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疗 第868页

疗 第868页

  • 耳鸣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简易疗法

    耳鸣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简易疗法

    耳鸣是指未有外源性声刺激,但感觉耳内、头中存在声响的主观感受,现代医学的听神经瘤、外耳道异物、中耳疾病、内耳神经鞘瘤、颅内压增高等均可引起。中医认为,耳鸣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可分为肝胆火旺、肝气郁结、痰湿困阻、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肾精亏虚等类型。 肝胆火旺 此类耳鸣类似潮水、狂风、打雷之声,时轻时重,常见于性情暴躁易怒之人,兼有夜寐不安、头痛眼胀、眩晕、目红面赤、口苦咽干、烦躁不宁等症状。这类患者应先安定情绪,调整心态,配合中医清肝降火之方,如龙胆泻肝汤或栀子清肝汤加减等,也可用菊花、...

  • 探析张锡纯在温病治疗中运用“人参”的经验

    探析张锡纯在温病治疗中运用“人参”的经验

    张锡纯(以下称张氏,公元1860年至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县人,民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医学衷中参西录》[1]为张氏一生临床经验之总结,其中记载了大量有关温病的治疗经验,张氏对温病诊治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擅长应用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温病,笔者不揣鄙陋,就张氏温病治疗中“人参”的应用经验探讨如下。 治温病当用“人参”恒以“野党参”代之 张氏习惯用野党参代替人参,《医学衷中参西录·人参解》中明确记载:&ldquo...

  • 阮士怡治疗耳鸣思路

    阮士怡治疗耳鸣思路

    国医大师阮士怡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70年,常化裁经方,自创效验方,形成了独特的诊疗风格,尤其对冠心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多数中医学者支持耳鸣为肾虚证,治以补肝肾为主,亦有从肝、胆、脾、心、气血辨治耳鸣者。阮士怡治疗耳鸣,不局限于肾虚,既重视心、肝、肾三脏精血亏虚之本,又不忘胆火、痰热、瘀血等标实,标本兼顾、多脏同调,临床多获佳效,现将阮士怡治疗耳鸣的临证思路介绍如下。 耳鸣多重肾、肝、心 《黄帝内经》曰:“肾开...

  • 中医暑热症 辅以食疗方法

    中医暑热症 辅以食疗方法

    炎热的夏季,一些3岁以下的婴幼儿常出现莫名其妙的发热持续不退,体温高达38-40℃,且天气越热,体温也越高,而体检各指标又正常。患儿出现这种现象多在6-8月,有时可持续3个月之久,被称为夏季热,中医又称为暑热症。 本病的发生与夏季高温气候有关,但内因却与小儿体质密切相关,多见于早产或未成熟的体弱儿,患儿常多饮、多尿,伴高热、少汗,即“一高二多一少”的特点。 由于上述特点,抗生素和退热剂往往无效,夏季热的防治主要还是靠护理。饮食上,要注意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和盐分,饮食宜清淡而易...

  • 预防中暑 治疗炎夏热病伤津芦根麦冬饮

    预防中暑 治疗炎夏热病伤津芦根麦冬饮

    处方:芦根100克(鲜品50克),麦冬20克,蜂蜜适量。 用法:将上药水煎20分钟,去渣后加入蜂蜜调匀,代茶饮用,每日1剂。 芦根具有消热生津止渴、止呕除烦的作用,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蜂蜜有润肺补中、滑肠、缓急和解毒作用。 此方用于治疗炎夏热病伤津,口干心烦,可有效预防中暑。(韦良渠)...

  • 流感的三种主要证型与治疗方药

    流感的三种主要证型与治疗方药

    近日全国各地流感爆发流行,患者多以发热、恶寒、咽干、咳嗽以及腹泻,泻下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等为主。多数患者起病后发热迅速,并且退热较难、发热反复,且后期咳嗽迁延日久,缠绵难愈,究其临床表现,当属寒疫范畴。今天小编就与大家一同分享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特聘专家徐书老师是如何从伤寒六经辨治今冬流感的。 寒疫是感受寒邪所引起的具有较强染易性、易流行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温病条辨·寒疫论》载寒疫表现为:“憎寒壮热,头痛骨节烦疼,虽发热而不甚渴,时行则里巷之中,病俱相类,若役...

  • 治疗病毒类“热伤风”偏方

    治疗病毒类“热伤风”偏方

    感冒分为普通感 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 老百姓所说的“热伤 风”就是指夏秋季节的 普通感冒。 夏秋季节容易得 热伤风”的内在原因主 要是天气炎热,人体出 汗较多,汗腺的分泌消 耗很多能量;其次是秋 季节天气影响人们的 睡眠和休息,导致睡眠 不足;再次是夏秋季 节,大多数人食欲减 退,主要以清淡食物为 主,影响了蛋白质的摄 取;最后,由于天气热, 一些人不愿运动,减少 锻炼时间,体质下降 了。 而引起“热伤风” 的外在原因是过度贪凉。贪 凉是许多人应对天热...

  • 经方治疗1型糖尿病伴反复角膜溃疡1例

    经方治疗1型糖尿病伴反复角膜溃疡1例

    芦少敏主任,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自立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及科研30余年。芦少敏主任崇尚经典,善用经方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期芦少敏主任临床应用经方治疗1型糖尿病伴反复角膜溃疡疗效显著,现将其报道如下。 1 医案报道 患者,男,29岁,2019年2月21日初诊。反复角膜溃疡发作1年余,外用眼膏及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未见明显缓解。患者既往有1型糖尿病病史10年,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25U晚15U&rdqu...

  • 糖尿病足的危害和治疗

    糖尿病足的危害和治疗

    糖尿病人足部的健康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足部溃疡。糖尿病患者既要进行糖尿病的治疗,还要处理足部并发症,这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身心压力,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产生原因 津沽疮疡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糖尿病足专科张朝晖教授指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厚味与不良生活习惯有直接相关,极易造成血液黏稠、血管壁受损、血液循环不畅,而足又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器官,随着血管逐渐变细,血流逐渐缓慢,在下肢末端乃至足部小血管极易...

  • 清气坚阴治疗长期高热

    清气坚阴治疗长期高热

    贾六金是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山西省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他擅治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常能透过现象抓住反映疾病本质的主症做出明确诊断,治疗时紧扣病机,善用经方,每收立竿见影之效。 支某,女,13岁,因高热8个月于2016年4月8日首诊。患者于2015年9月在学校病胃痛,经查体温39°C。自此每天早饭后开始发热,体温在38.4~40°C之间,中午12时达高峰,下午4点开始降温,6点半体温降至正常。发热时无...

  •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刮痧疗法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刮痧疗法

    一年中最难熬的盛夏又到来了,高温度加上高湿度,如果通风条件差,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容易失常,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主要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中暑先兆,如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体温升高不超过38℃,通过刮痧可以有效缓解。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

  • 猪血鲫鱼粥可治疗贫血

    猪血鲫鱼粥可治疗贫血

    我最近经常感到头晕和肢体乏力,到医院进行检查后,我被诊断患有轻度贫血,由于大多数的约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我选择用食补的方法进行治疗。前不久,有位朋友告诉我服用猪血鲫鱼粥可有效地治疗贫血。我用此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头晕的症状果然有所改善,各项指标也在日渐回升。 猪血鲫鱼粥的做法是:取生猪血200 克,鲫鱼、大米各100克。然后除去鲫鱼的鳞、内脏和鳃,将其切成小块,将鲫鱼块与猪血、大米同煮,再加入少许的白胡椒,待粥熟后即可食用。患者可每日服用l—2 次,每次服用一小碗。 江西九江 胡伟民 编辑提...

  • 卫分证候的治疗 应以辛凉轻解为法

    卫分证候的治疗 应以辛凉轻解为法

    卫分证候,是温热邪气由口、鼻、皮毛侵袭肺系(口、鼻、皮毛;手太阴肺经;肺脏),导致人体卫外功能失常(简称卫外失司),肺之宣降功能障碍(简称肺失宣降)的病变。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或但咳为主要临床特征。因其病变部位在表(口、鼻、皮毛及手太阴肺经),邪浅病轻,所以它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在各种温热邪气中,易侵袭肺系而产生卫分证候者,以风热邪气居多。因此,卫分证候多见于风温、冬温病。   卫分证候的治疗,应以辛凉轻解为法。即选用辛凉轻扬的药物,通过其辛散、凉清、轻宣之功,疏散在表之风热...

  • 刘怀珍治疗消渴合肝癖经验

    刘怀珍治疗消渴合肝癖经验

    消渴、肝癖为中医学病名,分别属现代医学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范畴。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全身代谢障碍的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病毒、药物等明确的损肝因素所引起的以脂肪在肝脏内过度堆积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肝脏疾病,根据病理特征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因二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故临床上二者常相兼为病。虽然极少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好转,但如不及早干预,即使是轻微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也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

  • 张士骧治疗暑病经验

    张士骧治疗暑病经验

    张士骧,清代名医,字伯龙,山东蓬莱人,因父病而精研医道,服膺叶天士、王孟英之学,著有《雪雅堂医案》《类中秘旨》《本草问答》等。《雪雅堂医案》记录其临证经验,共两卷,376则医案。其中,暑病16案。 暑为六淫之一,夏季主气,人感暑邪,发为暑病。张士骧治疗暑病的医案分为暑温与暑湿两大类,现以病为纲,治法为目,纲举目张,论述其经验。 暑温治法 暑温为感受暑热邪气产生的一种急性热病,多发于夏季,起病以阳明热盛多见。 辛凉解暑,喜用鲜药 伤暑之病,热、渴、汗为典型之症。张士骧...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国卫办医函〔2020〕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总结的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 丁甘仁治疗伤寒外感病经验浅析

    丁甘仁治疗伤寒外感病经验浅析

    丁甘仁(1865-1926), 名泽周, 生于江苏武进, 是近 代著名的医学家、 教育家。丁氏自幼聪慧, 不屑举子 业, 始学医于家乡圩塘冯绍成, 后求教于马培之学外 科, 其后又跟随汪莲石研习伤寒学。丁氏生平勤奋好 学, 博闻强识, 酷爱阅读古籍, 博采众方, 对张仲景《伤 寒论》 , 深信不疑 [1 ] 。丁氏常曰 :“医有两大法门, 一为 《伤寒》 之六经病, 二为《金匮》 之杂病, 皆学理之精要, 治疗之准则。 ” [2 ] 在治疗伤寒外感病方面, 他不以经方 和时方划清界线。受伤寒...

  • 中医将中暑称之为暑症 清热防暑食疗方

    中医将中暑称之为暑症 清热防暑食疗方

    中医将中暑称之为暑症,常表现为身热烦躁、气喘气短、头昏头痛、大汗淋漓,重者甚至昏迷不省人事。夏季喝粥防中暑,对有热症者用清利邪热,伤津者益气生津,即能补中益气,又可健脾和胃,是清热防暑的最佳的选择。 绿豆粥 材料:绿豆1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上述用料洗净入锅加水,小火熬者成粥。 功效:清暑止渴,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清心泻火除烦,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脂血症,解毒保肝,降血糖。适用于防治痱子、生疮、皮炎、小便不利、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肠炎及食物中毒等。...

  • 治老人贫血食疗四方

    治老人贫血食疗四方

    贫血是老人常见的疾患,患者 可选用以下食疗方。 一、黄豆芽猪血汤黄豆芽、猪 血各0.25公斤,黄酒及调料各适量。 将黄豆芽洗净。猪血划成小方块,用 清水漂净备用。锅内加少许油烧热, 爆香蒜茸、葱花、姜末,下猪血并调 入黄酒,加水煮沸,放人黄豆芽,煮 熟,再调入精盐即可。本方适用于血 虚头晕及贫血。 二、猪皮红枣羹猪皮0.5公 斤,大枣O.25公斤,冰糖适量。将猪 皮去毛、洗净、切小块,大枣洗净去 核备用。将猪皮块与大枣共置铁锅 中,放入冰糖和清水,旺火烧开后用 小火炖成稠羹。分多次食用。 三、鹑髓蒸桂圆 鹌鹑...

  • 刘亚娴自拟方治疗消渴病

    刘亚娴自拟方治疗消渴病

    全国名中医刘亚娴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刘亚娴教授参考历代中医文献并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消渴病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兹简述如下。 病因病机 2型糖尿病属“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素问·奇病论篇》记载:“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是中医文献中关于消渴病的最早记载,并提出消渴病与脾虚有密切关系。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

  • 外感发病之病因病机 外感疾病之治疗

    外感发病之病因病机 外感疾病之治疗

    刘完素在外感疾病的病因病机传变和治疗方面有其独到见解,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外感病论治体系。现将1981 年以来对刘完素外感疾病学术思想研究的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1 外感发病之病因 1.1 寒邪致病 刘完素认为伤寒致病因素多端,或伤于寒邪,玄府闭塞,郁而化热;或冬伏寒于肌肉筋骨之间,以致来日阳热变动而发;或一时冒寒而变为热病,正如他所说“言外伤之寒邪也”。 1.2 温热、风热之邪致病 郝印卿认为,《伤寒论》详于外感风寒,略于外感温热,而河间在病因上提出温热...

  • 川芎生石膏治疗眉棱骨痛

    川芎生石膏治疗眉棱骨痛

    方药组成:川芎15g,生石膏50g(先煎),白芍30g,甘草片9g。水煎,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7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个疗程。 功用:祛风清热,活血止痛。 适应证:风热上扰型眉棱骨痛。 禁忌证:脾胃虚弱不耐寒凉药物者。 体会:眉棱骨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眶上神经痛,多为风热上扰、经气不通所致。方中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石膏清气分热;白芍泻血分之火,且白芍、甘草合用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清热、活血止痛之功。眶上神经痛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剧烈且迁延难愈,必要时联合卡马...

  • 朱文元治疗消渴验案四则

    朱文元治疗消渴验案四则

    朱文元先后就读于原山东医学院中医系、原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是峄城区十大名中医、峄城区十佳医生、枣庄市十大名中医、枣庄市十大名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善于诊治肝胆病、糖尿病等疾病。从事中医近50年,对中医消渴病的诊治亦是造诣精深,有独到之处。现将朱文元主任医师治疗消渴病案例4则,作简要整理,供同仁参考。 肺胃燥热,阴津亏损案 王某,男,43岁。初诊时间2017年10月12日。主诉为烦渴、多饮、多尿3月...

  • 传说中的耳鸣 几种方法结合治疗

    传说中的耳鸣 几种方法结合治疗

    不知何故,从前些天起,我的左耳里一直有“呼、呼、呼”的“风声”,做事或有声响时就会把这声音忽略,可一静下来,“风声”就会不停,越是安静的时候“风声”就会越大,特别是夜深人静时,更是不绝于耳。我请教了医生,被建议按摩翳风穴,可是按摩了几次仍无效果(可能是时间短吧)。 于是上网搜索,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耳鸣。又找到几种与之相关的方法,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上午就有了一些成效。 咨询的老师又给了我一些相当实...

  • 耳石症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耳石症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临床统计发现,在门诊中,很多患者将头昏和眩晕混为一谈,认为这两种症状是一回事,在就诊时往往表述不清,延误诊疗时间,多走冤枉路。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眩晕,是指自身或者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晃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发作时,患者常感到天旋地转或周围物体左右摆动、上下浮动,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升高或降低等。 头昏,大多表现为一种无法言喻的头部不适感。主要表现为行走、坐卧等看东西过程中,间歇性地出现头重脚轻。患者常描述为昏昏沉沉、不清醒,但不伴有视物旋转。比如感冒时,就有头昏...

  • 辛温散寒的经典名方化裁治疗各种寒证

    辛温散寒的经典名方化裁治疗各种寒证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主张用汗吐下三法攻邪已病,邪去则正安。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发扬了张从正的学术思想,拓展了辛温发汗法的治疗范围,将辛温发汗法既应用于实证的治疗,又应用于虚证的治疗。他不仅用辛温发汗法治疗外感风寒或寒湿表实证,也用于治疗里寒或里寒湿凝滞之里实寒证;不仅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也用于治疗阳虚寒凝或阳虚寒湿凝滞的里虚寒证。其机理就是辛温发汗解表法,不仅能发散肌表之寒邪或寒湿之邪,也同样能将内在的寒邪或寒湿之邪由肌表透发而出。现将其运用辛温发汗法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辛温发汗法治疗寒凝或寒湿凝...

  • 千金苇茎汤治疗鼻渊经验探讨

    千金苇茎汤治疗鼻渊经验探讨

    鼻渊,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鼻窦炎,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同时可伴有头痛、嗅觉障碍、记忆力下降等不适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学习[1]。笔者认为,鼻渊病因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但以标实为多,治疗上应注意祛除浊邪,临床治疗常用千金苇茎汤随证施治,疗效良好。 1 鼻渊的中医学认识 鼻渊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甚则入肺,咳而鼻渊。”《黄帝内经》亦对...

  • 小议上星穴治疗过敏性鼻炎

    小议上星穴治疗过敏性鼻炎

    上星穴为督脉穴。《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云:“鼻塞无闻迎香可引,应在上星。”《玉龙歌》云:“上星穴,流涕并不闻香臭者,泻俱得气补。”因此,上星穴常被称为治疗鼻疾的要穴。据相关调查显示,临床中针刺选取上星穴或配合他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频率为28.3%[1],且疗效确切。 曹玉霞,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针灸三科主任,新九针临床研究室主任,山西师怀堂“新九针”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其擅长采用“新九...

  • 高血压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体系

    高血压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体系

    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石学敏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造诣深厚,不仅创新了中风病的理论,形成了以“醒脑开窍针法”为主体的治疗体系;而且对影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也有深入的研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从临床观察及综合患者的临床反馈,石学敏认为,以针刺为主、针药结合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以下特点: ①针刺降压效果确切,尤以即刻效果明显,能够促进血压达标。...

  • 经方治疗舌咽痛如针刺

    经方治疗舌咽痛如针刺

    孙某,女,58岁。2012年8月4日就诊。 舌咽痛如针刺,不能张口,不能说话,不能吃饭,以笔代言。住院治疗半个月,疼痛丝毫未减。 刻诊:脉微细,舌淡苔薄白。诊为少阴病。 处方: 方一:麻黄10g,制黑附子10g,细辛10g。15剂。水煎1小时,煮取300ml,早晚分服。 方二:生半夏30g,桂枝30g,甘草30g。研细末,每次2g,每日3次,米汤送下。4天后患者已经能正常说话,疼痛也减轻多了。 上药服完,患者舌咽痛如针刺,其病若失。2年后见到患者,此病未复发。《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