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 第874页
-
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
升降散是《伤寒温疫条辨》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近年来笔者临床外用本方擦浴治疗感冒高热,效果较好。有清热解表,疏通腠理,退热解痉的作用,可有效降低体温,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有效防止体温复升,降低高热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操作简单易行、经济,患者易于接受。 药物与用法制大黄24克,僵蚕12克,蝉衣12克,片姜黄2克,水煎2次浓缩成药液。感冒高热时,将药液凉至40度左右,用纱布浸透药液,反复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大血管走行部位及背部擦浴治疗,以皮肤擦红为度,并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整擦浴的力度和持续的时...
-
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若形似疟”
林某,男,32岁,于1997年8月就诊。患者恶寒发热已5日,每至下午约3~4时许,始恶寒而后发热,体温多在37.5℃左右,入夜可至38.5℃。伴见头疼身困,腰痛,食欲尚可,偶有咳嗽。曾服用抗生素和抗感冒药物,汗出后有所好转,但下午的寒热症状并未减轻。刻诊:精神疲惫,面有赤色,症状如前所述。体温36.8℃(上午),舌苔白滑,脉浮细。分析脉证,为风寒郁表,不得宣泄所致。治以辛温解表轻剂,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方药:桂枝10g,炒白芍10g,麻黄5g,炒杏仁5g,炙甘草5g,生姜5g,大枣3枚。嘱上午煎服一次,下...
-
经方治疗畏寒多涎则
王某,女,46岁。2008年9 月4日初诊。2周前曾患感冒,自服速效感冒冲剂、感康而愈, 8天前感畏寒,胸满闷,恶心多涎,曾去某医院住院治疗3天 f用药不详),但病无好转,遂来就诊。诊见畏寒,频频吐涎,色白多沫,头晕,纳呆,舌淡胖苔白润,边有齿痕,脉滑。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5克,桂枝 12克,白术15克,紫苏梗15 克,陈皮15克,半夏15克,甘草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 1剂。5剂后吐痰涎明显减少,略感腹胀,嗳气,纳差,上方加木香10克,枳壳10克。10剂后诸症皆除。 按:《金匮要略》云:“...
-
治疗肾虚《箧中方》阳萎遗精 精神不振
【出处】《箧中方》 【组成】杜仲20克,五味子9克。 【功用】补肝益肾,滋肾涩精,强健筋骨。 【主治】 ①肾虚腰痛,头昏脑胀,如早期高血压。 ②头昏失眠,腰腿乏力,阳萎、遗精,精神不振,如神经衰弱。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纳入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入浸泡,盖闷15--20分钟。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完。 【宜忌】因湿热蕴结下焦所致之遗精、腰痛患者不宜饮用。 【按语】了解更多中药信息请进--药品中心 中医认为,腰为肾府,腰痛腿酸、阳萎早泄、遗精是肾虚、精失固摄的表现,故治用...
-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 验4方
老年性痴呆系指老年期(男65岁以上,女55岁以上)发生的慢性进行性智能缺损,并有脑组织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老年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湿从内生有关,治宜温肾健脾。瘀血既可留着一处,亦可随血脉循行,一旦蒙蔽神明,则脑 力心思为之扰乱,逐致老年性痴呆。治宜搜风逐瘀,开窍醒脑。 1.花生米45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同入砂锅内,加水煮至米烂汤稠为度。每晨空腹温热食之。花生米中的卵磷脂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 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 2.羊脑1个,蒸熟后调味食用。有益肾健脑的功效。 ...
-
灵活用白虎汤常能收到较好疗效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有清热生津之功,常用于大汗、大热脉洪大的阳明气分热盛证。但笔者通过辨证论治,将本方灵活用于其他疾病常能收到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王某,男,46岁,烫伤19小时入院。 患者全身多处烫伤,总面积70%,其中Ⅱ度、深Ⅱ度占51%,西医诊断为重度烧伤。入院5天后,患者创面渗出多,口渴喜冷饮,呕吐不能进食,大便3天未解,请中医会诊。诊见:舌质红,苔黑而干,脉滑数,体温37.5℃,脉搏88次/分, 血压168/103毫米汞柱。 辨证:阳明经腑实热盛。治宜清热生津,...
-
高血压秘方 足浴疗法
高血压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在采用多种药物治疗外,不妨试试以下足浴疗法: 1、磁石降压方: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待温时泡足,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剂药可用2-3次。该方可平肝潜阳,一般用药1-3次,血压即可降至正常。 2、双桑汤: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50...
-
从《伤寒论》方剂变化探讨虚性寒饮的治疗
水饮是指人体内水液运行输布障碍所导致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伤寒论》中治水饮之法或以健脾,或以宣肺,或以燥湿,或以利水,或以温阳等,邪同而治异,然其中之不同则因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处疾病阶段不同故治疗不尽相同。本文就水饮的产生及《伤寒论》中治疗水饮之方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四逆汤分析如何动态辨证论治水饮。 水饮产生的机理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
-
治疗多种疑难病通瘀煎 举案
通瘀煎出自《徐灵胎医书全集》,原方由蒲黄、灵脂、桃仁、琥珀、赤芍、泽泻、郁金、枳实、白术组成。原方用治胀满的一个名方。余在临床应用时,常加姜黄。其功效更佳。方中蒲黄破瘀血,通经络,降浊阴,桃仁润燥破血,赤芍活血、凉血、泻火逐瘀,姜黄活血化瘀,健脾胃、利胆气,郁金宣通气郁,行气开结,通调肝脾气结,化滞开塞,枳实,白术、名枳术丸,健脾益气,宽中理气,琥珀散瘀血,宁心神,开道行血,全方具有健脾化瘀血,运脾开枢,通调五脏循环,使五脏气血通调,血脉冲和通畅,使五脏六腑之气血大海,流通和顺。亦即取“若五脏元真通...
-
补气升阳法治疗甲状腺疾病探析
甲状腺疾病包括了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大类疾 病, 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 甲状腺 功能减退症( 简称甲减) 、 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和甲 状腺癌等, 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由于遗传、 感染和 免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现今疾病谱已经发生了突出 变化, 甲状腺类疾病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显得尤 为突出和重要。然而, 因为甲状腺疾病涉及的临床范 围非常广泛, 所引起的临床问题又极其复杂多样, 虽然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多样, 但中医药在甲状腺疾病的治 疗中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尤以补气升阳的经...
-
麻黄汤在温病治疗中的一席之地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临床多用于风寒表实证。在温病的治疗中,麻黄汤属于禁用之方,这似乎早已成了定论。然而细阅《伤寒论》,以及参证临床实战中的认识,我觉得此论是否定得适当,还是值得商讨的。《伤寒论》第五十八条明文写道:“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这里说到的浮数之脉,无疑指的是风温在表之脉。这虽然不是麻黄汤的主症,而且带有一定的伸缩性,但是即使如此,却足以证明麻黄汤的应用范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延伸。这里说到的条件表现为以下2点: 1.必须是邪未...
-
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科疾病
补中益气汤源自元代名医李杲《脾胃论》,是临床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笔者近年来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科疾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 窦 道 张某,男,70岁。农民。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于2006年7月患急性阑尾炎,未及时治疗而穿孔,在当地卫生院手术治疗后,局部感染,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住院1月余,遗留窦道而出院。后又以多方治疗,服用中西药无数,迁延5月余。来院就诊,右侧小腹部窦道,周围皮肤糜烂,色微红,隐痛,脓液稀薄,并见精神不振,头晕、声低懒言,体...
-
丁治国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初探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 “甲减” ,是由于各 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 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 [1 ] 。常见临床症 状有精神萎靡、畏寒、乏力、嗜睡、动作缓慢、 出汗减少、智力减退、体重增加、大便秘结、黏 液性水肿等,治疗多以左甲状腺素补充为主,目 标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2 ] 。多数患者在接受药 物治疗后,能够达到症状缓解,病情控制,但长 期无法脱离药物维持,甚至需要终生服药,严重 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丁治国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甲状腺疾病 临床及科研工...
-
软坚散结 廖志军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方
名医治甲状腺炎(瘀痰互结)方 处方:茯苓、赤芍、防己、陈皮各12克,桃仁、当归、法半夏、山慈菇各8克,夏枯草、川芎各10克,二棱、红花、木香各6克,莪术5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行气化痰,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耳状腺炎中期,中医辨证属经络阻滞,瘀痰互结型。症见甲状腺肿大如马蹄、质地坚韧如橡皮、可伴有疼痛且部位固定。有时疼痛可向下颌角或颈部放射,胸闷心慌,易劳累,喜太息,舌苔薄白腻,脉滑或涩。 创方者:廖志军 名医治甲状腺炎(脾肾阳虚)方 处方:熟地20克,夏枯...
-
杜光明 银台芍六君子汤治疗气虚发热案赏析
杜光明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素有军中名医美誉,曾任成都军区首任中医学会会长、高职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昆明圣爱中医馆名医工作室特聘专家。 笔者有幸侍诊于侧,所见重症、顽症无数。近日,杜光明医师治一脾虚泄泻、气虚发热患者,临床表现:腹泻则发热,泻止则热退,如此反复月余,多次住院,西医数十项检查均无异常,诊断未明,束手无策,实属罕见。杜光明医师举重若轻,从脏腑辨证入手,抓住脾气虚弱这一核心问题,泰然处以银台芍六君子汤而取效。兹实录此案,以飨同道,并对银台芍六君子汤治疗气虚发热之机理试作浅析。...
-
明辨证、抓病机经方治疗验案举隅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 而能否准确辨证、 紧抓 病机就是关键。导师吕冠华教授临床经验丰富, 辨证 精当, 善抓基本病机, 活用经方, 临证治疗疗效甚佳, 现介绍导师运用经方治疗验案 5 则。 大柴胡汤治疗胁痛案 孙某, 女, 76 岁, 2016 年 1 月 14 日初诊。自诉右胁 部疼痛 1 月, 曾有咳嗽, 小腹部疼痛, 咳嗽和体位变动 时疼痛加重, 口干, 饮食一般, 睡眠不安, 大便干, 3 ~ 4d 一行, 排便不畅, 舌暗红, 苔薄黄, 脉弦数。查: 血常规及 胸片未见异常。中医诊断: 胁痛病, 证...
-
经方加减治疗杂病5则心得
疾病的发展变化错综复杂, 在临床上运用经方 治病, 除了要纯熟掌握辨证论治之外, 还要注意一些 细节问题。 在临床上, 一个医师若能每每治愈疑难 病症, 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医术和技巧。 要 想医术精湛, 笔者认为一方面从医学期刋, 或学术会 议, 或名家学者的经验中学习, 另一方面从 《伤寒杂 病论》中找答案。 《伤寒杂病论》 虽是古代的医学著 作, 但能常读常新, 不但能启人智慧, 而且能解决临 床上问题。 现试述如下 , 还望专家学者斧正。 病案1 患者某, 女, 50岁, 2003年10月20日初诊...
-
治疗下肢无力予静顺汤原方
静顺汤治疗下肢无力 李某,女,1969年11月11日出生。 2018年3月12日就诊。主诉:左下肢畏寒无力,走路跛行三天。去年11月底,因在寒冷处久坐,起立时突然感觉左下肢无力,欲摔倒,经人搀扶行走约5分钟,回家温水足浴后渐缓解。之后每遇气温寒冷变化时即感左下肢无力,偶有头晕感。三天前,又因气温突然变冷,左下肢畏寒无力,走路跛行,三天来不见好转。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示:双侧侧脑室周围内多发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可能性大;腰椎核磁共振检查示:腰椎退行性病变,余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多发性硬化?脑栓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