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 第4页
-
阵发汗多 清热活血调治之
该患病情复杂,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相兼,阴阳失调。看似虚证,其实主要为实证。为了缩短疗程,将外感风邪、脾胃湿热、阴虚阳亢、痰气郁结四个病机同时兼治,但每次治疗的重点不同。 张某,女,45岁,1985年8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出汗多已20余日。患者于1983年8月行甲状腺癌切除术,术后作钴60照射一疗程,体质虚弱一直未能恢复。二十余日前人流术后,阵发自汗频频,汗流不止,到市几个医院中医治疗,都认为是气虚不固,采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剂以补气敛汗,但效不著,汗流如故。后来余处诊治。 患者现为阵发汗多,腰以上出...
-
伏天吃羊肉发汗有排毒
我国许多地方流传有“冬季吃羊肉补,夏季吃羊肉燥”的说法,所以羊肉在冬季是最受欢迎的,而夏季却很少有人吃羊肉,更不用说三伏天了。其实,在三伏天内吃羊肉,可以起到驱除寒毒、冬病夏治、温阳益气、强身健体等多种意想不到的功效。同样在我国徐州、上海、辽宁等省的许多地区有伏天吃羊肉的习俗。 羊肉味甘、苦,性热、无毒,入脾、胃、心、肾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用药法象论》说:“羊肉有形之物,能补有形肌肉之体”。羊的全身都是宝,精羊肉含蛋白质约18%,脂肪约13...
-
开腠发汗 方药:麻黄汤
郭某某,女,24岁。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曾查血沉25mm/h,其他如白细胞和基础代谢均正常。注射卡那霉素后,热暂退,但始终呈间歇性发作。自1978年初以后,每日皆发热2次,体温在37.5℃上下。虽经治疗,未愈。1979年3月来诊,按太阳伤寒证发热论治,两诊热退。 1976年3月1日初诊:晨起自觉畏寒发热,测体温37.4℃,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
-
发汗哲西疗法的临床应用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发汗是一种反射性活动,下丘脑的发汗中枢是发汗的主要中枢,小汗腺主要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位于手、足、前额处的小汗腺受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汗出增加,交感神经抑制时汗出减少。自汗、盗汗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人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国医大师尼玛擅长藏医药炮制与神经性疾病的诊治。现将尼玛运用藏医哲西疗法治疗神经性自汗、盗汗经验介绍如下。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藏医认为自汗、盗汗是三大基因失调引起阴阳失衡的一种典型表现。尼玛认为神经性自汗、盗汗主要是体...
-
发汗解表治风寒感冒
我4岁的孙女曾因受风寒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发烧,体温39℃,儿子见了着急,要带孙女去医院打吊针,被我制止。我考虑孙女年幼,打针服药困难,同时考虑是药三分毒,孙女吃药多了影响健康发育成长。我运用中医发汗解表的理论,采用空调制热、加穿衣服。多喝温开水的方法达到治疗感冒的目的。 我将空调开启,制热30℃,给孙女加穿棉毛衣、棉毛裤,叫儿媳不断适当给孙女喂服温开水,3个小时后,孙女微汗出,腋下测量体温38.4℃,5小时后出汗明显,再次测量体温37℃。开始,儿子、女儿、老伴、儿媳都反对,但是我坚持运用中医理论—&...
-
夏天发汗治病:中医药大学常立果博土
进入夏季,人体出汗增多。其实,出汗不仅是正常的生理降温现象,用之得当,还是治病保健的良方。北京中医药大学常立果博土认为,在病变局部促进人体出汗,可活血通脉,达到祛除中老年人胃寒疼痛、足跟痛、腹痛呕吐等疾病的目的。常博士告诉记者,中医出汗治病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由于人体受到风寒湿等各种病邪的入侵,导致经脉不通、气血不畅,才会引发各种疾病。发汗就是通过开泄腠理、将病邪随汗排出体外的一种治疗方法。这里所说的发汗,不是指全身出汗,而是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情需要,运用特殊的治疗手法,在某些特定部位促进出汗,使邪从...
-
夏天人体散热以发汗为主 消暑应“以热制热”
“暑”是夏天的气候特征,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因此人们在夏天常会感到口干舌燥、少气乏力。另外,暑多夹湿,易觉火气上升、头晕目眩、口不清爽、咽喉肿痛。因此,夏季养生要以消暑降燥、益气生津、清心养神为原则。说到消暑的方法,人们常常以冷制热,如洗冷水澡、喝冷饮等,但其实这些方式都不符合中医养生的原则。身体正处散热之时突然遇冷皮肤毛孔会迅速闭合,血管快速收缩,轻者肠胃功能紊乱,致腹痛腹泻,重者还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发汗为主,因此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