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疗 第943页

疗 第943页

  •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三病学说概述 诊疗思路

    中医治法可概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用口服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内治法,口服药物以外治疗疾病的方法统称为外治法。外治法包括的内容甚多,诸如针刺、灸法、推拿、正骨、角法、挑治、手术、中药外用,以及与穴位经络相结合的现代理疗等均在其中,它以简单、有效、方便、经济、自然、无副作用为特点。 “治未病”的理念早在古代就被提出来。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推动各级中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科),运用外治疗法治未病有了较快和系统的发展。笔者在10...

  • 浮针治疗四边孔综合征1例

    浮针治疗四边孔综合征1例

    四边孔综合征即腋神经卡压综合征,为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或腋神经的一个分支在四边孔处受压后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1,2,3]。其主要表现为腋神经支配的肩外侧、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障碍,肩外展不能或受限[1]。该病易与臂丛神经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等相混淆,常被临床医师忽视[4]。笔者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四边孔综合征1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病案资料 患者,女,48岁。平素体健,无明显肩部外伤,热衷广场舞3年余,每日约2 h。主诉:右肩后侧、右上臂后侧疼痛2个多月。初起疼痛为右肩胛骨...

  • 回顾《四部医典》认识藏医药浴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回顾《四部医典》认识藏医药浴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概况 藏医药浴疗法为藏医外治法之一,与藏医传统口服用药方法比较,其可避免口服药物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刺激,又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途径。藏医药浴疗法,因其配方独特,临床疗效显著,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及科研人员的重视。药浴所用药物及其发酵工艺在提高药效及促进人体皮肤毛孔吸收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藏医药浴疗法的研究概况分述如下。 1 藏医药浴疗法的背景 1.1 藏医药浴的起源和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在同自然界和疾病搏斗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医疗经验。著名藏医学家...

  • 湿阻的治疗 须首先辨明寒热与虚实

    湿阻的治疗 须首先辨明寒热与虚实

    湿阻之证以全身困重、乏力胸闷、腹胀、纳呆、舌苔腻为主要特征。湿邪最易阻滞中焦,湿阻一般起病比较缓慢。本病多发于夏令淫雨时节和潮湿之地,无论湿自外来或湿由内生,皆由中焦脾失健运,气机受阻所致。治疗当以祛湿健脾为其总则。 本病当与湿温相区别,前者为湿邪阻于中焦,并以脾胃运化功能障碍为主,一般不发热;后者乃湿热蕴结,充斥三焦,多有发热,甚至高热稽留不退,并有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 湿阻的治疗,须首先辨明寒热与虚实。一辨寒热,口苦黏,渴不欲饮,或有发热,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则为湿热熏蒸之证;若...

  • 中医燥之类征 燥之属性 燥之病证 燥之治疗

    中医燥之类征 燥之属性 燥之病证 燥之治疗

    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气候环境中缺水的干涸状态,即如《说文解字》言:“燥,乾(干)也。”中医学中的燥有病因、病机、病证、治法等多个义项。兹对此加以梳理分析。 燥之类征 燥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秋季主气,呈现出干燥、收敛、清肃的特性。一般认为从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为燥气当令。燥气成淫,即成病因,其致病具有两大特点。 其一,易伤津。《素问·五运行大论》言:“燥胜则地干。”燥邪为害,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出现...

  • 穴位贴敷法治疗甲状腺结节

    穴位贴敷法治疗甲状腺结节

    穴位贴敷给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其通过在特定穴位给药,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阴阳,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离,功能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并以五脏为中心,依靠经络之间的密切联络而实现。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疗及预后等各方面。《灵枢·海论》篇云: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枝)节。”穴位贴敷疗法以此为基本指导,通过相关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达到治疗作用。穴位贴敷的双重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刺激特定...

  • 挖掘手法技术 创新诊疗模式

    挖掘手法技术 创新诊疗模式

    李盛华,男,1959年生,山东菏泽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甘肃省中医院院长,现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获得者。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全国及省市级奖励20余项;出版《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学》等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240余篇。发明专利3项。 笔者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对骨伤科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套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正骨手法和骨伤药物为依托、中医护理和康复为辅助的系统有效的诊疗方法。...

    养生秘方 2024-03-06 19 0 手法
  • 针刺加贴代温灸膏治疗面瘫80例

    针刺加贴代温灸膏治疗面瘫80例

    面瘫,又称“卒口僻”等,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多在疲惫、情绪低落,感受寒凉等情况下突发面部肌肉失用,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面部经气不足,络脉空虚,风寒之邪趁虚而入。其起病之急与“风”性相关。气血失和、筋脉失养缘于“寒主收引”,因此在治疗此病时,笔者采用针刺加贴代温灸膏之法,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收到较好效果。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来自近年来门诊及住院部会诊病人。其中男性48 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7...

  • 中医脐疗方法大全

    中医脐疗方法大全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脐疗的功用及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概括有: 1)强...

  • 筋出槽,鹅足腱滑囊炎,针刺疗法

    筋出槽,鹅足腱滑囊炎,针刺疗法

    某女,54岁,2020年4月12日初诊。 主述:左膝内侧疼痛20余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膝内侧疼痛,连续行走10余分钟出现跛行,每天下午及上下楼梯、下蹲位站起时疼痛加重。 诊断:筋出槽(鹅足腱滑囊炎)。 令患者脱去患侧袜子、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针尖向第1跖趾关节方向沿足大拇趾内侧平刺隐白穴0.7寸,施以缓慢捻转提插手法(以针感沿足内侧缘向内踝方向传导为佳)1分钟,嘱患者自己做缓慢的、大幅度的患膝运动3~5次后,休息数分钟再如前法做缓慢的、大幅度的患膝运动。次日来诊述已无任何痛疼不适,...

  • 膏穴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膏穴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贴敷膏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用膏药贴敷相应的穴位而治疗内外诸疾的疗法,配合中药内服,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地疗效。 病因病机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常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症状、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或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其病因至今尚未阐明,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本病内因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多分为肾虚、痰湿阻滞、气滞血瘀、肝经湿热等,外因多为寒、热、湿、邪等侵...

  • 治病疗疾的儋州老盐

    治病疗疾的儋州老盐

    近年来,我曾数次前往海南省儋州洋浦半岛盐丁村的千年古盐田游览追思。 古盐田始于唐代,距今1400多年。盐田总面积750亩,散布着形态各异、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砚式古槽7300多个,曾年产500余吨食用盐。它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场,也是我国至今保留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传统日晒制盐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千年古盐田一改传统“煮海为盐”的历史,开创了人类制盐的新天地。其制盐工序古老、原始、独特,几经优选,最终固化为“晒沙&m...

  • 中医治疗实证 寒下法 温下法 润下法 逐水法

    中医治疗实证 寒下法 温下法 润下法 逐水法

    所谓下法,属于中医治疗实证,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常用之法。下法是指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攻下积滞,泻热存阴,攻瘀逐水等作用。适应于热盛化燥,肠胃积滞,寒实内结,蓄水蓄血等里实之证。仲景先师对下法的运用较为重视。现将《金匮要略》中有关下法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探讨,请同仁参阅斧正。 寒下法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第十三条:“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孪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rd...

  • 天名精及其果实鹤虱治疗外伤出血及牙痛

    天名精及其果实鹤虱治疗外伤出血及牙痛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天名精及其果实鹤虱治疗外伤出血及牙痛的故事。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 天名精 【释名】按异苑云:宋元嘉中,青州刘射一獐,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忄画 怪而拨草,便倒,如此三度。忄画 因密录此草种之,主折伤,愈多人,因以名之。既有活鹿之名,雅与獐事相合。 【发明】朱端章集验方云:余被檄任淮西幕府时,牙疼大作。一刀镊人以草药一捻,汤泡少时,以手蘸汤挹痛处即定。因求其方,用之治人多效,乃皱面地菘草也,俗人讹为地葱。钱季诚方:用鹤虱一枚,擢置齿...

  • 食物治疗疾病古已有之

    食物治疗疾病古已有之

    用食物治疗疾病古已有之,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言:“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药之。” 相传在清代,浙江一处小客店里有一位四川籍的店小二,此人年华正茂而精神却萎靡不振,形体枯瘦如柴。因为生活所迫,店小二在三年前撇下卧病在床的老母和新婚不久的弱妻,只身一人远离家乡来此谋生。在漫长的日日夜夜里,店小二由于思念亲人,每到夜深人静总要拖着疲惫的身躯翘首遥望家乡,日久便患上了相思病。 有一日,一位姓罗的郎中住进了这家客店,当他看到这个店小二面黄肌瘦的样子时...

  • 何首乌的食疗价值高 推荐食膳

    何首乌的食疗价值高 推荐食膳

    【故事坊】 相传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嵩山封禅,发现卢岩山瀑布附近的村民多长寿,遂问村民,得知此地村民皆食首乌长寿粥,这种长寿粥是将何首乌和小黑豆放入从井壁垂满何首乌根的井中打出来的水煮制而成。汉武帝来到那口井边,见井周围长满何首乌,即赐名长寿井,至今仍在。 从此,长寿粥作为御用品每日贡膳,汉武帝寿至70岁。及至武则天称帝,为求长寿,命国师胡超炼仙药。胡超来到嵩山脚下,得到黑豆与何首乌,炼得仙药,专供武则天食用,武则天82岁寿终。 【微本草】 何首乌,又名野苗、交藤、夜合、地精、蛇草等...

  • 中医食疗 药食的同源性

    中医食疗 药食的同源性

    从《本草纲目》中的食疗能够看出药食的同源性,当遇到某些缓慢、轻证时, 能够通过合理饮食,来到达看病的意图。 (一)有关主食的挑选 《本草纲目》巳详细记载了许多材料,如籼米性温,能除湿止泄;粳米性平,常 食令人不噎;糯米性温,收自汗;荞麦性微寒,养心气,心病者宜食之;大麦性微 寒,久食头发不白;粟米性微寒,婴儿初生七日,助谷神以导达肠胃,研粟米煮粥如 怡,每日哺少量;玉米性平,调中开胃;高粱米性温,涩肠胃;稷米性寒,食之除辟 瘟疫;绿豆性寒,解热毒及全部药草、牛马、金石诸毒;赤小豆性平,利水消肿;黄 豆性温,宽中下...

  • 草莓食疗方 治干咳治贫血

    草莓食疗方 治干咳治贫血

    春天来了,草莓逐渐开始上市。草莓酸酸甜甜,一直都是人们喜爱的水果种类之一,草莓除了好看、好吃,对身体也很有好处。 草莓又叫红莓、洋莓、地莓等,是一种红色的水果。由于草莓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所以被人们誉为“水果皇后”。中医认为,草莓味甘、酸,性凉,入脾、胃、肺经,具有润肺生津、健脾、消暑、解热、利尿、止渴、利痰、解酒等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小便短少、暑热烦渴、口舌糜烂、咽喉肿毒、便秘等。 草莓是一个“提神果...

  • 冬春之交益气养血除湿通络食疗方

    冬春之交益气养血除湿通络食疗方

    冬春之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杨小红教授建议,气血不足的人不妨经常煲个“栗子花生鸡脚”汤来喝,常喝有益气养血、除湿通络的功效。 原料 栗子100克,花生50克,红枣6只,鸡脚12只,蜜枣3只,盐5克。 制作 栗子去硬壳,沸水略烫,退红色软皮,洗净。 花生洗净,浸泡。 红枣去核,浸泡。 蜜枣洗净。 鸡脚用沸水略烫,去黄色表皮及指甲硬壳,洗净,飞水。 将清水2000克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武火煲滚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

  • 小儿磨牙食疗药膳辅助治疗

    小儿磨牙食疗药膳辅助治疗

    日常门诊,经常有家长主动要求开驱虫药,追问原因,家长说:“孩子晚上磨牙得厉害啊,叽嘎叽嘎响,肚子有虫吧!!!”民间传言“夜里磨牙,肚里虫爬”,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目前为止暂无研究报道磨牙和寄生虫有必然联系,故磨牙即驱虫,不可取。目前肠道寄生虫的检验手段成熟准确,到医院做检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为稳妥。 磨牙是以小儿习惯性、非功能性的上下牙齿咬合面产生磨动或紧咬症状。出现磨牙症状的儿童首先需要考虑是否处于换牙期,因为换牙时牙龈发痒,很容易产生轻微的磨牙现象,过了这个阶段,通常会自行消失。 非换牙期儿童出现磨牙,主要的...

  • 中国的食疗养生

    中国的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已有雏形,《黄帝内经》成书之后则逐渐步入医学的殿堂。《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补之,以补精益气”的论述,之后,代有发展,至唐代形成专门的学科。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专立 “食治篇”,提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五脏,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病,可谓良工”的论断。孟诜《食疗本草》、咎殷《...

  • 薏苡仁用于食疗以汤粥为常见

    薏苡仁用于食疗以汤粥为常见

    薏苡仁,又叫薏仁、薏米仁、苡仁、苡米、珍珠米,属禾本科植物,在一般超市里都能买到。中医认为,薏苡仁性味甘、淡,凉,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效。《食疗本草》中早有“去干湿脚气,大验”的记载,是一味常用中药。 薏苡仁的食用方法很多。用于食疗,以汤粥为常见。下面介绍几款食疗方,供选用。 1 薏米冬瓜炖鸭汤: 生、熟薏米各50克,冬瓜500克,净鸭半只(约1 000克),陈皮1小块,老姜15克,精盐适量。 将生熟薏米去杂质,用开水浸泡;冬瓜挖去瓤,连皮洗净...

  • 寒热不耐受 推荐食疗

    寒热不耐受 推荐食疗

    转眼已进入十二节气之立冬,北方已是大雪纷飞,岭南人民一边调侃第N次入秋失败,一边感受着今日短袖明日大衣的气温起伏。该如何应对这样忽冷忽热的天气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护理中心副主任医师欧志穗指出,一般体质尚好、身体无恙的人,能够轻松应对;可有一种人,冷热均不耐受,处于亚健康状态,天气多变之时需要重点防护。 “内忧外患”致寒热不耐受 “冷热不耐受的人稍微吹到一点冷风,便会怕冷,浑身不自在,甚至头痛、颈痛、恶心不适;到了较热环境,又会比一般人怕热,汗出淋漓,甚...

  • 肺结核的食疗方

    肺结核的食疗方

    冰糖黄精汤【来源】《闽东本草》【原料】黄精30克冰糖50克【制作】黄精用冷水泡发,加冰糖,用小火煎煮1小时即成。【用法】吃黄精,喝汤,每日2次。【功效】滋阴,润心肺。适用于身体虚弱、肺虚咳嗽及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大、低热、咯血以及妇女低热、白带等病症。百合粥治结核【来源】《本草纲目》【原料】百合30克(千百合碾粉20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制作】百合剥皮去须切碎(或干百合粉)与糯米同入砂锅内,煮至米烂汤稠,加冰糖即成。【用法】作早晚餐或作点心,温热食。20天为一疗程。白芨冰糖燕窝【来源】民间方【原料】燕窝10克白及15...

  • 偏阳热质状态亚健康儿童的食疗与药膳调理

    偏阳热质状态亚健康儿童的食疗与药膳调理

    “偏阳热质”是小儿阳气偏盛所表现出来的热的状态,是儿童亚健康八种状态中较为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常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护,以及疾病影响等原因引起。如像先天胎热,孕母是热性体质或是怀孕和哺乳期间进食过多热性食物;又如饮食偏热,儿童食量过多,嗜食肥甘厚味、煎炸、高热量食物,饮食积滞内蕴而化热;还有衣着过厚,平素穿衣太多、太厚,阳气壅结而化热;另外热病影响,罹患热性病证,病后热郁或余热未尽等。以上原因,加上“阳常有余”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致使儿童偏阳热亚健康状态极易发生。...

  • 冬季食疗进补行动 牛羊肉成美味

    冬季食疗进补行动 牛羊肉成美味

    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将迎来“大雪”节气。大雪是入冬后第三个节气。《三礼义宗》记载:“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大雪气节过后,天气更冷,此时需要暖身,食膳进补正当时。 进入冬季,讲究食疗的广州人纷纷开始进补行动,牛羊肉此时成了广州人餐桌上的美味,但中医专家指出,温热的牛羊肉未必人人适合。 12 大便干结者不宜羊肉进补 寒冷的冬天本是收藏的季节,人体活动少,出汗也少,吃的东西容易吸收,是一...

  • 芡实又名鸡头 祛病强身食疗方

    芡实又名鸡头 祛病强身食疗方

    芡实,又名鸡头、鸡头米、水鸡头等,为睡莲科植物芡实的种仁。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胃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进食、助气培元之功效。既能益肾,又能健脾,先天、后天之本皆齐备,自然能振奋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鸡头米排骨汤 原料:猪排骨(大排)250克。 辅料:芡实50克。 调料:大葱5克,姜5克,料酒8克,盐3克,味精2克。 制作: 1.将排骨洗净斩成块,入沸水锅中氽一下捞...

  • 赵炳南介绍的几种黑豆食疗法

    赵炳南介绍的几种黑豆食疗法

    赵炳南先生(1899 —1984 年)是现代中医皮外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流派,对中医皮外科的理论和临床做出了巨大贡献。 先生年轻时在医馆学徒之余,常到医馆附近的茶馆听评书,常言道“日出千言,不损自伤”,但说书老者口若悬河,声音朗朗,须发乌黑,精神矍铄。 这引起了赵老的注意,赵老仔细观察,发现老者每个把钟头便要休息片刻,品几口茶,从口袋里掏点东西放在嘴里,细细咀嚼而后徐徐咽下。赵老几番请求,终于得到了老者的“长寿仙...

  • 甘蔗食疗方

    甘蔗食疗方

    前些日子去外地玩,从餐馆出来正好碰上一辆空载出租车,司机大哥下车买东西,我上车后,见他提着一兜子饮料上了车。 “您这买的什么呀?” “给媳妇买的甘蔗汁呀,我媳妇最喜欢喝这个,我不爱喝。”大哥其实有一定年纪了,鬓角有些发白,应该算大叔,他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和我唠叨上了。 “那您一次买三杯啊,这么多能喝完么?” “我媳妇一次能喝两杯,这个鲜榨的正好十元三杯,等再冷点就更便宜了,十元四杯。&rdq...

  • 夏日绿豆食疗方

    夏日绿豆食疗方

    绿豆性凉味甘,入心、胃二经、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水的功用。常用的绿豆食疗处方有以下几种:  绿豆银花汤绿豆100克,金银花30克,先煮豆后下银花,吃豆喝汤,可预防和治疗中暑、痱子、疮疖。  绿豆丝瓜花饮绿豆50克,鲜丝瓜花8朵,先将绿豆煮熟烂后,加入丝瓜花,再煮片刻,食豆喝汤,防治中暑。  绿豆海蜇汤绿豆50克,海蜇50克,将两物加水熬成汤,内服可解暑热,降血压,止咳喘。  绿豆白菜汤绿豆100克,白菜心两个,先将绿豆煮熟,加入白菜心后,再煮15分钟,取汁服用,每日二次,可治腮腺炎初起。  绿豆苦参汤绿豆20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