚各洗1次,连用5-7天可愈。 方二取蜈蚣10条,土鳖虫、地龙各6克,将上药烤干研成极细粉末,加香油(或芝麻油)适量搅匀,调成糊状油膏,瓶装备用。 使用时,先用苦参30克,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各10克,黄芩15克,煎水外洗患处,然后将上药膏涂搽于患部。 方三取桉树叶100克,麻柳树叶80克,艾叶90克。清洗干净后,放入砂罐内加水500-6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

  • 紫草油治湿疹

    紫草油治湿疹

    中医认为湿疹是由于风湿热邪搏结于肌肤所致,通过清热化湿活血能引邪外出,达到治疗作用。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柏黛紫草油用于湿疹的治疗,疗效颇佳。 其制作非常简单,先将紫草20克放入。 200毫升芝麻油中浸泡3小时,以文火煎至药物微枯为度,药用纱布四层过滤取油去渣;再在过滤后的紫草油中,加入黄柏粉、青黛各15克,冰片2克,搅匀装瓶。用消毒棉签蘸之外涂,每日2次。 (华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